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呼吸衰竭治疗

佚名 2023-11-12 23:16:41

呼吸衰竭治疗

一.病情较轻可在门诊治疗,严重者宜住院治疗,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感染时应使用抗生素,去除诱发因素。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量,可给于解除支气管痉挛、祛痰药物如沙丁胺醇(舒喘灵)、硫酸特布他林(博利康尼)、乙酰半光氨酸(痰易净)、盐酸溴己新(必嗽平)等药物.必有时可用尼可刹米、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

三.纠正低氧血症,可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严重缺氧和伴有二氧化碳潴留PaO2<7.32Kpa(55mmHg),PaCO2明显增高或有严重意识障碍,出现肺性脑病时应使用机械通气以改善低氧血症。

四.治疗酸碱失衡、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呼吸衰竭的急救与护理?

  在急救过程中呼吸是每个患者的最最重要的一环节,当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时候,我们的医护人员要懂得基本的救治和护理。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呼吸衰竭方面的急救与护理,供大家参考。

  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明确诊断需依据动脉血气分析,即表现为在海平面正常大气压、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PaO2<60mmHg或SaO2<90%,伴有不伴有Pa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与心排血量降低等因素所致的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按性质分类可分为几种型别?

  根据动脉血气分析可分为两型。①、Ⅰ型呼吸衰竭;即缺氧性呼吸衰竭,仅有缺氧PaO2<60mmHg,无CO2潴留,PaCO2降低或正常。②、Ⅱ型呼吸衰竭;即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既有缺氧PaO2<60mmHg,又有CO2潴留PaO2>50mmHg。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

  根据发病机制分为泵衰竭和肺衰竭。

  呼吸衰竭的病因有哪些?

  血管外水肿增多 见于肺水肿、肺炎、肺不张、误吸和ARDS。

  通气异常。

  肺内通气异常;见于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尤其是继发败血症、感染、肺栓塞或气胸时。

  肺外通气异常;见于胸廊和胸膜病变、神经及传导系统病变、氧消耗量增加等。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呼吸系统 早期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发生改变,患者可出现异常呼吸模式,呼吸辅助肌肉参与呼吸,使通气量增加,后期表现为抑制状态。

  回圈系统 急性轻度呼衰时表现为心率增快,心排血量增加,血压升高;急性重度缺氧可出现发绀,在舌、口唇、指甲处较明显;贫血则发绀不明显;休克患者由于末梢回圈障碍,出现外周性发绀,可伴有面红、多汗和波动性头痛。晚期出现回圈衰竭表现,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甚至出现室颤和心搏骤停。

  中枢神经系统 急性严重缺氧可出现精神错乱、躁狂、昏迷、抽搐等症状;慢性缺氧,多有智力或定向力障碍;CO2潴留出现失眠、烦躁、躁动等;CO2潴留加重表现为神志淡漠、肌肉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

  消化系统 恶心、呕吐、腹胀、转氨酶升高、晚期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营养状态 肌肉无力、水肿、体重下降。

  酸碱和电解质 出现乳酸和无机酸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内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体内碳酸增加,PaCO2升高。

  肾脏组织 早期为尿量增多,尿钠的排出增加;后期出现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和尿素氮增加,出现蛋白尿,尿中出现管型和红细胞。

  如何区别Ⅰ型呼吸衰竭和Ⅱ型呼吸衰竭?

  Ⅰ型呼吸衰竭 即缺氧性呼吸衰竭,仅有缺氧PaO2<60mmHg,无CO2潴留,PaCO2降低或正常。

  Ⅱ型呼吸衰竭 即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既有缺氧PaO2<60mmHg,又有CO2潴留PaO2>50mmHg。

  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氧疗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氧气治疗及护理?

  氧疗的目的为纠正低氧血症,予以鼻导管或鼻塞持续低流量<35%=吸氧,控制PaO2于60mmHg或SpO2于90%左右,氧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疗效,防止发生氧中毒和二氧化碳麻醉,保持吸入氧气的溼化,以免干燥的氧气对呼吸道 *** 及气道痰栓形成。

  呼吸衰竭的处理原则有哪些?

  通畅气道;合理氧疗;增加通气量,减少CO2潴留;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抗感染;合并症的防治;营养支援。

  呼吸衰竭患者发生功能、代谢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低氧血症。2、高碳酸血症。3、酸碱平衡紊乱

  预防呼吸衰竭发生的措施有哪些?

