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原因

佚名 2023-11-13 00:26:2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原因

人感染脑膜炎双球菌为本病发病原因。该菌属奈瑟氏菌属,为革兰染色阴性球菌,直径0.3~0.8μm,呈肾形或卵园型,常成双排列。根据荚膜多糖可将该菌分为A、B、C等13个血清群,90%以上为A、B、C3个亚群。该菌自鼻咽部侵入,进入血循环致人体发病。其释放内毒素引起皮肤瘀点、瘀斑为局部施瓦茨曼反应,激活补体,血清炎症介质明显增加,较其他革兰阴性菌强5~10倍,也较其他内毒素更易激活凝血系统,因此在休克早期便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继发性纤溶亢进,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出血和休克,最终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细菌侵犯脑膜,进入脑脊液,释放内毒素等引起脑膜和脊髓膜化脓性炎症及颅内压升高,出现惊厥、昏迷等症状。严重脑水肿时形成脑疝,可迅速致死。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例过程是怎样的?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潜伏期为2~3个月,一般有下列几个病理过程。

(1)上呼吸道感染期:初见恶寒发热,头痛咳嗽,咽痛流涕等。此期与其他病原菌引起者不易鉴别,多数患者感染即中止于此期,而不发展为菌血症、败血症和脑膜炎。

(2)败血症期:高热恶寒、头痛呕吐,神志淡漠,面色呆滞。70%患者在起病数小时后即可出现皮下出血点和淤斑,重者淤斑迅速扩大,并可形成大疱和坏死。血培养多阳性,脑脊液可正常,淤斑涂片可找见脑膜炎双球菌。

(3)脑膜炎期:本期症状可与败血症期同时出现,也可稍晚出现。高热、淤斑、头痛剧烈、幼小儿童可表现为突然惊叫不安、呕吐频繁,常呈喷射状,并有烦躁谵语、嗜睡昏迷、四肢抽搐,同时出现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强直,巴氏征、克氏征、布氏征阳性,脑脊液呈典型的化脓性改变,培养及涂片多为阳性。

(4)临床可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两种。

①普通型:此型多见,约占流脑发病者的90%。除少数病例于起病前数小时或1~2日有轻微的上感症状外,大多起病较急,突然高热,体温多在40摄氏度以上,伴恶寒或寒战,随即出现反复呕吐、头痛、烦躁、皮肤淤点或淤斑,进而出现惊厥,脑膜刺激征阳性。

②暴发型包括休克型和脑型。

休克型: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起病即有高热、呕吐、惊厥,并在短期内出现全身广泛性淤点淤斑,迅速融合扩大,多在4小时内发生休克。早期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皮肤发花,手足发凉,脉搏细数,神志尚清或嗜睡,血压正常或稍低。晚期血压下降或测不出,神志昏迷,脑膜刺激征多阴性,脑脊液也无显著异常,但淤斑涂片及血培养多阳性。

脑型:多见于年长儿及青壮年。除高热、皮肤淤点外,头痛剧烈,极度烦躁或尖叫,频繁剧烈呕吐,反复抽搐或持续不解,四肢强直或角弓反张,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发绀,血压上升。发生脑疝后,肌张力下降,全身松弛,深度昏迷,呼吸微弱不规则,眼球固定,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最后瞳孔散大而呼吸停止。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传染源是什么?

主要传染源是携带病菌者和患者。有一定的潜伏期,感染者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10天内具有传染性。健康带菌者因为无临床症状而不易被发现,这部分人要比已经发病的人群多10~20倍。

脑膜炎双球菌存在于患者或携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经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从空气中传播。由于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差,通过日常用品间接传播的机会极少,但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乳、接吻等对2岁以下婴儿传播极为严重。

冬春季人们室内活动增多,人们之间接触频繁密切,有利于流脑的传播和扩散。

常见的小儿脑膜炎分类 引起脑膜炎的原因

   脑膜炎 是人人听了都畏惧的病,凡孩子发热,又有头痛和呕吐都要想到脑内有病变。常见的小儿脑膜炎分类有哪些呢?引起脑膜炎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

  常见的小儿脑膜炎分类
  小儿时期是各种脑膜炎多发的年龄阶段。常见的脑膜炎有化脓性、病毒性、结核性、真菌性脑膜炎,其共同特点均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烦躁惊厥及昏迷等。医生检查可发现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改变。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较多见,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3~15岁小儿多见,近年来因卫生防疫工作较好,此病已较少见。

