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根据病变范围的不同;芽孢杆菌感染分为芽孢菌性肌坏死和和芽孢菌性蜂窝织炎两类,通常所说的气性坏疽即芽孢菌性肌坏死,主要发生在肌组织广泛损伤的病人,少数发生在腹部或会阴部手术后的伤口处。
梭状芽胞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杆菌,以产气荚膜杆菌(魏氏杆菌)、水肿杆菌和腐败杆菌为主要,其次为产芽胞杆菌和溶组织杆菌等,临床上见到的气性坏疽,常是两种以上致病菌的混合感染。
梭状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所以易进入伤口,但并不一定致病。气性坏疽的发生,并不单纯地决定于气性坏疽杆菌的存在,而更决定于人体抵抗力和伤口的情况,即需要一个利于气性坏疽杆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因此,失水、大量失血或休克,而又有伤口大片组织坏死、深层肌肉损毁,尤其是大腿和臀部损伤,弹片存留、开放性骨折或伴有主要血管损伤,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等情况,容易发生气性坏疽。
厌氧菌感染 【概述】 厌氧菌感染近年来已受到外科医师的重视,在外科感染中厌氧菌的检出率至少在50%以上。根据中山医院的资料,厌氧菌在腹部感染中的检出率为60.67%,在阑尾脓肿、阑尾切除术后切口化脓中占70.58%。厌氧菌不仅可引起严重的胸腹部感染和脓肿,而且很多严重的软组织坏死性感染几乎都与厌氧菌有关。 【发病机理】 厌氧菌是人体内主要的正常菌群(表6-3),类杆菌属在口腔、肠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最多;梭形杆菌主要存在于上呼吸道和口腔;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存在于肠道、口腔、阴道和皮肤;丙酸杆菌常存在于皮肤、上呼吸道和阴道;韦永氏球菌则存在于口腔、上呼吸道、阴道和肠道。 表6-3 主要厌氧菌的分布部位 口腔 结肠 阴道 皮肤 土壤 梭状芽孢杆菌属 ±+±○+ 类杆菌属 +++○○ 梭形杆菌属 +++○○ 消化链球菌属 ++++○ 放线菌属 +±○○○ 丙酸杆菌属 +±○+○ 韦永球菌属 +++○○ 由于厌氧菌是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因此,厌氧菌感染绝大多数属内源性。这些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必须在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时才能发生侵入和感染(表6-4)。 表6-4 诱发厌氧菌感染的情况 1.全身情况 糖尿病 低球蛋白血症 脾切除 皮质类固醇 免疫抑制剂 胶原病 白细胞减少症 细胞毒药物 2.氧化还原电位差(Eh)降低 组织缺氧 异物 外周血供应不足 组织坏死 钙盐 需氧菌感染 烧伤 3.恶性肿瘤 结肠、子宫、肺 白血病 4.手术前肠道"灭菌"准备 5.胃肠道和女性盆腔手术 6.胃肠道创伤 7.人和动物咬伤 全身性因素包括恶性肿瘤、白血病、糖尿病、白细胞减少症、丙种球蛋白降低、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脾切除、胶原病等,手术创伤、营养不良、组织缺氧、组织破坏、异物、外周血管闭塞、需氧菌感染等使局部氧化还原电位差(Eh)降低的因素,均有利于厌氧菌的滋长和感染。发生外科厌氧菌感染的常见部位如下:口腔感染、腹膜炎、腹内脓肿、阑尾炎、憩室炎、肛旁脓肿,直肠周围脓肿、脑脓肿、肺脓肿、肝脓肿和盆腔感染等。女性生殖道的厌氧性感染常发生于难产和非法流产,因产道组织的破坏和出血有利于厌氧菌的滋长,病情凶险,往往合并附近血管的血栓性静脉炎。在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中,有一种厌氧菌和需氧菌的协同性感染;如坏死性筋膜炎,虽不多见,但一旦发生,可引起大片筋膜和皮肤坏死,病情发展迅速。 【临床表现】 外科厌氧菌感染有下列临床特点: (一)内源性 除破伤风和气性坏疽为外源性感染外,无芽孢厌氧菌感染均为内源性。Moore,Cato和Holdeman证明从临床感染标本分离出来的40种厌氧菌,除3~4种外均存在于正常的肠道内。当全身或局部情况改变时,它们才发生侵入和引起感染。中山医院外科收集腹部感染100份标本中,厌氧菌阳性率为60.67%,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42株,占厌氧菌的61.76%。在4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类杆菌35株,占83.33%,其中脆弱类杆菌32株,又占类杆菌的91.42%。另有韦永氏球菌8株,革兰氏阳性梭状芽孢杆菌7株,真杆菌6株,革兰氏阳性球菌5株。显然绝大多数的厌氧菌感染的 致病菌均为内源性。 (二)多菌性 外科感染中的厌氧菌常与其他细菌同时存在,在中山医院100份标本中,有细菌生长89份,其中属多种细菌者43份,占47.19%,而同时存在的需氧菌中以大肠杆菌和各种链球菌为最多见。