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正常人固有的心率,不用做特殊的处理。而T波改变一般多见于T波低平,T波倒置或T波高尖。T波低平以及T波倒置一般有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所导致的,而T波高尖多见于高钾血症或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需要明确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进行相应的处理。那窦性心律过缓怎么回事?相关知识介绍如下!
窦性心律过缓怎么回事?1、生理性因素:成人静息时窦性心律60~100次每分,窦性心律过缓是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引起的窦性心律失常,心率低于60次每分。窦性心律过缓可由生理性因素导致,例如运动员、体力劳动者、处于睡眠状态者等,都可能出现生理性窦性心律过缓,无需进行特殊治疗。
2、病理性因素:脑膜炎、脑出血等,容易引起颅内压升高、神经症,使神经中枢兴奋性增高,导致窦性心动过缓。低温及重度营养不良、脑垂体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可引起代谢降低,导致窦性心律过缓。治疗脑膜炎可用的药物有阿昔洛韦、更昔洛韦、阿糖腺苷,治疗脑出血可用的药物有甘露醇、呋塞米、华法林,严重患者建议手术治疗。
窦性心律过缓怎么办?窦性心律过缓是什么意思,窦性心律过缓实际上指的就是窦性心律,但是心跳每分钟小于60次,也就是叫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可以见于正常人,比如运动员,就是体力活动比较多的人,每搏输出量足够大,就会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但是也会见于疾病状态的,比如下壁心梗的时候也会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比如有高迷走神经张力的时候,严重的腹痛带来的高迷走张力,也会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还有窦房结的功能有问题的时候,可能表现为窦性心律,但是心跳非常慢,尽管也可能出现其它心律失常,所以窦性心动过缓,绝大部分是生理性的,没有太大的问题,运动之后心率是能够起来,但是也有些是由疾病造成的,这是有疾病原因的,这些疾病就需要进行治疗。
窦性心律过缓吃什么好?食物对窦性心律过缓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在饮食上也没有严格的限制,如果患者的心率下降,低于60次/分就称为心动过缓,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可以不用特殊治疗,当患者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时,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
饮食上可以适当的多吃鲫鱼、鸡蛋、青菜、豆腐、西蓝花、洋葱、燕麦,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忌烟酒,辛辣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注意:窦性心律过缓患者平时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生活的作息规律。
经常进行体育运动的人,一般心率都比较慢,由于经常锻炼,心肌收缩力加强,每次射出的血液量多,你如果没有异常感觉,属于正常现象。
正常人为窦性心律,成人为60~100次/分。心率在60次/分以下为窦性心动过缓。
引起心动过缓的原因为:
1、生理原因——当迷走神经张力增强时,可发生窦性心动过缓。青少年与运动员较多见。窦性心律的频律随年龄增长而减慢,因此老年人也可出现心动过缓。
2、病理性原因——常见心肌炎、冠心病或心肌病累及窦房结;甲状腺功能减退、高钾血症等。
心动过缓在40~60次/分时,如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存在的话,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症状。若心率低于40次/分,则会出现心排血量降低的症状
。
你经常运动,平时心率在50~60次/分左右,偶测44次/分,无心脏症状,多为平时运动,迷走神经张力相对增高所致,你可再自测几次心率或脉率,数脉搏时,至少数半分钟,这样可减少误差,如多次在40多次,则应检查有无病理原因存在。
如果心脏的最高「司令部」——窦房结发出「指令」的频率少於每分钟60次,就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在一些健康查体中,医生们经常遇到一些心率少於每分钟60次的人,他们大多数为体育运动员,或者重体力劳动者,虽然心跳次数减少了,但心脏每次搏动排出的血量要比一般人多。这种心律失常属於生理性的范畴,无需治疗。还有一部分人的心动过缓是由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颅内压增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病症引起,应给予相应的治疗,尤其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徵引起的心动过缓更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当炎症、缺血、老年性退行性变等因素影响到窦房结时,窦房结的功能逐渐减弱,自律性降低,每分钟发放的激动频率减少,从而出现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的症状。对於确诊的病窦综合征患者,要避免使用减慢心率的药物。如果没有伴随快速的异位心律时,可以应用加快心率的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异丙肾上腺素。如已发生异位快速心律,使用此类药物要慎重。对於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特别是有昏厥史者,应及时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临床表现: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无症状。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
诊断依据:
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p波速率低于每分种60次,pr间期大于0.12秒。
治疗原则: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诱因后,症状可消失.
2.有明确的原发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辅助检查:
1.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
2.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
疗效评价:
1.治愈:心率提高到每分钟60次以上,自觉症状消失。
2.好转:心率提高到每分钟50次以上,自觉症状好转。
3.无效:治疗前后心率无变化,症状无缓解。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01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柠檬水发苦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 霍建华光头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