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是以导致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久病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如眼、肾、神经、血管等慢性进行性病变。我国正面临糖尿病“井喷”的态势,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首位,该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3大杀手。可见,糖尿病的防治至关重要,并且任重而道远。目前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选择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
中医治疗疾病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如改善症状明显,方便易行,无明显毒副作用等,甚至在西医一筹莫展的情况下都可能发挥良好的作用,但在降低血糖方面表现不如西医出色。因此,中西医联手,“降”与“调”结合治疗糖尿病才能优势互补。近年来,选择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者越来越多。可以说,在任何时候使用中医药配合治疗都是适合的,但临床观察显示以下五种情况疗效更为显著。
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异常进展为糖尿病前称为“糖尿病前期”,虽然还未确诊为糖尿病,但同样存在高血糖损害和慢性并发症逐渐发生的可能性。对这部分人群,在认真进行饮食管理与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调理,可以对血糖和血脂进行有效干预,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轻中度2型糖尿病。轻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不太高的老年患者,在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可以将血糖控制在满意的范围。
血糖控制良好但症状缓解不明显。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经过综合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仍然存在一些症状,如口干又不想喝水、疲乏无力、体弱多汗等气阴两虚的表现,这时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通过采用益气养阴、填补肝肾、清热利湿等对症治疗的方法取得良好疗效。
协助降低血糖,减少西药剂量。西药降糖疗效肯定,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果加用中药治疗,在方药合理的情况下可以逐渐减少西药的使用剂量,协助平稳降糖。
预防和治疗早期慢性并发症。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肾病、眼底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目前西医还缺乏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综合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可取得良好效果。实验证实,西药加中药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如采用补肾固摄等方法治疗,可以使患者尿蛋白排出减少,保护肾功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方法治疗,可以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提高患者的视力,延缓其发展。
中医降糖 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糖尿病多是在阴虚的基础上,加上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厚味,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外因作用下发病的,脏腑涉及肝胆脾胃胰肾。因此,在治疗上强调阴阳平衡,整体调节,从而达到恢复胰腺功能,起到双向调节作用,既可降糖,又可防止低血糖。中医治疗糖尿病,重视辨证论治,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采取不同治法。因人而异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症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调整血糖,降低血黏度,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中医治疗的手段也更丰富了,针灸、推拿、按摩、外治法等在治疗糖尿病中崭露头角,对糖尿病的并发症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糖尿病患者,能吃甜食吗
说起糖尿病,很多糖友从字面上理解,得出“糖多惹祸”的结论。继而他们会觉得患上糖尿病就不能吃所有甜的东西,让自己不知不觉丢了诸多“口福”。这种想法其实并不正确。
实际上,从广义上讲,我们吃的所有东西都含有淀粉,淀粉就会转化为糖,糖友不吃糖是不可能的。我们每天都在吃糖,包括单糖和多糖,单糖指的是葡萄糖等,这类糖吸收很快,使血糖快速升高,糖友尽量少吃就行。此外,烹调最好不要另外加糖了,如果选择吃了这些加了糖的食物,要计算在每天进食的总热量中。
