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的全面性发作。随着对癫痫研究的深入,更多的发作类型被认识,癫痫发作的分类方法有所变更。然而,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发展的癫痫发作的国际分类方案仍然被广泛接受。
该方案中,根据临床发作症状和脑电图情况将癫痫发作分为2大类: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部分性发作开始于脑皮层的某个局灶性区域,而全面性发作同步性开始于双侧大脑半球。有些发作难以归类任何之一者则列为无法分类的发作。
癫痫的全面性发作分为6种主要类型:(1)失神发作;(2)强直发作;(3)阵挛发作;(4)肌阵挛发作;(5)原发性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6)失张力发作。
失神发作表现为短暂的意识障碍,没有先兆和发作后精神错乱状态,持续时间不足20秒,伴有少量或没有自动症,如:反复眨眼。过度换气或光刺激通常诱发发作。儿童期或青春期发病,可以持续到成年期。典型发作期EEG为3.5-Hz全面性棘慢波。
肌阵挛发作表现为短暂快速抽动运动,不超过1秒。通常成簇发作。肌阵挛并非总是癫痫性,例如,I期睡眠中的肌阵挛为正常的释放现象。典型的发作期EEG包括快的多棘慢波。
阵挛发作表现为节律性、运动性抽动伴或不伴意识障碍,阵挛发作可以是局灶性起源,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局灶性发作归类为简单或复杂部分性发作。典型全面性阵挛发作双侧上下肢同时受累。发作期EEG双侧节律性癫痫样放电。
强直发作表现为头、躯干和/或肢体突然的强直伸展或屈曲并维持数秒。与困倦关系密切,入睡不久或醒后发作,常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异常。发作期EEG表现为电抑制反应(即:β频段的高频放电,也叫做“betabuzz”),波幅低于背景节律,可以进展为慢的棘慢波或弥漫性多棘波。
强直-阵挛发作常被叫做大发作。表现为几种运动行为,包括肢体的全身性强直伸展持续数秒,继之阵挛性节律运动和长时间的发作后精神错乱状态,缺乏先兆。发作期EEG表现为全面性(双侧)棘波或多棘慢波的混合,额区波幅增加。
失张力发作见于明显神经科异常的患者,表现为短暂的姿势张力丧失,常导致跌到和外伤。发作期EEG与强直发作类似。
癫痫的发作症状有很多,患者需要及时注意癫痫的预防。
一、大发作
(1)先兆期:有头晕、胃部不适。
(2)强直期:突然意识丧失、倒地、头后仰、肢体强直,由于隔肌痉挛,病人发出“羊羔”样吼叫,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呼吸暂停,持续数十秒不等。
(3)阵挛期:全身肌肉有节律性抽动、常咬破舌头、口吐白沫、可伴有大小便失禁,一般持续1-3分钟。
(4)恢复期:一般要数十分钟才能清醒,病人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全身疼痛、乏力。个别病人在恢复期有狂燥、乱跑乱叫、打人毁物等情况发生。
二、小发作
痴痫小发作又称失神发作,典型的表现为病人有短暂意识丧失,大多数意识完全丧失,偶尔意识障碍较浅,对周围有所了解,能听见问话,但不能回答。意识障碍短暂而频发为其特点。多数每次发作2-15秒,不超过1分钟,每日数次至数十次。突然发生,突然终止。表现为言语及活动突然中断,两眼凝视,偶尔上翻,有时面色苍白,无先兆。手中持物落地,有时打碎饭碗,发作停止后,继续原来的活动。
三、精神运动性发作
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上,常有错觉、幻觉及自动症等。因多由颞叶病变引起,故又称颞叶癫痫。发病年龄在各型癫痫中较晚,多在20岁左右首次发病。约有40%的病人发病时有先兆,感到胃部不适、幻听、幻味、眩晕、恶心、恐惧等。临床表现可分为:
(1)仅有意识障碍:应与失神发作区别,发作时的意识障碍多在1分钟以上,而失神发作多在1分钟以内。
(2)识别性症状:记忆障碍最常见。有的病人对本来陌生的人或物产生熟悉的感觉,称“似曾相识”感。有的对熟识的人或环境,莫名其妙地产生陌生感觉。
(3)情感障碍:可产生发作性的情感异常,像突然感到忧伤、愤怒、恐惧、大祸临头、末日来临等。
(4)精神感觉症状:如错觉,听觉异常时,别人对自己的谈话像是隔了一堵墙。视错觉感到看到的东西像蒙了一层纱。看见地面起伏不平,看到物体像被扭曲了。视物变大,视物变小。
(5)精神运动症状:以自动症常见。口咽部不自主的动作,如吮吸、咀嚼、吞咽等。有的病人手擦衣服,手举空中划圈等。有时较为复杂的自动症则表现梦游及神游等。
(6)复合型,表现为多秧复杂症状的综合。有的突然暴发冲动,甚至产生违法行为。如伤人、毁物、自伤、自杀、杀人等。
四、局限性发作
又叫单纯性发作,表现为身体某一部分节律性抽动,持续数秒,意识清楚,若有癫痫放电扩展,可延致半身或全身。
建议:癫痫的种类有那些
