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肠结核的病因(腹泻多见于什么型肠结核患者)

祝由网 2023-11-13 13:50:43

肠结核的病因

肠结核一般都由人型结核杆菌引起,偶有因饮用带菌牛奶或乳制品罹患牛型结核者,结核杆菌侵犯肠道的主要途径有:

一、胃肠道感染:为肠结核的主要感染方式,患者原有开放性肺结核,因经常吞咽含有结核菌的自身痰液而继发感染;或经常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又忽视消毒隔离措施可引起原发性肠结核。

结核杆菌被食入后,因其具有含脂外膜,多数不被胃酸杀灭。病菌到达肠道(特别是在回盲部)时,含有结核杆菌的食物已成食糜,有较大机会直接接触肠粘膜,同时因回盲部存在着生理性潴留及逆蠕动,更增加感染机会。加之回盲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对结核的易感性强,因此,回盲部即成为肠结核的好发部位。

二、血行播散:血行播散也是肠结核的感染途径之一。见于粟粒型结核径血行播散而侵犯肠道。

三、邻近结核病灶播散:肠结核还可由腹腔内结核病灶直接蔓延而引起,如输卵管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肠系膜淋巴结核等。此种感染系通过淋巴管播散。

结核病和其它许多疾病一样,是人体和细菌(或其它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当入侵的结核杆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并有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包括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局部抵抗力削弱)时,方能致病。

腹泻多见于什么型肠结核患者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如解液状便,每日 3 次以上,或每天粪便总量大于 200 g,其中粪便含水量大于 80%。它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见于多种肠道疾病,比如说肠易激综合征、肠结核、大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这些疾病也是临床上容易误诊的。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这些肠道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未定型。这里主要总结的是腹泻型。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以下特点:

1.一般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粪便成糊状或稀水便,可带粘液,无血便或脓血便,腹痛时轻时重,大便后腹痛可减轻,伴有全身性神经症状,病程 6 个月以上且近来症状持续或反复超过 3 个月;

2.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3.辅助检查一般都为阴性:大便常规+培养+潜血阴性;X 线钡剂灌肠或结肠镜检查无阳性发现或;血尿常规、血沉正常。

但如果出现以下症状,需考虑其他疾病:

1.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2.贫血;

3.体重减轻;

4.发热;

5.导致脱水的持续腹泻;

6.结肠癌家族史;

7.症状开始于 50 岁以后。

肠结核

肠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近年来肠结核发病率有所增加。肠结核可分为溃疡型、增生型和混合型。

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主要是溃疡型肠结核,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大便一般为糊状,多无脓血,不伴里急后重;

2.溃疡型肠结核一般有结核毒血症状,如长期不规则低热、盗汗、消瘦、贫血、乏力等症状;

3.X 线钡剂灌肠:钡剂于病变肠段呈激惹征象,排空很快,充盈不佳,而在病变的上、下肠段钡剂则充盈良好,称为 X 线钡剂激惹征;

4.结肠镜:内镜下回盲部等处粘膜充血、水肿,溃疡形成,肠腔狭窄等,溃疡一般呈横行、浅表而不规则;

5.病理活检发现干酪性肉芽肿或干酪坏死以及抗酸杆菌可明确诊断。

大肠息肉

凡高出大肠黏膜的腔内突起均称为大肠息肉。大肠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又可分为化生性、炎症性、错构性、幼年性和其他类型。大肠息肉中以腺瘤性息肉的危害性最大。

大肠息肉一般有如下临床特点:

1.大肠息肉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可有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粪质可为糊状便、大便带血、黏液便或血便等;

2.X 线钡剂灌肠显示充盈缺损;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活检可明确诊断。

大肠癌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患者临床上可表现为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若为腹泻则大便可为糊状大便,多以血便为突出表现,或为痢疾样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肠癌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是排便习惯和排便性状的改变,伴有腹痛、腹部包块等症状,同时可有乏力、贫血、低热等全身表现。结肠镜和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病变多由直肠开始,可累及全结肠甚至末段回肠。

溃疡型结肠炎一般有以下临床特点:

1.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是其主要表现,粪质多为糊状,重者可呈稀水样大便,黏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轻者 2~4 次/日,重者 10 余次/日;

2.中重型患者可有发热以及多种营养不良的表现如消瘦、贫血、低白蛋白血症、衰弱、电解质代谢紊乱等;

3.肠外表现:包括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反复发生的口腔溃疡、前葡萄膜炎、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坏疽性脓皮病等;

4.结肠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糜烂及多发浅溃疡;病理组织学活动期表现为结肠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浸润,黏膜糜烂、溃疡以及隐窝炎及隐窝脓肿;慢性期隐窝结构紊乱、腺体萎缩变形、排列紊乱、数目减少,出现潘氏细胞等。

肠结核病容易与那些疾病混淆?

