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给大家留下的罪深刻的印象,大概就是不能吃糖,饮食很讲究,还有人戏称糖尿病是富贵病。其实糖尿病患者的郁闷,远远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要额外治愈,在吃东西的时候有着严格的食谱。但是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多糖尿病饮食治疗上的误区。
治糖尿病的三大误区:
一、糖尿病患者每天必须吃半斤粮食,多喝粥。
粥里的淀粉完全化开,虽然说容易吸收,那是对正常人而言,粥是很好的食物。但是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差,反应慢,如果常吃粥的话,会导致血糖骤然升高。所以,正确的饮食治疗糖尿病,还是少吃粥比较好。
二、糖尿病患者要多吃无糖点心。
针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而言,吃无糖点心与吃有糖点心没有本质的差别,看一次吃多少了。
三、吃南瓜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没有什么不能吃不等于糖尿病患者可以随便吃。关键是按照需要量出为入,消耗多少吃多少,有些东西可以适当多吃几口,有些东西须严格少吃。
四、 喝酒降糖
酒精能抑制储备的动员过程,所以,不吃饭,单饮酒,确实可以降血糖,但是寄希望于喝酒治疗糖尿病可万万不行。
糖尿病是现实生活中特别常见的疾病。这种慢性病的危险在于它的并发症,它的可怕程度远远是人们不能够忽视的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就别有以下这几个误区了,它们很可能会成为你升高血糖的危险因素。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人群不能吃含有白砂糖的食物,会升高血糖。但这并不是代表我们就可以大量的食用不含糖的食物,如无糖食品,碳水化合物比较高的食物,如白米饭等。但是其中的过多碳水化合物含量,在被摄入我们机体之后,将会转化为能量或者是变成葡萄糖。对于糖代谢本身就处于紊乱状态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每天适度吃水果可以为身体提供更多的营养。糖尿病患者也是如此,他们完全可以吃水果。对于荔枝、西瓜等甜味水果,以及不是很甜但含糖量不低的火龙果,可采用少量次数。有传言说糖尿病人群吃主食,会增加患二型糖尿病的概率。实际上,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如果糖友经常不吃主食,因为长时间体内能量不足的原因,还很有可能会诱发低血糖,对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许多人认为肉是不健康的食物,但这只是一个错误的观点。肉类还含有人体所需的许多营养成分,肉类也是高品质蛋白质、铁和许多微量元素的来源。每天适量食用可以为身体提供良好的营养。相反,如果糖尿病患者经常不吃肉,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其他现象。
老沈得糖尿病多年,他发觉近年来体质比以前差了不少,想配点中药调理一下,但是尝试了几次,觉得太苦不能坚持。一日老沈听邻居说黄芪、麦冬煮水对糖尿病人有好处,味道也不苦。于是上药店配了煮水,尝了一口却纳闷了:这水味道甜,糖尿病人肯定不能喝甜的呀。又去问了邻居,邻居说不会错,自己喝了很久也没事。老沈还是不放心,去医院咨询医生。
医生解释到:黄芪、麦冬等中药对应了中医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经典认识,所以能缓解这部分病人的症状,但 并不是每个糖尿病人的情况都相同,即使药性温和,毕竟也是药物,需由专业医生指导后使用。
中药它并不完全等同于食物,从药物的角度出发,服用哪种中药是基于传统医学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在过去,因为没有血糖检测, 病人发病时常已发生口干、易饥、小便多等阴虚燥热的症状。那么此时选用黄芪、麦冬、枸杞等中药,可以起到补气健脾、滋阴生津的作用。 这些药物多数带有甜味,中医认为味甘者具有补益滋养的功效。
而当今,医学技术的提高让很多无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提前诊断出来,那么这就需要医生个体化辨证给药。其实,得了糖尿病并不等同于不能吃甜的食物,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即使是水果,如果糖份不高、对血糖影响较小,也可以适量服用;而一些 没有明显甜味、升糖指数却较高的食物,则需要注意摄入量。
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能显著降低高血糖模型动物的血糖水平。其降糖作用的有效活性成分主要为多糖、皂苷、黄酮、生物碱等。临床常用的中药有: 黄芪、地黄、黄连、葛根、麦冬、枸杞、山药、桑叶等。
更多糖尿病误区知识看这里:
糖尿病中医药误区——糖尿病是富贵病,不能进补?
