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绳墨·鼓胀》:“黄肿者,皮肉色黄,四肢怠惰,头眩体倦,懒于作为,小便短而少,大便溏而频,食欲善进,不能生力,宜当健脾为主。”
《医碥·黄疸》:“黄肿与黄疽,分别处在肿而色带白,眼目如故,不如黄疸之眼目皆黄而不带白,且无肿状,似不必以暴渐分。又黄肿多有虫与食积,有虫必吐黄水,毛发皆直,或好食生米、茶叶之类。用使君子、槟榔、川栋、雷丸之类。食积则用消食药,剂中不可无针砂,消积平肝,其功最速。治疗亦与黄疸有别也。”
《杂病源流犀烛·诸疽源流》:“力役劳苦受伤,亦成黄胖病,俗名脱力黄,好食易饥,怠惰无力。”“黄胖,宿病也,与黄疽暴病不同。盖黄疽眼目皆黄,无肿状。黄胖多肿,色黄中带白,眼目如故,或洋洋少神。虽病根都发于脾,·然黄疸则由脾经湿热蒸郁而成;黄胖则湿热未甚,多虫与食积所致,必吐黄水,毛发皆直,或好食生米、茶叶、土炭之类。”
大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蔬菜,生活中我们都有吃过大蒜,但是大蒜其实也是可以入药的,中医认为大蒜有很好的解毒作用,所以在做菜的时候我们都建议大家放大蒜,吃大蒜对身体也有很多好处。那么,大蒜有哪些药用价值?大蒜入药有什么作用?
【大蒜】大蒜为百合科植物大蒜AlliumsativumL.的鳞茎。全国各地均有栽培。5月叶枯时采挖,晾干。生用。
【药性】辛,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解毒杀虫,消肿,止痢。
【应用】
1.用于痈肿疔毒,疥癣。大蒜外用或内服,均有良好的解毒,杀虫,消肿作用。治疮疖初发可用独头蒜切片贴肿处(《外科精要》)。民间亦常用大蒜切片外擦或捣烂外敷,治疗皮肤或头癣瘙痒。
2.痢疾,泄泻,肺痨,顿咳。可单独或配伍入复方中用。如验方以大蒜煮粥送服白及粉治肺痨咯血。治泻痢,或单用或以10%大蒜浸液保留灌肠。大蒜还可防治流感、流脑、乙脑等流行性传染病。
3.钩虫病,蛲虫病。治蛲虫病可将大蒜捣烂,加茶油少许,睡前涂于肛门周围。
此外,大蒜还能健脾温胃而用治脘腹冷痛,食欲减退或饮食不消。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切片擦或隔蒜灸。内服5~10g,或生食,或制成糖浆服。
【使用注意】外服可引起皮肤发红、灼热甚至起泡,故不可敷之过久。阴虚火旺及有目、舌、喉、口齿诸疾不宜服用。孕妇忌灌肠用。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散痈肿疮,除风邪,杀毒气。”
2.《本草纲目》:“其气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辟邪恶,消痈肿,化_积肉食,此其功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有大蒜油(挥发油)、大蒜素,硫化亚磺酸脂类,S-烷(烯)-L-半胱氨酸衍生物。γ-L-谷氨酸多肽,苷类,多糖,脂类及多种酶等。
2.药理作用:大蒜有抗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幽门螺旋杆菌、多种致病性浅部真菌、白色念珠菌、恙虫热立克次体、流感病毒B、疱疹病毒,以及女性私处滴虫、阿米巴原虫等,均有不同程度抑杀作用。抗菌作用紫皮蒜优于白皮蒜,鲜品强于干品。又可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可能与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有关。大蒜油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本品又可抗肿瘤,抗突变和阻断亚硝酸胺合成。另外,还有不同程度的抗炎、免疫增加、抗氧化、延缓衰老、降血压、护肝、降血糖、杀精子、兴奋子宫、驱铅等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大蒜或经适当配伍治疗痢疾、小儿霉菌性肠炎、百日咳、结核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小儿真菌性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乳腺炎、多各癣症等疾病,疗效满意。近年还报道:服用大蒜素治疗婴幼儿隐孢子虫感染性腹泻172例,小于1岁80mg/日,1~2岁120mg/日,2~4岁160mg/日,均分4次服,17天1疗程,均获治愈(中国医药学报,1994,3∶177)。