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急性炎症。病菌主要由皮肤或者粘膜的破损处侵入,也可以由血行感染。本病多发生于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的患儿。
小儿丹毒一般发病较急,在发病初起多数患儿有一些前驱症状,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有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婴儿有时会出现高热惊厥。继之在患部出现红肿,周围境界比较清楚,自觉灼热、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化验检查白细胞增高,同时中性粒细胞也会增高。小儿丹毒一般多发生于面部、腹部和小腿部位。
小儿发生丹毒在发热时应该怎样处理呢?一般来说,应该既要重视全身治疗也要重视局部治疗,既要注意对症治疗也要注意病因治疗。在体温升高时,应积极进行降温处理。可在头部放置冰袋,也可以用30%酒精擦浴降温。对发热较高的患儿可以用阿司匹林、阿苯、百服宁、泰诺退热糖浆等药物退热。
对小儿丹毒的治疗一定要尽早给予抗生素。一般以青霉素治疗效果最好,应该作为首选药物,可以用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也可采用肌肉注射。一般用药2-3天后体温常常可以恢复正常,但切不可在体温下降后即停止应用抗生素,否则细菌得不到控制,会使丹毒迁延难愈,甚至会反复发生,形成复发性丹毒。如果青霉素过敏可以选用红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
局部处理是丹毒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将患儿患处抬高,用雷佛奴尔或新霉素溶液湿敷,每次20-30分钟,每日3-5次,以减轻局部炎症。
中药治疗小儿丹毒亦有很好的效果。在高热等全身症状较重时,应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如金银花、连翘、公英、大青叶、紫花地丁、夏枯草、生石膏等,常常对控制炎症、降低体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小儿药证直诀》方之败毒散 4.1 方名 4.2 组成 4.3 用法 4.4 功用主治 4.5 方解 4.6 临床运用 4.6.1 加减法 4.6.2 使用禁忌 4.7 现代适应证 4.8 歌诀 5 《痘麻绀珠》卷十六方之败毒散 5.1 方名 5.2 组成 5.3 功效 5.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6 《增补万病回春》卷七方之败毒散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摄生众妙方》卷八方之败毒散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博济方》卷三方之败毒散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片玉心书》卷五方之败毒散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0 《卫生总微》卷八方之败毒散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宣明论方》卷十五方之败毒散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痘科辨要》卷十方之败毒散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3 《外科真诠》卷上方之败毒散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3.5 加减 14 《治疹全书》卷上方之败毒散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5 《慈航集》卷下方之败毒散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5.5 加减 16 《古今医统大全》卷九十一方之败毒散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卫济宝书》卷下方之败毒散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功效 17.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8 《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之败毒散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8.5 加减 19 《外科启玄》卷十二方之败毒散 19.1 方名 19.2 败毒散的别名 19.3 组成 19.4 主治 19.5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9.6 附注 20 《明医指掌》卷六方之败毒散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0.5 附注 21 《本草纲目拾遗》卷九引《家宝方》方之败毒散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仙拈集》卷一方之败毒散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2.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3 《仙拈集》卷二引《全生》方之败毒散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3.5 制备方法 24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方之败毒散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主治 24.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4.5 制备方法 25 《种痘新书》卷四方之败毒散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功效 25.4 主治 26 《万氏家抄方》卷六方之败毒散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26.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6.5 加减 27 《仁端录》卷十四方之败毒散 27.1 方名 27.2 组成 27.3 主治 28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败毒散 28.1 方名 28.2 组成 28.3 功效主治 28.4 加减 29 《济阳纲目》卷九十五方之败毒散 29.1 方名 29.2 组成 29.3 主治 29.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9.5 制备方法 30 《痘疹定论》卷四方之败毒散 30.1 方名 30.2 组成 30.3 功效 30.4 主治 30.5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30.6 附注 31 《眼科全书》卷四方之败毒散 31.1 方名 31.2 组成 31.3 主治 31.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31.5 用药禁忌 32 《嵩崖尊生》卷十方之败毒散 32.1 方名 32.2 组成 32.3 主治 33 败毒散中药部颁标准 33.1 拼音名 33.2 标准编号 33.3 处方 33.4 制法 33.5 性状 33.6 鉴别 33.7 检查 33.8 功能与主治 33.9 用法与用量 33.10 注意 33.11 规格 33.12 贮藏 34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败毒散 * 败毒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bài dú sǎn