糖尿病中医药治疗误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没有作用?
糖尿病中医药治疗误区——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副作用小?
糖尿病中医药误区——中医药只对糖尿病初期才有效?
糖尿病中医药误区——膏方是甜的,糖尿病患者能服用吗?
#大家 健康 超能团## 健康 乐享官##糖尿病#@大家 健康
大家应该都知道运动可以帮助降血糖,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免疫力,还可以愉悦身心消耗热量帮助降血糖,所以很多糖尿病人都想通过运动的方式来让自己的血糖下降,但是有很多患者在运动后却达不到好的降糖效果,这也让他们很是困扰的问题。但其实,患者经常运动却得不到理想的降糖效果有可能是进入这几个误区导致的。
一、空腹运动。有些糖尿病患者习惯早起空腹运动,这是非常错误的。运动就会需要能量,缺少能量就会造成头晕、心跳加速、出冷汗等问题,严重的可能会发生猝死,空腹运动不仅不能够让血糖稳定,反而很容易诱发低血糖的出现,所以糖尿病患者最佳运动时间,应在进食1小时后进行,并且注射胰岛素与运动间隔时间至少为1小时。
二、运动无规律。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做运动就可以降血糖,其实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因为盲目地运动很有可能加重病情。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强度不大的运动来进行,虽然强度不大,但是能够很好的平衡身体内血糖。
三、清晨锻炼、睡前锻炼。糖尿病人在起床后体温是处于比较低的状态,如果此时进行运动很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为保证安全,糖尿病患者最好结伴运动,当感觉身体不适的时候,一定要寻求帮助。还有就是糖尿病患者睡觉之前两小时内也不要进行运动。
目前糖尿病还是无法彻底治愈的疾病,任何宣传什么疗法,什么药物、什么保健品能够达到胰岛细胞再生,彻底治愈糖尿病,那您都要保持高度警惕,避免上当受骗。目前国内外的糖尿病指南都都推荐“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及糖尿病 健康 教育”,即所谓的控制血糖的“五驾马车”,其中饮食控制尤为重要,应该贯穿在糖尿病治疗的全程当中。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很多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上产生了非常多的错误认识,今天就把长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的错误认识列出来,供大家参考,避免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进入误区而影响血糖控制。
错误 1 、糖尿病的饮食控制就是:不吃、或尽量少吃主食
因为主食里面含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是导致血糖升高的主要因素,因此控制主食的摄入量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非常重要,所以很多人为了控制血糖,便不吃或尽量少吃主食,这种做法看似正确,但事实并不完全正确。将糖尿病的饮食控制,片面地理解为不吃或少吃主食是错误的。因为我们每天应摄取的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吸收后,分别具有不同的用途:蛋白质和脂肪参与组织细胞的构成,而主食是体内主要的能量来源;主食是会升高血糖,但是如果少吃或不吃主食,也不增加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超标,机体总体需要的能量就得不到满足, 当人体所需的能量不能从所摄取的食物中得到满足,便 会分解机体的脂肪和蛋白质来获取所缺的能量,于是便会出现出现消瘦、营养不良等情况;人体在分 解脂肪和蛋白质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有害于身体的酸性物质,比如出现酮症酸中毒; 如果少吃或不吃主食,同时通过增加蛋白质和脂肪来代替能量的不足,这样会使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超标, 蛋白质和脂肪最终分别有58%和10%也转变为葡萄糖 , 蛋白质和脂肪的过量摄入往往会使身体发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反而会使糖尿病的病情加重;过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也会使血脂增高,加速动脉硬化,加速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 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并不是主食控制得越严越好,而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及劳动强度进行计算每日所需的总能量,然后根据每日所需的总能量,计算每日所需的的主食总量,再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到一日三餐或午餐当中。
