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淤阻证
主症:舌紫脉涩,心区刺痛,唇甲青紫。
1.药疗
复方丹参片,每次5片,每日3次。银杏叶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
2.食疗
多食活血的食物,如芹菜、苦瓜、桃、山楂、藕、花生、鲮鱼、甲鱼、蟹,少食滞血的红枣、蚕豆、茄子、猪蹄。
3.体疗
为活动气血,可以练习“五禽戏”和“八段锦”。
4.艺疗
可取音乐养生法。通过对各种音乐艺术的欣赏,让旋律优美,音调起伏,顿挫铿锵的音响,入耳鸣心,使神情松弛,气血调和,营卫流通而气行血畅。
5.意疗
淤阻患者常常痛而心烦,痛而恐惧,意疗应当釆用以情开导,以情矫正之法。通过热诚耐心的说服,安慰鼓励和正常的行为诱导,使其解除烦躁,镇定恐惧,恢复到常态心理而泰然处之。
6.指针
膈俞(第7胸椎旁开1寸半)、血海(右手掌握住左膝盖,拇指所指处,相反左手掌握住右膝盖,拇指所指处)、太冲(拇趾缝直上陷中),每次按压并揉15分钟,要有酸麻感觉,每日早晚各1次。
7.耳豆
取耳穴心脏、肝、交感,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10分钟,3天换贴1次。
8.拔罐
取背部肝俞(第4胸推旁开1寸半)、膈俞、大椎(第1胸推上凹陷中),玻璃嫌闪火法,吸附于背部肌肉,留罐15分钟,每周3次。
必需作检查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如检查无异常,可服宁心宝和心血康等营养心脏增加心脏供血供氧以改善症状,如发现有规律性的与饮酒有关,请不要喝酒。
心悸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悸动、心慌不宁,甚至不能自主或脉跳三五不齐的病证。西医学中的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甲状腺机能讥进、贫血等病中以心悸心慌为主症时,属本病辨证范畴。
1、 病因病机
多由内伤因素导致心的气、血、阴、阳的亏虚,失调,或血脉瘀阻而造成心中悸动不安。
(1)
先天禀赋不足、脏腑虚弱;或久病失于调养,或失血过多;或思虑伤脾,气血生化乏源而致心气、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而心悸。
(2)
年老肾亏,或久病及肾,或郁怒伤肝、肝阴不足,水不涵木而致肝阳上亢,虚火上扰心神而心中悸动。
(3)
久病气血不足,延及心阳虚弱,心阳虚不能温养心脉而发心悸。
(4)
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饮邪上犯,心阳被抑而心神不安心慌心悸。
(5)
心气虚衰,血行不畅,日久成瘀、瘀血痹阻心脉,导致心悸。
2、 辩证论治
(1) 心血不足证:
证候:心悸失眠,头晕健忘,倦怠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红,脉象细数。
治法: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主方:归脾汤。
(2) 阴虚火旺证:
证候:心悸心烦,头晕目弦,少寐多梦,舌燥咽干,手足心热,耳鸣腰酸,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主方:天王补心丹。
(3) 心阳不足证:
证候:心中空虚,惕惕而动,面色苍白,胸闷气短,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主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4) 心血瘀阻证:
证候:心悸胸闷,或有阵发性心胸疼痛,痛如针刺,或面唇紫暗,舌质有瘀点瘀斑或紫暗,脉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定悸。
方药:血府逐瘀汤。
3、 辩证施护
(1) 一般护理:
①居室环境温湿度应适定,安静,避免突然的高声、噪音的干扰。
②情志因素如思虑过度、惊恐等,常为本病的诱因。所以要重视做好情志护理,避免情志刺激。当病人心悸发作时常自觉心慌恐惧,六神无主,此时最好有人守护在旁,使其感到放心,稳定情绪。
③心悸经常发作者,要重视休息。若属于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则要卧床休息,甚至绝对卧床。
④对重症心悸病人,要严密观察脉象、呼吸、面色、血压的变化。若见脉结代、呼吸不畅、面色苍白等心气衰微表现时,立即予以吸氧,报告医生。同时可针刺内关、神门。
⑤服用洋地黄类强心药之前,要测心律、心率(测一分钟),并做记录。服药后要观察服药反应,若发现有中毒症状时,暂停给药。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⑥针刺止悸穴位如双内关、双针神门。耳穴有心、肾、副交感等。
⑦必要时可作心电图检查。血压过高或过低者,应定期测血压。
(2) 心血不足证:
① 一般护理内容。
② 适当休息,避免过劳。
③适当的饮食调补,可选用桂圆、红枣、莲子、黑木耳、瘦肉、牛奶、猪心等食品。忌烟、酒、浓茶及咖啡。