2 英文参考 Baidu Sa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baidu pow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败毒散同名方剂约有29首,常用方为《小儿药证直诀》记载者,其组成为柴胡9g、前胡9g、川芎9g、枳壳9g、羌活9g、独活9g、茯苓9g、桔梗9g、人参9g、甘草5g。具有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之功效,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表证。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腹泻等属气虚而外感风寒湿邪者。[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载有败毒散部颁标准。
4 《小儿药证直诀》方之败毒散
柴胡9g、前胡9g、川芎9g、枳壳9g、羌活9g、独活9g、茯苓9g、桔梗9g、人参9g、甘草5g[3]
加少量薄荷、生姜,水煎服。[3]
4.6.1 加减法 若咳嗽有痰者,可加杏仁、桔梗、法半夏宣肺止咳化痰;湿滞经络,肢体酸楚疼痛较甚者,可加苍术、秦艽、防己等以祛风除湿止痛;气虚甚者,可加黄芪以加强补气的作用;若正气未虚者,可去人参,加荆芥、防风以祛风散寒。[3]
4.6.2 使用禁忌 败毒散辛温香燥,热性感冒及阴虚、血虚感冒患者忌用[1]。
5 《痘麻绀珠》卷十六方之败毒散
6 《增补万病回春》卷七方之败毒散
7 《摄生众妙方》卷八方之败毒散
8 《博济方》卷三方之败毒散
9 《片玉心书》卷五方之败毒散
10 《卫生总微》卷八方之败毒散
11 《宣明论方》卷十五方之败毒散
12 《痘科辨要》卷十方之败毒散
13 《外科真诠》卷上方之败毒散
14 《治疹全书》卷上方之败毒散
15 《慈航集》卷下方之败毒散
16 《古今医统大全》卷九十一方之败毒散
17 《卫济宝书》卷下方之败毒散
18 《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之败毒散
19 《外科启玄》卷十二方之败毒散
20 《明医指掌》卷六方之败毒散
21 《本草纲目拾遗》卷九引《家宝方》方之败毒散
22 《仙拈集》卷一方之败毒散
23 《仙拈集》卷二引《全生》方之败毒散
24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方之败毒散
25 《种痘新书》卷四方之败毒散
26 《万氏家抄方》卷六方之败毒散
27 《仁端录》卷十四方之败毒散
28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败毒散
29 《济阳纲目》卷九十五方之败毒散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30 《痘疹定论》卷四方之败毒散
31 《眼科全书》卷四方之败毒散
32 《嵩崖尊生》卷十方之败毒散
33 败毒散中药部颁标准
茯苓 ? 100g
枳壳 ? 100g
甘草 ? ?50g
川芎 ? 100g
羌活 ? 100g
独活 ? 100g
柴胡 ? 100g
前胡 ? 100g
桔梗 ? 100g
问题一:丹毒对人体都有那些伤害啊? 丹毒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在受伤后一定要给伤口消毒,不要大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危害有:
1、丹毒在皮肤上的表现就是局部的像四周扩散,皮肤中央红色会减退等。
2、如果本身有脚气等疾病都会是患者的丹毒反复发作,还会对患者造成淋巴阻塞增生。
3、该疾病在患者发烧的时候产生不良的反应,如想吐等症状。皮肤跟普通人的皮肤显出不同的颜色,在触碰式会有发热,而且还会有压痛的感觉。
4、丹毒会损害肌肤,由于丹毒的红肿是由皮肤局部四周开始蔓延,皮肤局部的中央红色开始进行消退、脱屑,随后颜色逐渐转为棕黄。
5、丹毒容易复发,如果本身就有足癣或者是丝虫感染这些疾病都会使患者的下肢丹毒容易反复发作。有的时候患者还会造成皮下淋巴管阻塞、增生而致使发生橡皮腿,而且同时还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6、丹毒影响生活和工作,该病经常在患者寒战、发热的时候起病,患者可发生全身不舒服、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问题二:丹毒病严重吗 及早防治问题不大
问题三:丹毒究竟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厉害 小时候老家很多,俗称流火丹毒。其实是丝虫病,防疫站领海群生吃好的
问题四:丹毒怎么办 丹毒(erysipelas)系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中医称为火丹、流火。
〖临床特点〗
一、病因: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二、先驱症状:畏寒、全身不适、高热,39~40℃
三、好发部位:小腿、颜面部。
四、皮损特点:鲜红色水肿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界较清楚,严重者可发生水疱 Fig1。
五、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六、自觉症状:压痛明显,局部皮温高
七、预后: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肿,下肢反复发作可导致象皮肿。
八、实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增高
〖鉴别诊断〗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癣菌疹
〖预防治疗〗
治疗原则: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一、全身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480~800万单位/日 静点,过敏者可用红霉素
二、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足癣、鼻炎等,下肢应抬高患肢。
三、支持疗法,对症处理。
四、局部治疗:呋喃西林液湿敷,外用抗菌素类软膏:如百多邦软膏等
五、物理疗法:紫外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复发作,称复发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肿。发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肿,亦称象皮腿。
丹毒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的脓性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组织。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中白细胞增高,可诊断为丹毒。但应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外界 *** 物的病史,无全身症状,有瘙痒;蜂窝织炎为境界不清的弥漫性浸润潮红,显著凹陷性水肿,不软化破溃,愈后结疤。
丹毒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适当隔离。如病在下肢,则应卧床,抬高患肢。药物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口服或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局部可外涂20%~30%鱼石脂软膏,或用0.1%雷夫奴尔溶液湿敷。
什么人易患丹毒?