  其次是 肺炎 球菌和 流感 杆菌性脑膜炎,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冬季前后多发。发病前先有上感、肺炎、 中耳炎 等感染。此外大肠杆菌、链球菌也可引起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常发生于夏秋季节,常有 腹泻 等前驱期表现,脑脊液与化脑不同。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常在结核原发感染后1年以内发生,尤其在初染结核3--6个月最易发生结脑。多见于3岁以内婴儿,约占60%。自普及卡介苗接种和有效抗结核药物应用以来,本病的发病率较过去明显降低,预后有很大改进,但若诊断不及时和治疗不当,病死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仍较高,故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

  真菌性脑膜炎菌较少见。
  什么是脑膜炎
  脑膜炎是脑膜或脑脊膜(头骨与 大脑 之间的一层膜)被感染的 疾病 。通常伴有细菌或病毒感染身体任何一部分的并发症,比如耳部、窦或上 呼吸 道感染。细菌型脑膜炎是一种特别严重的疾病需及时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在数小时内死亡或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病毒型脑膜炎则比较严重但大多数人能完全恢复,少数遗留后遗症。脑膜炎可累及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硬脑膜炎多继发于颅骨感染。自从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此病之发病率已大为减少。

  软脑膜炎包括蛛网膜和软脑膜炎症,则颇为常见。因此,目前脑膜炎实际上是指软脑膜炎而言。脑膜炎绝大部分由病原体引起,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膜炎是其中最主要的类型;少数则由刺激性 化学 药品(如普鲁卡因、氨甲蝶呤)引起。脑膜炎有3种基本类型:化脓性脑膜炎,淋巴细胞性脑膜炎(多由病毒引起),慢性脑膜炎(可由结核杆菌、 梅毒 螺旋体、布氏杆菌及真菌引起)。
  引起脑膜炎的原因
  1.细菌性脑膜炎是因某种细菌 传染 造成。分3种类型,即流感嗜血杆菌B型(HiB)、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美国大约80%是细菌性脑膜炎。通常一小部分 健康 人鼻内或体表携带这些病菌并不侵害人体,他通过 咳嗽 或打喷嚏传播。一些研究指出人们最易在患 感冒 时被病菌传染,因为鼻子发炎使细菌进入颅内变得极为容易。

  2.结核性脑膜炎: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 种植 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增高趋势。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

  3.病毒性脑膜炎:主要是一些肠道呼吸道病毒等,比如柯萨奇病毒(一种引起 呼吸道疾病 等的病毒),引起 手足口病 的病毒。还有单纯疱疹,也可能引发脑膜炎。

  4.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膜炎还可由真菌引起。最为常见的一种是隐球菌,可在鸽子类中找到。健康人不易患与真菌有关的脑膜炎,但对那些HIV病毒感染的人则不一样,这是一种可以引起 艾滋病 的人类免疫缺陷 性病 毒。

  病毒性和细菌性脑膜炎均可透过直接接触病患者的鼻喉分泌物而传播。即使是身体健康全无病征的人,鼻和喉部亦可能带有这些细菌。病毒性脑膜炎亦可透过口粪途径传播。
  脑膜炎的症状
  脑膜炎是一种娇嫩的脑膜或脑脊膜(头骨与大脑之间的一层膜)被感染的疾病。两到三个月的孩子可能患 新生儿 脑膜炎,无论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这对他们来说都是很容易致命的伤害。而对于大一点儿的孩子,如果是病毒导致的脑膜炎,则不那么严重,持续时间也没那么长,大约十来天左右。但是细菌导致的则会非常严重。

  高烧(40℃)、颈部僵硬、严重头痛、食欲不振、意识不清、呕吐、抽搐、倦怠、思睡、对光敏感、小血斑於皮、皮肤疹(由其在腋下、手、脚部位),这些脑膜炎的症状,和感冒症状雷同,常是引起误诊的原因。症状的变化可能会在一至两天发生,有些在数小时后即危及生命。

  在婴儿及新生儿,高烧、头痛、颈部僵硬并非其典型的症状,有时反而出现低温的情形。 这群病人出现的症状有:尖锐且持续的哭声、不寻常的思睡、食欲很差、非常敏感、有些其囱门有膨胀的情形出现。

  在老年人,以上的症状或许会出现,也可能不会,但是会显示隐伏性的症状,如意识不清、迟钝。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24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