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证实践和催眠实效出发,宜将失眠病归纳为“阴虚火旺"和“痰淤上扰”两大类,分清虚实最为重要。
阴虚火旺
阴虚指水亏或血虚,火旺主要是心火和肝火。主要表
现是舌苔净,舌质红,脉细数,手足心热或出汗,心烦,肾阴虚兼腰膝酸软,肝阴虚兼胁胀太息,心阴虚兼心悸心慌,脾阴虚主要是血虚兼面白肢困,肺阴虚兼干咳咽燥。火旺者舌尖红,脉细数,心烦尿黄是心火上炎,口苦易怒,胁胀脉弦乃肝火亢盛。
痰淤上扰
痰浊和淤血互结上扰心神而致失眠。痰浊者可见苔腻脉滑,头重胸闷,纳呆口黏。
痰浊有5个定位:痰迷心窍可见癫痫狂证。痰停少阳可见往来寒热,梅核梗喉,月经不调。疾阻中焦可见脘胀嗳气,大便不畅。痰注四肢可见麻木肿胀,活动失灵。痰窜经络可见瘰疬肿块。
局部血结证:定处刺痛,肿块拒按,关节变形肿痛。
全身血滞证:紫绀面黑,白睛血丝,眼眶青暗,皮肤紫斑,白斑甲错,青筋红缕,毛发枯黄,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有失眠经历的人,都能体会晚上睡不着觉的难受劲儿。中医认为,睡眠受气血、五脏之影响,人体气血调和、五脏通利,睡眠就正常;反之,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就会引起失眠。长期失眠,又会引起五脏气血功能紊乱虚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提前衰老或发生病变。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临床上常将失眠分为以下六个证型,坚持针对性地选方遣药能收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1.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型。这种证型的人群通常症状表现为神疲乏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头晕健忘、纳差腹胀、女子月经量少色淡、面色萎黄、舌质淡,脉象细弱等,宜采用益气养血安神法,常用中药有人参、全当归、何首乌、大麦冬、北沙参、炙龟板等,方剂选用人参归脾汤加减。
2.津亏肠燥、腑气不通型。平时有头晕失眠、口干、口有异味、大便干燥且艰涩难下、舌红少津、苔黄燥等症状的人群都属于这种证型,治疗宜通腑调胃安神,常用中药有生地、玄参、大麦冬、野百合、郁李仁、柏子仁等,方剂选用通腑安神汤加减。
3.气机郁滞、心神被扰型。此类人群多有心神不安、失眠早醒、胸胁痞满、纳食减少、腹中胀痛、肠鸣矢气、大便不畅、舌苔薄腻等症状,治疗宜疏肝安神,常用中药有金铃子、玄胡索、玫瑰花、合欢花、莱菔子、全瓜蒌等,方剂选用调肝安神汤加减。
4.肝肾不足、气化失司型。临床症状可见失眠多梦、头晕、口干、五心烦热、皮肤干燥、腰膝酸软、大便干燥,青壮年男性还会表现为遗精,妇女表现为月经失调。此类情况宜补肾安神,常用中药有桑葚子、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金樱子、覆盆子等,方剂选用固泉安神汤加减。
5.脾肾虚寒型。卧床难眠、面色晄白、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腹中冷痛、五更泄泻、小便不利、肢体浮肿、夜尿频多等都是脾肾虚寒的典型表现,这种情况宜涩肠固脱安神,常用中药有炙黄芪、炒党参、焦白术、南芡实、桑螵蛸等,方剂选用真人养脏汤加减。
6.阳气虚衰型。通宵似睡非睡、梦扰纷纭、精神疲乏懒言、畏寒肢冷、健忘、苔薄白、脉象沉细无力,有这种情况的失眠人群,宜扶阳抑阴安神,常用中药有淡附片、淮山药、山萸肉、仙灵脾、龙眼肉、大枣等,方剂选用茯苓四通汤加减。
有些长期备受失眠困扰的人,习惯服用安眠药帮助入睡,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种做法要慎重对待,以避免药物成瘾、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尤其是老年人群,他们的肝肾等重要代谢器官功能较青壮年明显衰退,因此,服药时要以小剂量、多间断为原则,并在正规医院专科医师指导下服用。
失眠是睡眠障碍的一种大众说法。睡眠障碍具体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频醒、早醒、多梦、醒后不易入睡、嗜睡、醒后感到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等。如果存在睡眠障碍,整体的睡眠质量都不会高。 失眠的中医分型: 1、 痰浊扰心型: 症见心悸时发时止,受惊以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心化痰,安神益智为主,方守黄连温胆汤; 2、 心肾不交型:症见心烦失眠,头晕耳鸣,咽干,精神萎靡,健忘,腰膝酸软,那字滑精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舌尖红,苔少,脉细数。应以补益心肾,交通水火为原则。方以朱砂安神丸,二至丸为基础。 3、 心胆气虚型:症见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处事易惊,伴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4、 心脾两虚型:症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少食,头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方药,归脾汤 5、 其他类型:各类型的失眠本质上都是体内的环境失去了平衡,阴阳失调,五脏之间无法和谐循环,治病必求于本,要获得健康必须达到人体内环境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协调 无论哪种失眠,均可服用复方柴胡安神颗粒。
