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1~7天,多数为2~4天。
咽白喉:最常见,依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以下类型。
1. 普通型:起病较缓。有咽部疼痛或不适感,咽中度红肿,扁桃体上有片状假膜,呈灰色,周缘充血,假膜不易剥脱,用力擦去周围有渗血。常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全身症状有轻度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婴幼儿表现为不活泼、哭闹和流涎。
2. 轻型:咽部轻痛及红肿。假膜局限于扁桃体,其一侧或两侧有点状或小片状假膜。全身症状有低热、乏力。
3. 重型:普通型未及时治疗,假膜迅速扩大,由扁桃体扩展至悬雍垂、软腭、咽后壁、鼻咽部和喉部。假膜厚,边界清楚,呈灰黄色或黑色,周围粘膜红肿明显。扁桃体明显肿大。颈淋巴结肿大、压痛,周围组织可有水肿。全身症状严重,有高热、面色苍白、高度乏力等。常并发心肌炎和周围神经麻痹。 4. 极重型:起病急。假膜范围广泛,多因出血而呈黑色。扁桃体和咽部高度肿胀,阻塞咽门,影响呼吸,或因有坏死形成溃疡,有腐臭气息。颈淋巴结肿大,软组织水肿明显,形如“牛颈”。全身中毒症状极重,有高热、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脉细速、血压下降、皮肤粘膜出血。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奔马律等。
喉白喉:多为咽白喉向下蔓延所致,原发性少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梗阻症状,有声音嘶哑或失音、呼吸困难、犬吠样咳嗽、呼吸时有蝉鸣音。梗阻严重者吸气有三凹征,并有惊恐不安、大汗淋漓、发绀,甚或昏迷。如未及时作气管切开,常因窒息缺氧和衰竭而死。假膜也可向下延至气管、支气管,形成气管、支气管白喉。此时呼吸困难更重,气管切开后,一度缓解的呼吸困难短期内再度加重,假膜如被吸出或咳出后,呼吸困难立即减轻或缓解。
鼻白喉:见于婴幼儿,多与咽、喉白喉同时发生,单纯性鼻白喉很少见,主要表现为鼻塞、流粘稠的浆液性鼻涕,鼻孔周围皮肤发红、糜烂、结痂,经久不愈,鼻中隔前部有假膜,张口呼吸等。继发性鼻白喉,除上述表现外,中毒症状较重。
其他部位白喉:皮肤白喉见于热带地区,表现为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表面复有灰色膜状渗出物,病灶多在四肢,无中毒症状。其他如眼结膜、耳、口腔前部、女孩外阴部、新生儿脐带、食管和胃等,也可发生白喉,但极少见。
1.咽白喉
(1)轻症:起病较缓,轻度或中度发热,头痛,疲倦,食欲不振。咽部、软腭、扁桃体充血,散在点状或块状白膜,不易擦去,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无明显呼吸困难。
(2)重症:起病较急,中度热或高热,头痛,神倦,面色苍白,四肢较凉,常有呕吐,呼吸急促,咳声较频,声音轻度嘶哑,咽部满布白膜,常有明显中毒症状,可出现f肺炎、心肌炎等合并症。
(3)极重症:发病急,进展快,局部损害广泛,咽部满布白膜,并f侵害组织引起坏死。颈部,颌下等I处淋巴结明显肿大,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呼吸困难,状如“牛颈”。伴高热,口中秽臭,极度烦躁,甚至昏迷。可出现心脏扩大,心音低钝,心律不齐,脉搏急速而弱,血压下降,预后不良。
2.喉白喉:多由咽白喉发展而来,少数直接发生于喉部支气管。初起咳嗽较频,呈哮吼样,咳声嘶哑。随之出现呼吸困难,体温升高,伪膜梗阻明显,窒息,口唇发绀,极度烦躁,吸气时出现三凹征,患儿常呈昏迷状态,呼吸变浅或不规则,若不及时抢救,可因窒息而死。
1.流行特征具有地区性
白喉发病具有地区性,温带地区发病率较高,热带地区发病率较低;人口密度大、交通频繁的大小城市及城镇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自广泛开展百白破混合制剂接种以后,城乡发病率差异已不明显。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做,以秋冬季较多,推行预防接种以来,发病的季节性已不明显。
本病在人口流动性大、生活条件差的人群及流动性劳动工地的青、少年人群中易于流行或暴发流行。
2.咽白喉症状
此型最多见,占白喉病人的80%左右。根据病情轻重分为:
普通型
发病较慢,患者常有发热、头痛、嗓子痛,精神、食欲都不好的症状。婴幼儿常表现为不活泼、爱哭闹、流口水等。张开嘴检查可以看到,咽部轻度红肿,扁桃体上有白色点状渗出物,且1~2日内融合成灰白色片状假膜。边缘整齐,表面光滑,不易剥去,用力拭去,易出血,并于24小时内形成新的假膜。常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中毒型
病人可表现为,咽部高度充血、水肿,口腔有腐臭味,假膜在12h~24h内迅速扩展成一大片,除扁桃体外波及周围的咽部组织,如咽后壁、腭弓、悬雍垂(小舌头)上。由于出血和继发其它细菌感染,假膜呈灰黄或灰黑色。颈部及下颌淋巴结肿大,周围组织水肿,好像牛的脖子一样。全身中毒症状严重的可有高热、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甚至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等现象。