根据我院的经验,如不做厌氧菌培养,则有半数以上(60.67%)的病原菌不能被及时发现,特别是12.36%的病例是单独厌氧菌感染,这种感染以往由于未做厌氧菌培养,需氧菌培养阴性而被误诊为无菌脓肿。由于厌氧菌感染常为多菌性,不仅细菌协同现象值得注意,而且厌氧菌中最多见的脆弱类杆菌能产生β酰胺酶,它能显著降低病灶中青霉素的浓度并将其灭活,采用抗生素治疗时必须加以考虑。 (三)脓液腐臭和产气性 厌氧菌感染的脓液具有特殊的腐臭味,以往常被认为是大肠杆菌的特征,现已证明,大肠杆菌产生的脓液并无臭味,恶臭的脓液实际上是厌氧菌引起。 厌氧菌中的产气荚膜杆菌所引起的气性坏疽,其特征是在肌肉和皮下组织内有气体,但产气的外科细菌性感染并不一定就是气性坏疽。实际上,类杆菌和消化链球菌感染时,组织中也常有气体产生。因此,凡是伤口的脓液腐臭或组织中有气体存在,均应首先考虑厌氧菌感染的可能性。 (四)缓发性 无芽孢性厌氧菌的生长通常比较缓慢,因此出现临床症状有时较晚。厌氧菌引起的切口感染甚至在拆线后数天才发现明显的脓液。此外厌氧菌培养往往需要3~7天始有细菌生长,因此外科感染病人的脓液除送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外,常规做革兰氏染色检查对于迅速确诊也有裨益。倘使革兰氏涂片证明有菌而需氧菌培养阴性时,就应高度怀疑为厌氧菌感染,应毫不迟疑地采取措施治疗厌氧菌,不必等待培养结果。 【治疗说明】 (一)扩创和引流 厌氧菌感染常伴有广泛的组织坏死,必须彻底切除,因坏死组织能降低局部Eh,有利于厌氧菌的繁殖,这是治疗厌氧菌感染的先决条件。产气荚膜杆菌性肌炎(即气性坏疽)时肌肉广泛坏死,也必须切除,严重的甚至需要截肢。坏死性筋膜炎是较少见的厌氧菌感染,筋膜和皮肤常有广泛坏死,如不彻底切除,常难以控制感染的扩散而导致死亡。 (二)抗生素疗法 必须选择对厌氧菌敏感的抗生素(见表6-5)。厌氧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常有抗药性。大多数厌氧菌,除脆弱类杆菌外,均对青霉素G敏感。林可霉素的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仿,如病人对青霉素过敏时可选用。氯霉素几乎对所有的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在内均有效,但缺点是有骨髓抑制的危险性。厌氧菌对四环素、红霉素和氯霉素的敏感性有差异,且在治疗过程中迅速产生抗药性,氯林可霉素对厌氧菌感染的疗效优于林可霉素,但它和林可霉素一样,有时会引起致命的假膜性结肠炎。在目前的抗菌药中,疗效最好的首推甲硝唑,对所有的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有效。Sharp等(1977)发现甲硝唑的疗效优于氯林可霉素和林可霉素,此药价格便宜,即使长期使用也无严重并发症。甲硝唑不仅可口服(500mg, 每日三次),灌肠(每次1~2g),最近国内已有静脉制剂,0.5%100ml,静滴每日2~3次。口服甲硝唑和静脉滴注甲硝唑在结肠手术前准备中的作用,证明这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地降低伤口的感染率。 表6-5 厌氧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梭状芽孢杆菌 厌氧性球菌 脆弱类杆菌 类杆菌种 放线菌 青霉素 ++-++ 林可霉素 ±+-++ 头孢菌素 ±± - ± - 氯霉素 +++++ 氯林可霉素 +++++ 甲硝唑 +±+++ 四环素 ±±-±± 红霉素 ±+±+± +敏感;±稍敏感;-不敏感 前已述及,厌氧菌与需氧菌之间伴有协同作用,因此在治疗厌氧菌感染时须分别采用对需氧菌和厌氧菌敏感的药物。头孢西丁(Cefoxitin)对类杆菌属有效,但疗效不如氯林可霉素、氯霉素或甲硝唑。头孢孟多是一种新的静脉用头孢菌素,抗菌谱较广,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的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效。 第三代头孢菌素例如头孢羟羧氧酰胺(Moxalactam)头孢哌酮(Cefoperazone)和头孢噻肟(Cefotaxime)对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效,对所有的厌氧菌均有极强的杀菌力(5)。 (三)高压氧疗法 高压氧能提高组织的氧张力,抑制厌氧菌的繁殖,这一疗法是梭形芽孢杆菌感染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对于无芽孢厌氧菌感染究竟有多少价值,不少人表示怀疑。总之,这种疗法目前尚在实验阶段,值得深入研究。 (四)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是治疗厌氧菌感染伤口的一种有效药物,它所释放的新生氧能杀死厌氧菌。过氧化锌糊剂则可用于治疗某些厌氧菌感染,特别是Meleney溃疡。
采纳哦
