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一种由多病因引起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神经系统常见病,我国目前约有800万癫痫患者,每年新发病例约40万。由于疾病的长期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工作能力,对个人及社会均造成很大危害。对癫痫患者选用合理、规范、适时、正确的抗癫痫药物(AED)治疗,近90%的病例可取得良好疗效,近60%的病例症状可得到完全控制且停药后无发作,因此,正确选择AED是控制癫痫发作的关键。然而一些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因此,专家提醒,在服药期间的应严格掌握一些注意事项:
1.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少服、漏服和多服,不能突然停药。
2.认真讲解癫痫的用药原则,不可自行更换药物或剂量,无论是增加药物或是减少药物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应坚持长时间治疗,直至完全控制癫痫发作达2-3年后,才可以逐渐减药至停药,不可自行停药、间断及不规律服药等,这样做不利于癫痫控制,并易引起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生。
4.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苯妥英钠常有牙龈增生、毛发增多、乳腺增生、皮疹、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眼球震颤、小脑共济失调等负性反应,轻者可继续服药,严重者应该停药。卡马西平有中性粒细胞减少,骨髓抑制之副作用。丙戊酸钠、苯巴比妥、扑痫酮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因此在服药后除定期体检外,应每月复查血象,2-3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
5.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有些药物抑制苯妥英钠代谢,使其在血液中浓度增高发生中毒症状,主要有雷米封氯霉素、利他林、安定、利眠宁、双香豆素等,应用这些药物时必须减少苯妥英钠的药量。否则易引起中毒反应。另外,促进苯妥英钠代谢的药物有:酰胺咪嗪、乙醇,也有和这些药物并用重新发作的病例,必须同用时,应将苯妥英钠增量。因此,抗癫痫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要注意治疗效果的变化,在医生指导下增量或减量。
邀请更新 最佳答案
1、神经系统:长期的药物刺激容易使患者神经系统原本的作用衰退,引起心悸心慌、头昏脑涨、手足颤抖等不良反应,甚至出现小脑萎缩、面部肌肉僵硬、精神异常(脾气暴躁易激、时常兴奋、手舞足蹈、疲劳乏力)等,严重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
2、消化系统:患者长期服药会导致叶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缺乏,造成粒细胞异常、牙龈出血、腹痛腹胀、贫血、胰腺炎、血小板减少等症状,应多食小米、玉米、芹菜、猪鸡鸭鱼肉来改善症状。
3、肝脏损伤:苯巴比妥、扑痫酮、醋氮酰胺、抗癫灵等常用癫痫药物,长期服用易导致患者出现视力模糊、平衡困难、浑身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疑似肝脏损伤,还可能会对人体代谢造成一定的阻碍。
4、免疫力系统:癫痫药物破坏患者自身免疫力系统,可致使少数病人出现抵抗力降低(易感冒)、假性淋巴瘤、红斑狼疮、免疫球蛋白降低等情况
5、内分泌系统:长期不间断的进服药物可导致激素代谢加快、激素的传输异常,从而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糖尿病、阿狄森氏综合征、青春发育异常等内分泌系统疾病,也会导致甲状腺、性腺低下。
6、骨骼系统:多见于儿童,由于癫痫药导致维生素D减少、缺钙,从而使儿童癫痫患者出现佝偻病、X型腿、牙齿稀疏、四肢无力、低血磷、胎儿畸形等。
在癫痫的治疗过程中,由于病情需要以及一些医生的用药习惯,不少医生不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忽视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往往给癫痫患者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药物联用,给患者的用药安全埋下了隐患。下列抗癫痫药物联用时需要特别注意的要点!