(1)与体表慢性病灶有关 颜面丹毒多由鼻、咽、耳等处的病灶而引起,特别是鼻炎患者以及经常用手挖鼻的人容易患丹毒;下肢丹毒则多由足癣或下肢外伤引起。
(2)与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 营养不良、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以及肾性水肿,皆为本病的促发因素。
因此,即使是鼻炎和足癣也应积极治疗,并且不要养成用指甲狠挖鼻孔的习惯。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患有肾性水肿时,更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完好无损。
中医如何治疗丹毒?
中医学认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为主,可由风湿热诸邪化火而致。其中发于颜面者,又称抱头火丹或大头瘟;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发生于新生儿或小儿的丹毒,称赤游丹或游火。辨证论治可分为四型。
(1)风热火炽证 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睁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以散风清热解毒为主,方以化斑解毒汤加减。
(2)肝经郁火证 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清肝利湿解热为法,方以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火盛证 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方以利水渗湿汤加减。
(4)毒热入营证 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治以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水煎服,日1剂。......>>
我母亲有回答者:张月梅你好,这情况想细菌感染引起的,不会传染的,建议去正规医院外科看看,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局部用鲜丝瓜叶汁或鸡蛋清调金黄散外敷患处。服用三妙丸。供参考 ?回答者:黄红远你好,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并非传染病,不会发生传染的。 丹毒病传染吗回答者:张月梅你好,丹毒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不会传染,可以静脉滴入青霉素(用前做皮试),或头孢类抗生素等治疗。局部用鲜丝瓜叶汁办金黄散成糊状,涂患处。 丹毒是否传染,以及治疗方法回答者:任学华你好,丹毒需要消炎治疗,建议静滴头孢三嗪,链霉素治疗。卧床休息。 丹毒是否传染,以及治疗方法回答者:邱晓华丹毒俗称“流火”,是皮肤和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发病是因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粘膜的细小伤口处侵犯皮肤和粘膜网状淋巴管而引起的。丹毒好发于下肢和面部,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局部表现为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并稍隆起。手指按压可使红色消退,手指离开后,红色可迅速恢复。红肿向四周蔓延时,中央的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足癣或丝虫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复发作。有时可引起皮下淋巴管阻塞、增生而形成橡皮腿。并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建议中医中药外敷治疗。邱医堂中医传统外科膏药内加生肌丹帖敷可以活血化瘀、提毒外出、祛腐生肌、清热解毒;清除坏死组织,杀菌消炎。迅速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增快局部血流,促进残存上皮细胞组织快速生长。对疔,痈.疽,疖,丹毒,蜂窝织炎,各种化脓溃烂等疾病疗效奇特,不打针不吃药不手术其疗效高、无副作用。 丹毒最好治疗方法会传染吗回答者:guolaoshi2012 病情分析:您好,丹毒是不会传染的,是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指导意见:丹毒的治疗,如果对青霉素不过敏,首选青霉素治疗。 小腿丹毒是血有毒吗?会传染吗?可以去根吗?回答者:杨永谦您好建议用青霉素或红霉素、交沙霉素等治疗。局部 用50%硫酸镁与75%酒精溶液湿敷,也可外擦硫磺炉甘石洗剂。 是不是丹毒?中医和西医哪个疗效好?回答者:莫伟民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中医如何治疗丹毒? 中医学认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为主,可由诸邪化火而致。其中发于颜面者,又称抱头火丹或大头瘟;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发生于新生儿或小儿的丹毒,称赤游丹或游火。辨证论治可分为四型。 (1)风热火炽证 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睁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以散风清热解毒为主,方以化斑解毒汤加减。 (2)肝经郁火证 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清肝利湿解热为法,方以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火盛证 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方以利水渗湿汤加减。 (4)毒热入营证 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治以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水煎服,日1剂。神昏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或牛黄清心丸,选用一种。 局部可用清热解毒之中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马齿苋、芙蓉叶、绿豆等,任选一种,捣烂外敷,干则换之。中后期红肿稍退,可改用金黄膏或如意金黄散,蜜水调敷。 对反复发作的丹毒,可服药预防:生薏仁米30g。每日煎服1次。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并与健康人隔离,避免接触。忌食辛辣、荤腥、油腻之品,多吃蔬菜、水果。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80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老年黄斑变性应如何预防
下一篇: 近视黄斑变性应如何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