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脱垂症(prolapse of gastric mucosa)是由于异常松弛的胃粘膜逆行突入食管或向前通过幽门管脱入十二指肠球部所致,临床上以后者多见。
前文我们讲到,慢性胃炎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在其病变过程中常出现一些并发症,较常见的有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贫血、胃癌、胃息肉等。除此之外,慢性胃炎的并发症,还有口腔溃疡、胃息肉、胃黏膜脱垂。
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凹、周围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发疼痛,一般认为由病毒引起来的,常常发生在春秋季节交换的时候,一般免疫力低下的人,由于季节的变化而体内的环境不能及时调整,发生免疫低下,病毒此时就会乘虚而入,造成溃疡。
但是口腔溃疡呈周期性反复发生,医学上称“复发性口腔溃疡”。可一年发病数次,也可以1个月发病几次,甚至新旧病变交替出现,发病可持续几年、十几年。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主要病因,有免疫功能的紊乱、遗传因素、微量元素的缺乏以及消化系统的疾病,其中消化系统的疾病为重要因素,消化系统疾病会导致免疫功能的低下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如慢性胃炎会引起胃黏膜的改变,进而影响微量元素如维生素B12的吸收,而维生素B12又是引起口腔溃疡的重要因素。
胃息肉是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在胃息肉患者中,多数伴有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80% 90%的患者伴有低酸或无酸。
胃息肉可发生恶变,尤其是息肉直径大于2cm时。
息肉增生与萎缩性黏膜病变有关,而腺瘤样息肉可认为是癌前病变。如息肉表面粗糙、充血、出血或溃疡,提示有继发性炎症或恶变可能。
胃黏膜脱垂,是指幽门外胃黏膜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所致,多由慢性胃炎并发,当胃窦黏膜发生炎症、水肿时,胃黏膜的正常活动性丧失,肥大的胃黏膜可作为异物,被增强的胃蠕动挤出幽门管,导致胃黏膜脱垂,临床上可有上腹痛,饭后多发生,常呈阵发性,不放射,缺乏节律性及周期性,碱性药物不能缓解。右侧卧位易发生疼痛或使其加重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临床症状有以下情况时,应想到胃黏膜脱垂的可能,即无周期性及无节律性的胃痛,不能解释的上消化道出血,无溃疡及胃癌病史而发生幽门梗阻者。
x线钡餐造影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胃镜可帮助诊断。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44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针灸治疗面瘫,越早越好
下一篇: 出现面瘫该如何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