多数水果是甜的,很多糖尿病患者会很自觉地拒绝水果。事实上,糖尿病患者可以吃些水果,但有些水果尽量不吃,比如甘蔗、荔枝、龙眼、葡萄等升糖指数高的水果。可以选择升糖指数比较低的水果,如梨、樱桃、橘子、苹果等。
糖尿病人不懂得选择饮食,害怕血糖升高,不敢吃,胰岛细胞得到的营养就越少,分泌的胰岛素就越少,血糖就越高,并发症就越多,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奇病论》:「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因此糖尿病在中医来看就是属于消耗以及代谢异常的疾病,而会造成血糖高其实在中医来看原因也非常多,包含伤风外感、营养过盛、机体代谢异常、老化导致肝肾虚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劳伤肾、先天禀赋不足或过服温燥药物等都有可能造成身体的血糖上升,而阴津亏损,燥热内生就容易消耗身体的能量,所以血糖高底起伏不定的人特别容易感觉到饿。
中医着重调理脾胃 消化存在于血液里面的葡萄糖 目前的西方医学大部分的治疗着重在于末端的降低血糖,所以常常必须限制患者的饮食,而中医的看法除了希望可以找到血糖上升的源头病因外,对于高血糖给人体细胞造成伤害需要营养的治疗和修复,西方医学强调了血糖控制而忽视了营养。中医治疗高血糖着重在于解决血糖于身体在吸收利用的功能,调理脾胃使消化系统机能恢复正常,过多存在于血液里面的葡萄糖才得以被人体再吸收以及利用,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翰鸣堂中医诊所中医师赖睿昕认为,血糖高的患者必须注重营养均衡,而不仅仅是限制饮食。粗粮达到50%以上,「什么都吃,什么都不多吃,粮食、肉、蛋、奶、蔬果等都要均于摄取。过度控制饮食会造成隐性饥饿,反而对身体的运化功能造成伤害。
糖尿病造成的病理性细胞缺氧,患者吃的再多也不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必须要转化成「糖」,在胰岛素的帮助下才能进入细胞,为人体提供每天所需的能量。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受损,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或者受体细胞不敏感,导致食物中的「糖」无法进入细胞,大量糖份停留在血液中,出现高血糖和饥饿感;另一方面糖尿病友在治疗过程中对饮食的限制也会造成的营养不良。糖尿病一个主要治疗措施就是控制饮食,糖尿病人不懂得选择饮食,害怕血糖升高,不敢吃,胰岛细胞得到的营养就越少,分泌的胰岛素就越少,血糖就越高,并发症就越多,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食物多样化 增加运动 饭后再吃水果 高血糖的患者首先摄取的食物必须多样化,以谷物为主,多吃粗粮、水果、蔬菜。摄入适量的营养素,避免所有的加工食品。其次要加强运动,每天6000万步,保持肌肉和关节功能。而用餐顺序也能有效地降低血糖,首先从蔬菜开始吃,帮助抑制血糖值急遽上升的蔬菜(包含菇类、海藻类)可以先行食用,再接着吃蛋白质主菜包含肉类、海鲜类、大豆类、或是乳制品等主菜罗。此时将蛋白质料理留下一半或是三分之一在吃碳水化合物等米饭、面包、面食、薯类等食物会让血糖值上升,最后在吃水果。我常建议患者饭后吃水果,会缓和水果所产生的血糖急速上升作用,因为水果的糖大多属于单糖类,吸收速度快,糖尿病人饭前吃水果,会使果糖很快被吸收,造成血糖快速增加,因此立即分泌大量胰岛素,而对代谢不利。
胰岛素急速上升,固然使糖分很快下降,但如此很快又饿,为保护身体,等一下反而会吃更多,导致血糖更不稳定,胰岛素不是只对糖分有作用,对很多代谢物质也都有作用,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进入肌肉细胞,以合成肝糖;但对脂肪组织的作用是,增加体脂肪合成,降低体脂肪分解,也就是增加身体脂肪。所以分泌太多的胰岛素,对身体健康反而是不利的。吃饭要使胰岛素分泌稳定,建议先喝汤再吃青菜再吃肉再吃饭最后水果。
高血糖食疗 善用南瓜 南瓜有一个特点,就是富含大量的微量元素钴。钴是人体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必须的微量元素,适量摄入,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胰岛素分泌的正常化,从而降低血糖。另外南瓜富含的果胶能和人体多余的胆固醇结合,对防止胆固醇失调引起动脉硬化有帮助。所以建议糖友们想吃饭的时候把南瓜一起丢下去煮。推荐食用方法:南瓜适量,米适量,作法南瓜洗净,切成小方块,放入有水的锅中,煮到六成熟的时候再把南瓜加入洗净的米,用电锅把米煮熟即可当主食食用。
(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
加入【】,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 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 : /supply/article/44462 关键字:血糖, 糖尿病, 代谢异常, 翰鸣堂中医诊所, , 赖睿昕
与西医不同,中医提倡“治未病”——无病先防、已病防变,因此在对待整个疾病中格外重视预防。
对于糖尿病等慢性病而言,中医 强调节制饮食、劳逸适度、调养精神:
因此,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方面,尤其是2型糖尿病,中医具有 独特的优势。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5点优势:
增强人体调节血糖能力
糖友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容易出现体痛、失眠、焦虑、抑郁、腹泻、感冒等各种情况,从而引起血糖波动。
而中医可通过针药并举, 改善糖友新陈代谢、加快自我调节修复,缓解血糖波动因素 ,进而更理想地控制血糖。