  减少能量消耗 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支气管黏膜水肿,减少支气管分泌物,排除积痰,降低气道阻力,减少能量消耗。

  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增强营养,提高糖、蛋白及各种维生素的摄入量,必要时可静脉滴注氨基酸、血浆、白蛋白。

  坚持每天做适当的体操运动,增强呼吸的功能。

  必要时使用体外膈肌起搏器,锻炼膈肌从而增强膈肌的活动功能。

  呼吸衰竭患者的体征有哪些?

  呼吸衰竭患者可有发绀、意识障碍、球结膜充血、水肿、扑翼样震颤、视盘水肿等。

  呼吸衰竭患者应怎样清除积痰?

  清除积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护呼吸功能的重要环节。具体方法:1、对清醒患者鼓励并指导其用力咳嗽排痰;2、对咳痰无力患者定时给与雾化吸入治疗后拍背,边拍边鼓励患者咳嗽,使痰易于排出;3、对无力咳嗽或昏迷患者,可用吸引器协助吸痰,吸痰动作须轻柔,负压不宜过大,并密切观察痰液的性状及患者的什么体征。

呼衰缺氧怎么治疗

摘要: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者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它是一种功能障碍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各种疾病的并发症。那么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呼吸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一起来了解下吧!呼吸衰竭病因
损害呼吸功能的各种因素都会导致呼衰。临床上常见的病因有如下几方面。
1.呼吸道病变
支气管炎症痉挛、上呼吸道肿瘤、异物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匀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2.肺组织病变
肺炎、重度肺结核、肺气肿、弥散性肺纤维化、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矽肺等,可引起肺容量、通气量、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肺动脉样分流,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3.肺血管疾病
肺血管栓塞、肺梗死、肺毛细血管瘤,使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发生缺氧。
4.胸廓病变
如胸廓外伤、畸形、手术创伤、气胸和胸腔积液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导致通气减少吸入气体不匀影响换气功能。
5.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
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电击、药物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和等损害呼吸动力引起通气不足。
呼吸临床表现
1.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①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Ⅰ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②Ⅱ型呼吸衰竭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O2和CO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的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必要时加氧疗来纠正。
(2)按病程分类按病程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呼衰是指前述五类病因的突发原因,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发生呼衰的临床表现,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等,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O2,或伴CO2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日常活动。
2.症状
除原发病症状外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如呼吸困难、急促、精神神经症状等,并发肺性脑病时,还可有消化道出血。
3.查体发现
可有口唇和甲床发绀、意识障碍、球结膜充血、水肿、扑翼样震颤、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呼吸衰竭治疗
1.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合并细菌等感染时应使用敏感抗生素,去除诱发因素。
2.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量,可给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和祛痰药物,如沙丁胺醇(舒喘灵)、硫酸特布他林(博利康尼)解痉,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沐舒坦)等药物祛痰。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
3.纠正低氧血症,可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严重缺氧和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有严重意识障碍,出现肺性脑病时应使用机械通气以改善低氧血症。
4.纠正酸碱失衡、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呼吸衰竭预防
1.减少能量消耗
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支气管黏膜水肿,减少支气管分泌物,排除顽痰,降低气道阻力,减少能量消耗。
2.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增强营养提高糖、蛋白及各种维生素的摄入量,必要时可静脉滴注复合氨基鼓、血浆、白蛋白。
3.坚持锻炼
每天作呼吸体操,增强呼吸肌的活动功能。
4.使用体外膈肌起博器
呼吸肌疲劳时,可以使用体外膈肌起搏器,改善肺泡通气,锻炼膈肌,增强膈肌的活动功能。

呼吸衰竭的分型及氧疗的原则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分型】
静息状态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8.0kpa(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7kpa(50mmhg)为ⅱ型呼吸衰竭,单纯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则为1型呼吸衰竭
【治疗】
1.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合并细菌等感染时应使用敏感抗生素,去除诱发因素。
2.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量,可给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和祛痰药物,如沙丁胺醇(舒喘灵)、硫酸特布他林(博利康尼)解痉,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沐舒坦)等药物祛痰。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
3.纠正低氧血症,可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严重缺氧和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有严重意识障碍,出现肺性脑病时应使用机械通气以改善低氧血症。
4.纠正酸碱失衡、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22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