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怎样预防黄斑裂孔的发生

佚名 2023-11-15 02:32:11

怎样预防黄斑裂孔的发生

怎样预防黄斑裂孔的发生?黄斑裂孔是一种眼底病,常发生在老年人及曾受过眼外伤或高度近视的人中。黄斑位于视网膜中央,是视力最敏感区,负责视觉和色觉的视锥细胞就分布于该区域,因此任何累及黄斑部的病变都会引起中心视力的明显下降、视物色暗、变形等。

预防黄斑裂孔发生的方法

平时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用眼睛,避免形成近视。切忌"目不转睛",自行注意频密并完整的眨眼动作,经常眨眼可减少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避免泪液蒸发。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充足,不熬夜。平时注意不要强光直射眼睛。另外防止眼外伤。

不吹太久的空调, 避免座位上有气流吹过,并在座位附近放置茶水,以增加周边的湿度。多吃各种水果,特别是柑桔类水果,还应多吃绿色蔬菜、粮食、鱼和鸡蛋。多喝水对减轻眼睛干燥也有帮助。

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电脑,注意中间休息,通常连续操作1小时,休息5-10分钟。休息时可以看远处或做眼保健操。

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保持一个最适当的姿势,使双眼平视或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这样可使颈部肌肉轻松,并使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小到最低。调整荧光屏距离位置。建议距离为50-70厘米,而荧光屏应略低于眼水平位置10-20厘米,呈15-20度的下视角。因为角度及距离能降低对屈光的需求,减少眼球疲劳的几率。

如果你本来泪水分泌较少,眼睛容易干涩,在电脑前就不适合使用隐形眼镜,要戴框架眼镜。在电脑前佩戴隐形眼镜的人,也最好使用透氧程度高的品种。

40岁以上的人,最好采用双焦点镜片,或者在打字的时候,配戴度数较低的眼镜。如果出现眼睛发红,有灼伤或有异物感,眼皮沉重,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眼球胀痛或头痛,休息后仍无明显好转,那就需要上医院了。

黄斑裂孔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分类 4 疾病概述 5 疾病描述 6 症状体征 7 疾病病因 8 诊断检查 9 治疗方案 10 特别提示 11 相关出处 附: 1 治疗黄斑裂孔的穴位 1 拼音 huáng bān liè kǒng

2 英文参考 macula hole

3 疾病分类 眼科

4 疾病概述 黄斑裂孔是指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全层组织缺损。其发病率? 为0.60.7%。常见于老年人、眼外伤、高度近视等。

诊断要点:

1.中心视力明显下降,一般为0.1左右。

2.B眼底可见裂孔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并稍内陷,底部呈深色,有黄白色小点。

3.裂孔缘视网膜呈灰白色,四周可见放射状条纹。裂孔小?者1/4、大者1/3 *** 直径。有时裂孔附近可见到半透明的盖膜。

治疗:黄斑裂孔不伴有网脱者,严密观察;伴有网脱者,手术治疗。对有网? 脱倾向者,予氩激光治疗,封闭裂孔,预防网脱。

5 疾病描述 黄斑裂孔可因外伤、变性、长期CME、高度近视、玻璃体牵拉等引起。在老年人相对健康的眼,无其他病因发生的黄斑裂孔,称为特发性黄斑裂孔。常发生于60-80岁。

6 症状体征 眼底保险为黄斑有一个1/2-1/4PD大小的、边界清晰的暗红色孔,空地可有黄色颗粒。中心视力明显下降。高度近视眼的黄斑裂孔,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机会很大。中心凹呈黄色点或有小的黄色环,约一半病例自发缓解;2期,黄斑裂孔形成,有中心凹或其周围的全层裂孔,通常<400μm,视力明显下降;3期,裂孔变大,>400μm,玻璃体后皮质仍与黄斑粘连。在2期或3期,玻璃体皮质会形成裂孔前方的盖膜;4期,玻璃体后皮质完全脱离,伴较大的全层黄斑裂孔。双侧发生率在25%-30%。一眼已发生裂孔,另眼无玻璃体后脱离时,发病危险性较大,对2-3期、甚至4期裂孔

7 疾病病因 可因外伤、变性、长期CME、高度近视、玻璃体牵拉等引起。

8 诊断检查 根据临床即可诊断。

9 治疗方案 高度近视眼的黄斑裂孔,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机会很大,需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或玻璃体手术治疗。

10 特别提示 黄斑裂孔常发生在老年人及曾受过眼外伤或高度近视的人中。

11 相关出处 眼科学第六版

治疗黄斑裂孔的穴位 侠白 拼音:xiábái英文:XiábáiLU4;xiábái;L4;LU4概述:侠白为经穴名(Xiábá...

