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疗法是民间常用的治病方法之一,此又称天灸疗法和水灸疗法,是用一些能引起发泡的药物(如大蒜、白芥子、斑蝥等)捣碎敷在一定穴位上,使之发泡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法具有燥湿、活血、通络、清热等作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疗效显着,而且适合腹泻等胃肠疾病的治疗。
1.根据病情选择发泡药物。常用的发泡药物有大蒜、斑蝥、白芥子、巴豆、吴茱萸等,一般只要选择1种或2种即可。
2.根据病情选择发泡的穴位(或部位)。将发泡药物捣烂如泥,敷在选定的需要穴位(或部位)上,外用消毒纱布包扎好。
3.敷发泡药物后停一段时间,一般4~10小时左右敷药处即可起小泡。起泡后揭去敷药,将水泡用消毒纱布包扎,预防感染。
4.发泡处的皮肤可自行愈合。待恢复后,可再次进行发泡疗法。
脾胃虚弱型: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双仁灸
【组成】蓖麻仁1~2粒去壳、杏仁1粒。
【用法】将蓖麻仁与杏仁一起捣成泥状,拌入少许朱砂粉。敷贴于眉心印堂穴处,外用小膏药固定,1~3日揭去,可见粟米样大小的水泡,不必挑破,任其自然吸收。
【说明】常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型腹泻。
注意
1.应用时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发泡药物及穴位的选择都要符合需要。
2.发泡药物有腐蚀性和刺激性,不要乱敷。敷到应发泡的部位后,要包扎固定好,不要使药物散落。
3.水泡可以挑破,也可以不挑破,但要注意清洁,要用消毒纱布包扎,预防感染。一旦感染,可外涂或外敷消炎药物。
4.1次发泡后,如仍需进行2次发泡,要待皮肤愈合恢复后才能进行。
凡具有毒性,性峻力猛,开结拔毒的药物,统称以毒攻毒药。中医认为毒结体内是肿瘤的根本原因之一。肿瘤形成缓慢,毒邪深居,非攻不可,故临床中常常采用“以毒攻毒”之法治疗肿瘤。
本类药物多为有毒之品,临床应用时一定要谨慎,不宜长期服用,孕妇忌用。
本类药物本身含有有毒成分,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但其抗肿瘤作用亦十分明显,所以一直保留使用。本类药物由于毒性明显,所以在使用时要注意:①严格掌握使用量;②掌握使用方法;③尽量配伍使用既可解其毒性又不影响其治疗效果的药物。
1.蟾酥
为蟾蜍科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耳后腺及皮肤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收集干燥而成。
[别名]癫蛤蟆浆。
[性味归经]甘、辛,温;有毒。归胃、心经。
[功用和用途]解毒消肿,止痛开窍。广泛用于肺癌、肝癌、食管癌、肠癌、乳腺癌、白血病、睾丸胚胎癌、皮肤癌以及癌性疼痛。并用于咽喉肿痛、痈疽疗疮。
[用量用法]内服0.015~0.03g,多入丸、散剂。外用适量。
[药理成分]主要含吲哚衍生物、蟾蜍毒、蟾酥碱、蜍甲碱和5-羟色胺、肾上腺素等。
[毒副作用]蟾蜍中毒,一般在用药后30~60min出现。主要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心悸、血压下降、口唇及四肢麻木、嗜睡、反应迟钝、心率减慢。救治措施为洗胃、导泻及对症处理。
2.马钱子
为马钱科常绿乔木马钱或云南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
[别名]番木鳖。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入肝、脾经。
[功用和用途]通络散结,消肿定痛。用于治疗食管癌、胃癌、肠癌、骨肿瘤、皮肤癌及癌性疼痛。并用于痈疽肿毒、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证。
[用量用法]内服0.3~0.9g,入丸、散剂。外用时研末吹喉或调敷。
[药理成分]含生物碱,主要成分为番木鳖碱,还有马钱子碱、伪番木鳖碱等。
3.蜂房
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的巢。