在临床实践中,很多“糖前期”病友通过中药、针灸调理改善体质,平均7~10年仍未进展为糖尿病,可见中医对于血糖控制的非常有效。
不过,同时也需要强调的是,不要盲目轻信某种中药能治愈糖尿病——中医控制血糖的优势在于调整人的状态,自然增强人体调节血糖的能力。
减轻体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肥胖不仅与糖尿病相关,也是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诱因——不加强管理则后患无穷。因此,中医强调从控制肥胖入手,恢复病人自身代谢功能、内分泌系统。
针对目前糖尿病前期或2型糖友多为虚胖,即往往表现为肌肤松弛、大肚便便、进食生冷易腹泻等,中医可通过针灸、中药来达到健脾和胃、益肾调肝等功效,改善肥胖者五脏六腑气血运行,缓解易饿、易渴,减轻体重,最终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减少降糖药物的副作用
很多糖友本身脾胃较差,再加上服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降糖药物后,普遍极易出现腹泻、恶心、腹胀等不适。
二甲双胍几乎作为当前治疗糖尿病的首选一线药物,虽然对于糖友控制血糖是有一定益处的,但如果无法耐受二甲双胍,可改用中医治疗手段。
通过有效调理脾胃,使脾胃运化能力增强,减少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逐渐耐受甚至完全可以停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
个性化&精准化医疗,提高生活质量
糖友会经常出现乏力、心悸等各种局部或全身的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十分注重个体化治疗,强调“因人而治”,即针对每个人的家族史、年龄、性别、体质、病程、轻重程度、临床表现等不同,给予相应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最终提高糖友的生活质量。
延缓甚至避免并发症发生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不会致死致残,但因糖尿病引发的上百种糖尿病并发症,轻则影响生活质量、致残,重则猝死。
中医通过 个体化治疗,能在降低、平稳血糖 的同时,不断改善患者自身机能,从而 有效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出现 。
例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及皮肤病变等,中医都可以通过活血通络——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等方法,如以健脾益肾来改善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也可调整阴阳气血,改善中风后遗症、加强神经功能恢复等。
分类: 医疗健康 >> 中医
问题描述:
我从发现糖尿病到现在已有九年的时间了,西药有副作用,注射胰岛素太麻烦又疼痛,中药方剂是否可以长期用?
解析:
名医祝谌予采用降糖方进行治疗,介绍如下:
方剂名称: 降糖方
组成: 生黄芪30克,生地30克,苍术15克,元参30克, 葛根15克,丹参30克。
功能: 益气养阴活血。
主治: 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方解: 现代医学将糖尿病分为两大类: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我国以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为最多。在10余年观察中发现,糖尿病可分为5个类型:1、气阴两虚型;2、阴虚火旺型;3、阴阳两虚型;4、气虚血瘀型;5、燥热入血型。其中以气阴两虚型为最多见。
降糖方为治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有效基本方剂。患者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抵抗力弱,易患外感,舌淡暗、脉沉细等症状。降糖方的六味药通过药理研究证明均为降糖药物。生黄芪配生地降尿糖,是取生黄芪的补中、益气、升阳、紧腠理与生地滋阴、固肾精的作用,防止饮 *** 微的漏泄。使尿糖转为阴性。据药理研究,黄芪、生地有降血糖作用;苍术配元参降血糖。许多人认为治糖尿病不宜用辛燥的苍术,而施今墨先生云:用苍术治糖尿病以其有“敛脾精”的作用,苍术虽燥,但伍元参之润,可制其短而后其长。药理研究证明,苍术和元参都有延长降低血糖时间的作用。上述两个对药,黄芪益气,生地滋阴;黄芪、苍术补脾健脾,生地、元参滋阴养肾,从先后二天扶正培本,降血糖、尿糖确有卓效。自古以来,有关消渴病或糖尿病诸文献中,未见有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的报道。但在临床中遇到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者不少。通过血液流变学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液粘稠度多有增高。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者常见舌质暗,舌上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怒张等血瘀征象。故而加用葛根、丹参两味药通活血脉。实践表明,加用活血药后,疗效增强了。药理研究也证明,葛根、丹参都有降血糖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33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废墟中小心鼠疫传播
下一篇: 掉下巴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