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森林脑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佚名 2023-11-13 07:22:55

森林脑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森林脑炎的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也有长达1个月者。普通型患者急起发病,1~2日内达高峰,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颈和肢体瘫痪和脑膜刺激症。轻型患者起病多缓慢,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耳鸣、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经3~4天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重型患者起病急骤,突发高热或过高热,并有头痛、恶心、呕吐、感觉过敏、意识障碍等,迅速出现脑膜刺激症,数小时内进入昏迷、抽搐、延髓麻痹而死亡。

发热一般在38℃以上,大多数持续5~10天,以稽留热为最常见,也有呈双峰热或弛张热者。偶有出血性皮疹,部分病例出现心肌炎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以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瘫痪为主。半数以上病例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由嗜睡、谵妄、昏睡,以至深度昏迷状态。亦有表现为狂躁不安、惊厥和神经错乱等。意识障碍随体温下降而逐渐恢复。

脑膜刺激征是本病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开始为剧烈头痛,部位不定,其次为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一般可持续5~10天,意识清楚后仍可存在。

瘫痪以发生于颈部、肩胛肌和上肢肌肉为主,其次为偏瘫和下肢瘫痪,颅神经瘫痪不多见。本病的瘫痪和乙脑不同,呈弛缓型,常发生于第2~5病日,发生在颈部或肩胛肌时出现本病特有的头部下垂症状。瘫痪一般经2~3周后逐渐恢复,约半数出现肌肉萎缩。病理性反射常见,部分病例出现锥体外束征,如震颤、不自主运动等,偶有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延髓受累症状。

本病病程长短不一,一般约1周左右,体温恢复正常后症状逐渐消失,但瘫痪仍可继续存在。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颅内炎症性疾病引起的头痛根据被侵犯的主要部位及神经系统体征可分为两大类。脑炎:病原体主要侵犯脑实质引起炎症性反应;脑膜炎:感染主要侵犯脑膜者。

脑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散发性脑炎,森林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脑膜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

脑蛛网膜炎,非特异性蛛网膜慢性炎症。

流行性乙型脑炎多见于夏秋季节,好发于12岁以下儿童,潜伏期10~15天,起病急,以高热、剧烈头痛及神经症状为主。头痛的程度与病程有关,典型病例病程可分4个阶段。

(1)初热期(发热3天以内)。体温高达38℃~39℃,起病即出现明显的全头搏动性疼痛,伴精神萎靡、恶心、呕吐,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

(2)极热期(病后4~10天)。体温越来越高,可达40℃以上,头痛十分剧烈,伴喷射性呕吐,重症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瘫痪,呼吸衰竭,脑疝形成而死亡。查体可见明显的脑膜刺激征、瞳孔改变等。

(3)恢复期。极热期后,体温逐渐下降,各种神经精神症状也逐日好转,头痛迅速消失。昏迷较重的患者,清醒后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恢复,此时可有失语、吞咽困难、肢体瘫痪(中枢性瘫)等体征。

(4)后遗症期。虽经积极治疗,但在发病半年至1年后仍有神经精神症状,以失语、瘫痪及精神失常为主,部分患者遗有慢性头痛。

脑炎是怎么引起的?

脑部是非常脆弱的,而且有些致病菌是可以透过血脑屏障来伤害大脑的。感冒如果不及时的治疗,长时间发烧,是会引起脑部炎症,就是临床上的脑炎疾病。那么脑炎是怎么引起的?脑炎的症状有哪些呢?通过这篇文章,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
1、病因
可由病毒、细菌、霉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病毒性脑炎可分为流行性脑炎和散发性脑炎。流行性脑炎有明确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以流行性乙型脑炎多见,在东北森林地区还有森林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是虫媒脑炎,多发生在7、8、9月份蚊虫孽生期;森林脑炎多发生在5、6、7月份,脑炎的病因由蜱传播;散发性脑炎可全年散在发病,没有突出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其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最为多见;病毒性脑炎还可以由腺病毒、肠道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慢病毒等引起。其他细菌引起的脑膜脑炎,包括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真菌等。
2、症状
脑炎的症状
脑炎可以发病于不同性别和年龄,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伴有发热、头痛等一般症状。神经系统的表现轻重差别很大,轻型的病例可仅有头痛、头晕、颈部强直等浆液性脑膜炎的症状;病变复发严重时脑炎的症状则可出现意识障碍、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尿便障碍、惊厥等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患者可陷入深度昏迷,呈去大脑或去皮质状态。有时病变可局限于脑干、脊髓等部位,引起相应的症状,分别称为脑干炎或脊髓炎。
由于病毒的种类不同,脑炎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急骤,进展迅速,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病情亦十分严重,脑部不但有炎症、水肿,而且出血、坏死等亦较多发生。
3、治疗
脑炎的治疗
1、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抗炎和抗变态反应,防止脑水肿,改善神经代谢和缺血缺氧状态
2、对症用药
1、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用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症状改善后可逐渐减量,7~10次后可改为0.75~1.5g、3/d,口服,或强的松30mg,1/d,口服,皮质激素类药物不宜过早停用,以减免后遗症。
肾上腺皮质激素临床作用: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②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变态反应性疾病。④抑制器官移植时的排异。⑤感染性疾病。⑥休克。⑦肿瘤。⑧肝脏疾病。⑨眼科和皮肤疾病。⑩重症肌无力,及某些内分泌病的辅助诊断。总之,皮质激素主要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及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某些慢性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频发性哮喘等。虽然它具有肯定的解热镇痛疗效,但皮质激素又有过多的严重不良反应。
2、硫唑嘌呤:成年人一般剂量为2.5mg/kg,分三次服用,也可与皮质激素合用。用药期内应观察血象,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应及时停用,并予对症处理。
硫唑嘌呤: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于器官移植病人的抗排斥反应,例如肾移植、心脏移植及肝移植,亦减少肾移植受者对皮质激素的需求。本药也可单独使用于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发性肌炎,自体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寻常天疱疮,结节性多动脉炎,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慢性顽固自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干扰素:一般成年人用α-干扰素300~500万国际单位/d,肌注,可连续用3-4周。副作用如头痛、口干、手足麻木或疼痛、粒细胞减少等,常见于两周之后。如出现嗜睡、癫痫发作,应及时停药。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38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