错误2、粗粮,可以放心吃,不必进行限制
粗粮本身的含糖量相对较低,同时也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因此粗粮可以减少和延缓血糖、血脂的吸收,同时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因此有利于血糖控制及减少排便的产生。但是长时间,大量进食粗粮,也会导致血糖升高,因为足量之中的含糖量并不比主食低多少,如果不限制量,依然会导致血糖升高;同时大量粗粮的摄入会影响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而引腹胀、肛门排气增多等情况,所以,每天摄入的粗粮要与细粮搭配,并最好控制在 50 100 克左右;
错误3、已经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了,就不必控制饮食了
有些患者认为,已经在使用降糖药治疗了,甚至血糖也控制很好了,那么就可以不必进行饮食控制了;很显然这是错误的,因为我们不根据每日能量消耗进行总量控制,那么我们摄入的过多食物,就会导致血糖升高,从而需要更多的药物,随着药物剂量及品种的增加,不仅仅是副作用越来越多,而且降糖效果也会越来越差。因此糖尿病指南规定:对于糖尿病的治疗,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始终贯穿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
错误4、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甜的食物
这种错误观念在生活中很普遍。很多患者对食物的选择主要通过食物是否“甜”来判断,因此对于例如西瓜、苹果等很“甜”的水果他们绝对不吃;而对“不甜”的食物他们们认为可以多吃,以为甜的食物就是含糖量多,不甜的食物就是含糖量少,其实这是错误的,其实很甜的食物不一定含糖量就高,不甜的食物含糖量就也未必就低;可以参照各种食物的生糖指数来选择,尽量首选生糖指数低的水果,如苹果、橙子等。水果之所以很甜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天然果糖,而果糖在体内的代谢是不依赖胰岛素的,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必因为其“甜”而完全拒绝吃水果,只要血糖控制平稳,适当添加些水果是完全可以的,一般建议在两餐之间作为加餐食用水果,且一总量控制在不超过200克为宜,可以分到两顿加餐中,并在两餐中减去相当于200克水果能量的主食,大约是25左右的主食。水果虽然含有一定的蔗糖和葡萄糖,但是其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能提高体内胰岛素活性,还含有较多果胶,有延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素,因此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适量进食水果是有益而无害的
错误5、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没有营养,不适合 健康 人,特别是青少年吃
很多糖尿病家庭,在做饭的时候,糖尿病人是一种饮食,非糖尿病人是一种饮食,尤其有学生的家庭更是如此。他们认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没有营养,不适正常人吃,更不适合长身体的青少年学生吃。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实际上,糖尿病饮食是最 健康 的膳食模式,不仅适合糖尿病患者,同样适合所有的 健康 人群。因为以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为主食,如米、面、马铃薯、玉米、山芋、山药等为主食,并适当控制总量,多吃蔬菜、瓜果,并根据需要适量进食奶及奶制品、肉类、禽蛋类及坚果类,少吃糖、油脂和动物脂肪,脂肪在定量范围内以植物油为主,如豆油、花生油等,这种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和低脂肪食物为主的饮食模式,不仅仅适合糖尿病患者,也适合所有的 健康 人群。其实,糖尿病饮食就是普通人的 健康 饮食,真正的 健康 饮食是营养均衡,不偏食,即符合个人口味,又适合 健康 需要的饮食
错误6、无糖食品不含糖,可以随便吃