④ 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针双内关、双神门,服用补心丹1~2粒,每日2次。
(3)阴虚火旺证:
① 一般护理内容。
②重视情志护理,避免情志的刺激,郁怒伤肝,致肝阴虚阳亢。同时必须作发了家属工作;积极配合。
③ 戒烟忌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痰多者忌肥厚细腻之品。
④饮食可适当清补,补益心肾之阴,如可食用甲鱼、桑椹、银耳、红枣、鲜藕等。
⑤ 心悸时可服用珠砂安神丸1~2粒。或针内关、神门,或耳穴埋豆。
⑥ 心悸伴头晕目眩者,要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每日测血压1~2次。
(4) 心阳不足证:
① 一般护理内容。
② 心悸甚者,必须卧床休息。
③ 注意保暖,居室向阳,注意随气候变化,增减衣着。
④兼有水肿症状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适当限制饮水量,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重度水肿者参照"水肿"病护理。
(5) 心血瘀阻证:
① 一般护理内容。
②本证常伴胸闷心痛,要密切观察脉象等病情变化,若病人出现剧烈胸痛、面色苍白、脉结代或细微欲绝,则属心阳暴脱之危证,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立即予头低卧位或平卧位,测呼吸、血压。配合医生抢救。
③ 心悸伴有胸闷不适者,需卧床休息。
④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及肥甘厚味、忌食动物油脂及内脏,鱼子、虾子、蟹子黄、蛋黄、富含胆固醇应慎食或不宜食。可用少许红花酒20ml,每日小酌,有活血通脉作用。
⑤ 心悸胸痛发作时可服用三七粉1.5g,琥珀粉1.5g。
4、养生指导
(1) 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疾病,如各种心脏病、甲亢、贫血等。
(2)重视自我调节情志,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丰富生活内容,怡情悦志,使气血条达,心气和顺。
(3)生活起居有一定规律,注意适当锻炼身体,使心肺功能正常,预防外邪的侵袭。
(4) 饮食有节,勿过饱,勿食肥甘厚味;戒烟慎酒,忌浓茶、咖啡。
胸痹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证。包括了中医古籍中的胸痛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病。西医学中的冠心病、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病,有与本病相似的表现,可参照辨治。
1、 病因病机 心阳不足、心血虚少,或阴寒凝滞;或痰浊或瘀血等内邪痹阻胸阳、脉络,心阳不展,心脉不通,以致不通则痛而发生胸痹。
(1) 年老、体弱、久病而致脾肾阳气亏虚,不能振奋心阳,心阳衰微,无力鼓动血脉,脉弱则血不行,血不行则脉不通,不通而痛。
(2) 饮食劳倦伤脾,脾阳不振,气血生化乏源,以致心血亏虚,血不足,脉不通而发胸痹。
(3) 素体心肺气弱,寒邪乘虚而入,寒凝血涩,痹阻脉络发为胸痹。
(4) 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气滞血瘀,脉络瘀阻不通,则发为胸痹心痛。
(5) 恣食肥甘酒酪,饮食无度损伤脾胃,以致精微不运,水湿不化,痰浊内生,痹阻脉络而发生胸痹。
2、 辩证论治
(1) 阴寒证:
证候;胸闷气短,胸痛彻背,遇寒则甚,畏寒肢冷,重则喘息不得卧,面色苍白,心悸自汗,四肢厥冷,苔白滑或腻,脉沉细。
治法:宣痹通阳,散寒化浊。
主方:瓜蒌薤白白酒汤。
(2) 痰浊证:
证候:心胸痞闷胀痛,时缓时急,甚则痛引肩背,心悸气短,身重头昏,少食腹胀,形体肥胖或咳嗽喘促,痰粘色白,舌胖嫩,苔白腻,脉沉迟滑或濡滑。
治法:宣痹通阳,理气豁痰。
主方:瓜蒌薤白半夏汤。
(3) 血瘀证:
证候:胸痛如针刺,或呈绞痛,痛引房背,时作时止,心悸气短,胸闷,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涩或结代。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
(4) 气阴两虚证:
证候: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痛甚。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主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3、 辩证施护
(1) 一般护理:
① 对严重心痛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一般胸痹病人要注意休息,适度活动。
② 严密观察病人胸闷心痛发作的时间、性质、程度,部位,注意观测心率、心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重视观察血压、脉搏、体温的变化,必要时定时测试并记录。
