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伤寒副伤寒的传染(一类传染病都有哪些)

祝由网 2023-11-12 20:43:14

伤寒副伤寒的传染

伤寒、副伤寒的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从潜伏期末到整个患病期间都有传染性,病程后期的传染性较前期强;带菌者是伤寒、副伤寒的重要传染源,包括潜伏期带菌、恢复期带菌、慢性带菌、健康带菌四类。伤寒、副伤寒是经粪口途径传播的肠道传染病,可经污染的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生物媒介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发病或隐性感染后,通常可获得较巩固的免疫力,再次感染者少见。伤寒、副伤寒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细胞免疫对细胞内的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具有重要的杀灭作用,体液免疫对细胞外的伤寒、副伤寒沙门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发病后第4周血清凝集抗体滴度可达高峰。体液免疫中首先出现IgM抗体,接着是IgG抗体;在肠黏膜中首先出现IgM抗体,接着是IgA抗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夏秋季多发,发病多为青壮年、学龄及学龄前儿童,发病与当地的经济水平、卫生状况、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学校、农村、城乡结合部、低洼水网等地区是伤寒、副伤寒的重要流行区,流行形式有散发、暴发和流行,散发是主要流行形式。

一类传染病都有哪些

传染病的分类
传染病种类
传染病
第一类

霍乱,鼠疫,黄热病,狂犬病,伊波拉病毒出血热
第二类
甲种
流行性斑疹伤寒,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副伤寒,炭疽病
乙种
小儿麻痹,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开放性肺结核
第三类
甲种
登革热,疟疾,麻疹,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肠道出血型大肠杆菌感染症,肠病毒感染并发重症
乙种
肺结核(除开放性肺结核外),日本脑炎,癞病,德国麻疹,先天性德国麻疹症候群,百日咳,猩红热,破伤风,恙虫病,急性病毒性肝炎(除A型外),腮腺炎,水痘,退伍军人病,侵袭性b型嗜血杆菌感染症,梅毒,淋病,流行性感冒
第四类

其他传染病或新感染症,经中央主管机关认为有依本法施行之必要时,得适时指定之.第四类传染病,其病因,防治方法确定后,由中央主管机关重行公告归入第一类,第二类或第三类传染病.
http://cache.baidu.com/c?word=%B4%AB%C8%BE%3B%B2%A1%3B%B5%C4%3B%B7%D6%C0%E0&url=http%3A//163%2E16%2E101%2E253/nurse/ache/clarity%2Edoc&b=0&a=42&user=baidu

传染病分类常识

一、法定传染病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统称为法定传染病。法定传染病都是纳入法制管理的疾病。

1、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二、按传播途径分类

1、呼吸道传染病:包括肺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麻疹、肺炭疽、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

2、消化道传染病:包括霍乱、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感染性腹泻病等。

3、虫媒传染病:包括腺鼠疫、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疟疾、丝虫病等。

4、接触传染病:包括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等。还有艾滋病、梅毒、淋病为性接触传染病。

5、经疫水传播的传染病:包括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

6、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

有些传染病是多种途径传播的,如艾滋病有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鼠疫是蚤类传播的,但肺鼠疫是呼吸道传播的;炭疽是接触传播的,但肺炭疽是呼吸道传播的。

三、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指原来是在动物中传播,在一定条件下传播给人的传染病。包括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这类传染病都存在自然疫源地(或家畜疫源地),所以称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http://www.huzhong.com.cn/hzbbs/dispbbs.asp?boardid=49&id=2885

伤寒与副伤寒的防治常识

1. 伤寒与副伤寒应怎样防治
伤寒与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以肠出血和肠穿孔为 主要并发症。伤寒与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在自然界中生活能力较强,在水中能存活2?3周,在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在冰冻环境中可 存活数月。

但其对干热较为敏感,601、30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 亡,易被一般化学消毒剂杀死。流行特点?。

