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蜈蚣咬伤的治疗方法(被蜈蚣咬了怎么办)

佚名 2023-11-12 19:33:07

蜈蚣咬伤的治疗方法

蜈蚣别名天龙,百脚,常在夏季闷热、高温的天气出现。它的头部有一对腮脚,内有毒腺。咬人时,毒液流到伤口内,引起中毒,其症状为:伤口局部有淤点,四周红肿,剧痛,严重者出现头痛、呕吐、发热,甚至出现全身抽搐、休克。一般说来,蜈蚣越大,毒性越大,症状也正越严重。

治疗方法:用5~10%小苏打水或肥皂水、石灰水冲洗患处(注意不要涂擦碘酒)以中和其酸性毒液,然后用吸奶器、拔火罐等在伤口处拔毒。也可以选用下列方药:

(1)南通蛇药适量,加水少许,调成糊状涂于伤口周围。

(2)旱烟油少许涂患处。

(3)公鸡冠血适量,涂患处。

(4)公鸡唾液少许,涂擦患处。

(5)鸡冠花叶适量,口嚼烂敷于患处。

(6)苦瓜叶适量,口嚼烂敷于患处。

(7)马齿苋适时,口嚼烂敷于患处。

(8)大蒜1~2瓣,去皮捣烂,加醋适量,敷于患处。

(9)鱼腥草30克,桑叶30克,薄公英40克,捣烂后敷于患处。

(10)甘草20克,雄黄20克研末,加菜油适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

被蜈蚣咬了怎么办

  被蜈蚣咬伤后,首先要用一根布条把伤口的上方紧紧捆住,切记,布条要每隔15分钟左右放开一次,避免毒液继续扩散,放开时间在1~2分钟左右。同时要抓,马上找肥皂水清洗伤口。用吸烟器或者是拔火罐等方法吸出毒液。如果有剧痛或者是全身症状,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蜈蚣又名叫天龙、百脚虫、少棘蜈蚣、吴公、蝍蛆等,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色,腹部现淡红色,足为淡橘红色或黄色。青头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色,腹部淡蓝色,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

  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症状。

  如果被长江流域的红头黑身黄脚蜈蚣咬到手,咬伤处会很快产生剧烈疼痛,一般2个小时内肘关节处,3个小时腋窝处开始剧烈疼痛,4~5小时胸口隐隐作痛,不过不用担心,一般不会导致致命危险。4天过后症状渐渐消失。

  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有全身症状者直速到医院治。

蜈蚣咬伤最好的止痛的方法有那些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临床表现
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应急处理
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有全身症状者直速到医院治。
蝎螫蜘蛛纲,蝎子螫刺人时,由毒腺分泌毒液进人人体,迅速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
应急处理
在伤肢上端2~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伤口周围可用冰敷,切开伤处皮肤,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并选用高锰酸钾液、石灰水冲洗伤口。症状较重者应到医院治疗。
参考资料:
蜈蚣咬伤建议积极治疗,至于对胎儿得影响需要根据咬伤的程度而定。
〖治疗〗
一、立即用0.5%~1%的普鲁卡因或1%吐根碱局封,可止痛并防毒液进一步扩散。
二、局部搽3%氨水或5%碳酸氢钠溶液,一般不必湿敷,以防发生水疱。
三、可用季得胜蛇药,如意金黄散涂于患处。
四、全身症状明显时可用抗组胺药及蛇药片,出现严重中毒症状时要及时抢救。
蜈蚣咬伤应急处理
被蜈蚣咬伤,马上用盐水洗搽,即可止痛。

被蜈蚣咬伤后有哪些救治措施?

(1)蜈蚣毒液呈酸性,被咬后可用弱碱性液体冲洗,如肥皂水、3%的氨水或5%碳酸氢钠溶液,禁用碘酒涂擦。用拔火罐、吸奶器吸出毒液。

(2)伤口周围可用季德胜蛇药片或南通蛇药片冷开水溶化涂敷。也可除虫咬皮炎药水。口服药以抗过敏为主,如异丙嗪、息斯敏、扑尔敏、激素等。

(3)中毒严重者,送往医院救治。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12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