其实无糖食品只是不含蔗糖,但本身也是由含淀粉的食物制作而成。比如“无糖蛋糕”、“无糖汤圆”、无糖“饼干”只是没有放入蔗糖罢了,但是做这些食品所用的原材料依然是淀粉,经过消化后,仍然会分解为葡萄糖。所以,所谓的“无糖”食品,并非真的是没有“糖”的食品,千万不要被“无糖”给迷惑了, 不能多吃,否则会引起血糖升高。其他的“无糖酸奶”、 “无糖奶粉”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它们是用木糖醇代替的糖分,但奶粉中原有的乳糖并没有减少,乳糖经消化后仍可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如果摄入过多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
错误7、多吃点没事,大不了多加点降糖药
有些糖尿病患者常常经不住 美食 的诱惑,经常多吃,特别是节假日和朋友聚餐的时候,或者是比较饥饿的时候,吃多之后,又有些后悔而担心血糖升高,于是就加大降糖药的剂量,以为进食量增加了,多吃点降糖药就可把多吃的食物抵消掉。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而危险的,因为多吃会加重血糖的升高,特别是当餐餐后血糖及次日的空腹血糖升高,而擅自加大药物剂量不仅增加了低血糖的风险还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的风险,非常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和血糖的稳定。
错误8、糖尿病患者喝水多,所以控制饮水,水喝少了血糖就不高了
糖尿病主要症状之一就是喝水多,是因为高血糖引起的高渗状态,导致小便多,排出去是水分较大,导致体内缺水,因此出现口干,多饮症状,是人体的一 种保护性反应,糖尿病患者限制喝水不但不能治疗糖尿病,反而会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综合征,是非常危险的。只有少数严重肾功能障碍、心衰、严重水肿患者,才需要适当控制饮水量。
错误9、为了控制血糖:三餐改两餐
经常遇到一些患者为了控制好血糖,要么早上不吃早餐,要么晚上不吃晚餐,自作主张少吃一顿饭,自以为少吃一顿会更有利于控制血糖。其实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分配上应注意少吃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导造成胰岛细胞负荷过重引起的血糖升高,也应避免长时间的不进食而造成低血糖。如果不吃早餐,那么午饭前很容易发生低血糖,而过度饥饿又会导致午饭时会进食更多是食物,这样又会使餐后血糖升高。如果长期不吃早餐,机体会通过分解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提供能量,容易引起消瘦、营养不良,也会诱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晚餐不吃,有可能会导致夜间或次日清晨的低血糖,也可能会导致夜间低血糖而次日清晨高血糖的“苏木杰现象”;因为晚餐不吃,也容易造成早上吃得更多,而引起早餐后的血糖升高。总之很容易导致血糖波不稳而难以控制。糖尿病病患者应该根据一天的总体能量要求,合理地把一天所需的主食量按一定比例分配到一天的3~5餐当中,这样每次进食的量相对较少,进食后的高血糖负荷较轻,对胰岛细胞的压力就会减轻;也因为少吃多餐,而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错误10、不吃肉、蛋等胆固醇高的食物
有些病友认为红肉(猪肉、牛肉和羊肉)及蛋类胆固醇较高,因此而拒绝这类食物。人体的肌肉、皮肤、毛发和内脏等都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如果蛋白摄入过少,就可能产生蛋白质营养不良而表现为乏力、皮肤干糙、毛发脱落或头发发黄,四肢肌肉萎缩等。严重时还有全身浮肿等。从营养全面的角度考虑,红肉(猪肉、牛肉和羊肉)及蛋类都应该多摄取一些,但要注意减少肥肉的摄入。每天1个鸡蛋、2两瘦肉(各种红肉、白肉均可)是活动量不大的体重在60-70公斤者的必需量。在肉食的选择上可根据个人喜好、消化功能和营养全面等原则,不应只考虑胆固醇高低而拒绝一切红肉,每种食物都有其独到的营养,均可适量食用,不可因噎废食。
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的关键是控制总的能量摄入,瓜子、核桃等坚果含油量高,如果吃坚果的话,应在饮食中减少植物油的摄入量。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方面一定要避免错误观念的诱导,需要定时定量,在生活中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饮食控制方法,当然有条件者能够得到专业营养师的指导是最好的,在医师和营养师的共同努力下,将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充分结合起来,把血糖控制好。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33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鉴别诊断
下一篇: 城市发生鼠疫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