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棘波:棘波为突发性的一过性脑电图变化,明显突出于背景,乃痫样波形是最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多为负相,亦可为正相或双相、三相。其波幅大小各不相同,多在100微伏以上。50微伏以下者称为短棘波或小棘波。周期在80毫秒以内。棘波的出现提示脑部有刺激性病灶。若在慢波背景上出现的棘波,常揭示来自原发癫痫灶或其附近区域,而在正常背景上出现棘波,波幅常较低,周期长,多由远处病灶传播而来。若在脑电图描记中出现棘波逐渐增多现象或形成棘节律,常预示即将出现临床发作。棘波可见于各型癫痫。
2、尖波:尖波为突发性一过性脑电图变化,意义与棘波相同,乃神经元同步放电的结果,为常见的痫样波的特征波形之一。其上升支与棘波相似,较陡直,而下降支较缓,其周期在80~200毫秒之间,波幅100~200微伏,常为负相。它由较大的癫痫灶中多数神经元棘波放电的不完全同步,或为较大的病灶中大量神经元同步性放电恢复的延迟,也可以是病灶在皮质深部或皮质下棘波灶远距离传播,为棘波时间上的延长。可见于各型癫痫发作间期脑电图中。
3、棘-慢复合波:棘-慢复合波是由棘波和周期为200~500毫秒慢波所组成的,均为负相波,正相波出现者极为少见。波幅一般较高,达105~300微伏,甚者达500微伏以上。通常两侧同步性阵发出现,额区最明显,亦可散发或局限性出现。这种异常放电可能起源于皮质深部的中线结构,或始于视丘,而影响的皮质只限于背内侧核的投射部分。复合波中慢波是主要成分,比较规则而有节律,棘波出现其间,若在慢波的上升支或下降支上,波幅高低不一,一般不超过慢波波幅。临床中,我们发现除先有棘波后有慢波的典型棘-慢复合波形式外,尚有慢-棘波形式出现,即慢波在前,随后出现一个棘波,或棘波附着于慢波下降支上,其意义与棘-慢复合波相同。可能系棘-慢复合波的一种变异形式。棘-慢复合波频率不同其临床意义亦不相同,典型3赫兹棘-慢复合节律,多见于失神小发作,而1、2.5赫兹棘-慢复合波最多见于Lennox-Gastaut综合征。
4、尖-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乃尖波后跟一个慢波。一般为1.5~2.5赫兹尖-慢复合波,亦觉见4~6赫兹尖-慢复合波。出现形式多种多样,多呈不规则同步爆发,也可见弥漫性或连续性出现,亦可一侧性或局限性出现。多见于颞叶癫痫,弥漫性尖-慢节律见于顽固性大发作和失动性小发作,提示脑组织深部存在较广泛的癫痫病灶。
5、多棘-慢复合波:是由数个棘波和一个慢波组成,常成串连续出现或不规则出现。棘波波幅高低不一,但一般不超过慢波。常预示有痉挛发作,是肌阵挛性癫痫最具特征的波形之一。
6、多棘波:为2~6个棘波成簇单独出现。有时也随附一个或多个慢波,形成多棘-慢复合波,多见于肌阵挛性癫痫,是多棘—慢复合波的一种变异形式。但当棘波连续出现,数量增加,频率变快,或由某一脑区逐渐扩散至整个大脑时,则预示患者将出现临床发作,或系发作开始的脑电图表现,且多为大发作。
7、阵发性或爆发性活动:亦称发作性节律波。即于原有脑电图背景上出现阵发性高波幅节律。其成分为δ节律、θ节律、α节律和β节律,多呈高波幅发放,明显区别于背景脑电图,突然出现,突然消失。多源于中央脑系统病灶发出,但诊断价值不如上述放电波形。
8、高度节律失调:1974年被国际脑电图组织列入脑电图术语词汇中。特点为高波幅(300~2000微伏)棘波、尖波、多棘波或多棘~慢复合波,及慢波在时间和部位上杂乱地、毫无规律地出现的一种独特图型。见于3个月至5岁婴幼儿,以3—8个月最常见。最多见于婴儿痉挛,预示患儿存在严重的脑损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38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梅毒性心血管病的概述
下一篇: 预防登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