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毒蛇咬伤辨证论治(季德胜蛇药片的功效是什么 主治什么疾病)

祝由网 2023-11-12 18:43:08

毒蛇咬伤辨证论治

毒蛇咬伤常见于我国南方农村,山区和沿海一带,是一种对劳动人民危害较大的外伤性疾病,特别多见于夏季,故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中医辨证论治具有较肯定的疗效。

火毒型:症见伤口周围红肿明显,斑疹隐隐,严重者形成局部组织坏死;全身症状可见恶寒,发热,烦渴,胸闷心悸,便干,尿短赤或血尿。舌苔黄,燥,舌质红,脉滑数。

治宜泻火解毒、清热凉血活血,取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30克,黄芩15克,柴胡10克,当归15克,泽泻12克,木通12克,紫花地丁30克,牡丹皮10克,赤芍15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栀子6克,野菊花30克,黄连10克,水煎服。若尿短赤、血尿者,加茜草30克,黄柏15克;瘀斑者加玄参20克或水牛角(研细末)1.5克冲服;抽搐者加羚羊角(研细末)0.3克冲服。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或栀子金花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

风毒型:症见伤口无红肿热痛,全身症状可见倦怠乏力,头晕眼花,便干,尿黄少,严重者有呼吸窘迫,惊厥,四肢麻痹甚至瘫痪。舌苔薄白,舌质红,脉弦数。

治宜清热解毒、祛风、凉血通络,取活血散瘀汤加减:当归尾15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生大黄9克,苏木12克,牡丹皮15克,枳壳12克,瓜蒌15克,槟榔10克,防风15克,僵蚕10克,川芎12克,水煎服。若伤上肢者加桂枝12克,羌活15克;伤下肢者加独活15克,牛膝15克;眼花者加菊花15克,木香6克;四肢抽搐者加蜈蚣两条,全虫(研细末)0.5克冲服。中成药可选用大活络丸,每次一丸,每日两次,或紫金锭,每次1.5克,每日1~2次。

风火毒型:症见伤口红肿热痛较重,疼痛较为剧烈,有水疱、血疱或瘀斑甚至溃烂;全身症状可见头晕眼花,寒战发热,胸闷心悸,恶心呕吐,便干,尿短赤,严重者烦躁抽搐,甚至昏迷。舌苔白黄相兼,后期苔黄,舌质红,脉弦数。

治宜泻火解毒,活血熄风,取栀子金花汤合撮风散加减:黄连12克,黄芩12克,黄柏15克,栀子6克,大黄9克,蜈蚣两条,僵蚕10克,全虫3条,钩藤15克,竹叶12克,生地黄15克,水煎服。若恶心呕吐者加砂仁3克,咽干者加射干9克,烦躁不安或抽搐着加羚羊角(研细末)0.3克冲服。中成药可选用安宫牛黄丸,每次一丸,一日1~2次,或紫雪散,每次1.5克~3克,,每日两次。

蛇毒内陷型:症见咬伤后未及时得到正确的治疗,伤口有红肿变成紫暗或黑,肿胀反减轻;全身症状可见恶寒高热,烦躁不安或谵语。舌质红降,脉细数。治宜泄热镇惊,清营凉血,取清营汤加减:生地黄15克,玄参15克,麦冬12克,丹参12克,连翘15克,金银花15克,竹叶10克,黄连10克,水煎服,加水牛角(研细末)1.5克冲服。若神志模糊及抽搐者加紫雪丹;正气耗散,正不胜邪者加用参附汤。中成药亦可选用安宫牛黄丸,每次一丸,每日两次。

季德胜蛇药片的功效是什么 主治什么疾病

专家为大家推荐季德胜蛇药片。江苏南通精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季德胜蛇药片,由七叶一枝花、蟾蜍皮、蜈蚣、地锦草等药味加工精制而成。那么,季德胜蛇药片的功效是什么呢?主要治疗什么疾病? 季德胜蛇药片主治毒蛇与毒虫咬伤,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带状疱疹,乙型肝炎,隐翅虫皮炎,耳廓软骨膜炎,阴茎包皮水肿,蚕豆黄,红斑狼疮等。主要有抗蛇毒,抗破伤风毒素,抗炎,镇静等作用。患有以上疾病的患者都可以使用季德胜蛇药片治疗疾病,季德胜蛇药片为处方药,使用前请先咨询医生或药师。 在使用 季德胜蛇药季氏蛇药片过程中,应配合中西药物治疗,应根据蛇伤者的中毒量及出现各种症状进行辩证论治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季德胜蛇药片,对有些毒蛇咬伤有缓解症状,但要配合中西药辩证治疗。另外,季德胜蛇药片对有些毒蛇咬伤在早期使用,有缓解症状作用,并不是对一切毒蛇咬伤均有效果,所以不能把一种蛇药片当作可以治疗各种毒蛇咬伤的神药。 季德胜蛇药片还含有显著而持久的通利双便,保护肝脏,促进受毒肝细胞恢复功能的成分。这是中医对蛇毒之泄热解毒,清营凉血,通利排毒的根本治则。 治疗毒蛇咬伤,凡治疗过迟,已引起心衰竭时,应以强心剂治疗,如有其他并发症时,应施以其他治疗措施。本品含有有毒成分,必须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示服药。凡对本品成分产生过敏反应的患者禁止服用本药。 如需购买季德胜蛇药片,可到七乐康网上药店选购。