1、 泛发性强直痉挛发作(全身性大发作):个案意识完全不清,且会跌倒在地上而易受到伤害;从意识丧失到苏醒历时数分钟,四肢和脸部常出现无法控制的痉挛。
2、 失神性发作:患童正在进行中之行为或活动突然停止,彷佛录影带被按了'暂停'钮一般。通常在数秒或三十秒后,发作会结束。原来暂停的行为又可接续下去。有时发作中会合并眨眼、咀嚼的动作。
3、 肌抽跃性发作:此类型较难以言语描述。举例来说,若是我们冷不防被别人从背后大叫一声而吓了一跳,所产生的那种全身抖了一下的动作,就是一种全身性的肌抽跃性发作。
4、 失张力性发作:可想像一个原本用线操纵的木偶,突然间线全部断掉的情况。患童便像这断线的木偶般,突然全身无力的倒下。
5、 单纯局部癫痫:上述的种类皆属于泛发性发作,也就是发作时意识丧失,和患者说话时皆无反应。但是局部发作时患者的意识清楚,和外界的互动良好。而症状可以是一手或是一脚抽动,或部分的身体有奇怪的感觉等。
6、 婴儿点头痉挛:通常是发生在2岁以内的婴儿,在刚睡醒时或将入睡时,会有点头的动作,类似在打瞌睡,不过通常都是连续十几次以上,连躺在床上都可以看得出来,如果动作很大,也会合并躯干弯曲及两手前伸。
7、 复杂性部分发作:通常发作之前病童会有感觉快要发作,继之以各种不自主的动作,并且丧失意识,整个人事后完全不复记忆。不自主动作可以是眨眼、咀嚼、两手漫无目的乱摸及到处走来去等等。整个发作时间超过一分钟。
癫痫的病因很多,通常将其归结为特发性和症状性(继发性)两个方面。
(1)特发性(原发性) 特发性癫痫指无脑部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表现、致病原因尚不明确的一类癫痫,又称真性或原发性癫痫。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引起癫痫发原因不断被发现,原发性癫痫的比例日渐缩小,故有学者将此类癫痫又称为隐原性癫痫。一部分脑部未见显著的结构变化和代谢异常,但和遗传因素有关,有家族性出现的倾向,起病多在儿童期和青春期,亦有称此类癫痫为遗传性癫痫。
特发性癫痫的发作形式多为全身发作,如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和肌阵挛性发作。
(2)症状性 (继发性) 由多种脑部器质性病损或代谢障碍所致。
1)先天性畸形: 如染色体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小头畸形,胼胝体发育不全、脑皮质发育不全等。
2)产前期和围生期疾病:产伤是婴儿期症状性癫痫的常见病因。挫伤、水肿、出血和梗死也能导致局部脑硬化
,若干年后形成病灶
。脑性瘫痪患者也常并发癫痫。
3)高热惊厥后遗症:严重和持久的高热惊厥可以导致包括神经元缺失和胶质增生的脑损害,主要在颞叶内侧面,尤其在海马体。
4)颅脑损伤:颅脑损伤后遗癫痫者,伴有凹陷性骨折、硬脑膜撕裂、局部神经系统体征,长期损伤后记忆障碍。损伤后数周内即产生早期痫性发作的病例为最多见。
5)感染:见于各种细菌性脑莫炎、脑脓肿、肉芽肿、病毒性脑炎
,以及寄生虫病,如猪囊虫、血吸虫、弓形虫等。
细菌性感染常见的有
结核性脑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布鲁杆菌性脑炎、蛛网膜炎、
硬脑膜外脓肿
等。急性期可作为其临床表现的症状之一,晚期亦可遗有癫痫发作及脑电图痫性放电,癫痫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或部分性发作。
病毒性感染常见的急性感染有流行性乙型脑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等。急性感染者除在急性期可出现癫痫发作外,在康复期亦可遗有脑软化、萎缩性病灶及反复的癫痫发作。慢性型者在病情的进展过程中可伴有部分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
此外,因病毒感染所致的"散发性脑炎"也常有癫痫发作,或以癫痫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寄生虫感染:常见的脑寄生虫病有脑囊虫病、脑包虫病、脑血吸虫病、脑肺吸虫病、脑弓形虫病、脑旋毛虫病及脑型疟疾
。其中北方最常引起的癫痫发作者为脑囊虫病,系猪绦虫幼虫囊尾蚴寄生于脑内所致。常表现为全身性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在南方常引起癫痫发作的为脑血吸虫病。 6)中毒:铅、汞、一氧化碳、乙醇、番木鳖、异胭肼中毒,以及全身性疾病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尿毒症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06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支气管扩张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下一篇: 早期肝硬化的护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