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损伤的性质冻伤可分为冻结性损伤与非冻结性损伤两类。
冻结性与非冻结性的损伤的区别,主要在于受损伤时环境的温度是否达到组织冰点以下和局部组织有无冻结史而定。在实际遇到的伤员中,以局部冻伤最为常见,临床上通常所说的冻伤,即指此类损伤。有时轻微的局部冻伤与冻疮往往不易区别。此外,也有以损伤进行分类的,即分为全身性损伤(包括冻僵与冻亡)和局部性损伤(包括冻伤,冻疮,占壕足,浸泡足(手)等)。
局部性损伤多发生于身体暴露部位,如足,手,耳和颜面等。其中以足部尤为多见,据统计约占冻伤总数的半数以上。例如抗美援朝期间我志愿军某部统计的后送冻伤伤员中,下肢冻伤占97.3%,上肢占2.7%,但平时与战时也略有不同,据某寒区部队近年冻伤的统计,足占52.8%,手占36.5%颜面占11.7%(耳鼻)。
组词:冻冰 冻荄 冻草 冻干 冻疮 冻害 冻醪 冻寒 冻雷 冻凌 冻皴 冻毫 冻梨 冻笔 冻柳 冻冻 冻合 冻黎 冻闭 冻喂 冻人 冻云 冻僵 冻醴 冻飙? 冻轮 冻肉 冻蛰 冻饿 冻结 冻冽 冻雪 冻馁 冻伤 冻瘃 冻风 冻噤 冻裂 冻研 冻凝 冻石 冻九 冻酒 冻砚 冻树 冻橘 冻液 冻青 冻死 冻岚 冻饮 冻泉 冻硬 冻雀 冻笋 冻雨 冻芋 冻土
拓展资料:
按损伤性质分类:
①非冻结性冻伤
指长时间暴露在0~10℃的低温、潮湿环境中所导致的局部损伤,通常发生在暴露的皮肤上,如脸颊、耳朵或鼻子,可能发生在冻结性冻伤之前,冻伤后不会发生组织损伤。包括冻疮、战壕足和浸渍足。
②冻结性冻伤:
指皮肤暴露于0℃以下的低温(一般在-5℃以下)时发生冻结,包括局部冻结性冻伤和全身性冻伤,全身性冻伤还包括冻僵和冻亡。冻亡大多发生在意外事故或战争时。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09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军团菌肺炎治疗和预后
下一篇: 北京上周16人因甲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