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近年来肠胃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导致许多人开始重视对消化系统的定期检查。胃肠镜检查是发现胃肠疾病,特别是胃肠癌的关键步骤。那么期做胃肠镜检查有哪些好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定期做胃肠镜检查有什么好处?1、预防癌症:胃肠镜检查不仅可以发现胃肠癌,还可以发现并切除息肉,从而预防它们发展成癌症。
2、诊断和评估:胃肠镜检查可以诊断和评估消化道疾病的严重程度,例如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炎症性肠病等。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3、提供生物样本:通过胃肠镜检查,医生可以取得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检查,这有助于确诊并指导治疗。
4、预防疾病:胃肠镜检查可以发现消化道的各种疾病,包括溃疡、炎症、息肉、癌症等。早期发现可以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并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肠镜检查能检查出哪些疾病?1、息肉和癌症:肠镜检查是诊断肠道息肉和癌症的首选方法。通过肠镜,医生能直接看到息肉或肿瘤,甚至在早期发现它们。对于找到的息肉,医生通常会选择立即切除,并将其送至病理实验室进一步检查。
2、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都可以通过肠镜检查来进行诊断。
3、出血源:对于慢性或急性的肠道出血,肠镜能帮助医生找到出血的源头,并且能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内镜下止血。
4、肠道异物:如果肠道内有异物,医生也可以利用肠镜将其取出。
5、肠道结构异常:如肠道狭窄、肠梗阻、肠套叠、肠壁溃疡、息肉、肠腺瘤等。
做肠镜注意什么?健康的成年人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预防大肠癌。检查的频率取决于个体的风险水平,一般来说,每10年一次是个合适的间隔。然而,对于有高风险因素的人来说,可能需要更早地开始并且更频繁地进行肠镜检查。肠镜虽然不能完全排除大肠癌的风险,但它是我们现有的最有效的预防工具之一,可以极大地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准备工作:在进行肠镜检查之前,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包括采取特殊的饮食、使用肠道清洁剂清空肠道、可能需要停用或调整某些药物等。这些准备工作对于检查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副作用和风险:肠镜检查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但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和风险,如腹部不适、肠道穿孔、出血等。在考虑是否进行肠镜检查时,应充分了解并权衡其好处和潜在风险。
配合其他筛查方法:除了肠镜,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筛查大肠癌,如粪便潜血试验、粪便DNA试验、CT结肠造影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
总结:胃肠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适。因此,在决定接受胃肠镜检查时,应考虑其利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决定。
我觉得因为胃癌是发病率相当高的一个疾病,一提到胃镜,肠镜许多人都觉得害怕,在门诊常常遇到人们对胃镜有一种恐惧的心理,但是为什么医生还是不放心地劝你要做一次胃镜呢?
大多数人认为胃病是小病,吃点药就好了,当病情则三番五次发作,愈演愈烈,直到出现别的症状时才引起重视,但这时胃病往往已成为恶性病变晚期。很多人都是因为惧怕胃镜检查,对做胃镜检查一拖再拖。其实,胃肠道肿瘤只要早筛查,早发现病灶,是完全可以避免恶化,并且治愈的!
随着纤维光导技术、电子技术、超声等高新技术在胃肠镜中的应用,检查的舒适程度和诊断水平也明显提高。无痛胃肠镜技术是用药物静脉麻醉,使患者在睡眠的状态下接受胃肠镜检查,换言之,做检查就好比睡了个短觉,一觉醒来,检查就做完了,患者毫无感觉。
这样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避免了其因痛苦不自觉躁动而引起的机械损伤,并且有助于医生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具有无痛苦、无恐惧、无后遗症、安全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因心理紧张害怕做检查的胃肠病患者。
如果您已经40岁以上(有消化道疾病家族史的可提前),或者您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抽烟、喝酒,饮食不规律,喜食油腻、腌制、烧烤等,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已经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的人群,建议您做一次胃肠镜检查,明确诊断,将风险降低到最小。
做胃镜时会对消化道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胃镜是胃部疾病的常见检查方法,属于有创的检查方法,因此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进行胃镜检查时需要通过食管放置内镜,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咽喉部位、食管,以及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部分人在进行胃镜检查后会出现出血,但是出血量不大,在胃镜检查时还会因为对黏膜造成刺激,而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无法耐受胃镜检查引起的痛苦,需要进行无痛胃镜,这种情况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麻醉药品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部分患者会造成不良反应或者副作用,需要代谢一段时间才能够恢复正常。
50岁以后做好这5项体检
1、肺LT,一定要做!