[别名]露蜂房。
[性味归经]甘,平;有毒。归胃经。
[功用和用途]攻毒消肿,祛风杀虫,止痛。用于治疗胃癌、肝癌、乳腺癌、肺癌、骨癌等多种肿瘤,亦用于癌性疼痛。并用于瘰疬、痈疽、风湿痹痛、隐疹瘙痒等证。
[用量用法]6~12g,水煎服,研末1.5~3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药理成分]含蜂蜡、树脂等。
4.蜈蚣
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肝经。
[功用和用途]熄风止痛,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脑瘤、淋巴瘤、骨肿瘤、乳腺癌、食管癌、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以及各种晚期癌肿癌痛剧烈者。并用于急慢惊风、痉挛抽搐、疮疡肿毒、瘰疬溃烂、顽固性头痛等证。
[用量用法]1~3g或1~3条,水煎服;或研末吞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研末或油浸涂敷患处。
[药理成分]含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尚含氨基酸、脂肪油、胆甾醇、蚁酸等。
[注意事项]少数病人会有红色皮疹反应,孕妇忌用。本品有毒,用量不可太大。
5.全蝎
为钳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
[别名]全虫。
[性味归经]辛,平;有毒。归肝经。
[功用和用途]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治疗脑瘤、恶性淋巴瘤、乳腺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等多种肿瘤及癌性疼痛。并用于治疗疮疡肿毒、中风面瘫、瘰疬结核、风湿痹痛、顽固性头痛等。
[用量用法]2~5g,研末吞服,每次0.6~1g。外用研末调敷。
[药理成分]含蝎毒、甜菜碱、胆甾醇、三甲脂、牛黄酸等。
6.斑蝥
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色小斑蝥的干燥体。
[别名]斑蚝,花斑毛。
[性味归经]辛,寒;有毒。归肝、胃、肾经。
[功用和用途]攻毒蚀疮,破血消癥,发泡冷灸。用于治疗肝癌、肺癌、食管癌、胃癌、皮肤癌等。并用于痈疽、顽癣、瘰疬、经闭等证。
[用量用法]内服,炒炙研末0.03~0.06g,炮制后水煎服,或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发泡或酒醋浸涂发泡冷灸。
[药理成分]本品主要含斑蝥素。
[注意事项]本品有剧毒,内服宜慎。体弱者及孕妇忌服。
7.附子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旁生子根的加工品。
[别名]制附片,熟附片,黑附片,炮附片。
[性味归经]辛,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用和用途]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治疗脑瘤、消化道肿瘤、肺癌等多种肿瘤以及癌性疼痛。并用于亡阳证、阳虚证及寒湿痹痛。
[用量用法]3~15g,入汤剂应先煎45~60min,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药理成分]含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塔拉胺、川乌碱甲、川乌碱乙等6种生物碱,尚含类脂成分。
8.狼毒
为瑞香科植物香狼毒、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和月腺大戟的根。
[性味归经]苦、辛,平;有毒。入手太阴兼入阴经气分。
[功用和用途]驱水祛痰,破积杀虫。治疗消化道肿瘤、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多种肿瘤。并用于骨、淋巴结、皮肤、副睾等结核、痰积、食积、虫积、疥癣等。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5~2.4g,或入丸、散。外用时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药理成分]瑞香狼毒的根含甾醇、酚性成分、三萜类、氨基酸及有毒的高分子有机酸。