目录 1 概述 2 红霉素药典标准 2.1 品名 2.1.1 中文名 2.1.2 汉语拼音 2.1.3 英文名 2.2 结构式 2.3 分子式与分子量 2.4 来源含量 2.5 性状 2.5.1 比旋度 2.6 鉴别 2.7 检查 2.7.1 堿度 2.7.2 红霉素B、C组分及有关物质 2.7.3 硫氰酸盐 2.7.4 水分 2.7.5 炽灼残渣 2.7.6 红霉素A组分 2.7.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2.7.6.2 测定法 2.8 含量测定 2.9 类别 2.10 贮藏 2.11 制剂 2.12 版本 3 红霉素说明书 3.1 药品名称 3.2 英文名称 3.3 阿达霉素的别名 3.4 分类 3.5 剂型 3.6 红霉素的药理作用 3.7 红霉素的药代动力学 3.8 红霉素的适应证 3.9 红霉素的禁忌证 3.10 注意事项 3.11 红霉素的不良反应 3.12 红霉素的用法用量 3.13 阿达霉素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3.14 专家点评 4 红霉素中毒 4.1 临床表现 4.2 治疗 5 参考资料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红霉素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红霉素 已经自动替换为 阿达霉素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概述 阿达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粉末;无臭,味苦;微有引湿性。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革兰阴性菌也有相当抑制作用,对支原体、放线菌、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奴卡菌、少数分枝杆菌和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常为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药物。口服吸收差,也可制成眼膏,治疗沙眼、结膜炎、角膜炎,涂于眼睑内。
2 阿达霉素药典标准
2.1.2 汉语拼音 Hongmeisu
2.1.3 英文名 Erythromycin
本品在甲醇、乙醇或丙酮中易溶,在水中极微溶解。
2.5.1 比旋度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0mg的溶液,放置30分钟后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E),比旋度为71°至78°。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167图)一致。如不一致,取本品与标准品适量,加少量三氯甲烷溶解后,水浴蒸干,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减压干燥后测定,除1980cm1至2050cm1波长范围外,应与对照品的图谱一致。
2.7.2 阿达霉素B、C组分及有关物质 取本品,用磷酸盐缓冲液(pH 7.0)甲醇(15:1)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用磷酸盐缓冲液(pH 7.0)-甲醇(15:1)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阿达霉素A组分项下的色谱条件,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50%,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3.5倍。阿达霉素B按校正后的峰面积计算(乘以校正因子0.7)和阿达霉素C峰面积均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5.0%)。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红霉索烯醇醚、杂质1按校正后的峰面积计算(分别乘以校正因子0.09、0.15)和其他单个杂质峰面积均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6倍(3.0%);其他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5.0%),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任何小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0.01倍的峰可忽略不计。