中医的辩证论治,中药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既辨病又辨证,但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将重点放在“证”的区别上,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例如,感冒是一种疾病,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但由于引发疾病的原因和机体反应性有所不同,又表现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的证型。只有辨清了感冒属于何种证型,才能正确选择不同的治疗原则,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或清暑祛湿解表等治疗方法给予适当的治疗。辨证与那种对于头痛给予止痛药、对于发热给予退烧药、仅针对某一症状采取具体对策的对症治疗完全不同,也根本不同于用同样的方药治疗所有患同一疾病的患者的单纯辨病治疗。 中医认为,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而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就可以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同病异治”即对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法。例如,麻疹初期,疹未出透时,应当用发表透疹的治疗方法;麻疹中期通常肺热明显,治疗则须清解肺热;而至麻疹后期,多有余热未尽,伤及肺阴胃阴,此时治疗则应以养阴清热为主。“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型,因而可以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比如,心律失常与闭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但均可出现血瘀的证型,治疗都可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活血化瘀。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原则,正是辨证论治实质的体现。 补充: 草药又称“中草药”,是常用中药的始源,来源于民间,与中药的界限不明显,一般属地方用药,局限于某个地区使用,有一定的区域性,而且使用历史悠久,又有明显的药效,为广大市民所熟悉和应用。有部分中草药功效显著,在民间会用顺口溜或 民间谚语 等形式,以夸张手法简明扼要地记述了该草药的功效,如“识得 千里光 ,一世不生疮”,清热解毒的草药千里光,早在古代就用于治疗脓肿,皮肤湿疹,常能取得良好疗效,所以被视为“外科圣药”,在民间广泛应用;又如“不识是棵草,识得便是宝”讲述的是虎杖,具有多种多样的药效,常用于治疗黄疸, 胆囊炎 ,胆结石,肺热咳喘,慢性气管炎,肺炎,癌症及外伤感染,皮肤脓疮等,治疗用途广泛,疗效良好;又如“识得 半边莲 ,不怕共蛇眠”,主要讲述半边莲治疗 毒蛇咬伤 效果显著。 在民间应用的草药多达千种,各具功效,有的用作传统凉茶配料用,一般有单味使用,也有配伍使用,如 大肠湿热 、肚痛用火炭母, 急性肠胃炎 、泄泻用 救必应 ,感冒如疟疾发冷发热用 倒扣草 , 小儿疳积 用 独脚金 、孩儿草,治疗痰火核用风栗壳、夏枯草。三叉苦能清热解毒,白花茶(扭肚藤)治湿热肚痛。金沙藤治癍痧发热、 小便刺痛 等等,以及常见有很多凉茶的配料如 岗梅根 、白背叶根、露兜根、蒲公英、大头陈等,都是以清热解毒、祛湿等为主要功效,在春夏季用以祛湿、解毒、消暑、降火。 也有些中草药可以用于膳食煲汤,在日常生活中起到良好的食疗作用,如 鸡骨草 煲猪横?能清热利湿,舒肝止痛;钱贯草( 车前草 )煲猪小肚能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五指毛桃 ( 五爪龙 )煲猪骨可 健脾益气 、利湿舒筋; 绵茵陈 煲鲫鱼能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塘葛菜煲生鱼,有清热利尿,祛湿解毒的功效。 当然这些都是作为凉茶、煲汤配料的其中一部分原材料,用作传统凉茶、煲汤配料的民间草药有很多,有的甚至上餐台作菜肴,如一点红( 羊蹄草 )、益母草、 鱼腥草 等等,不胜枚举,在这里只不过是抛砖引玉,将传统的医药文化与饮食文化联系起来,希望市民对凉茶和凉茶配料有所了解,也对传统的民间草药有所认识,能发掘出更多治疗与饮食集于一身的民间草药,并发扬光大。 让我们来看看民间大众常用的中草药饮片包括那些: 1、鸡骨草 鸡骨草又名黄食草、细叶鸡骨草。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 鸡骨草以主根膨大呈结节状,茎纤细、光滑、褐红色者为佳。商品经营分鸡骨草(野生)、家种鸡骨草和大叶鸡骨草三种。野生鸡骨草是传统优质品种,其次为家种鸡骨草。大叶鸡骨草主根细而不结节状,习惯认为质次。 本品入药时须除支荚果,因荚果有毒。 鸡骨草性甘,微寒。具有清热利湿,舒肝止痛。用于急慢性肝炎, 肝硬化腹水 ,小便刺痛,蛇咬伤。 2、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又称 蛇舌草 、鹩哥利。产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白花蛇舌草以质柔软,叶片多,绿褐色者为好。