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伤寒副伤寒的饮食(肠伤寒(副伤寒、湿温))

佚名 2023-11-12 20:39:10

伤寒副伤寒的饮食

伤寒与副伤寒是伤寒杆菌或者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是持续高烧,因此热能消耗大,身体蛋白质破坏多,加上病人食欲不振,消化能力大减,致使身体急剧瘦弱,抵抗力明显下降。伤寒、副伤寒病人的营养要求主要是高热能、高蛋白质。

伤寒副伤寒患者的饮食要求

1、热能来源应该以糖类为主,每日每千克体重供给热能40~60千卡,换言之,每人每天平均需要2500~300千卡。因为糖类不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减少体内脂肪和蛋白质被氧化消耗,从而可以防止产生代谢性酸中毒。

2、蛋白质的供给应该保持在每日每千克体重1.5~2.0克,也就是每日膳食至少应该含蛋白质75克。奶类、蛋类、肝类、豆制品和去骨的鱼肉以及瘦肉等容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3、脂肪适量供应,每日约为60克,以较容易消化的奶油、蛋黄最为理想,植物油也是选择之一。

4、为了保持病人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细菌毒素的排泄和健康的恢复,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应量也应该增加,一般每日摄水量在300毫升左右,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应该多于正常人需要,食盐每日在4克左右。

5、病人在高烧阶段应该采用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藕粉、米粥、蒸蛋、肉汁、菜泥、菜汤、果汁等。

肠伤寒(副伤寒、湿温)

肠伤寒也叫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全身性传染病,主要经水及食物传播。病人及带菌者从大小便中排菌,恢复期的病人排菌可持续约2~6周,少数病人排菌可达1年以上,对健康人是很大的威胁。若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同饮一源之水或同食一源之食的人有可能发生爆发流行,不分年龄大小均可发病,若母亲患伤寒也可通过接触传染给新生儿。2岁以下患病较少,夏秋两季发病多。

  伤寒杆菌由口进入消化道,侵犯小肠粘膜的淋巴组织,在淋巴结内繁殖增多,再进入血液引起发烧、困倦、头痛、全身不适及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此时称菌血症期,如做血培养,可见伤寒杆菌生长。细菌随血流带到各个脏器,但主要病变在肠道。发病第1周,小肠壁的淋巴结皆肿胀,第二、第三周,在肿胀的基础上,局部坏死、结痂,结痂脱落即形成溃疡,溃疡达到一定深度、大小,可以引起出血和穿孔。

  肠出血为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成人病例并发者较小儿多,小儿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出血时间大都见于病程第2~3周,有腹泻时出血机会增多。于出血前一日可出现脉搏增快、病人常办腹痛,出血量从潜血到大量不等。血量过多的病人面色苍白、气急、脉快、血压下降,出现休克。

  发生肠穿孔时病情危重,多发生在病程第3周,年龄越小,并发肠穿孔者越少。穿孔前多有腹痛、呕吐、高度腹胀或肠出血。穿孔时腹部剧痛,右下腹有触痛和肌紧张。病人一般情况急剧恶化,体温下降,又迅速上升,脉搏增快,烦躁不安,神志不清,如不紧急正确处理,可有生命危险,所以,万一患了肠伤寒,要在病程第3周预防和肠穿孔这两个危险的并发症。

  参考药方:青蒿15(后下)、黄芩12、广藿香15、葛根18、佩兰12、滑石20、金银花20、连翘15、薏苡仁20、法夏12

  [加减]:

  ①头痛:加菊花15钩藤15;高热加栀子12竹叶15

  ②腹胀、腹痛:加柴胡10厚朴18白芍10

  ③呕恶者加竹茹15白豆蔻8(后下)

  ④出现便血:加丹皮15水牛角25(先煎)生地10

  ⑤出现黄疽胁痛:加茵陈26溪黄草25

  ⑥咽干,津液亏损:加石斛15太子参30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16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