痫病是由先天或后天因素,使脏腑受伤,神机受损,元神失控所导致的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亦各“癫痫”,俗称“羊痫风”。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如常人为特征。又称为“痫证”、“癫痫”、“羊痫风”等。自新生儿至老年均可发病。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倦乏力等症状。
癫痫包括原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癫痫,出现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等不同类型。
癫痫病的形成,大多与七情失调、先天因素、脑部外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身患其它疾病是为痫病的主要病因,痰瘀浊邪蒙闭脑窍,窜走经络则是造成癫痫发作的直接因素。本病机理可概括为脏腑机能失调整,阴阳升降失职,以致风、痰、火、气交杂,但以脑髓神机受累为主,与肝脾心肾关联密切。如肝肾阴虚,水水涵木,木旺化木,热极生风,肝风内动,出现肢体抽搐,角弓反张。若脾虚不能运化,津液水湿积聚成痰,痰迷心窍,则出现神不守舍,意识丧失。脏气不平,气血逆乱犯脑是为癫痫发作的病机特点,内风是其发病动因,实邪闭窍为风动的内在因素,脾胃失职是为病机关键。
癫痫之外感六淫邪气
古代医家认为外感六淫,特别是风邪也是痫病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风为阳邪,其性炎上,易犯头部高巅。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痫候》云“风痫者,因厚衣汗出,而风入之”,强调了风邪入中致痫的病因。明·朱棣《普济方·婴防一切痫门·风痫》则云“风之为病……皆由腠理疏弱,营卫虚怯,经络不顺,关窍闭塞……是谓风痫之至也”,清·陈士铎《石室秘录·卷一》说“有羊癫之证……痰迷心窍,因寒而成”,提出视寒邪直中于脑的病机作用。六淫之邪皆能导致痫证发生,所以明·龚信纂《古今医鉴·五痫》说“夫痫者……原其所由……或为六淫之邪所干”。
外感时疫毒或脑内寄生虫症,内生毒热,上冲犯脑,损伤脑髓,脑神不安则成痫。诚如《灵枢·五乱》所云“乱于头,则为劂逆,头重眩仆”。
小儿体禀纯阳,肝常有余,感受外邪或温热毒邪之后极易化热生风而惊厥,此时虽尚难诊断为痫病。但临床发现小儿易惊厥者,邪毒蓄存于内,再遇外因刺激以后发痫的可能性愈大,如清·赵学敏《串雅内编》所论“有羊癫症……得之小儿之时居多,内伤脾胃,外感风寒;结在胸膈之中,所以遇风寒便发”。
中医把病因又称病邪。
导致病因的原因主要有:
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当、痰饮、瘀血等。
中医识别病因,主要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导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即“辨证求因”。其中六淫和七情是最主要的发病因素。啥是六淫,听起来好淫荡似的!让我们一一说来.
六淫
(一)六淫与六气的区别及致病特点
1.六淫与六气的区别
古人认为“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中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正常的情况,叫“六气”。“六气”正常不会使人得病,当突然刮风下雨,正巧你又身体抵抗力不足时,你就容易得病了,此时“六气”也就成了致病因素。当“六气”不正常时叫“六淫”。六淫是不正之气,又称为“六邪”。
2.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外感性,都是外部致病因素
(2)季节性,如冬天容易感冒,夏天容易中暑
(3)地域性,南北方的病种有很大差异
(4)相兼性,就是可以掺和着来,比如风寒、风湿
(二)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是阳邪,其性开泄(风邪易使腠理宣泄开张而有汗出)、易袭阳位(比如风吹的脑壳疼,哈哈)
(2)风邪善行而数变(风总变来变去,到处跑)
(3)风为百病之长(风是载体能载其他邪气,比如风载着寒、湿而来,所以风是老大)
(三)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风阵阵,不寒而栗)
(2)寒性凝滞,主痛;(寒冷使身体成凝滞的状态,受寒侵袭比较痛,都有受寒肚子痛的经历吧?)
(3)寒性收引:(使气机收敛,腠理紧闭,脉络拘紧,筋肉挛急,简单理解为热胀冷缩吧!)
(四)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伤津就跟跑步跑多了会流失津液一样
(3)暑多挟湿(暑必兼湿)。
(五)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阴邪损伤阳气。
(2)湿性重浊:因为湿又沉又浊。
(3)湿性黏滞:性质粘稠停滞,导致病程反复发作。
(4)湿性趋下,主要袭击阴位,袭击下部分,比如风湿腿脚痛。
(六)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热都消耗津液。但燥邪更厉害,容易造成阴津亏虚的病变。
(2)燥易伤肺:肺很娇嫩娇脏、喜欢滋润,害怕燥热,要不怎么叫润肺那?
(七)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火热为阳邪
(2)火热易伤津耗气,热都耗津液
(3)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极盛易扰动肝风,出现高热抽搐;又易侵入血分,迫血妄行,导致发癍出血。
(4)火热易致肿疡:火热之邪入于血分,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
阴邪:寒邪、湿邪
阳邪:风邪、暑邪、火热邪气
易伤及津液的邪气:暑邪、燥邪、火热邪气
六邪中可内生五邪,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产生,有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热(火)等五种病理变化,唯一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暑邪。
由于六淫本为四时主气的太过或不及,故容易形成季节性多发病。
六淫致病与季节的关系:由于六淫本为四时主气的太过或不及,故容易形成季节性多发病。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初秋多湿病,深秋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这是一般规律。但是,气候变化是复杂的,不同体质对外邪的感受性不同,所以同一季节可以有不同性质的外感病发生。
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是外感病邪的统称。六淫邪气既可单独致病又可相兼为害。如风寒感冒、湿热泄泻、风寒湿痹等。六淫致病以后,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不仅可以互相影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其病理性质可向不同于病因性质的方向转化。
六淫风邪、寒邪的致病特点:
1、 风邪致病表现为汗出怕风症状,风邪通常侵犯人体的上部、肌表、肺和腰部,风邪入侵以后,表现出的症状是眩晕、震颤、四肢抽搐等,风邪容易兼夹其他邪气一起损伤人体。
2、寒邪是阴邪,容易伤阳气。寒邪是凝滞的,容易导致痛痹,表现为关节痛。寒性是收引的,造成腠理(毛孔)闭塞。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33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什么是心律失常
下一篇: 鼠疫概念(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