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控制狂犬病关键在于预防(科学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关键开关,什么可以抑制狂犬病毒?)

祝由网 2023-11-14 04:32:34

控制狂犬病关键在于预防

防患于未然——未被犬咬伤前的预防

人预防性接种 人们一般只在被狗咬伤之后才会注射疫苗,这势必会影响疫苗作用的发挥。现在随着城市养狗人数的增多,专家提倡一些特殊人群尽量预防性接种狂犬病疫苗。这样在没有被狗咬伤的情况下在体内就可以产生抗体,安全性自然提高。万一被狗咬伤,再注射疫苗的加强针,会取得好的效果。

养狗家庭预防接种狂犬疫苗,特别是那些经常与狗接触的人。

兽医、畜牧人员或屠宰员等,应定期预防性接种。在狂犬病高发区也应实施大规模免疫接种。

动物预防性接种家养的犬应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目前我国生产的狂犬病疫苗有两种,即狂犬病疫苗与狂犬病弱毒细胞冻干苗。

狂犬病疫苗,犬的用量是:体重4公斤以下的注射3毫升,4公斤以上的注射5毫升。被病犬咬伤的动物,应立即紧急预防接种,在这种情况下,只注射1次疫苗是不够的,应以3~5个月的间隔再注射两次。注射疫苗的犬可获半年的免疫期。

狂犬病弱毒细胞冻干苗,使用前应以灭菌的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并摇匀,不论犬的体重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可获1年的免疫期。

注射疫苗后1周内,犬应避免过度活动,并注意观察其健康状况。

给犬注这两种疫苗虽无不良反应,但是对于体弱、临产或产后的母犬及幼龄犬,却都不宜注射。

亡羊补牢——人被咬伤后的预防

伤口处理(现场处理或紧急处理):一旦被狗咬伤,马上要进行伤口的正确处理。

预防性治疗

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现场紧急处理后,应尽快到当地传染病防治中心注射抗狂犬病血清(40单位/公斤)或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单位/公斤)。在注射前,医务人员要给患者做过敏试验。

预防接种

首次暴露后疫苗接种(即治疗性首次预防接种)全程5针,即第0(当天)、3、7、14和28天各注射一针。严重咬伤者,联合使用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注射时首针剂量加倍,并于全程免疫后15、75天或10、20、90天加强。

再暴露疫苗接种原则(即治疗性再次预防接种

若全程免疫接种疫苗后1年内又被动物咬伤,应于0、3天各注射一针,暴露严重者可在第七天注射第三针。

在1~3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应于0(当天)、3、7天各接种一剂疫苗。

超过3年者应接种全程疫苗。

“健康狗”或其他动物咬伤也不是小事

人一旦被猫咬伤也要防止感染狂犬病。狗、猫、老鼠属于一个传染链,如果发病的狂犬咬过猫,而被咬的猫又咬了老鼠,那么狂犬病病毒就会在三种动物之间传播,而一旦感染了狂犬病的猫或者老鼠攻击人类,哪怕只有一道轻轻的抓痕,人同样有可能感染狂犬病。因此,如果被猫咬或抓伤,也应马上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看似“健康”但带有病毒的狗,也会传播狂犬病。“没问题,我这条狗不是疯狗,不会有事的。”大多数狗的主人在自家的狗咬人之后,慌乱之余会这样对被咬伤的人说。其实,在狂犬病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这种“健康狗”咬伤后发病的。据调查显示,“健康狗”,其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几率也达到17,8%。因此,与猫、狗的亲热应该有距离,一旦被狗、猫咬伤,应该在24小时内到专业疾病控制机构注射狂犬病疫苗。

吃狗肉也要小心。由于紫外线、高温、酒精都可以杀死狂犬病毒,因此吃狗肉染上狂犬病的几率较小,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有可能:①吃的是没有经过检疫的、带有病毒的野狗;②狗肉半生不熟;③食者的胃或口腔黏膜有伤口,比如溃疡,这样就容易感染狂犬病毒。所以,对已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犬及病畜应立即扑杀,尸体应深埋或焚烧,绝不能食用。