肠结核容易与克罗恩(Crohn)病、结肠癌、肠淋巴瘤、阿米巴或血吸虫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并发逆行性回肠炎
、耶尔森菌肠炎等混淆。
1.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和X线钡餐表现有时可与肠结核相似,容易造成误诊,但两者仍有一些不同之处。
(1)肠结核多伴随其他器官结核。
(2)肠结核并发肠瘘、出血、肠壁或器官脓肿的机会比Crohn病少。
(3)X线检查结核造成肠道的缩短比Crohn病更明显,病变单纯累及回肠多见于Crohn病,而仅累及盲肠则多考虑为结核,肠结核的治疗效果好的药像“三草散核方”。
(4)内镜检查肠结核的溃疡常呈环形,而Crohn病的溃疡多为纵行,裂隙状溃疡及铺路石征多见于Crohn病。
(5)组织学(最重要的鉴别)肠结核可在肠壁或肠系膜淋巴结找到干酪坏死灶或结核杆菌而Crohn病则否。
(6)抗结核治疗肠结核有效,但Crohn病效果差。
(7)肠结核手术切除病变后的复发率比Crohn病低,Crohn病术后复发率在5年内一般达50%。
2.结肠癌
本病因有腹痛、腹泻、腹块及进行性消瘦、苍白等表现,必须和肠结核加以鉴别。鉴别要点可包括以下几方面:
(1)发病年龄一般比肠结核大,常在40岁以上,且无肠外结核病变证据。
(2)病程有进行性发展趋势,一般无发热,盗汗等毒血症表现,而消瘦苍白等全身消耗症状比较明显。
(3)腹块开始出现时往往可以推动,其粘连固定不如肠结核显著,压痛常缺如,但表面呈结节感,质地较坚硬。
(4)X线检查的主要发现是病变部位有钡剂充盈缺损,但涉及范围较局限,不累及回肠。
(5)肠梗阻更为常见,且出现较早。
(6)纤维结肠镜检查可窥见肿瘤,在直视下取活检及细胞刷涂片均可证实结肠癌诊断。
3.长淋巴瘤
肠淋巴瘤为一般状况,恶化比肠结核迅速,腹块出现较早,X线显示扩张肠段黏膜皱襞有破坏,可伴有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肺门淋巴结肿大,抗结核治疗无效。如果病变在回盲部,结肠镜检查并活检往往会有阳性结果,倘若临床鉴别十分困难,应及早手术探查。
4.阿米巴或血吸虫肉芽肿
肠阿米巴病或血吸虫病在其慢性期可以形成肉芽肿病变,特别是病变涉及回盲部者,常与肠结核的表现相似,应加鉴别。但是这些患者经追询病史均有流行病学和感染史,其脓血便均较肠结核为明显,大便检验可以查到阿米巴滋养体,包囊或血吸虫卵,必要时进行粪便孵化找血吸虫毛蚴,通过纤维结肠镜检查可窥见相应的病变,特异性治疗能够获得疗效。
5.溃疡性结肠炎并发逆行性回肠炎
两者鉴别一般并无困难。本病的临床表现以脓血便为主,这在肠结核极为少见。溃疡性结肠炎如涉及回肠者,其病变必累及整个结肠,并且以乙状结肠,直肠最为严重,做直肠或乙状结肠镜与活组织检查可不难作出诊断。
6.耶尔森菌肠炎
耶尔森菌最常侵犯末端回肠,使肠壁增厚,肠黏膜炎症改变,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其表现与回肠结核相似。但耶尔森菌肠炎病程短暂,能自愈,与肠结核可以区分,如果在急性期取粪便、血液或组织标本培养,该菌可能阳性。血清凝集试验测定抗体滴度升高对诊断该病亦有帮助。
7.其他
一些少见的疾病例如肠道非典型分枝杆菌病(多见于AIDS患者),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梅毒侵犯肠道,肠放线菌病消化性溃疡与胆道感染等。根据病史、体征和有关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相应的辅助检查等可与肠结核相鉴别。

肠道疾病是什么?引发肠道疾病的原因是什么?

肠道疾病是什么?引发肠道疾病的原因是什么?

慢性肠炎是肠道疾病中的常见病,肠道可分为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等多个部分,其中结肠和直肠是易发生疾病的部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例如,饮食过于精细、饮食习惯不规律、缺乏运动和锻炼,都会导致肠道蠕动功能下降,容易导致内毒素长时间停留。食物纤维和肠内菌丛的状态:食物纤维摄入不足会阻碍便秘和毒素的清除,而肠内菌丛的失调,会引起一些病菌的感染,给患者带来肠道炎症和腹泻的症状。

情绪波动有时会左右肠道的健康 这主要是因为肠和中枢神经密切相关。 整天闷闷不乐的话,肠胃的功能就会减弱,长时间肠道炎症。细菌和病毒的感染)食物中的病原菌如果不清洁饮食,就会形成肠内感染,产生肠炎,但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多为急性,经过正规的抗感染治疗后,一般都会痊愈。为了改善肠的功能,希望从良好的饮食生活、优良的饮食质量、健康的心理状态开始,让大家都能吃吧。 香气和身体都很棒。

小肠与胃相连,与大肠相通。 小肠的主要功能是分清别浊。 小肠接受胃传来的水谷,进一步消化,将其分为清、浊两部分。 清者因水谷精微从脾输送到全身,浊者因糟粕输送到大肠,过多的水液渗透膀胱,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大小便的排泄与小肠有密切关系,如小肠有病,除了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外,还会出现大小便异常。小肠与大肠相连,下端有肛门相通。 其主要功能是传递糟。 大肠接受小肠投注的悬浮物,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将食物残渣制成粪便从肛门排出体外。 大肠生病后,会引起传导失常、腹泻、腹泻、便秘等疾病。西医的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肠梗阻等一系列症状由胃肠功能异常引起。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46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