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一般可分为典型和轻型两种另有复发型斑疹伤寒。
(一)典型 潜伏期5~21天平均为10~12天。少数患者有2~3日的前驱症状,如疲乏头痛、头晕、畏寒低热等。大多起病急骤,伴寒战剧烈持久头痛、周身肌肉疼痛、眼结膜及脸部充血等。
1.发热 体温于第2~4天即达高峰(39~40℃以上)第1周呈稽留型,第2周起有弛张趋势。热程通常为14~18日热度于2~4天内迅速退至正常。近年来报告的病例中,其热型多为弛张或不规则可能与抗生素的应用有关。
2.皮疹 为重要体征见于80%以上的病例,于病程第4~6天出现,初见于胸背、腋窝、上臂两侧等处一天内迅速发展至全身。面部通常无疹,下肢皮疹也较少疹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2~4mm,初为鲜红色斑丘疹按之退色,继转为暗红色或瘀点样。皮疹于5~7天消退瘀点样疹可持续1~2周,遗有棕黄色斑或有脱屑。
3.神经系症状 明显且很早出现,表现为惊恐、兴奋剧烈头痛,发病时可伴神志迟钝、谵妄偶有脑膜刺激征、肌肉和舌震颤、昏迷大小便失禁、吞咽困难、听力减退等
4.心血管系症状 心率增速与体温升高一般成正比有中毒性心肌炎时可出现奔马律、心律失常等。休克或低血压乃失水微循环障碍、心血管及肾上腺功能减退等的综合后果。
5.其他症状尚有咳嗽胸痛、呼吸急促、恶心呕吐、纳减、便秘腹胀等,偶有黄疸、发绀肾功能减退。脾大多轻度肿大,部分病例有肝肿大
6.体温下降后除严重患者的神经症状外各种症状均见好转,头痛减轻、食欲恢复
(二)轻型 国内近年来轻型病例较多见可能与人群免疫水平有关,其特点为:①热程较短(8~9日)、热度较低(39℃左右);②毒血症状较轻但仍有明显周身疼痛;③皮疹呈充血性斑丘疹,见于胸、腹部无疹者也占一定比例;④神经系症状轻,持续时间短,主要表现为头痛兴奋等;⑤肝脾肿大不多见。
(三)复发型斑疹伤寒 也称Brill-Zinsser病国外多见于东欧及东欧人民移居美国者,国内很少有本病报道。主要临床表现可归纳为:①呈轻型经过毒血症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症状较轻;②呈弛张热,热程7~11日;③无皮疹,或仅有稀少斑丘疹;④散发无季节性,大年龄组发病率明显较高。
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同时伴有发疹,称为发疹性感染。发疹包括皮疹(外疹,exanthem)和粘膜疹(内疹,enanthem)两大类。疹子的出现时间和先后次序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如水痘、风疹多发生于起病第一日,猩红热于第二日,麻疹于第四日,斑疹伤寒于第五日,伤寒于第六日等,虽然都有例外。水痘的疹子主要分布于躯干;天花的疹子多分布于面部及四肢;麻疹有粘膜疹(科普利克斑,Koplikspot),皮疹先出现于耳后、面部,然后向躯干、四肢蔓延等。疹子的形态可分为4大类:(D斑丘疹(maculo-papularrash):多见于麻疹,风疹,柯萨奇及埃可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等病毒性传染病和伤寒、猩红热等。②出血疹(petechia):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登革出血热等病毒性传染病;斑疹伤寒、恙虫病等立克次体病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等细菌病。③疱疹或脓疱疹(vesiculo-pustularrash):多见于水痘、天花、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病毒性传染病、立克次体病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等。④荨麻疹(urticaria):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
潜伏期6~16天,多为12天。少数患者有1~2天的前驱症状如疲乏、纳差、头痛等。1.发热体温39℃左右,为稽留热或弛张热,于1周左右达高峰,伴头痛、全身酸痛、结膜充血,热程9~14天,大多渐退。2.皮疹多数患者出现皮疹,多见于第4~7病日,皮疹初见于胸腹部,24小时内遍及背、肩、四肢等。而面、颈、手掌和足心一般无疹。皮疹形态多为充血性斑丘疹,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开始为粉红色斑丘疹,继成暗红色丘疹,持续7~10天消褪,一般不留痕迹。3.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较轻,大多仅有头晕、头痛,极少发生意识障碍。心肌很少受累,偶可出现心动过缓。咳嗽见于半数病例,肺底偶闻啰音,部分患者诉咽痛和胸痛。50%脾肿大。
本病常须与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恙虫病、伤寒、副伤寒、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某些病毒感染和药物疹等鉴别。需做病原体分离才能将二种斑疹伤寒区分开来。伤寒与斑疹伤寒临床表现相似,但伤寒患者头痛不明显,皮疹出现较迟,数量少,斐氏反应阳性,培养有伤寒杆菌。钩端螺旋体病常无皮疹,但腓肠肌压痛及淋巴结肿大明显,应用血清学试验及钩端螺旋体的检查鉴别并不难。药物疹有用药史,皮疹有痒感,血清学试验阴性。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66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脊髓空洞症临床表现是什么?
下一篇: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