伤寒与副伤寒潜伏期为1?3周,平均为2周。全年均可发病,尤以夏秋季节为高峰。

传染源为患者及病原携带者, 伤寒患者从潜伏期末即可排菌,在病程2?4周内传染性最强,仅 有少数可成为慢性携带者,有的可长期或终生带菌。 病原体随大便排出体外后,主要通过污染水源、食品、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蟑螂等途径经消化道传播。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但以小儿及青壮年多发,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再次得病极少见。伤寒与副伤寒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防治措施:本病的预防与细菌性痢疾、霍乱基本相同。 发现患者应立即送医院隔离治疗,对患者的隔离要在两次粪便培养阴性后才能解除。

对患者住过的房间和用过的衣物要进行消毒,对接触者实行检疫。对饮管服务从业人员应严格落实体检制度,发现带菌者必须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对易感人群可每年进行伤寒及副伤寒甲、乙、丙三联菌苗注射。
2. 什么是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副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之一。

预防措施:(1) 注意个人卫生,做食物前或饭前便后要洗手。(2)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最好去皮后再吃;不生吃蔬菜;流行季节尽量少吃或不吃冷食品;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和存放;蔬菜、肉类及海产品需彻底洗净及煮熟后方可食用;不光顾流动熟食小贩及无牌食肆。

(3) 搞好环境卫生,防蝇灭绳,及时收集和处理垃圾。(4) 患者及带菌者不能从事食品制作。

(5) 及时发现患者,及早隔离治疗。患者要到正规医院彻底治疗,症状消失后粪检2次阴性才可停药;对伤寒(或副伤寒)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或10)天,连续裘检培养3次阴性才可从事食品制作。
3. 怎样预防伤寒和副伤寒
预防伤寒、副伤寒要注意饮食卫生,具体措施如下:苍蝇往来于粪便和水、食物间,是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重要传播媒介。

伤寒、副伤寒沙门菌不仅可在苍绳体表存活,而且能在苍蝇肠道内生存2~5天,并可随其排泄物排出直接污染水和食物。故要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防蝇、灭蝇。

不生吃或半生吃毛蚶、牡蛎、蛏子等海产品。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水果最好去皮后再吃;不能去皮的水果和生吃的蔬菜,要用清水冲净再吃。

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剩饭、剩菜一定要再次热加工消毒后再食用。

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餐馆就餐。流行季节在外就餐尽量少吃或不吃冷食品,如凉米线、凉米粉、木瓜粉等。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洗手,洗手时最好用肥皂搓洗两遍。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和尿液中带有大量的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家中以及周围有病人时,病人应与家人分开使用可能污染的物品,如毛巾、牙杯、碗、筷等,并选用煮沸、焚烧、日光直接照射或消毒药物浸泡等方式消毒病人用品。

不要吃病人吃剩下的东西。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在地面水中可生存1~3周,不要接近被污染了的水源,更不要在里面洗漱、游泳。

喂养婴儿的牛奶应煮沸。注意若母亲为伤寒、副伤寒病人,应停止母乳喂养。

凡有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病人,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在伤寒高发地区工作生活的人员,如饮食从业人员、中小学生、旅游工作人员、环卫工人、渔民船民、医务人员、研究人员应预防接种伤寒疫苗。

目前尚无有效的副伤寒疫苗。
4. 伤寒和副伤寒该如何防治与用药
伤寒和副伤寒的防治措施与用药:1。

疑似和确诊患者应按肠道传染病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每隔 5d取粪便标本做细菌培养,连续2次培养阴性可解除隔离。在给予抗 菌治疗前应留取血标本或粪、尿标本进行培养,获知病原菌后做药敏试 验,必要时应按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抗菌治疗结束后仍需做粪、尿 培养,以除外带菌状态。如为带菌者,应予治疗。

2。抗菌疗程一般10~14d,重症初期可静脉给药,病情控制后可改 为口服给药。

3。抗菌药物的选用(1)首选氟喹诺酮类,但18岁以下未成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 应避免使用(或用药期间停止授乳)。