由于生活压力,很多人都患上了失眠症,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失眠的类型,欢迎大家阅读。
失眠分为哪几种类型 1、整晚睡不着型
这类人属于心肝火旺型。多由恼怒烦闷而生,以更年期女性多见。表现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治疗原则主要以清热泻火为主。
针对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多梦、黑眼圈的女性,可以服食酸枣仁粥。做法为:将酸枣仁50克捣碎后取汁,用粳米100克加汁煮成粥,每晚睡前食用,可养心、安神、敛汗,也可以用玫瑰泡水喝。
2、入睡困难型
这类人属于肝郁气滞型,有时胸胁会有胀痛感。在治疗上主要以疏肝解郁为主,多吃小米、龙眼肉等食物。
此外,还要注意调养精神,消除顾虑以及紧张情绪。另外,睡前最好用热水泡泡脚。
3、睡不踏实型
这类人属于营气不足型。睡觉时整晚都似睡非睡,白天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出现心慌。
在治疗上,主要以养血安神为主,可服用安神定志丸、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多吃些补血的东西,如大枣等。也可试试百麦安神饮,做法为取小麦、百合、莲子肉、大枣适量,一起炖服。连炖两次,取汁,随时都能喝。
4、时睡时醒
这类人属于脾胃失和型。夜间睡不安稳,同时感到口腻、口淡,有厌食、大便不成形等症状。
治疗原则主要以和胃健脾安神为主。生活中,可以常吃小米莲子百合粥,做法是,将小米、莲子、百合用适量的水熬成粥食用,熬出来的粥口感清淡、香甜,又能养心安神,是睡眠不好的调养佳品。
5、迷迷糊糊型
这类人属于营血蕴热型,可以按摩内关(三个手指压住手腕,最里面的中心点)、神门(腕关节手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后溪(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等穴位。
平时多吃藕、槐花、绿豆、薏苡仁、冰糖柚等,用生地黄和冰糖泡水代茶饮也有很好的效果。
6、睡得不沉型
这类人多因身体虚,精亏,纵欲过度,遗精,使肾阴耗竭,心火独亢,表现为心烦不寐。
这样的病人要从肾调起,黑色的食物可以补肾,黑米、黑花生、黑豆、黑芝麻、枸杞、山药、首乌等,也可以用艾灸的方法补肾,肾俞、命门、太溪、神阙、关元,只要坚持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失眠的辨证可分为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虚胆怯、肝郁血虚、痰热内扰、胃气失和等型。
1.阴虚火旺型
烦躁失眠,入睡困难,心悸不安,兼有头晕,耳鸣,健忘,口渴咽干,盗汗,五心烦热,或口舌糜烂,舌红少苔或苔斑驳,脉细数。
2.心脾两虚型
不易入睡或睡中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兼见心悸,困倦乏力,口淡无味,头晕目眩,或饮食无味,或食后腹胀,面色萎黄,或月经过多,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3.心肾不交型
心烦不眠,心悸健忘,多梦易惊,精神委靡,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口干咽燥,腰膝酸软,男子可见遗精阳痪,女子可见月经不调,舌尖红,苔少,脉细数。
4.心虚胆怯型
虚烦不得眠,睡中多梦,易于惊醒,处事多虑,心悸不安,气短倦怠,自汗,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5.肝郁血虚型
烦躁易怒,夜间难以入睡,入睡后多梦易惊,或胸胁胀满,善太息,情志郁闷,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6.痰热内扰型
心烦失眠,睡则恶梦纷纭,善惊易醒,口苦口干,头重目眩,胸闷恶心,暖气,痰多,或胸中烦热,时时悸动,院腹痞闷,口渴欲冷饮,或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甚则时悲时喜,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7.胃气失和型
失眠,烦躁不宁,食纳不化,脱腹胀满,甚或胀痛,时有恶心或呕吐,暖气频频或暖腐吞酸,大便奇臭不爽或便澹,舌红,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滑或滑数。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36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外伤引发癫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