[注意事项]剧毒。一般多作外用,内服必须注意用量。体弱者忌服。
9.长春花
为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的全草。
[性味归经]苦,凉;有毒。入肝、肾经。
[功用和用途]平肝潜阳,消肿散结。用于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卵巢癌、绒毛膜上皮癌、乳腺癌、支气管肺癌等肿瘤。并用于治疗高血压,民间亦用于外治无名肿毒、疮疖等。
[用量用法]6~15g,煎服或提取物制成注射液。
[药理成分]含70余种生物碱,已知其中6种具有抗癌作用,以长春新碱、长春碱最有价值。
[注意事项]临床上一般采用长春花提取物长春花碱、长春新碱制成针剂。其毒性主要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神经毒性等。
10.硇砂
为囟化物类矿物硇砂的晶体。紫硇砂为紫色石盐,白硇砂为氯化胺砂石,可由人工合成。
[性味归经]咸、苦、辛,温;有毒。入肝、脾、胃经。
[功用和用途]消积软坚,破瘀散结。用于治疗食管癌、贲门癌、鼻咽癌、肺癌、子宫颈癌等。并用于治疗瘰疬、疣赘等证。
[用量用法]内服,0.3~1g,入丸、散剂。外用研末点、撒或调敷,或入膏药中外贴。
[药理成分]白硇砂主要含氯化铵。紫硇砂含氯化钠及少量的硫和锂。
11.雄黄
为含砷的结晶矿石雄黄(二硫化二砷)。
[别名]雄精,腰黄。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心、肝、胃经。
[功用和用途]解毒杀虫,燥湿祛痰。用于治疗皮肤癌、子宫颈癌、阴茎癌、乳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并用于痈疽疥癣、虫蛇咬伤以及虫积腹痛。
[用量用法]内服0.3~0.6g,入丸、散剂,不入煎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煅烧烟熏。
[药理成分]本品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其他为重金属盐类。
12.天龙
为壁虎科动物无蹼壁虎或其他几种壁虎的全体。
[别名]守宫,壁虎。
[性味归经]咸,寒;有小毒。入心经。
[功用和用途]祛风定惊,散结止痛。用于各类肿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肠癌、宫颈癌、脑瘤、颈淋巴转移癌、肺癌以及癌性疼痛,特别是食管癌。并用于瘰疬结核、癫痫惊风、风湿痹痛、瘫痪等证。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2~5g;焙研末吞服,每次1~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药理成分]含脂肪、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锌含量最高。
13.巴豆
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种子。
[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归肺、胃、大肠经。
[功用和用途]泻下冷积,逐痰利水,杀虫,利咽。应用于食管癌、胃癌、宫颈癌、皮肤癌等多种肿瘤及癌性胸腹水。并用于喉痹、疥癣恶疮、寒邪食积等证。
[用量用法]多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内服0.1~0.3g,多入丸、散剂。外用适量。
[药理成分]种子含巴豆油,蛋白质中含巴豆毒蛋白、巴豆苷、精氨酸、生物碱等。
[注意事项]巴豆中毒症状主要是急性肠胃炎的症状(呕吐、腹泻、白细胞升高等),解毒方法可用黄连、黄柏煎汤冷服或食冷粥,忌热性药物。体虚者及孕妇忌用。