治疗癫痫联合用药要点
1.丙戊酸类药物联用苯巴比妥苯巴比妥是一种有效的酶诱导剂,可使肝脏细胞色素P450含量升高130%,加速丙戊酸类药物的氧化作用,从而使丙戊酸类的代谢物增加,丙戊酸类的毒性增强;丙戊酸类是酶抑制剂,抑制药物的代谢,可导致苯巴比妥蓄积,使苯巴比妥血浆浓度明显升高,甚至导致急性中毒,实验证明,丙戊酸类可使苯巴比妥的半衰期延长50%,使其主要代谢产物对羟苯巴比妥排除减少30%,这证明了丙戊酸类抑制苯巴比妥的代谢。故二者不应该合用,必须联合使用时,需减少苯巴比妥的用量,个别病人应将用量减少80%,同时必须注意监测血药浓度,调节丙戊酸类与苯巴比妥的剂量。
2.丙戊酸类药物联用苯妥英钠 苯妥英钠加快丙戊酸类的代谢,使丙戊酸类总浓度下降,但由于血浆蛋白结合的竞争作用,又可使丙戊酸类的游离浓度和脑脊液浓度升高;丙戊酸类可使苯妥英钠消除增快,又可抑制苯妥英钠的代谢,它与苯妥英钠均与血浆蛋白有很高的结合率和很高的亲和力,可互相置换,丙戊酸类从血浆蛋白置换出苯妥英钠,若丙戊酸类用量较大,可使结合的苯妥英钠由90%降低至85%,乃至更低,使血液中游离苯妥英钠增高,苯妥英钠的游离浓度与丙戊酸类总浓度明显相关,丙戊酸类浓度增加,苯妥英钠游离浓度相应增加。由于两者药理作用比较复杂,最好单独使用,尽量避免联合使用。
3.丙戊酸类药物联用乙琥胺丙戊酸类使乙琥胺的半衰期延长,总清除率下降,而肾清除率不变。有报道6例使用乙琥胺等抗癫痫药物的病人,加用丙戊酸类后,其中5例的乙琥胺血液浓度升高53%,这5例病人同时合用了其他抗癫痫药,而1例只合用乙琥胺与丙戊酸类药物者,乙琥胺血药浓度无明显改变,故丙戊酸类只有在当其他药物竞争相应酶系统的情况下,才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4.丙戊酸类药物联用卡马西平 卡马西平是一种较强的肝药酶诱导剂,可加强丙戊酸类药物在肝脏的代谢,其代谢生成的肝毒性物质4-烯-丙戊酸增加2倍,丙戊酸类药物血药浓度降低;丙戊酸类药物可增加卡马西平活性代谢产物――卡马西平环氧化物,延长其半衰期,提高其浓度,加之丙戊酸类药物可取代置换卡马西平,使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升高而出现毒性。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类药物倾向引起较宽的血药浓度波动,服药数周才趋于稳态。
5.丙戊酸类药物联用拉莫三嗪 由于丙戊酸类药物A抑制了葡萄糖醛酸化过程,使拉莫三嗪的血药浓度增加,不良反应尤其是皮疹发生率可能增加或者变严重,其他副作用可能有共济失调、震颤、镇静和疲乏。当拉莫三嗪减少后,这些症状会得到改善。两药联用后,丙戊酸类药物血药浓度可能要下降。二者联用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严重皮疹或与皮疹有关的症状,应该立即停用拉莫三嗪。
6.丙戊酸类药物联用脱氧苯比妥(扑痫酮)
丙戊酸类药物增高血浆脱氧苯巴比妥的水平,加重其副作用(如镇静),当长期治疗时,副作用会消失。
7.丙戊酸类药物联用氨甲苯酯 氨甲苯酯与丙戊酸类药物合用会引起丙戊酸类药物血浆清除率下降,建议两药合用时,丙戊酸类药物应该适当减量使用。
8.卡马西平联用氯氮平 在一些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中,一些医生常常采用卡马西平联用氯氮平控制精神症状。然而,氯氮平可明显增加抽搐发生率,约11%服药病人有肌阵孪或者大发作,且与药物剂量相:关。同时,氯氮平可影响造血系统,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而卡马西平同样对造血系统有毒性,两药联用势必会增加造血系统的毒性作用,增加粒细胞缺乏的危险性,卡马西平是一个强效酶诱导剂,联用会降低氯氮平的血药浓度,
9.卡马西平联用巴比妥类 苯巴比妥、去氧苯巴比妥都是酶诱导剂,均可使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下降,是否需要因此增加后者的剂量,要根据临床情况而定。
10.卡马西平联用乙琥胺 卡马西平与乙琥胺合用时,两者的代谢可能都加快,而血药浓度降低,容易导致疾病发作,最好不要同时使用。
11.卡马西平联用拉莫三嗪诱导肝药物代谢酶的抗癫痫药卡马西平会增强拉莫三嗪的代谢,而需增加使用剂量。正在服用卡马西平的病人,服用拉莫三嗪之后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的报告,包括头痛、恶心、视力模糊、头晕、复视和共济失调。这些反应在减少卡马西平的剂量后通常都会消失。
12.卡马西平联用利培酮 卡马西平联用利培酮常常在一些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使用,用来控制精神症状。而卡马西平是肝脏药物代谢酶cYP450的诱导剂,二者合用可增加利培酮的清除率,降低利培酮的血药浓度,导致疾病复发,故临床运用时需特别注意。
13.卡马西平联用甲硫哒嗪采用卡马西平与甲硫哒嗪联用控制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精神症状,可能造成卡马西平中毒。因为两者合用后,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仅3.7毫克/升,即出现了意识障碍、谵妄等中毒症状,停药12小时后方可恢复正常。
14.苯巴比妥联用苯妥英钠 在抗癫痫治疗中,苯巴比妥与苯妥英钠合用是传统的用药方法。二者均是药酶诱导剂,相互作用较复杂。有报道,长期合用,大多数患者苯妥英钠达不到有效治疗浓度,停苯巴比妥后苯妥英钠血浓度又逐渐上升,原因可能是PB加速了苯妥英钠代谢。
15.氯硝西泮联用巴比妥类药 氯硝西泮联用巴比妥类药时会加重嗜睡,加重药物对呼吸的抑制作用,容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16.氯硝西泮联用苯妥英钠 氯硝西泮与苯妥英钠合用提高苯妥英钠血药浓度,并出现中毒症状。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43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癫痫病治疗需走出认识误区
下一篇: 恙虫病的鉴别诊断(被恙虫咬后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