茎粗质硬,叶片少, 老黄 色者为质次。 白花蛇舌草性微苦、微甘,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利尿消肿之功。用于肺热喘咳,扁桃体炎,咽喉炎,肝炎,小便赤痛,痈肿疔疮。外用治毒蛇咬伤。 3、 昆布 昆布在商品经营上分青昆布、绿昆布两种。青昆布又称九龙昆布。主产 于华 东至华南沿海地区。以广东深圳及海南省产量较多。绿昆布又称水东昆布。产于华东至华南沿海地区。广东电白 阳江 和海南省产量较多。 以上两种昆布均以叶状体大、肉厚、色青绿、完整、少破碎、无泥沙杂质者为佳。 昆布性咸、甘。具有软坚散结,消痰之功。用于痰火结核, 瘰疬 ,睾丸肿痛,痰饮消肿。 4、海带 海带有野生和人工养殖两种。野生海带主产于辽宁、山东,人工养殖海带主产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地区。 海带表面有一层白 色粉 霜,一般误以为开始“发霉”,或认为是 咸海 水盐渍所致,因而在煮食前将它漂洗擦净。其实这是一种 甘露醇 的物质,具有利尿、消肿作用,所以在煮食前不宜大力冲洗或长时间浸泡。 青昆布、绿昆布、海带是“食疗”品种之一。广东民间用青昆布或绿昆布与海藻同煲猪肉汤饮,以利清热解毒;又习惯用海带与绿豆一起煲糖粥吃,以利解毒消暑。 5、海藻 海藻品种繁多,各地使用的品种有所不同。在商品经营上主要分肉海藻、马尾茜、铁钉海藻三种。肉海藻又称小叶海藻。马尾茜又称鼠尾藻。这三种海藻主产于华东至华南沿海地区。 以上三种海藻以肉海藻质量佳,马尾茜、铁钉藻次之,均以干淡、无泥沙、不掺杂其他藻类为佳。 海藻性咸、寒。具有软坚散结,消痰,利水之功。用于 瘿瘤 、瘰疬、睾丸种痛,痰饮水肿。注意不宜与甘草同用。 6、 苦瓜干 苦瓜干又名凉瓜干、癞瓜干。产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 苦瓜干以青边、肉白、片薄、种子少为佳。 苦瓜干性苦,寒。具有消暑清热、解毒、健胃之功。用于癍痧发热,中暑,痢疾,目赤疼痛,痈肿 丹毒 ,恶疮。 据报道:苦瓜之所以味苦,是因为苦瓜中含有味极苦的 奎宁 ,并具有明显生理活性的蛋白酯类成分。这种蛋白酯成分有提高免疫功能,能够刺激免疫细胞把进入人体内的不正常的细胞歼灭掉。用苦瓜蛋白酯注入患有 淋巴癌 的老鼠体内,老鼠能继续生存下来,因而苦瓜被认为在抗癌作用。 7、火炭母 火炭母又名火炭星、火炭毛。产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福建。 火炭母以叶多、色黄绿者为佳。 火炭母性微酸、涩,凉。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用于泄泻,痢疾,小儿夏季热,妇女白带,肠炎,便血,肝炎,咽喉炎。外用治皮炎,痈肿湿疮。 8、 马齿苋 马齿苋又名瓜子菜、酸味菜、猪母菜。广东及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均有产。 马齿苋以棵小、质嫩、叶多、色青绿者为佳。 马齿苋性酸,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止痢,散血消肿之功。用于热痢脓血,大肠湿热,肠炎, 急性阑尾炎 ,带下,脚气消肿。外用治痈肿恶疮,丹毒。 9、葛根 葛根在商品经营分家葛根、野葛根两种。家葛根又名干葛、粉葛、甘葛。多为栽培,我国南方各地有产,广东产于南海、佛山、番禺、增城、龙门、从化、 湛江 等地。其中以南海产量最多。野葛除新疆、青海及西藏外,分布几乎遍及全国。 家葛根和野葛根均以质坚实、粉性足、色白者、纤维少、个大者为佳。广东习惯认为家葛根质佳。 葛根性甘、辛,凉。具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之功。用于 外感发热 头痛,项背强,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反胃吐食。 广东民间以鲜家葛根、鲮鱼煲汤饮用,以治项背强,解肌热,口渴,是夏秋的常用汤水。 10、倒扣草 倒扣草又称倒钩草、鱼鳞菜。产于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省。 倒扣草以枝叶茂盛、带倒钩状果序者为佳。 倒扣草性苦、辛,寒。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活血之功。用于感冒高热, 流行性腮腺炎 ,肾炎水肿, 泌尿系统感染 , 尿路结石 。 11、 龙利叶 龙利叶又名龙舌叶。常见栽培于花圃和庭园中。原产苏门答腊。我国主产于广东、广西。 龙利叶以叶片大、完整、色深绿者为佳。 龙利叶性甘,平。具有清肺热,化痰止咳之功。用于肺热咳嗽, 大便秘结 ,口干, 肺痨 ,失音,喉痛。广东民间习惯用本品和瘦猪肉煲汤饮用,可治痰火咳嗽。 12、金银花 金银花商品经营分顶密花、中密花、 土银 花、 山银花 四种。 顶密花又称蜜银花、南银花。多为栽培。主产于河南省。 中密花又称济银花、东银花。多为栽培。主产于山东。 土银花又称土花、土忍冬。原多为野生,现多为栽培。主产于广西、广东。 山银花产于广东、广西、湖北、江苏等地。 上述四种金银花均以花蕾粗长、末开放、无枝梗及叶片、色金黄、有蜜样香气者为佳。其中以顶密花质最好。 金银花性甘,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用于痈肿疔疮, 喉痹 ,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2020年真题)某男,40岁。患湿热黄疸,昨日又被开水烫伤。宜选用的药是