胃石治疗的方法颇多,根据胃石的性质、病人的生理病理状况和医院的设备条件等具体情况而决定采用哪种治疗措施。 1.内科药物治疗 选用中西药物,以改变患者胃的内环境,使胃石松软、溶解、变小,提高胃动力功能,促进其自然排出。植物性胃石,应用碳酸氢钠治疗的历史悠久,口服常用量为每次3~4g,3 次/d,7~10 天为1 疗程。也可同时加服等量的发泡剂,加强疗效,缩短疗程。有人主张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胃蛋白酶或胰蛋白酶0.5~1g,也可用糜蛋白酶(α-糜蛋白酶)5~10mg 溶于50~100ml 水中口服或从胃管中注入,也有加用乙酰半胱氨酸(acetyl cysteine)0.5g溶于生理盐水50ml 从胃管中注入,连续2~3 天,以消化胃石的某些成分,使胃石结构解体、溶化排出。对胃运动功能欠佳患者,可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或西沙必利,促进胃蠕动以利排石。此外,有报告加用番木瓜酶(papain)50mg 或纤维素酶(cellulase)5mg 溶于1000ml 水中,连服2 天也可见效者。 中医中药治疗胃石是我国传统的内科治疗方法之一。祖国医学认为胃石发病机制属于食积不化、蕴结于胃,故以消积化滞、软坚散结、和胃健脾、行气活血之法,常使用散结排石汤。组方主要药物为厚朴、积实、神曲、麦芽、鸡内金、槟榔、三棱、莪术、桃仁、丹参等,水煮服,2~3 次/d,连服5~7 天,并随证酌情加减。例如腹痛者加元胡、白芍、甘草;呕吐者加半夏、竹茹;大便潜血者加白芨、炒大黄;体虚者加党参、太子参;便秘者加大黄或番泻叶等。无论是西药或中药治疗,用药时间应在3 餐之间或空腹服用,有利于药物与胃石充分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2.手法碎石疗法 对于无明显症状和无并发症的胃石患者,如柿石、山楂胃石等,可以试行腹外按摩压挤,使胃结块破碎变成小块状,然后进行洗胃或给予泻剂,加快结块排出。 3.X 线下网套碎石法 早年曾用金属导线制成一网套插入胃管中,在钡剂显示胃石时让套网套住并拉紧导线切割胃石。反复操作使其切成碎块自然排出。也可在此基础上加服碳酸氢钠、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等促进排石。 4.纤维内镜下碎石 应用纤维内镜治疗胃石发展很快,搭配方法很多。可以在镜下用活检钳咬割、钳切、捣击、穿刺破坏胃石包膜或外壳,并反复用水冲洗干净;也可利用内镜手术刀反复剪断胃石包膜和结块。或在纤维内镜下用钢丝圈套器,套切石体,再用兜抓钳抓成碎块,让其自然排出。近年来纤维内镜下激光引爆碎石成为国内外治疗胃石有效的新途径,尤其是较大较硬的胃石,插入纤维内镜看清胃石,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使其充分暴露。再注入生理盐水让胃石半浸泡于水中,使其在爆破时有一定的缓冲力。然后经胃镜活检钳管道插入光纤弹头,并使其顶住结石中心部位的表面上,此时使激光器充电引爆,可把结石炸裂或炸开一小洞,再沿裂缝或小洞反复引爆3~5 根弹头后,结石可被击成小块或颗粒状。此外,还有在纤维内镜下微波碎石,也是晚近应用于治疗胃石的另一简便方法。常规内镜下暴露结石,通过活检钳孔插入微波天线,选用功率为60~90W,将微波电极头对准胃石,通电进行反复烧灼,并变换结石位置,直到胃石灼成蜂窝状或断裂成碎块为止。上述纤维内镜下碎石过程中,可经活检钳插入细塑管,对着被击碎的胃石注入10%碳酸氢钠150~200ml,有利于胃石的软化排出,提高治愈率。如果胃石患者没有合并胃炎、溃疡病等,碎石后不需特殊处理,建议进食少渣饮食3 天,1周后复查;若合并胃炎、溃疡病者,则给予抗生素、胃黏膜保护剂及组胺、H2受体拮抗药等相应治疗。 5.体外冲击波治疗 体外冲击波从治疗肾结石发展到治疗胆结石,近年已试用于治疗胃结石获得成功。治疗前2 天进流质饮食,治疗时不需任何麻醉,嘱患者饮水500ml 使胃充盈,俯卧B 超定位后,以12kv 电压每分钟放电80 次,共冲CDD 击1500~2000 次,一般结石便呈破碎状影。治疗过程患者无任何不适,也不造成胃黏膜损伤。3 天后B 超复查,了解胃石是否排尽。 6.外科手术治疗 胃结石较大、坚硬难溶,经内科治疗、内镜下碎石、微波或冲击波等治疗未能奏效,或并发较严重胃溃疡、出血、穿孔或梗阻者,以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为宜。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58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三叉神经痛的概述
下一篇: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