将大蒜(去皮)100g,捣成糊状;李树皮50g,加水100ml,煎取20ml;生姜10g捣烂取汁,加蜂蜜6g调匀,以上诸药调成糊状,外敷关节周围,绷带包扎,待局部有发热、刺痛感30~50分钟,除去敷药,暴露患部即可,治疗104例关节炎,总有效率为95.2%(四川中医,1989,3∶33)。将大蒜素6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日1次,治疗急性脑梗塞101例,有效率77.23%(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9,9∶390)。此外,又可用治高脂血症、前列腺炎、斑秃、扁平疣、急性肾炎、晚期癌肿等多种病证,以及防治铅中毒。
4.不良反应:大蒜汁局部应用有较强刺激性,大蒜外敷过久可引起皮肤发红、灼热、起泡。口服大蒜可刺激胃肠粘膜。大蒜注射液可能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加重心肌缺血。对冠心病患者使用大蒜及其制剂时,见心绞痛加重或频繁发作时应立即停药。
【大蒜保存】
1、油淹法
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大蒜是碾碎后保存在油里的,其实这也是一种常见的保存方法。先把蒜剥去皮,放入干净的盒子内或广口瓶内,在上面倒上一层植物油或把蒜放在油里置于阴凉处保存,这样能隔绝大蒜接触空气,延缓其生芽、变质。用油保存大蒜,最好是放进冰箱里冷藏以防止滋生细菌。
2、挂藏法
如果你想吃原汁原味的新鲜蒜,不妨一次性多买点,然后把它们像编小辫一样编成蒜辫。之后,把蒜辫挂在窗外或窗边等通风处,这样就能推迟大蒜发芽的时间,每次就能吃到新鲜的大蒜了。如怕麻烦,超市里卖的透气纱网装的糖葫芦状蒜倒挂在通风处也可。
3、冷藏法
如果你买的蒜比较少,就不适宜采取挂藏法。此时,最好把大蒜和其他蔬菜一样,放进冰箱的冷藏室。千万不要冷冻,在适宜的低温下,大蒜至少能保存半个月,既不生芽,又不会腐烂。
4、盐腌法
如果你对大蒜的新鲜度要求不高,而且蒜量又不大的话,你可以把大蒜剥皮,然后放进一个干净的盒中,再上面撒上一把盐即可。这样保存的大蒜,可以长时间不生芽。
谣言:
猪肉长钩虫,水煮不烂、油炸不熟、高温杀不死。
辟谣:
食品卫生问题关乎大众健康,网上有报道称“猪肉中出现了钩虫,这种寄生虫高温都杀不死,要尽量少吃猪肉”,并且配有令人作呕的“真实”图片,消息一经发出,迅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辟谣称:猪肉上寄生钩虫是不可能的!
官方说法是用来安抚大众,还是的确如此?钩虫是什么,危害有多大?我们还能安心吃猪肉吗?
网上流传的“猪肉钩虫”是什么?
网上流传的“猪肉钩虫”照片确实是真实拍摄,但照片里白色的带状物、表皮上凸出的白色圆头,并不是谣传的“钩虫”。首先,虫的身体是软软的,如果用手去拉会变成两半,而假“钩虫”用手拉会变长,松手后会回缩。用刀顺着假“钩虫”表面划开猪肉,会发现它只是肌肉的肌腱结构。所以,网上疯传的“猪肉钩虫”图片,只是猪肉的正常组织而已。
钩虫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
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据估计,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达9亿左右。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
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是十二指肠钩虫。其口囊呈扁卵圆形,其腹侧缘有钩齿2对,外齿一般较内齿略大,背侧中央有一半圆形深凹,两侧微呈突起。成虫体长约1厘米左右,半透明,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
钩虫可以寄生于猫、狗等动物身上,但主要的传染源是钩虫病患者。钩虫病患者的粪便排入土壤后,如果未经特殊处理,虫卵会在阴暗潮湿的泥土中变为丝状蚴,通过皮肤或经口的感染方式寄生人体。温带地区,十二指肠钩虫最多见。被吞食而未被胃酸杀死的感染期蚴,有可能直接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如婴儿感染钩虫则主要是因为使用了被钩蚴污染的尿布。【1】
猪肉中不可能有钩虫寄生
钩虫病影响的范围如此之大,在猪肉中会寄生钩虫吗?