注射狂犬病疫苗原则上是越早越安全,最好在24小时之内。有许多患者以为只要是医院就能注射狂犬病疫苗。等十万火急地赶到医院,却发现很多医院根本没有注射疫苗的条件,无疑耽误了就诊时间。所以,遇到此情况时,最好先电话咨询一下,然后再去医院。

卫生部印发的《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中规定,根据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分为3个不同等级,要求医疗卫生机构按级别采取不同的处置原则,被咬伤者则要掌握相应处理方法。

《规范》提出,I级为接触、喂养动物或完好的皮肤被舔,暴露程度为无,处置原则是确认病史可靠则不需处置。

II级为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暴露程度为轻度,处置原则是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III级为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黏膜被动物体液污染,处置原则是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规范》要求,人被犬、猫等宿主动物咬、抓伤后,凡不能确定伤人动物为健康动物的,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消毒处理为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冲洗和消毒后,伤口处理应遵循只要未伤及大血管,尽量不要缝合,也不应包扎。首次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原则上是越早越好。

科学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关键开关,什么可以抑制狂犬病毒?

作为只要得了这个病,死亡率就是100%的狂犬病居然有药物可以治疗了?是的,在今年的9月中下旬左右,有媒体报道称华中农业大学一个专门研究狂犬病的团队研究出了这一病毒的?开关?,人类有望和死亡率百分之一百的狂犬病毒说再见了。该团队在《基因组生物学》发表的论文中写到,他们揭示了狂犬病致病的新机制,从这一研究方面入手,他们有了重大的突破,找到了可以抑制狂犬病毒的?开关???E2H2。E2H2是一个关键靶点,作为明星分子的它在以前就被人们研究出来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赵凌教授的团队就以这个为启发,做出了相关的研究。他们认为这个靶点就是狂犬病毒的?开关?,它也是控制下游基表达的一个开关,如果能将它控制好,可以有效增加下游基因,从而起到一个其对于狂犬病毒的抑制作用。狂犬病不仅仅是作为我国的一个难题,更是全球的问题,所有的国家几乎对它都束手无策,或许大家对狂犬病的发病机理不大熟悉,但是大家都知道,只要得了狂犬病,那么你几乎就被判定为死亡了。无法想象的是,在我国,狂犬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是所有传染病中的第四名。除却这个发现以外,赵凌教授所带领的团队还发现了一个更为重大的发现,在此之前国际上的研究表明EZH2与lncRNA的结合是具有非特异性的特点的,然而他们的团队却找到了一个特异性的位点,这一发现可以说是具有颠覆性,它推翻了此前世界对E2H2和IncRNA结合的性质的传统观点。不过,距离能够真正治愈狂犬病毒的疫苗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是赵凌教授所带领的团队也是向真理走出了一步。

科学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关键开关有何意义?

最近,华中农业大学狂犬病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基因组生物学》在线发表论文称,他们在揭示狂犬病致病新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他们终于找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关键“开关”。这为未来的药物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这次研究找到了一个抑制病毒的关键开关,并找到了控制这个开关的关键位点,未来可以研发出既能对抗病毒又能抗肿瘤的药物。

9月12日,论文通讯作者赵凌教授表示狂犬病的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此外,被犬咬伤后接种疫苗需要打4到5针,有的患者会中途放弃,导致免疫失败。赵凌曾在2004年去美国佐治亚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开始研究狂犬病毒;2012年回到母校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自己的研究课题组,8年来一直在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

赵凌有两个最大的愿望:一是弄清狂犬病毒的致病机制,在临床治疗上取得突破;二是开发新型疫苗,把疫苗免疫的针数降下来。这次发表的最新论文中,他们不仅在狂犬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上取得突破,还发现了一个比较好的药物靶点。

扩展资料

遗传学的关键蛋白(EZH2)

“这项研究,我们持续进行了5年。通过高通量筛选和大数据分析,我们率先找到了这个靶点。”赵凌说,它是一个表观遗传学的关键蛋白(EZH2),也是控制下游基因表达的一个开关。关掉它,下游基因表达增加,从而对狂犬病毒起到抑制作用。

“EZH2是个明星分子,之前人们发现它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以它作为靶点设计的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赵凌说,这是首次在神经元中发现能通过降解EZH2来抑制病毒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它被命名为EDAL。

赵凌说,这次研究还有一个更大的发现,之前国际上的研究表明“开关”点(EZH2)结合lncRNA是非特异性的,而他们则找到了一个特异性的位点,颠覆了之前的传统观点。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科学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的关键“开关”

如果我们要饲养宠物,怎样预防狂犬病?

