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体病是由刚地弓形体原虫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传染病。国内仅有个别病例报告。
弓形体是一种球虫,具有双宿主的生活周期,即有性生殖期在猫肠内进行,叫等孢球虫,无性生殖期在人和其他动物组织内进行,叫弓形体。
流行特点猪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寄生于猪的多种有核细胞中引起的寄生虫病。龚地弓形虫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包括人)。猫是龚地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其他所有被感染动物均是中间宿主。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弓形体具有双宿主生活同期,其发育过程亦具有双相性。在终末宿主——猫体内进行球虫相发育,而在中间宿主体内——猪、羊、犬等动物体内进行弓形体相发育。猫食入了上述的滋养体和包囊或孢子化的卵囊,滋养体或子孢子侵入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内,进行类似球虫的发育过程,经过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最后形成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条件下,发育为孢子化卵囊,具有感染性(内含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各含4个子孢子)。这种发育方式即为球虫型发育。在猫体内亦有一部分虫体经肠系膜淋巴结,进入淋巴血液循环,被带到全身各脏器、组织,侵入有核细胞,在胞浆内以及胞核中以内出芽方式进行无性增殖。经过一段时间的繁殖之后,由于宿主产生免疫力,使其繁殖速度变慢,一部分滋养体被消灭,另一部分在宿主的内脏和肌肉组织中形成包囊,保存下来。这即为弓形虫相发育。当猪和其他动物吞食了感染性卵囊包囊后,亦进行上述弓形虫相发育。如果感染虫株的毒力很强,而宿主又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即可发生急性弓形体病。反之,当虫株毒力弱,而宿主又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弓形虫的发育受阻,即在宿主体内的组织器官中形成包囊,而长期保存下来。当其他肉食动物和人食入这种含有包囊的动物组织和肌肉,即遭感染。除此之外,所有的哺乳动物的弓形虫病都可通过血液循环传给胎儿,造成流产、死胎、畸形等。
虫体的不同阶段,如卵囊、速殖子和包囊,均是重要的感染病源。猪通过摄入污染有不同阶段弓形虫的食物和饮水受到感染,或通过动物之间的互相捕食获得包囊的感染。临床期患畜的唾液、痰、粪、尿、乳汁、腹腔液、眼分泌物、肉、内脏、淋巴结及急性病例的血液中都可能含有速殖子,如外界条件有利其存在,猪就可以受到传染。
家猫及猫科动物排出的卵囊,也是重要的感染来源。蝇类和蟑螂常起机械性搬运作用。病原体可通过口、眼、鼻、呼吸道、肠道、皮肤等途径侵入。危害和临床症状猪对弓形虫大都有一定的耐受力,故感染后不一定出现临床症状,在组织内形成包囊后转为隐性感染。包囊是弓形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最终形式,可存在数月、数年,甚至终生。某些猪场弓形虫感染的阳性率很高,但急性发病却很少。目前,弓形虫造成严重症状的较少。
弓形虫病主要引起神经、呼吸及消化系统的症候群,此外还有流产和死胎。急性猪弓形虫病的潜伏期为3~7天,病初体温升高,可达42℃以上,呈稽留热,一般维持3~7天,精神迟钝,食欲减少,甚至于废绝。便秘或拉稀,有时带有黏液和血液。呼吸急促,呼吸数每分钟可达60~80次,咳嗽。眼出现视网膜、脉络膜炎,甚至失明。皮肤有紫斑,体表淋巴结肿胀。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或死胎。耐过急性期后,体温下降,食欲逐渐恢复,转为慢性,生长不良,往往造成僵猪,并长期带虫。
解剖变化,主要可见肝脏有小点坏死,针尖大至绿豆大不等,呈米黄色。肠系膜淋巴结呈粗绳索状肿胀,切面外翻,有坏死点。肺间质水肿,并有出血点。脾脏有粟粒大丘状出血。
弓形虫检查采用抽血检测方式,一般需要三天左右出报告单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弓形虫大多不表现出症状,有时只有类似流感的发低烧、流鼻涕
(1)选择合适的医院,尽量避免小型或不正规医院因检查水平差异或检查仪器差造成误诊。
(2)提前预约。大型医院就诊患者较多,可事先预约或咨询患者较少的时间就诊,减少孕妇等待的时间。
(3)家中养有小动物时,特别是有猫、狗等等,感染弓形虫的概率较大,应特别留意。宠物也要进行弓形虫检查。
(4)平时要有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和宠物接触后一定要注意卫生清洁。
(5)食物一定要煮熟,避免食用生食,未熟透的食物可能携带弓形虫。
