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脘腹疼痛如锥如割,呕吐剧烈,高热不退,或兼黄疸,腹水,小便如茶,大便秘结,舌质绛或紫,苔黄燥或灰黑,脉弦数而微涩。
治则治法:清热通腑,化瘀导滞。
中成药:①丹参注射液10~20ml或川芎嗪注射液80~1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②清开灵注射液2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
方药:大陷胸汤合失笑散加味。大黄(后下)15g,芒硝(冲服)15g,五灵脂(包煎)12g,蒲黄(包煎)12g,红花9g,赤芍30g,赤茯苓15g,栀子12g,黄芩12g,厚朴12g,枳实12g。加减:必要时加甘遂末(冲服)1g。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别名 7 分类 8 ICD号 9 流行病学 10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因 11 发病机制 11.1 壶腹部嵌顿 11.2 胆石通过学说 11.3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11.4 胆道炎症及其毒素 11.5 胆总管和主胰管扩张 12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12.1 症状 12.1.1 腹痛 12.1.2 恶心和呕吐 12.1.3 腹胀 12.1.4 黄疸 12.1.5 其他 12.2 体征 12.2.1 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 12.2.2 休克 12.2.3 出血征象 12.2.4 肠梗阻及移动性浊音 13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并发症 13.1 局部并发症 13.2 全身并发症 14 实验室检查 14.1 血液检查 14.2 腹腔穿刺 15 辅助检查 15.1 腹部平片 15.2 胸部透视 15.3 B型超声检查 15.4 CT检查 16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 17 鉴别诊断 18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 18.1 西医治疗 18.1.1 控制饮食和胃肠减压 18.1.2 支持疗法 18.1.3 抗生素的应用 18.1.4 抗胰酶疗法 18.1.5 手术治疗 18.2 中医治疗 18.2.1 肝胆郁结 18.2.2 肝胆湿热 18.2.3 热毒内结 19 预后 20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预防 21 相关药品 22 相关检查 附: 1 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穴位 1 拼音 jí xìng dǎn yuán xìng yí xiàn yán
2 英文参考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3 概述 胆道结石、炎症等可引起胰管梗阻,胰黏膜屏障损害,胰液外溢,胰腺组织自我消化,形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起始于上腹部,出现早。在腹痛的同时出现恶心和呕吐、腹胀、发热、消化道出血、休克等。本病常需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是对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更应当配合抗休克、抗感染、对症、支持、手术等措施。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性水肿型预后良好,但如果胆道病变治疗不彻底,一次发作后常有频繁发作相随。出血性坏死型预后仍较严重,并可出现多种并发症。
中医虽无此病名,但张仲景已指出了“呕不止,心下急”,“按之心下满痛”等类似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同时提出了治疗原则与方药:“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本病属中医“结胸”、“黄疸”、“腹痛”、“胃脘痛”等范畴。
4 疾病名称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5 英文名称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6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别名 急性胆汁性胰腺炎
7 分类 消化科 > 胰腺疾病 > 胰腺其他疾病
8 ICD号 K86.8
9 流行病学 西方国家中胆源性胰腺炎占胰腺炎年发病人数的34%~54%,我国文献报道在60%以上,以中老年肥胖女性多见。
10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因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80%以上与胆系疾病和酒精摄入有关。一般认为10%的胆囊结石患者会发生急性胰腺炎,近年来,又认识到胆道微结石是急性胰腺炎、尤其是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原因之一,估计20%~30%的胆石症患者在病程中会发生胰腺炎。因此,胆源性胰腺炎在胰腺炎中所占比例估计可超过总数的2/3以上。我国为胆石症多发国家,急性及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病因主要为胆系疾病,根据以上最新理论估计,我国胆源性胰腺炎的比例大于60%~80%,故对年龄50~60岁偏肥胖的女性胰腺炎患者尤应注意寻找胆源性病因。
11 发病机制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1901年Opie首先提出胆胰共同通道学说(Common Channel Hypothesis),直至今天,此学说仍最被推崇,只是对共同通道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Opie共同通道学说从解剖学上提出胰管和胆管在进入十二指肠前汇合成共同通道,共同通道阻塞,引起胆汁反流入胰管,引发胰腺炎。ABP患者存在解剖学上共同通道的2/3,其余为分别开口,故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无法完全用共同通道学说来解释。但研究者对留置T管的ABP患者收集胆汁化验,发现有胰酶成分反流至胆汁中,而同样条件下非ABP的胆石症患者胆汁中则无胰酶成分,因此,有学者提出了功能性共同通道的存在,以解释其发病机制。目前争论的焦点为胆石引发胰腺炎的机理,总的有以下几种假说。
12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12.1.2 (2)恶心和呕吐 恶心和呕吐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早期症状,几乎在腹痛的同时出现,初期发作较为频繁,常常为喷射状,内容有食物和胆汁,晚期出现肠麻痹,可呕吐出粪样物。
12.1.3 (3)腹胀 腹胀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常见症状。腹胀的程度与胰腺炎的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轻者持续2~3天,重者可持续7天以上,常伴有排气、排便中止。