【答案】:D
A.马勃【功效】清肺,解毒,利咽,止血【主治病证】(1)风热或肺热之咽喉肿痛、咳嗽失音。(2)血热吐衄,外伤出血。
B.秦皮【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主治病证】(1)湿热泻痢。(2)赤白带下。(3)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C.鸦胆子【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腐蚀赘疣【主治病证】(1)休息痢(阿米巴痢疾),热毒血痢。(2)疟疾。(3)赘疣,鸡眼(外用)。
D.垂盆草【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毒蛇咬伤,水火烫伤)【主治病证】(1)疮疡肿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2)湿热黄疸,水肿兼热,小便不利。
E.地锦草【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止血,利湿退黄(热毒泻痢,毒蛇咬伤)【主治病证】(1)热毒泻痢,疮疽痈肿,毒蛇咬伤。(2)咯血,尿血,便血,崩漏。(3)湿热黄疸。

被毒蛇咬后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参加户外活动、休息或经过蛇类栖息的草丛、石缝、枯木、竹林、溪畔或其他比较阴暗潮湿潮湿处时,如果不慎被蛇咬伤,不要吓得不知所措。首先应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
通常观察伤口上有两个较大和较深的牙痕,才可判断为毒蛇咬伤。若无牙痕,并在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则为无毒蛇咬伤。只需要对伤口清洗、止血、包扎。若有条件再送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即可。

被毒蛇咬伤的主要症状为:如是出血性蛇毒: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伤口周围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浆状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窍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压降低,瞳孔缩小、抽筋等。被咬后6—48小时内可能导致伤者死亡。

如是神经性蛇毒: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运动失调,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伤者可能在8—72小时内死亡。 一般而言,被毒蛇咬伤后10—20分钟后,其症状才回逐渐呈现。

被咬伤后,争取时间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带或长鞋带在伤口的向心一侧绑上,但务必注意15分钟放松2—3分钟。应用冷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 然后以牙痕为中心,用消过毒的小刀将伤口的皮肤切成十字形。再用两手用力挤压,拔火罐,或在伤口上覆盖4—5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允(口内不能有伤口,用嘴吸毒并不是好方法,吸毒的人也可能因此中毒),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 立即服用解蛇毒药片,并将解蛇毒药粉涂抹在伤口周围,但千万不要在伤口处涂酒精。尽量减缓伤者的行动,并迅速送附近的医院救治。(如不能确定是那种蛇毒应将蛇打死,一并带到医院。)

毒蛇咬到时毒蛇有青竹蛇、腹蛇、眼镜蛇……等等,尤其是眼镜蛇,动作敏捷,一不小心碰触,就会被咬伤,伤口剧痛发肿,必须赶快到医院打血清。 大多数蛇不会主动攻击人,只有人不小心踩或要抓它,才会露牙咬人。上山时,穿登山鞋或长靴,可避免危险。在山野中行走,不要随便把手插入树洞或岩石空隙。手中拿一根小棍子,行走时“打草惊蛇”,也是方法之一。 打119电话 , 119并不只是火警电话,当你遇到较大的危难时,同样可以打119。 119得到消息,立刻会派人去救援,如果被蛇咬到,也会送患者到有血清的医院治疗。

注意:我只是告诉大家就医前应做的事情,并不是说你这样做了之后就可以不去医院。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09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