疗程14d。氧氟沙星成人口服300mg, 2次/d;或200mg,2~3次/d; 改用左氧氟沙星疗效更好。

环丙沙星成人口服500mg,2次/d,或每8h1次口服;静 脉滴注200~300mg, 2次/d。同类药物还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氟罗沙 星、妥舒沙坦、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限于篇幅,从略。

(2)第三代头孢菌素适用于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以及耐 药菌株感染。4。

伤寒带菌者治疗可选用阿莫西林或氟喹诺酮类口服,疗程6 周。①氨节西林4~6g,或阿莫西林6g/d加丙磺舒2g/d,分2~3次/d 口服;②氧氟沙星300mg或环丙沙星500~750mg,2次/d, 口服。
5. 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与副伤寒的防控措施如下:(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

(2) 不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路边餐馆就餐,特别是在出差情况下。(3) 不生吃或半生吃毛甜、牡蛎、蛏子等小海产品。

(4) 严格做到生熟分开。下厨做菜烧饭时,最好备两块砧板,一块切熟食,一块切生食。

盛菜的餐具也同样如此。(5) 加强饮水源和粪便管理,防蝇、灭蝇,垃圾密封投放,消灭苍蝇孳生地,切断传播线路。

(6) 凡有不明原因持续发热患者,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7) 家中以及周围有伤寒患者时,更要注意自我保护。

对可能污染的物品可选用煮沸、消毒药浸泡等方式消毒。 (8) 在环境卫生、饮食卫生不太好的地方出差,或在家照顾患此病的患者时,可应急性预防服药。

(9) 应急接种,对疫情暴发地区及毗邻地区的重点人群进行伤寒菌苗的预防接种。(10) 当家里有病例出现后,应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

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11) 伤寒、副伤寒患者和病菌携带者不能从事食品行业和幼托工作。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要把好关。
6. 什么叫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与副伤寒皆为由细菌引起之肠道传染病,病原菌分别为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世界各地均有病例发生。

近年来,由於卫生设备之改善,许多地区已经绝迹,目前台湾地区之病例大多由国外地区输入。 感染伤寒与副伤寒会有什麽症状? 感染伤寒后会出现持续性发烧、头痛、不适、厌食、相对性心律减慢、脾脏肿大,身躯出现红疹、咳嗽,成年人较常见有便秘或腹泻,淋巴组织病变,若不治疗,会造成小肠出血或穿孔。

副伤寒之症状较轻,死亡率也较低。 伤寒与副伤寒是怎样传染的? 因食入被患者、带菌者粪便及尿所污染之食物、饮水而传染。

受污染的贝类、水果、蔬菜也成为传染媒介,带菌者在处理乳制品时其手指也可能会污染产品。 苍蝇也是传播媒介之一。

伤寒与副伤寒的潜伏期有多长? 伤寒之潜伏期长短因感染病菌多寡而不同,一般为一至三周。副伤寒潜伏期为一至十天。

如何防治伤寒与副伤寒? 1.饭前便后均应正确使用肥皂洗手。 2.修建冲水式厕所,且粪便应排入污水系统。

厕所内要消灭苍蝇。充分供应卫生纸以免粪便污染手指。

3.自来水应消毒完善,注意饮用水不可受到废水之污染,并经煮沸消毒后始可饮用。 4.以纱窗、杀虫剂喷雾法或含杀虫剂诱饵来杀灭苍蝇。

经常清除垃圾、厕所加装纱窗,使苍蝇无法孳生。 5.食物之处理保存要特别小心,处理食物前应正确使用肥皂洗手,并将食物冷藏保存。

外食时,应选用热汤类。 6.急性期应住院接受隔离治疗,直到检验结果为阴性为止,方可解除监视。

患者粪便、尿液及污染用具需施行消毒。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16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