③ 本病常于夜间发作,要加强巡视病房,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④ 保持大便通畅,切勿努责,以免诱发心痛。病人便秘时应及时给予通便治疗和护理。如外用甘油栓、开塞露,或口服麻仁润肠丸,或每日饮蜂蜜水1杯,或肥皂水灌肠等方法协助排便。
⑤ 心痛、胸闷、呼吸困难时,应及时正确给氧,必要时报告医生。
⑥ 胸痹患者必须戒烟、慎饮酒。
⑦ 心痛发作进可采针刺止痛,常选用神门、内关、心俞、膻中、合谷等穴位,或耳针心,肾上腺、皮质下等穴位。
(2) 阴寒证:
① 按一般护理内容。
②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居室应向阳,有取暖设备,随气候变化调整衣被厚薄。
③ 胸痛时可喷吸宽胸气雾剂,或口服冠心苏合丸,或予沉香,肉桂粉调服。
④ 中药汤剂宜温热服;
⑤ 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和寒凉食物。可饮少量糯米甜酒,或低度葡萄酒,以通阳散寒活络。
⑥ 针刺止痛时可要用温针法或灸法。
(3) 痰浊证:
① 按一般护理有关内容。
② 饮食宜素食为主,忌肥甘厚味之品,戒烟酒,以免助湿生痰。
③ 肥胖病人应限制饮食(主要是含碳水化合物食品及甜食),控制体重,减轻脾胃负担;宜进水果蔬菜,富含纤维素食物。
④ 胸痛发作时可用宽胸气雾剂,或速效救心丹。
(4) 血瘀证:
① 按一般护理内容。
② 发作心痛不重者,则应鼓励其适当活动,以行气活血而化瘀。
③ 心痛作时可予以服用活血化瘀药,如心痛丸1粒嚼服,或服用三七粉1.5 g,沉香粉1.5 g行气活血化瘀。或丹参片5片活血止痛。必要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
④ 平时可每日小酌红花酒30ml以活血。
⑤ 观察胸痛发作的性质、程度,若痛剧、心慌、气短、唇紫、手足冷,可能为真心痛之征,要立即给氧气(吸入较高流量2~3L/分钟)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求准备,密切观察血压、脉象、面色、肢温变化,配合抢求,作好记录。
(5) 气阴两虚证:
① 按一般护理内容。
② 以休息为主,体力允许适当活动,活动量以不引起心痛发作为度。
③ 饮食宜进补益气阴之品,如红枣、桂圆、赤豆、牛奶、蛋类、鱼类、动物血等。
④ 心痛发作时可喷吸宽胸气雾剂或口含速效求心丹。
4、 养生指导
(1) 不吸烟,不饮浓茶及咖啡和烈性酒。
(2) 素体阳虚者,重视生活起居要适寒温。预防感寒冒风。
(3) 合理调配饮食,忌辛辣刺激、肥厚油腻之品。饮食不节制不宜饱餐,宜多进食蔬菜、水果、富含纤维素食品。
(4) 保持大便通畅。
(5) 积极防治有关疾病,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6) 调节情志,忌恼怒忧思,使肝气顺达,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
【石晶明(中医养生保健的专家)】 冠心病:别让心脉瘀阻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状硬化心脏病的简称,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冠心病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病症,所以,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辨证治病 心火旺盛 心火炽热,心神被扰,导致烦热不安,夜寐不眠。心火循经上炎则口渴思饮,舌烂生疮,面红目赤。心移热于小肠则尿黄而少,小便灼热刺痛等 肝肾阴虚 多见平素肝肾不足,真阴亏耗,或热病后期阴伤未复者,阴血不足,血不能养心宁神则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等;阴虚内热则见盗汗、虚烦、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 脾虚血虚 见于久病体虚,脾运不健或亡血失血之人。心血不足,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宁,甚至怔忡。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失眠多梦。 血虚不能上荣清窍,故头晕,健忘,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血虚不能充实血脉,荣养四肢肌肉,故四肢无力,指甲苍白 冠心病:从痰瘀阻滞到气血不畅 人的动脉,随着年纪的增长会逐渐变硬,而且像下水道管子一样,里面会有一些残留「垃圾」附着在管壁上,西医上叫粥状硬化,实际上就是动脉管腔变小,中医上叫作「痰瘀阻滞」。这会造成心肌供血不足,甚至会引起心肌缺血型坏死。 由于年老体衰,脏腑功能出现虚损,如脾肾阳虚,心气不足,肝气郁滞,气机不畅,都会导致心脉瘀阻,引发冠心病。 