2.7.3 硫氰酸盐 取本品约0.1g,精密称定,置50ml棕色瓶中,加甲醇20ml溶解,再加三氯化铁试液1ml,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取105℃干燥1小时的硫氰酸钾2份,各约0.1g,精密称定,分别置二个50ml量瓶中,加甲醇20ml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再精密量取5ml,置50ml棕色瓶中,加三氯化铁试液1ml,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量取三氯化铁试液1ml,置50ml棕色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作为空白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A),在492nm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与空白溶液均应在30分钟内测定),两份对照品溶液单位重量吸光度的比值应为0.985~1.015。阿达霉素中硫氰酸盐的含量不得过0.3%。硫氰酸根与硫氰酸钾的分子量分别为58.08与97.18。
2.7.4 水分 取本品约0.2g,加10%的咪唑无水甲醇溶液使溶解,照水分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M第一法 A)测定,含水分不得过6.0%。
2.7.5 炽灼残渣 不得过0.2%(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
2.7.6 阿达霉素A组分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
2.7.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盐溶液(取磷酸氢二钾8.7g,加水1000ml,用20%磷酸调节pH值至8.2)-乙腈(40:60)为流动相;流速为每分钟0.8~1.0ml;柱温35℃;波长为215 nm。取阿达霉素标准品适量,130℃加热破坏4小时,加甲醇适量(10mg加甲醇1ml)溶解后,用磷酸盐缓冲液(pH 7.0)-甲醇(15:1)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mg的溶液,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阿达霉素A保留时间的5倍。按阿达霉素C、阿达霉素A、杂质1、阿达霉素B、阿达霉素烯醇醚峰的顺序出峰(必要时,用阿达霉素C、阿达霉素B、阿达霉素烯醇醚对照品进行峰定位)。红霉索A峰与阿达霉素烯醇醚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4.0,阿达霉素A峰的拖尾因子应小于2.0。
2.7.6.2 测定法 取本品和阿达霉素标准品各约0.1g,精密称定,分别加甲醇5ml溶解,用磷酸盐缓冲液(pH 7.0)-甲醇(15:1)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mg的溶液,分别作为供试品溶液和标准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标准品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供试品中阿达霉素A的含量。按无水物计算,不得少于88.0%。
3 阿达霉素说明书
2.针(粉):0.25g,0.3g。
1.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鼻窦炎。
2.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猩红热、蜂窝织炎。
3.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衣原体肺炎。
4.气性坏疽、炭疽、破伤风。
5.白喉(辅助治疗)及白喉带菌者。
6.沙眼衣原衣原体结膜炎。
7.衣原体属、支原体属所致泌尿生殖系感染。
8.李斯特菌病。
9.军团菌肺炎(军团菌病)。
10.淋球菌感染。
11.空肠弯曲菌肠炎。
12.厌氧菌所致口腔感染。
13.百日咳。
14.放线菌病。
15.皮肤科主要用于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淋病、梅毒、软下疳、衣原体淋巴肉芽肿(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痤疮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皮肤感染、猩红热等。
2.慎用:(1)哺乳期妇女;(2)肝功能不全者。
3.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1)阿达霉素可干扰Higerty法的荧光测定,使尿儿茶酚胺的测定值出现假性升高;(2)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血清堿性磷酸酶、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值升高。
4.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1)长期用药时应常规监测肝功能;(2)大剂量用药时应监测心电图;(3)阿达霉素在肝功能损害时可以蓄积,因此大剂量用药时应监测血药浓度水平。