很多人都喜欢养狗或者其他宠物,很难将可爱的狗与狂犬病联系起来,总觉得离我们很远,专家表示,我国狂犬病发病数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华南地区是我国狂犬病高发地区,我市也是我省狂犬病高发城市之一。随着近年来我市养犬量增加,尤其是宠物犬增多,但犬类免疫率较低,犬伤人事件较多。过去5年我市每年都有狂犬病个案发生,全市报告发病数有上升趋势。琚博士指出,目前我市犬伤暴露监测网络已经覆盖到乡镇级以上医院,根据这几年我市犬伤暴露监测的情况分析,犬伤暴露人数逐年攀升,男女比例无差异,各年龄组均有发生;伤口大多集中在上、下肢,头面部及躯干受累比例较小,单处伤口占70%以上,大多为浅表伤口,犬伤后经过伤口处理的有80%以上,主要伤人动物为宠物犬和家养犬。

狂犬病是单指被狗咬了吗?别的动物是否会传染狂犬病?琚雄飞介绍,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主要通过动物咬伤、抓伤及舔舐伤口或粘膜,病毒由唾液侵入人体并感染人体神经系统,一旦发病几乎100%死亡,全球每年报告的狂犬病死亡人数约5.5万人。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容易感染狂犬病,但在自然条件下,主要的感染动物是犬科和猫科动物(包括犬、猫、狐狸、北极狐、狼、豹、浣熊、、啮齿动物),以及鼬、蝙蝠和家畜(牛、马、羊、猪、骆驼、梅花鹿等)。我国的狂犬病病例中绝大部分是被犬和猫咬伤所致,老鼠咬伤也有可能导致狂犬病发生,西方国家(如美国)以蝙蝠咬伤常见。

专家指出,狂犬病是可防不可治,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百分之百。但是被犬伤后,如果及时处理伤口,使用疫苗、抗病毒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可以大大减少疾病发生。根据对我市发生狂犬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例均没有经过犬伤暴露后的规范处置而患病,大多病例没有或没有按照犬伤暴露处置规范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或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

专家表示,伤人犬如果没有感染狂犬病病毒,那么所伤的人不会得狂犬病。如果伤人犬携带狂犬病病毒,那么被伤者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而患狂犬病。如果被动物咬伤后及时进行正确处理,如果清洗伤口,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等其他生物制剂,能最大限度降低患狂犬病机会。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准确判定狗是否带毒,有文献报道,貌似健康的狗携带狂犬病病毒,同时处于狂犬病潜伏期的犬也会表现为貌似健康。因此,被看似正常的狗咬了也要及时处理伤口并注射疫苗。

如果我们要饲养宠物,怎样预防狂犬病?琚雄长表示,狂犬病的预防关键有两个环节:一是对犬只的管理,也就是从源头上控制。对于犬只的管理采取“管、免、灭”措施,即规范养犬:提倡拴养,不让它乱咬人;犬只免疫:定期为犬只规范免疫,建立犬只的免疫屏障,消除狂犬病毒在动物之间的传播;疫区灭犬:发生疫情后,要在发生病例的周围区域内捕杀犬只。二是对人的健康宣传:高危人群可提前预防性接种狂犬疫苗;提高犬伤暴露后的规范处置及免疫接种,根据犬伤暴露的严重程度确定是否需要接种狂犬免疫球蛋白,且免疫接种越早越好;加大狂犬病“可防不可治”及防治知识的宣传,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人被动物伤后,及时、科学、规范处理也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

人们往往很信任他们养的狗或其他宠物,视他们为家庭成员。孩子们尤其喜爱宠物,他们很喜欢去亲近那些陌生的动物,这时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专家建议,为了防止狗或猫被其他动物传染狂犬病,同时保护家人和他人的安全,应注意:文明养犬,主动为犬登记注册,狗要进行栓养,外出时系上狗链;应主动前往有资质的兽医门诊为猫、狗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每半年或1年接种1次;加强自我保护,教育家人,尤其是儿童不要嬉逗犬、猫,避免被咬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64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