(6)食用水果要清洗干净,避免有泥土残留。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肺弓形体病的别名 7 分类 8 ICD号 9 流行病学 10 肺弓形体病的病因 11 发病机制 12 肺弓形体病的临床表现 12.1 后天获得性肺弓形体病 12.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弓形体病 12.3 先天性肺弓形体病 13 肺弓形体病的并发症 14 实验室检查 14.1 病原学检测 14.2 免疫学检查 15 辅助检查 16 肺弓形体病的诊断 17 鉴别诊断 18 肺弓形体病的治疗 19 预后 20 肺弓形体病的预防 21 相关药品 22 相关检查 附: 1 肺弓形体病相关药物 1 拼音 fèi gōng xíng tǐ bìng
2 英文参考 pulmonary toxopla *** osis
3 概述 肺弓形体病(pulmonary toxopla *** osis;PT)系由刚地弓形体(Toxopla *** a gondii)所致的肺部炎症。刚地弓形体侵入人体产生血行播散最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肺部亦可受累。弓形体累及肺部虽早有报道,但直至在细胞免疫功能缺损宿主中经常发现该原虫时才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十几年来,PT已成为免疫功能抑制尤其是AIDS患者中重要的机会感染位疾病之一。肺弓形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动物和人的感染都极为普遍。刚地弓形体的终末宿主为猫或某些猫科动物,中间宿主很广泛,包括哺乳动物(猪、羊、狗、牛、鼠、兔),禽类(鸡、鸭、鸽为主)和人。
先天性肺弓形体病患儿在出生时可出现视网膜脉络膜炎,脑积水或小脑畸形,大脑畸形、抽搐、精神运动障碍、肝脾肿大。后天获得性肺弓形体病急性发病时多数初始有类似上感症状如头痛、肌痛、干咳等,咳嗽为阵发性,少数咳多量黏液痰或黏液血痰。慢性经过可有类似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临床表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弓形体病,几乎均是由于播散性弓形体病累及肺部所致,常为弥漫性肺部炎症,症状严重,可有高热,咳嗽,发绀和呼吸困难,或出现皮疹、淋巴结肿大、脑膜炎症状。
肺弓形体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乙胺嘧啶和磺胺嘧啶均对肺弓形体病有效,常联合应用。重症肺弓形体病因病情复杂、生前诊断困难,机体免疫机制往往十分低下,病死率高。慢性肺弓形体病预后好,可完全治愈或自然恢复,亦可呈慢性带虫状态。
4 疾病名称 肺弓形体病
5 英文名称 pulmonary toxopla *** osis
6 肺弓形体病的别名 肺弓浆虫病;肺弓形虫病;肺住血原虫病
7 分类 呼吸科 > 感染性疾病 > 肺寄生虫病
8 ICD号 B58.3
9 流行病学 肺弓形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动物和人的感染都极为普遍,感染率范围由0.6~94%。许多国家平均感染率在25%~50%左右,根据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人群调查结果,本病广泛存在我国,国内人群感染率为0.33%~38.6%,但一般都在10%以下。其终末宿主为猫或某些猫科动物,中间宿主很广泛,包括哺乳动物(猪、羊、狗、牛、鼠、兔),禽类(鸡、鸭、鸽为主)和人。
10 肺弓形体病的病因 刚地弓形体属孢子纲、球虫目。是由Nicolle等首先于1908年在突尼斯的一种叫刚地梳趾鼠体内发现。其终末宿主为猫或某些猫科动物,中间宿主很广泛,包括哺乳动物 (猪、羊、狗、牛、鼠、兔),禽类(鸡、鸭、鸽为主)和人。其发育阶段有5种不同的形态,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囊合子。前两者主要见于中间宿主,亦可见于终末宿主。后3者仅见于终末宿主猫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典型滋养体呈香蕉形、新月形或弓形,一端尖,另一端钝圆,(3.5~8)μm×(1.5~4)μm大小,吉姆萨或瑞特染色胞浆呈蓝色,核呈红色,主要见于急性感染期。包囊呈圆形或椭圆形,内含数百至数千个囊殖体,主要出现在慢性感染期。裂殖体及配子体在终末宿主猫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进行有性繁殖,产生囊合子,通过猫粪排出体外,内含两个孢子囊,而每个孢子囊内含4个子孢子,呈长形,一端尖、一端钝,2~8μm大小。