12.1.4 (4)黄疸 黄疸一般较轻,多为阻塞性,但少数出血坏死型病人,黄疸是严重腹腔内感染引起的肝功能损害的表现。
12.1.5 (5)其他 发热、消化道出血、休克等可出现于部分病人。
12.2.2 (2)休克 部分病人脉搏加快,血压降低,呼吸加快,面色苍白,肢端厥冷,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
12.2.3 (3)出血征象 外溢的胰液沿组织间隙达到皮下脂肪,使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因而局部皮肤呈青紫色,可见于腰部、前下腹壁或脐周。
12.2.4 (4)肠梗阻及移动性浊音 肠梗阻常为麻痹性。腹腔内出血、渗出较多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13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并发症 胆源性胰腺炎比其他原因引起的胰腺炎并发症更多。
14 实验室检查
15 辅助检查
16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目前仍缺乏统一标准,常要结合临床、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作出综合判断。1988年日本制定的标准如下:
1.急性腹痛发作伴有上腹部压痛或腹膜 *** 征。
2.血、尿或腹水中胰酶升高。
3.影像学检查、手术及活检发现胰腺有异常。
具有含第1项在内的2项以上标准并排除其他急腹症者即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临床可供参考。
17 鉴别诊断 早期或水肿型胰腺炎应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胆道疾病、肠梗阻及阑尾炎等相鉴别。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绞窄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心肌梗死等相鉴别。通过一些特殊检查仍不能鉴别时,应作剖腹探查。本病同非胆源性胰腺炎的鉴别有时很困难,但是由于两者治疗基本相同,因此,不是鉴别的重点。
18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
18.1.1 (1)控制饮食和胃肠减压 症状轻者进食少量清淡流汁,恶心、呕吐、腹胀明显时,需胃肠减压,中药可自胃管注入。
18.1.2 (2)支持疗法 静脉补充电解质,维护足够的循环血容量,补充足够、全面的营养,对于提高本病疗效十分重要。
18.1.3 (3)抗生素的应用 应用抗生素主要是抑制肠道细菌生长,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常选用广谱抗生素。
18.1.4 (4)抗胰酶疗法 抑制胰腺分泌等措施均可应用。
18.1.5 (5)手术治疗 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时期及手术方式问题目前争论较多。目前的趋势是,在积极对症、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待病人的急性症状已缓解之后再采取延期手术,多在急性发作后7天左右进行。但是对于诊断不肯定和经使用各种支持疗法病情仍进行性恶化者,应及时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根据胆道病变的不同而选择,可参见有关内容。对于胰腺本身的处理可采用胰腺引流、胰腺切除等术式。
18.2.1 (1)肝胆郁结 胆腑不利,气机阻滞,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发病。常见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早期。证见腹痛时作,痛连胸胁,腹胀恶呕,口苦纳呆,苔薄脉弦。治则:疏肝利胆解郁。方选柴胡疏肝散,常用药物有:柴胡、芍药、香附、黄芩、虎杖、青皮、郁金等。
18.2.2 (2)肝胆湿热 肝胆疏泄不利,湿热内生,蕴结不散,熏蒸肝胆而发病。证见腹痛发热、黄疸、口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化湿,疏肝利胆。方选大柴胡汤,常用药物有:柴胡、大黄、黄芩、山栀、半夏、蒲公英、川朴等。
18.2.3 (3)热毒内结 肝胆湿热不散,热从火化,火毒内生,即可腐肉成脓,又可耗气动血、甚至阴阳离决。证见高热不退,腹痛拒按,持续不解,腹肌强直,口干唇燥,面目红赤,或全身深黄,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燥黄或灰黑,脉细数。热入营血者可见皮肤淤斑,齿龈出血等。热陷心包者可见神志昏迷,或谵妄狂躁。伤阴损阳,阴阳离决者,可见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等。治则:清热泻火解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味,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芩、生地、丹皮、山栀等。大便秘结、腹痛拒按者,可加大承气汤。热入营血者可加清营汤。热陷心包者,可加安宫牛黄丸。亡阴亡阳者,可用参附汤、参脉散、独参汤等。
19 预后 急性水肿型预后良好,但如果胆道病变治疗不彻底,一次发作后常有频繁发作相随。出血性坏死型预后仍较严重,并可出现多种并发症。
20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预防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系由胆道疾病引起,因此,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21 相关药品 胰酶、碳酸钙、胆酸、磷脂、氧、二氧化碳、黄芩、大黄、安宫牛黄丸
22 相关检查 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二氧化碳结合力、尿淀粉酶、淀粉酶、血清脂肪酶
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穴位 十六郄穴 于治疗急性病症。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郄穴的作用:郄穴常用来治疗本经循行所过部位...
腰痛点 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二穴。主治腰腿痛,扭伤,急性腰扭伤,手背红肿热痛,小儿急、慢惊风,头痛,耳鸣...
梁丘 上边的小丘之中,故名梁丘。主治胃痛,胃脘疼痛,急性胃炎,胃痉挛,急性胃痛,肠鸣泄泻,腹泻,膝关节肿...
郄穴 于治疗急性病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胃痛取梁丘,吐血取孔最等。郄穴常用来治疗...
上巨虚 腹胀,肠中切痛,肠鸣,泄泻,脐腹疼痛,胃肠炎,急性肠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饮...
更多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穴位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50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抑郁症怎么办
下一篇: 抑郁症自我调理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