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虫病是由猪绦虫或牛绦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临床以腹痛,腹泻,食欲异常,神疲乏力及大便排出绦虫节片为主症。好发于有吃生的或未煮熟猪、牛肉习惯的地区。小儿感染率较成人低。
绦虫病的诊断:
(1)初期:
证候:上腹部或脐周隐隐作痛,腹胀,或有腹泻,或有便秘,肛门作痒,大便内或衬裤、衣服有时发现白色节片。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
证候分析:虫居肠中,扰动不安则腹胀、腹痛;脾胃运化失常则腹泻或便秘,虫体脱节,爬出肛门,短暂活动则肛门作痒、大便内或衬裤、衣服有时发现白色节片。苔薄白腻,脉细为脾胃失运之征。
(2)后期:
证候: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身倦乏力、头晕失眠,饮食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绦虫病久、损伤脾胃,加之虫体耗伤水谷精微,气血两虚故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身倦乏力,头晕失眠;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则饮食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均为气血两亏之征。
西医诊断
诊断标准:
1.有进食未煮熟、含有囊尾蚴之病猪肉或病牛肉史。
2.消瘦、腹痛、腹泻等,或自大便中排出虫体节片。脑囊虫病可有癫痫发作,在皮下、肌肉、脑及其他组织有含囊尾蚴之小结节。
3.粪便中虫卵检查:大便常规检查找到绦虫卵,直接涂片,浓集法的阳性率较低。牛肉绦虫病可采用玻纸拭抹法检查肛门周围虫卵。阳性率较高。外周血象嗜酸粒细胞增高,皮下小结节病理检查见有囊尾蚴。牛肉绦虫卵与猪肉绦虫卵形态相似,不能鉴别其种类。驱出绦虫头节观察有无顶突与小钩可区别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短膜壳绦虫病可藉检出虫卵而确诊。
诊 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有去流行区进食未煮熟的猪、牛肉病史。
(二)临床征象
有肛门作痒、腹胀、腹痛、恶心、便溏或便结、睡眠不安等症状,粪便中有白色面条状或带状能活动的虫体排出,可作出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
大便常规检验及肛门拭子涂片检查,可以找到绦虫卵。检查妊娠节片内子宫分枝的数目与形状有助于鉴别绦虫的种类。免疫学检查,虫体匀浆或虫体蛋白质作抗原试验阳性。
病 史:牛肉、猪肉绦虫病的潜伏期2~3个月,短膜壳绦虫病潜伏期2~4周。临床症状视其感染虫数和种类而异。
症 状:牛肉、猪肉绦虫病的临床症状轻微,粪便中发现节片是常见症状。牛肉绦虫脱落的妊娠节片从患者肛门自动逸出,在衬裤、被服上,偶可引起肛门搔痒。猪肉绦虫的节片一般随粪便排出,不自动从肛门逸出。半数患者有腹痛,一般为上腹或全腹隐痛。少数患者有腹泻。食欲亢进、头昏等症状。猪肉绦虫病患者约有2.5%~25%同时伴有囊虫病,感染期限越长,自身感染而患囊虫病的危险性越大。短膜壳绦虫病的患儿轻度感染常无症状,重度感染可达干余条,常腹痛较剧。伴腹泻、恶心、食欲减退、乏力、头昏等症状。
体 征:腹痛约见于1/3~1/2的患者,通常并不剧烈,呈隐痛性质,一般限于上腹部或脐周,少数病人可引起绞痛或灼痛,位置不固定,且腹痛常在早晨明显,往往进食后可缓解,部分患者有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亢进,或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少数患者有头痛、乏力、头晕、失眠、神经过敏,甚至有类似美尼尔病。另外有喉部堵塞感,大多见于中年妇女。儿童感染后多出现食欲改变、腹痛、 癫痫样发作、发育迟缓等。短膜壳绦虫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多,有时酷似十二指肠溃疡。
影象诊断:X线检查
在散发地区,对可疑的牛带绦虫采用肠道钡餐透视,可有助于诊断。
肠绦虫病患者血象中,嗜酸粒细胞增多不明显,约1/4的患者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粪便及肛拭检查