再加上生气的时候,血管痉挛,血液运行不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所以心脏很快就会有缺氧的表现,表现出来就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中医上,冠心病就属于「真心痛」「胸痹」的范畴。 平时,中老年人要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让体内的气机随时保持畅达。同时,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情志舒畅了,才不至于让肝气郁结、心脉瘀阻。【石晶明(中医养生保健的专家)】 冠心病:别让心脉瘀阻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状硬化心脏病的简称,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冠心病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病症,所以,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辨证治病 心火旺盛 心火炽热,心神被扰,导致烦热不安,夜寐不眠。心火循经上炎则口渴思饮,舌烂生疮,面红目赤。心移热于小肠则尿黄而少,小便灼热刺痛等 肝肾阴虚 多见平素肝肾不足,真阴亏耗,或热病后期阴伤未复者,阴血不足,血不能养心宁神则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等;阴虚内热则见盗汗、虚烦、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 脾虚血虚 见于久病体虚,脾运不健或亡血失血之人。心血不足,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宁,甚至怔忡。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失眠多梦。 血虚不能上荣清窍,故头晕,健忘,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血虚不能充实血脉,荣养四肢肌肉,故四肢无力,指甲苍白 冠心病:从痰瘀阻滞到气血不畅 人的动脉,随着年纪的增长会逐渐变硬,而且像下水道管子一样,里面会有一些残留「垃圾」附着在管壁上,西医上叫粥状硬化,实际上就是动脉管腔变小,中医上叫作「痰瘀阻滞」。这会造成心肌供血不足,甚至会引起心肌缺血型坏死。 由于年老体衰,脏腑功能出现虚损,如脾肾阳虚,心气不足,肝气郁滞,气机不畅,都会导致心脉瘀阻,引发冠心病。 再加上生气的时候,血管痉挛,血液运行不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所以心脏很快就会有缺氧的表现,表现出来就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中医上,冠心病就属于「真心痛」「胸痹」的范畴。 平时,中老年人要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让体内的气机随时保持畅达。同时,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情志舒畅了,才不至于让肝气郁结、心脉瘀阻。 冠心病患者补气血方 * 以上中成药仅在中国大陆地区流通贩售,本繁体中文版为忠实呈现石晶明医师专业建议,故仍依原书制作并保留该部分资讯,仅供本书读者参考,读者若有发现相同或类似品名中成药,仍须经医师处方指示使用。 常按内关、膻中、阴郄、曲泽 选取手部的穴位,如内关、神门、阴郄、曲泽等,每次任选1~2个穴位,每个穴位 *** 3~5分钟。此法适合任何类型的冠心病患者。 选取躯干部的穴位,如天池、膻中、巨阙、心俞、膈俞等,每次任选1~2个穴位,每个穴位 *** 3~5分钟。此法适合任何类型的冠心病患者。 阴郄 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心俞 在脊柱区,第5 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神门 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膻中 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天池 在胸部, 第4肋间隙, 前正中线旁开5寸。 巨阙 在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上 曲泽 在肘前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
冠心病心绞痛,从中医角度来看属于“胸痹”、“心痛”, 病因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不足,标实为气滞、寒凝、血瘀、痰浊等,心脉不通,不通则痛,从而导致心绞痛反复发作。