猪肉中不可能有钩虫寄生。其实寄生在猪肉中的寄生虫主要有两种:囊虫和旋毛虫。囊虫肉眼可见,只有黄豆那么大,是一个个囊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米猪肉”,而旋毛虫肉眼根本无法看见。
常见寄生虫示意图,图源:图虫创意(Bob汉化)
在我国,猪肉中最常见且可以感染人类的寄生虫,名字叫猪带绦虫(囊虫成虫后的一般叫法)。虽然猪带绦虫也是白色带状,但长度可达2~4米。人们常说的,吃“米粒猪肉”会长寄生虫,“米粒”就是囊尾蚴(即猪肉绦虫的幼虫)。人若误食此种猪肉(米猪肉、痘猪肉)会受感染,最终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患猪肉绦虫病。最为严重的是,感染绦虫后,虫卵在人体内发育为囊尾蚴,可寄生于脑、皮肤、肌肉或其它组织器官内,引起猪囊虫病。尤以脑囊虫病最为严重,可表现为癫痫、颅内压增高等。因此,我们要提防的,并不是谣言里的猪肉“钩虫”,而是“米猪肉”里的绦虫。
寄生虫真的怎么都杀不死吗?
网上疯传的“猪肉钩虫”,之所以水煮不烂、油炸不熟、高温杀不死,是因为它们其实是致密的结缔组织。真正的寄生虫非常怕高温,80℃以上就会一命呜呼。所以,沸水中煮5~10分钟或炒制15分钟左右都可以杀死寄生虫。同样,微波也可以达到高热杀虫的作用。只要烹饪温度高,虫子跑不了,最后都会死翘翘。【2】
如何放心吃猪肉?
虽然“猪肉钩虫”是假的,但毕竟猪肉身上可以寄生猪带绦虫、旋毛虫等20多种寄生虫,它们也很可怕。因此为了保证安全卫生,放心吃猪肉,要牢记以下四点:
1、不贪便宜、购买正规资质的猪肉。购买猪肉时要选择经过正规检疫程序检验的,不要在无资质、无合格证的小摊贩购买猪肉。近些年来很多人喜欢去农村,到养猪的人家里,购买现杀猪的肉。但是这种猪肉是否有寄生虫是无法确定的。猪肉是否经过食品安全检验检疫,还要消费者擦亮眼睛,做出判断。确定商家持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才可以放心选购。
2、厨房生熟分开。在家里做饭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处理生肉时,最好要准备一套专门的砧板和菜刀,不拿它们处理果蔬和熟食。条件不允许的话,切生肉的刀具和菜板要刷洗干净,再用开水烫后,才可以切其它食材。
3、肉类精加工。即使购买的是合格猪肉,也最好不要生食。红肉可能比白肉口感更好,但是食用后患寄生虫病风险会大大增高。【3】
4、在外吃饭要留心。有一些餐馆的后厨,卫生条件没有保障,或者为了节约成本,选择劣质猪肉。这些都有可能给消费者健康带来影响。建议大家不要在卫生不达标的地方吃饭,自己勤动手,不仅丰衣足食,还能保证健康。
参考文献:
【1】张东行、吴方伟,《中国热带医学》,2019年,19卷2期,第188191页
【2】《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8年9期,第44页
【3】张科、杜鹃等,《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18年,25卷3期,第127132页
辟谣专家:陈书蕊【中】,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部博士
复核专家:陆修远【中】,日本大阪大学微生物所研究员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68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高脂血症患者慎用维生素E
下一篇: 如何预防脊髓空洞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