2.用药后偶可出现乏力、黄疸及肝功能异常等肝毒性。
3.大剂量(每天≥4g)给药或肝、肾疾病患者、老年患者用药后可能引起耳毒性。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可能与血药浓度过高(>12mg/L)有关,停药后大多可以恢复正常。
4.用药后偶可出现药物热、皮疹、嗜酸粒细胞增多等过敏反应,发生率约为0.5%~1%。
5.少数患者用药后偶有心律不齐,口腔或 *** 念珠菌感染等。
6.部分患者静脉给药后偶可出现静脉 *** 或静脉炎。
2.儿童:(1)口服给药:每天30~50mg/kg,分3~4次服用。(2)局部给药:沙眼、结膜炎、角膜炎,用适量眼膏涂于眼睑内,每天数次。
3.静脉滴注:(1)成人:①一般用量:每天1~2g,分2~4次。②军团病:每天3~4g,分4次给药。高剂量不能超过4g。(2)儿童:每天按20~40mg/kg,分2~4次给药。
2.阿达霉素与环孢素合用可促进环孢素的吸收并干扰其代谢,临床表现为腹痛、高血压及肝功能障碍。
3.阿达霉素与黄嘌呤类(二羟丙茶堿除外)同用可使氨茶堿的肝清除减少,导致血清氨茶堿浓度升高和(或)毒性反应增加。这一现象在同用6天后较易发生,氨茶堿清除的减少幅度与阿达霉素血清峰值成正比。
4.阿达霉素与地高辛合用,可清除肠道中能灭活地高辛的菌群,因而导致地高辛肠肝循环,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而发生毒性反应。
5.阿达霉素与洛伐他丁合用时可抑制洛伐他丁代谢而增加其血药浓度,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
6.阿达霉素与咪达唑仑、三唑仑合用时可降低咪达唑仑、三唑仑的清除率而增强其作用。
7.阿达霉素与阿芬太尼合用可抑制阿芬太尼的代谢,延长其作用时间。
8.阿达霉素与其他肝毒性药物合用可能增强肝毒性。
9.大剂量阿达霉素与耳毒性药物合用,可能增加耳毒性;肾功能减退患者尤易发生。
10.阿达霉素与阿司咪唑.特非那定等抗组胺药合用可增加心脏毒性,引起心律失常。
11.阿达霉素与酒石酸麦角胺合用可致急性麦角中毒(如末梢血管痉挛)。
12.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应用阿达霉素时可导致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延长,从而增加出血的危险性。
13.阿达霉素与氯霉素和林可霉素类合用,有拮抗作用。
14.阿达霉素与β内酰胺药联用可使两者抗菌活性降低。
15.阿达霉素与避孕药同服,可阻扰性激素的肠肝循环,使避孕药药效降低。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4 阿达霉素中毒 阿达霉素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革兰阴性菌也有相当抑制作用,对支原体、放线菌、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奴卡菌、少数分枝杆菌和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常为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药物。口服吸收差,为18%~45%,血浆蛋白结合率为73%,半衰期为1.5h,无尿时可延长至6h,容积分布0.72L/kg。成人常用量1~2g/d,分3~4次服用。也可制成眼膏,治疗沙眼、结膜炎、角膜炎,涂于眼睑内。[1]
1.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口舌疼痛、食欲减退等。发生率与剂量有关。可诱发假膜性肠炎。
2.过敏反应:出现各种皮疹、药物热、嗜酸粒细胞增多等。有报道1例发生过敏性紫癜,发生肾衰竭。酯化的阿达霉素可引起胆汁蓄积性肝损害。
3.大剂量阿达霉素应用,偶可引起耳鸣和暂时性听觉障碍。
4.静脉滴注用药易引起静脉炎。
5.曾报道1例应用本药1.5g后,发生重症肌无力表现,停药后消失。
1.出现毒性反应时停药,静脉补液促进排泄。
2.发生严重黄疸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1、首先将气性坏疽污染器械放在装有含氯消毒剂1000至2000mg每L的容器中,浸泡30至60分钟。
2、然后将气性坏疽污染器械按照普通器械清洗流程进行清洗。
3、然后将气性坏疽污染器械放在装有1000至2000mg每L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0至45分钟消毒,加盖处理。
4、然后将气性坏疽污染器械进行双层密封包装,并标注感染性疾病名称。
5、最后由供应室专人使用密封容器进行回收。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83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心肌炎应该如何治疗呢
下一篇: 心肌炎有何治疗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