古代《素问·痹论》中所言:“心痹者,脉不通”。可见主要病理基础为心脉瘀阻,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当急则治其标、缓则致其本。根据气为血帅,气行血行的理论,临床上采用理气、活血、祛瘀等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 其中,丹参提取物能抗血小板聚集、抗过氧化损伤、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保护心肌;三七提取物也能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抗炎、抑制脂质沉积。丹参配伍三七,二者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冰片为佐使药,可促进丹参、三七中的有效成分进入机体的组织器官中,发挥扩张冠状动脉及镇痛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滴丸主要具有4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的内皮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血管内膜的增生;另一方面是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再者是改善微循环,预防和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最后是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保护心肌细胞。
因此,总的来说复方丹参滴丸 可扩张冠状动脉,降血脂,改善内皮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粥样斑块,适用于血瘀证患者。即由气滞血瘀引起的胸痹,患者表现为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等见上述表现的患者。
另外,还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长期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包括:吃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血小板低反应性(抗血小板作用差)、不能耐受硝酸酯类、无症状心肌缺血、运动耐量下降、心脏支架术后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用于急救。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用于防治血管并发症。
芪参胶囊,由人参、黄芪、丹参、川芎、三七、红花、水蛭、蒲黄、山楂、黄芩、玄参、葛根、茯苓、制首乌、甘草15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的表现,还能降低炎性指标,适用于气虚血瘀证。
方中黄芪补气养血;丹参活血化瘀;茯苓、人参、甘草健脾益气、除湿;川芎、三七、红花、水蛭、蒲黄、山楂活血化瘀、通脉止痛;黄芩、玄参、葛根、制何首乌清热养阴生津,兼补气虚;甘草调和诸药。 纵观全方,具有益气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临床用药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参胶囊的患者,无论是心绞痛发作频率,还是硝酸酯类药物含服次数,以及心绞痛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既往文献报道相吻合。芪参胶囊中丹参的有效成分丹参酮等能增加血管内皮NO含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舒张冠状动脉血管,改善心肌供血。
因此,芪参胶囊适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和劳累型心绞痛Ⅰ、Ⅱ级,属于气虚血瘀证者,患者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紫暗、舌淡紫、脉弦而涩。动物实验证明,可有效改善冠脉结扎犬的心电图表现,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肌酶水平。
总之,冠心病心绞痛归根到底还是在于血脉,无论是 气滞导致的血瘀、还是气虚导致的血瘀,瘀血阻络,不通则痛。另外中成药以其多靶点的优势,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气滞血瘀的患者可选用复方丹参滴丸,而如果是气虚血瘀的患者,则应该选用芪参胶囊。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35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糖尿病最佳食粮:苦荞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