因妊娠节片脱离母体后能伸缩活动,同时将子宫内虫卵散布在肠道粪便中,故在大多数病例粪便中,可找到绦虫卵,尤以粪便厚涂片的检出阳性率较高。肛拭检查虫卵,对肥胖带绦虫感染者阳性率明显高于粪便检查,而链状带绦虫感染的肛拭检查阳性率远较肥胖带绦虫感染者为低。将检获的头节或孕节夹在两载玻片之间轻压后,观察头节上的吸盘和顶突小钩或孕节的子宫分支情况及数目即可确诊,并与牛带绦虫相鉴别。
具体诊断:
1.猪带绦虫病的诊断: 询问上述吃肉习惯对发现病人有一定意义。由于该虫孕节蠕动能力较弱,检获孕节和虫卵的机会较少,对可疑的患者应连续数天粪便检查,必要时还可试验性驱虫。将检获的头节或孕节夹在两载玻片之间轻压后,观察头节上的吸盘和顶突小钩或孕节的子宫分支情况及数目即可确诊。
2.囊尾蚴病的诊断:一般比较困难,询问病史有一定意义,但主要根据发现皮下囊尾蚴结节,手术摘除结节后检查。眼囊尾蚴病用眼病镜检查易于发现;对于脑和深部组织的囊尾蚴可用X线、B超、CT等影像仪器检查并可结合其它临床症状如癫痫、颅压增高和精神症状等确定。近年采用核磁共振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免疫学试验具有辅助诊断价值,尤其是对无明显临床体症的脑型患者更具重要参考意义。
目前经实验证明有效的免疫学方法有:①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阳性检出率为73%~88%,为临床上常规应用;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好,阳性检出率为88.4%;③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特异性和敏感性更好,且简便易行,适于基层使用,阳性检出率为95%以上。其它还酶标记抗原对流免疫电泳(ELACIE)和单克隆抗体检测患者循环抗原如McAb(4F4)、抑制性ELISA等。
绦虫病
--------------------------------------------------------------------------------
2003-11-29pppppppp
--------------------------------------------------------------------------------
绦虫病是各种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我国所见的绦虫主要有牛肉绦虫.猪肉绦虫.短膜壳绦虫。此外,长膜壳绦虫、阔节裂头绦虫、狗复孔绦虫也有个别病例报道。
传播途径:
患者是牛肉绦虫和猪肉绦虫的唯一传染源,长期从粪便中排出虫卵,分别使牛.猪感染引起牛.猪囊尾蚴病。鼠类是短膜壳绦虫的保虫宿主。
人为牛肉绦虫.猪肉绦虫.短膜壳绦虫的终宿主,虫卵从粪便中排出。牛肉绦虫卵与猪肉绦虫卵形态相似,不能区别,虫卵呈球形。深黄色,内含大钩蚴,分别被中间宿主牛.猪摄入后,六钩蚴在小肠中从虫卵孵出,钻人肠壁,随血循环散播至全身。主要在牛与猪的骨胳肌内发育成牛囊尾蚴。猪囊尾蚴,其囊腔内含清澈囊液与一个白色头节,人因摄食含囊尾蚴的生或不熟牛肉,生或不熟猪肉而感染。囊尾蚴在人的小肠内受胆汁的刺激作用,头节外伸,吸附在肠壁上,逐渐发育为成虫。从囊尾蚴摄入至成虫发育成熟产卵为2~3个月,人体感染多数只有一条,但在流行区有报告半数以上患者为多虫感染。短膜壳绦虫不需中间宿主,虫卵从粪便排出即有感染性,经污染的食物或手指直接经口感染,故可造成人和人之间传播,从虫卵孵出的六钩蚴侵入小肠绒毛中发育为似囊尾蚴,以后似囊尾蚴穿破肠绒毛,进入肠腔,发育为成虫。一般感染虫数很多,另外,短膜壳绦虫卵通过肠逆蠕动可反流入胃后,回到小肠中孵出六钩蚴,也可造成内源性自体感染。自吞入虫卵至虫体发育成熟仅需2~4周。
发病机理:
猪肉绦虫与牛肉绦虫以吸盘吸附在小肠粘膜上可引起轻度损伤与炎症。妊娠节片自虫体脱落后仍能蠕动,除从肛门逸出外,偶尔因阻塞阑尾诱发阑尾炎。多条绦虫感染偶可引起部分肠梗阻。短膜壳绦虫的似囊尾蚴寄生在小肠粘膜内,使微绒毛肿胀。其成虫可引起灶性出血与表浅溃疡等病变。
症状:
牛肉、猪肉绦虫病的潜伏期2~3个月,短膜壳绦虫病潜伏期2~4周。牛肉、猪肉绦虫病的临床症状轻微,粪便中发现节片是常见症状。牛肉绦虫脱落的妊娠节片从患者肛门自动逸出,在衬裤、被服上,偶可引起肛门搔痒。猪肉绦虫的节片一般随粪便排出,不自动从肛门逸出。半数患者有腹痛,一般为上腹或全腹隐痛。少数患者有腹泻。食欲亢进、头昏等症状。猪肉绦虫病患者约有2.5%~25%同时伴有囊虫病,感染期限越长,自身感染而患囊虫病的危险性越大。短膜壳绦虫病的患儿轻度感染常无症状,重度感染可达干余条,常腹痛较剧。伴腹泻、恶心、食欲减退、乏力、头昏等症状。肠绦虫病患者血象中,嗜酸粒细胞增多不明显。
诊断:
1.有吃不熟牛肉,猪肉史。
2.粪便中虫卵检查:直接涂片,浓集法的阳性率较低。牛肉绦虫病可采用玻纸拭抹法检查肛门周围虫卵。阳性率较高。牛肉绦虫卵与猪肉绦虫卵形态相似,不能鉴别其种类。短膜壳绦虫病可藉检出虫卵而确诊。
