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最严重的副作用是粒细胞缺乏症,由于粒细胞过少全身抵抗力显著下降,继而导致全身严重的感染,对生命的威胁极大。因此,在用药期间应注意有无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如果及时发现,治愈的机会还比较多。粒细胞缺乏症发生多在用药1~3个月期间,但也可见于用药后的任何时间。因此,在用药1~3月期间应特别警惕。
粒细胞缺乏症发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突然发生,一般不能预防。另一种是逐渐发生,一般先有白细胞减少,如果继续用药,可以转变成粒细胞缺乏症。对后一种发病方式,可以通过在用药期间定期检查白细胞来预防。在用药期间,可以每周查1次白细胞,如果白细胞数少于3×109/升时,一般需停药观察,如果白细胞数在3~4×109/升,应每1~3天查1次,并用升白细胞的药物如利血生、鳖肝醇,必要时用激素治疗,最好换用另一种抗甲状腺药物,经过上述措施处理后,白细胞仍然下降,则需停用抗甲状腺药物,改用其它方法治疗甲亢。
粒细胞缺乏症一旦发生,应立即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并送医院进行抢救。因病人抵抗力太弱,应在无菌隔离的病房抢救,给予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治疗。治愈后病人不能再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
(一)感染
1.细菌感染,如伤寒、布氏杆菌病、粟粒性结核、严重败血症等;
2.病毒感染,如麻疹、流感、病毒性肝炎等;
3.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
4.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
(二)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三)理化因素:
1.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等;
2.化学物质,如铅、苯、汞等;
3.药物,如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甲状腺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五)脾功能亢进
(六)恶性肿瘤骨髓转移
(七)其他因素:如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慢性特发性粒细胞减少症、过敏性休克及遗传因素等。
你好,粒细胞缺乏症又叫白细胞减少症,可继发于药物反应、化学药物中毒、电离辐射、感染或免疫性疾病,亦可原因不明,但最常见的病因是药物反应。本病多起病缓慢,慢性经过,少数可无症状。患者可有头晕、乏力、头痛、四肢无力、食欲不振、低热、失眠等;可有易感染倾向,如易患疖痈、肺炎、尿路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症等。治疗一般是指停用所有可疑药物看是否缓解,不能缓解的需要增加粒细胞的生成的药物使用了。另外如果伴有骨髓异常的需要给予相关的治疗一般的药物治疗只是控制注意预防并发症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75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茜草预防和治疗粒细胞缺乏症
下一篇: 老年性黄斑变性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