11 发病机制 肺弓形体病为人畜共患疾病。猫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其次为猪和绵羊。随猫粪排出的囊合子,可在外界存活较长时间。猪、羊等动物的肉或内脏含有包囊。人食了猫粪污染的水或食物或未经煮熟的肉类而被感染。孕妇感染后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称为先天性弓形体病。免疫功能抑制,如肿瘤化疗,器官移植,尤其是AIDS患者易患此病。免疫功能正常者患本病罕见。若机体被感染后,囊合子中的子孢子或包囊中的囊殖体溢出,并穿过肠壁黏膜,随血液或淋巴播散至全身组织,其中脑、心、淋巴结、肺是最易受侵犯的组织和器官。初次感染,因宿主尚未建立免疫反应,弓形体很快到达器官组织细胞内,迅速繁殖成为速殖体,使细胞破裂,速殖体从细胞内逸出再进入新的细胞。而宿主具有免疫力时,弓形体在细胞内增殖变慢成为缓殖体,包囊可以长期存活而不为机体所消灭。若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包囊破裂,虫体再次逸出,即可形成新的播散,故包囊是宿主体内潜在的感染来源。
宿主的防御机制主要通过:①特异性抗体来促进溶酶体融合、破坏弓形体;②氧介导的呼吸暴发作用来杀伤弓形体;③γ干扰素经增强巨噬细胞内的杀伤作用以破坏或消灭弓形体;④单核细胞产生氮氧化物调节或促进氧介导的杀伤机制。一旦宿主由于不同环节的防御机制异常而导致清除弓形体的功能下降,则最终可导致全身和肺部感染。
肺弓形体病肉眼可见受累的肺坚实、充血,切面是棕红色,胸膜有出血点,支气管旁淋巴结中度肿大。光镜下可见肺泡腔内浆液渗出,偶有透明膜形成或纤维蛋白脓性渗出物,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壁细胞增生和脱落,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内可见弓形体滋养体和(或)包囊。肺间质可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并可见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肺组织内亦可见肉芽肿改变,其中央为带状或局部性坏死,周围有淋巴细胞和少量多核巨细胞。肉芽肿内很难发现弓形体,边缘及附近正常组织内却可见到游离的弓形体。
12 肺弓形体病的临床表现
13 肺弓形体病的并发症 肺弓形体病可合并心力衰竭和心包积液。
14 实验室检查
15 辅助检查 肺部X线表现为支气管肺炎、非典型肺炎、胸膜炎和合并心血管病变4种类型。支气管肺炎型:病变为沿支气管分布于两中、下肺野,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的斑片状炎症阴影、肺门影增宽。此型多见于儿童和老年患者;非典型肺炎型:支气管周围间质的片絮状影,密度较淡,边缘模糊,主要位于中、下肺野;胸膜炎型:呈胸腔积液征象;合并心血管病变型:可有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的X线征象。
16 肺弓形体病的诊断 鉴于肺弓形体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诊断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染色试验、免疫学检查以及皮内试验等结果予以判断。痰液、胸腔积液、脑脊液及其他体液,或活组织病理检查找到弓形体虫体,可以确诊。染色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皮内试验或血清抗体测试阳性,均有诊断参考价值。
17 鉴别诊断 临床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支原体肺炎相鉴别。
18 肺弓形体病的治疗 乙胺嘧啶和磺胺嘧啶,均可干扰弓形体体内的叶酸代谢,从而抑制弓形体滋养体的分裂繁殖,药物对包囊无效。两药均可通过血脑屏障,故对潜在或症状性弓形体脑膜炎均有肯定效果。两药常联合使用,亦可单独应用。乙胺嘧啶剂量第1、2天为75mg/d,分2次口服,以后25mg/d,婴幼儿治疗第1~3天每天为1mg/kg,以后改用每天0.5mg/kg。本药有致畸作用,故对孕妇,尤其妊娠早期禁用。磺胺嘧啶剂量4g/d,分4次口服,儿童每天100~150mg/kg,亦为4次分服。两药疗程均为1月。
磺胺甲恶唑/甲氧芐啶(复方磺胺甲恶唑)亦可选用。螺旋霉素、克林霉素可单独应用,亦可与乙胺嘧啶或磺胺嘧啶联合应用。
19 预后 重症肺弓形体病因病情复杂、生前诊断困难,机体免疫机制往往十分低下,病死率高。慢性肺弓形体病预后好,可完全治愈或自然恢复,亦可呈慢性带虫状态。
20 肺弓形体病的预防 加强家畜、家禽的粪便管理,防止水源被畜(禽)粪污染,避免人畜(禽)混住;彻底治疗病人;不吃未煮熟的动物肉类;血清试验阳性孕妇应予预防性治疗。
21 相关药品 氧、干扰素、亚甲蓝、乙胺嘧啶、磺胺、磺胺嘧啶、叶酸、磺胺甲恶唑、甲氧芐啶、复方磺胺甲恶唑、螺旋霉素、克林霉素
22 相关检查 干扰素、浆细胞、补体结合试验、叶酸
肺弓形体病相关药物 螺旋霉素片 腺感染等。3.骨科:骨髓炎等。4.寄生虫感染:弓形体病、隐孢子虫病。5.其他:皮肤软组织感染。【用法...
乙酰螺旋霉素胶囊 感染,亦可用于隐孢子虫病、或作为治疗妊娠期妇女弓形体病的选用药物。【用法用量】成人剂量:一次0.2~...
乙酰螺旋霉素片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67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低血糖症的治疗
下一篇: 脊髓空洞症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