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蛲虫病

祝由网 2023-11-13 20:10:14

蛲虫病(enterobiasis)是以引起肛门、会阴部瘙痒为特片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为儿童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以1~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易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引起流行。病原体为蛲虫。寄居在结肠和盲肠,常子夜间自肛门爬出.在肛门周围的皱和会阴处产卵,引起奇痒,用手搔痒时,指甲沾染虫卯通过于—口途径发生自身感染,也可经污染的衣物、尘埃传给他人,即病人为传染源,通过肛门一手一口或污物传播。中医亦称“蛲虫”,或称“线虫”。

病原学

中医学对蛲虫病的认识早在公元前90年司马所著的《史记·仓公列传》中就提到“病蛲得之于寒温,寒温气宛笃不化为虫”,这是世界上关于蛲虫的最早记载。以后在随代医学名著《诸病源候论》中已正式确定了蛲虫的名称,并描述了蛲虫的形成“蛲虫至细微,形如莱虫状”,与现代医学认识比较接近。

㈠蛲虫的形态:蛲虫属尖尾科、蛲虫属,成虫细小,乳白色线状。体前端两侧的角皮膨大形成头翼,角皮上有横纹。口囊不明显,口孔周围有三唇瓣,咽管末端呈球形。雄虫长约2~5mm,尾部向腹而卷曲,生殖器官管形,雌虫长8~13mm,尾端长而尖细,生殖器官为双管型。虫卵无色透明,椭圆形,长50~60μm宽20~30μm,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一侧稍凸。卵壳厚而透明,由最内层的脂层及两层壳质层组成,壳质层有一光滑的蛋白质膜。虫卵自虫体排出时,卵内已有一个蝌蚪形的幼虫。

㈡蛲虫的生涯史:成熟的虫卵被吞食后,虫卵在十二指肠内孵化,幼虫沿小肠下行至结肠发育为成虫。自吞食虫卵到发育为成虫,需要15~28天。成虫在小肠下段或大肠前端进行交配,雄虫即死亡随粪便排出。部分雌虫亦可随粪便排出。妊娠的雌虫在盲肠结肠移行,头部可钻入粘膜吸取营养,并可吸血。雌虫一般不肠内产卵,当患者熟睡时爬出肛门受到空气的刺激开始大量排卵,一条雌虫含约5000~17000个。排卵后的雌虫大都枯萎死亡。粘附在肛门周围的虫卵,在温度及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经6小时左右即可发育成感染期的成虫。

病因病理

患儿带有虫卵的手指甲和手指,是造成自我感染或传染给别人的主要原因,虫体在肠内不同的发育阶段,可刺激激肠壁及神经末梢,造成胃肠神经功能失调。成虫附着于肠粘膜可引起局部炎症,雌虫穿入深层肠粘膜寄生后可引起溃疡、出血、粘膜下脓肿。在少数情况下蛲虫亦可侵入肠壁及肠外组织,引起以虫体(或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蛲虫的异位损害侵袭部位非常广泛,最常见的是女性生殖系统、盆腔、腹腔脏器等。肺及前列腺的损害亦有报道。由于异位损害的器官不同,患者可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及不同的体征,常常造成误诊。蛲虫肉芽肿的形成肉眼所见为白色中心微黄色的小结节。组织切片显示外层为胶原纤维的被膜,内层为一肉芽组织包烧着的中心坏死区,坏死区内有虫体或虫卵。

流行病学

蛲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人体寄生虫病,世界各地流行极广,全世界感染人口300~500百万,我国各地人体感染较为普遍,以南方、北方普遍流行,一般存在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在集体机构(如幼儿园等)生活的儿童感染率更高的特点。国内调查资料表明儿童感染率达40%~70%,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往往多数成员同时患病。因而蛲虫病是值得重视的疾病。 但近年由于广泛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儿童的感染率及感染率均普遍下降。

【临床表现】

雌虫的产卵活动所引起的肛门及会阴部皮肤搔痒及继发性炎症,是蛲虫病的主要症状。

㈠肛门周围或会阴部瘙痒:是由蛲虫产生的毒性物质和机械刺激所产生,夜间尤甚,影响睡眠,小儿哭闹不安。由于奇痒抓破后造成肛门周围皮肤脱落、充血、皮疹、湿疹。甚而诱发化脓性感染。

㈡消化道症状:蛲虫钻入肠粘膜,以及在胃肠道内机械或化学性刺激可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㈢精神症状:由于寄生虫在体内排出的代谢产物,导致精神兴奋,失眠不安,小儿夜惊咬指等。小儿的异嗜症状,蛲虫病患者最为常见,如嗜食土块、煤渣、食盐等。

㈣其他症状:由于蛲虫的异位寄生所引起,如:阴道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也可侵入阑尾发生阑尾炎,甚止发生腹膜炎。

辅助检查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55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