3.妊娠节片检查:牛肉.猪肉绦虫感染患者大多有排节片史,检查妊娠节片子宫分支数目和形态可鉴别。
此外,驱出绦虫头节观察有无顶突与小钩也可区别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
治疗:
治疗绦虫病的药物种类较多,过去曾采用绵马油剂、阿的平等,因毒性较强已被淘汰。巴龙霉素副作用较多,甲苯咪唑的疗效较差,现很少应用。
1.吡喹酮:吡喹酮可使绦虫虫体表膜对钙离子通透性增加,引起虫体肌肉极度挛缩与麻痹。它主要作用于绦虫颈部表皮,出现空泡,继而破溃,使绦虫随肠蠕动从粪便中排出。吡喹酮具有广谱抗绦虫作用。驱除牛肉绦虫与猪肉绦虫的剂量为10mg/kg,一剂疗法治愈率达95%以上,短膜壳绦虫较为顽固,吡喹酮25mg/Kg一剂疗法治愈率可高达87.6%。台湾省采用450mg单剂治疗短膜壳绦虫感染获得良好效果。
2.硫双二氯酚(别丁):本药对牛肉.猪肉绦虫有良好驱虫作用。驱出绦虫的头节均已被破坏溶解。成人剂量为3克,1次空腹顿服,或每小时1克,连服3次。本药有轻泻作用。副作用有轻度头昏、腹泻、恶心、呕吐等。
3.氯硝柳胺(灭绦灵):本药能抑制绦虫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国外较常用。驱绦虫的疗效达90%以上。它也破坏绦虫头节。成人剂量为2克,儿童酌减。空腹每小时1克。本药为片剂,服时须充分嚼碎,以小量开水吞服。短膜壳绦虫病可反复自体感染,似囊尾蚴在小肠微绒毛内不易受到药物影响,一次治疗不易根治,故疗程应延长为5日。本药副作用轻,偶有恶心、呕吐和腹痛。孕妇亦可服用。
4.中药治疗:
(1)南瓜子和槟榔联合治疗
南瓜子作用于绦虫中后段,槟榔作用于头节和未成熟节片,二者有协同作用,治愈率达95%左右。南瓜子仁50--90克,研成细粉。槟榔80克(儿童酌减)置干500mL水中煮1小时,浓缩至200mL左右。晨空腹先服南瓜子仁粉,2小时后服槟榔煎剂,再过半小时服50%硫酸镁60mL。少数病人可有恶心、呕吐或腹痛等副作用。
(2)仙鹤草根芽
对牛肉绦虫病的治愈率达80%以上。草芽全粉的剂量:成人30~50克,儿童0.7~0.8克/Kg。草芽浸膏:成人1.5克,儿童45mg/Kg,空腹一次服用。全粉含导泻成份,不需服泻盐;浸膏服后2小时用硫酸镁导泻。本草药的有效成份为鹤草酚,服用过量易引起呕吐,重者可引起失明。
此外,猪肉绦虫患者粪便中有感染性虫卵,需床边隔离。服用驱虫剂时,须防止呕吐而引起内源性自体感染。服药后24小时粪便中未发现头节,如半年后粪便中无节片排出,虫卵阴转,可认为痊愈。
预防: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改掉有的地方吃生肉的习惯,厨房用的菜刀和菜板应生熟分开。
2.加强屠宰肉类的检查,禁止含囊尾蚴的牛肉.猪肉出售。大型屠宰场应有冷藏库,肉内囊尾拗在-1O℃贮藏5天后死亡。
3.在流行区进行普查普治,询问病史(粪便排节片史)结合粪检,肛拭(牛肉绦虫病)检查,控制传染源。对短膜壳绦虫除普查普治外,尤其在托儿所等集体单位,加强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的管理。
4.防止牛与猪囊尾蚴感染,改变养猪方式,不应放牧饲养,做到猪有栏,牛有舍,人畜分居,防止饲料被人粪污染。
狗绦虫感染的原因
摄入中间宿主可导致绦虫感染。跳蚤和虱子是猫狗以及其他一些野生动物(如:兔子)的最常见的中间宿主。
相关症状
1. 大多数感染者通常无明显症状
2. 肛门发炎
3. 比较罕见的症状有腹泻或肠梗阻
狗绦虫感染的诊断
对病史和临床症状的全面了解总是很重要的,而且通常有助于诊断。确诊绦虫感染所必需的诊断测试包括:
1. 绦虫节段在粪便或肛门周围的识别测试
2. 粪便浮选(一种可视化虫卵的测试)
治疗狗的绦虫感染
绦虫感染的治疗应以驱除活跃的绦虫和控制中间宿主(通常是跳蚤)为目标。
以下驱虫剂可用于治疗绦虫感染(国外品牌):
1. 芬苯达唑(Panacur_)
2. 非班太尔(Vercom_)
3. 吡喹酮(Droncit_)
4. 伊喹酮(Cestex_)
家庭护理和预防
严格的跳蚤控制对预防双吡喹杆菌的再度感染至关重要。严格按照兽医的指示给狗狗使用处方药物,并避免狗狗再接触中间宿主。
绦虫的预防包括通过处理受感染的动物和环境来控制中间宿主。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57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面肌痉挛患者饮食要注意的事项
下一篇: 面肌痉挛病人的饮食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