眉头 拼音:méitóu英文:brows概述:眉头即眉本。眉本为人体部位名。指眉毛内侧端。《黄帝内经素问·...

食吕 拼音:shílǚ英文:YīndūKI19概述:食吕为经穴别名,即阴都。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阴都为...

食宫 拼音:shígōng英文:YīndūKI19概述:食宫为经穴别名,即阴都。出《针灸甲乙经》。阴都为经...

矢光

黄斑裂孔的疾病治疗

1.黄斑孔的手术治疗以前是一个禁区,只有在有较大范围的周围视网膜脱离时才考虑。近年来由于对黄斑孔发病机理的研究认识到黄斑孔的形成与玻璃体对黄斑中心凹切线方向的牵引密切相关。因此广泛开展了用玻璃体切割的方法切除中心凹前的玻璃体皮质治疗黄斑孔。
手术目的为缓解玻璃体黄斑牵拉,对I 期患者,切除玻璃体特别是去除黄斑区前的玻璃体后皮质可使已脱离的黄斑中央小凹复位。对已形成全层黄斑孔的患者,手术目的则是多方面的,包括缓解玻璃体黄斑牵拉、剥离与黄斑孔发病相关的黄斑前膜或视网膜内界膜、眼内气体填塞以使黄斑孔闭合等。对于难治性黄斑裂孔(如:大孔或复发孔),使用自体血清、β2转化生长因子(TGF-β2)或自体浓缩血小板涂抹于黄斑孔上可能增加孔区的脉络膜视网膜粘连,促使孔封闭愈合。
2.适应证
(1) 治疗性玻璃体切割术: 目的在于促使黄斑裂孔闭合及裂孔周围视网膜浅脱离复位。
A. 明确诊断为II~IV期特发性黄斑裂孔,视力明显下降(0.05~0.4)、有明显的视物变形者。
B. 黄斑裂孔形成时间在一年以内,愿意接受手术者。
(2) 在Gass对黄斑裂孔的分期中, I期黄斑裂孔并未形成全层黄斑孔,约1/2患者I期黄斑裂孔可自发缓解,所以多不主张对I期黄斑裂孔进行手术,对具有发展为全层黄斑孔的高危患者可慎重选择手术。
玻璃体切割是否可以预防全层黄斑裂孔形成尚无定论。美国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对于I期黄斑裂孔患者,玻璃体切割组与未手术观察组比较,全层黄斑裂孔发生率分别为37%和40%(P=0.81),由于所观察病例数尚少,目前还不能肯定预防性手术的疗效。因此,拟行预防性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I期黄斑裂孔需权衡利弊,手术的“利”为缓解玻璃体对黄斑的机械牵拉,而“弊”则为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包括:手术操作可能引起全层黄斑裂孔、周边视网膜医源性裂孔、视网膜脱离、感染、晶状体混浊等。
3. 手术方法及进展
传统手术技术为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 行人工玻璃体后脱离,次全
切除玻璃体,剥离黄斑前膜或黄斑区视网膜内界膜,或辅以生物制剂封闭黄斑孔。用20%~25%的SF6气体行膨胀气体/空气交换。术毕, 患者俯卧位约14天后, 玻璃体腔内气体吸收, 恢复正常体位。
(1) 微切口玻璃体手术
2002年,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问世。2003年,23G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被用于玻璃体手术。目前,这两种玻璃体切割设备已被应用于特发性黄斑孔手术中。国内赵明威等提出采用20G手法小切口玻璃体手术也取得良好效果并降低了手术成本。
(2) 内界膜染色技术
内界膜剥除多使用内界膜染色技术,染色剂有台盼蓝(trypan blue),亮蓝G(brilliant blue G, BBG),溴酚蓝(bromphenol blue,BPB),芝加哥蓝(Chicago blue, CB),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TA)以及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等。曲安奈德不能使内界膜着色,但可以使其变得容易辨认。
 4. 手术并发症
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手术并发症与普通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并发症相似,包括核性白内障、一过性高眼压、医源性视网膜裂孔产生、黄斑裂孔扩大、光毒性引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血管阻塞以及眼内炎等。其中核性白内障的发病率最高,可达12%-90%,文献报道约33%的病例在首次手术后5~16 个月需要进行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在黄斑裂孔闭合眼,视力恢复到玻璃体手术前的视力或更好。约17.4%的手术眼发生一过性高眼压,多发生在术后3周内,主要由气体填充所致,一般对症治疗即可。手术当中尽量避免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产生,如果出现医源性裂孔,应尽可能采用激光封孔取代冷凝封孔,以降低黄斑前膜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79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