3.喉白喉症状
此型大多为咽白喉扩展的结果。除了发热等上述症状外,病人的表现主要是声哑、犬吠样咳嗽,甚至失音。严重者烦躁不安、唇指发紫、鼻翼扇动、喘鸣等呼吸困难,如抢救不及时,有窒息的危险。
4.鼻白喉症状
此型并不多见,可以不发热或无明显的不舒服。主要表现为鼻塞、张口呼吸,鼻孔流带有血的稀鼻涕,鼻孔外周常因鼻涕侵蚀而发红、糜烂及结痴,由于假膜长在鼻腔内,可使患病幼儿吮乳不方便而拒乳。
5.其他部位白喉症状
白喉杆菌还可侵袭皮肤、眼结膜、口腔、耳、女孩外阴、食道等处。
白喉棒状杆菌
(一)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1.形态和染色:白喉棒状杆菌的菌体细长略弯,末端膨大呈棒状,常分散排列成"V"或 "L"形,无菌毛、鞭毛和荚膜,不形成芽孢(胞)。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应用亚甲蓝染色或奈瑟氏染色,可见深染色异染颗粒。
2.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致病物质主要为白喉外毒素。白喉外毒素为棒状杆菌肝噬菌体tox基因表达产物,可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干扰蛋白质的合成。白喉棒状杆菌是引起人类白喉的惟一病原体。白喉的临床表现为鼻咽部急性炎症和形成假膜,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二)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1.微生物学检查:包括病原菌的分离和毒力鉴定。从咽部采集标本,用革兰氏染色、亚甲蓝染色或奈瑟氏染色后镜检,同时接种于吕氏血清斜面和亚碲酸钾鉴别培养基,后者可观察到黑色菌落。细菌分离后再进行毒力鉴定,以区别产毒株和非产毒株。
2.防治原则(1)主动免疫预防:应用白喉类毒素或白百破(DPT)三联疫苗按程序进行主动免疫预防,效果良好,中国将白喉列入计划免疫预防疾病。
(2)被动免疫预防:对密切接触者给予肌肉注射白喉抗毒素进行被动免疫预防,大剂量白喉抗毒索还可用于白喉患者的早期治疗。
临床表现
潜伏期1~7天,多数为2~4天。 为白喉中最常见者,按症状轻重,可分2种类型。(1)局限型:全身症状可能有发热、乏力、不适等
。局部症状较轻,有轻度咽痛,一侧或双侧扁桃体上出现灰白色假膜假膜可能超越腭弓,覆盖软腭、悬雍垂或咽后壁,假膜不易擦去,强行分离,侧留下出血伤面,假膜细菌涂片检查或培养,均可查得白喉杆菌。(2)中毒型:起病较急,假膜迅速扩展,并较快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合并链球菌感人,常有高热、局部扁桃体、悬雍垂、软腭等组织重度肿胀,颈淋巴结肿大,甚至使颈部增粗如“牛颈”。1.普通型:起病较缓。有咽部疼痛或不适感,咽中度红肿,扁桃体上有片状假膜,呈灰色,周缘充血,假膜不易剥脱,用力擦去周围有渗血。常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全身症状有轻度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婴幼儿表现为不活泼、哭闹和流涎。
2.轻型:咽部轻痛及红肿。假膜局限于扁桃体,其一侧或两侧有点状或小片状假膜。全身症状有低热、乏力。
3.重型:普通型未及时治疗,假膜迅速扩大,由扁桃体扩展至悬雍垂、软腭、咽后壁、鼻咽部和喉部。假膜厚,边界清楚,呈灰黄色或黑色,周围粘膜红肿明显。扁桃体明显肿大。颈淋巴结肿大、压痛,周围组织可有水肿。全身症状严重,有高热、面色苍白、高度乏力等。常并发心肌炎和周围神经麻痹。4.极重型:起病急。假膜范围广泛,多因出血而呈黑色。扁桃体和咽部高度肿胀,阻塞咽门,影响呼吸,或因有坏死形成溃疡,有腐臭气息。颈淋巴结肿大,软组织水肿明显,形如“牛颈”。全身中毒症状极重,有高热、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脉细速、血压下降、皮肤粘膜出血。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奔马律等。 较少见,也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类,前者为白喉杆菌直接传染于鼻腔而发病,全身中毒症状轻微,后者则由咽白喉蔓延而来,全身症状和中毒情况都较重,症状和普通鼻炎同、鼻塞、流涕、但鼻涕中常
带血,检查可见鼻前庭和上唇皮肤潮红,糜烂,鼻腔粘膜表面盖有灰白色假膜,尤其常见于鼻中隔上,除去假膜留下出血溃疡。 中耳白喉极少见,继发于鼻、咽白喉、白喉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或经鼓膜穿孔而入鼓室,症状与一般化脓性中耳炎相似,耳痛剧烈,鼓膜穿孔后,流出带血脓液及污秽假膜样分泌物,具有臭味。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63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白喉的治疗
下一篇: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和眼肌麻痹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