肺癌的年发病率约为82.8万,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排名第一。50岁以后,我们已经进入了肺癌的高发年龄,所以我们必须注意肺癌的筛查。
2、胃肠镜,一定要做
胃肠镜检查是发现胃肠癌的最佳方法,50岁以后一定要做,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可以管理5年。
3、生化检查,要做
50岁以后,患三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生化检查中最重要的有两种,一种是血脂,另一种是血糖。此外,肝肾功能可与血脂和血糖共用。肝肾功能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肝肾病变。
4、三大常规,要检查
三大常规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和粪便常规,这是最常见的检查,但可以发现很多大问题。
5、彩超,一定要检查
男性:建议检查肝、胆、脾、胰 肾脏、输尿管、膀胱、前列腺。
对女性:建议检查肝、胆、脾、胰、肾脏、输尿管膀胱子宫双附件、乳腺、甲状腺。
作为胃肠镜医生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肠镜不是你想做想做就能做。
正常人当然是没必要做肠镜啦,毕竟做肠镜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临床检查,需要清淡饮食两天,吃泻药吃两天准备好才能做。所以肠镜不是你想做想做就能做。
我们临床上肠镜检查跟胃镜检查比较类似,都是在眼睛直视下观察肠道内部情况,所以肠镜是发现早期肠道肿瘤、息肉、肠癌等最简便、最有效的临床检查手段。
8. 40岁以上的人安全第一最好也常规做一次胃肠镜 健康 体检。
9.抽血检查肿瘤标志物有升高的也建议常规查一下胃肠镜的。
所以大家对照上面我说的看一下,如果都没有上述表现可以40岁以后再体检的。
30岁的人,有必要做肠镜检查吗?我是胃肠外科的医生,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大家说的肠镜,主要指的是结肠镜,结肠镜一般只能够观察到全部的结肠和直肠, 还有一小部分的末端回肠。主要诊断有没有大肠癌,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癌,克罗恩病,肠道出血等等。
如果是一般普通人,没有癌症家族史,没有慢性肠炎,寄生虫等病史,没有任何的不舒服,那是不用做肠镜的,对于一般的人群,如果想做癌症筛查,建议45岁左右开始做第一次肠镜检查。
30岁的人,如果出现了以下的情况,我建议做肠镜检查,明确诊断:
(1)反复便血
便血的患者,特别是暗红色大便,血液与大便混合在一起,需要当心肠癌或者是肠息肉。还有粘液脓血便,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小心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也需要行肠镜检查。
大便潜血阳性的患者,首先应该查胃镜,明确有没有上消化道出血,如果没有问题,可能就需要做肠镜检查。
(2)腹泻或者便秘
排便习惯改变,出现长期的腹泻,大便不成形,或者便秘,腹泻与便秘相交替的情况,需要引起注意。
(3)诊断为肠息肉,慢性肠炎,炎症性肠病等癌前病变
大肠息肉的患者,做过息肉切除之后,需要复查一下,看看有没有切干净,有没有新长出来的息肉。还有慢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癌前病变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肠镜,监测治疗效果,防止癌变。
(4)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者林奇综合征的家族人员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林奇综合征是两种遗传性的肠癌综合征,因为基因异常,导致癌症的发病时间提前,如果你被确诊为这两种疾病,应该尽早就开始定期做肠镜的检查。
(5)不明原因消瘦的患者
如果你突然间体重下降比较多,进食量没有下降,找不到明确的原因,也要考虑做肠镜检查,明确有没有肠癌的可能。
(6)慢性腹痛的患者
腹痛是比较常见的症状,如果患者出现慢性的腹痛,找不到原因,可以排除胆囊炎,胆囊结石,阑尾炎,胃炎等情况,考虑腹痛与大肠有关系,建议做一个肠镜检查。
(7)其他检查提示肠道有疾病
例如体检的时候,发现肿瘤标志物CEA升高,找不到明确的病因,需要做肠镜检查,明确诊断。或者腹部的彩超,CT等检查,直肠指检,发现肠道疾病,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就需要做肠镜检查。
除了这些情况,还有一些情况,也可能需要做肠镜的检查,例如出现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帮助,如果你有任何疑问,请留意咨询。
30岁有必要做肠镜检查吗?答案是:如果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不必要做肠镜。
从肿瘤筛查的角度,所谓肿瘤筛查,是针对无症状的“ 健康 人群”,不必要不分年龄滥查肠镜,按相关指南推荐,一般风险人群,45岁以后可以考虑开始做一次肠镜筛查,如果没有发现异常,可每10年做一次,如果发现异常,则根据异常情况进行处理或随访复查。但也并不是只有肠镜一个筛查手段,参照指南要求,45岁至75岁的一般风险人群,可考虑每年做一次粪便免疫化学试验或高灵敏度愈创木脂粪便隐血试验;或者每3年做一次多靶点粪便DNA检测;或每5年做一次CT结肠成像或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当然也可以每10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这是指第一次检查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当然要根据发现的异常情况来决定处理及复查时间间隔。而75岁以后至85岁,则要根据当事人的偏好、预期寿命、 健康 状况以及既往筛查史等,决定是否继续筛查,如果决定继续筛查,则同样可以按上述筛查方案进行。对于年龄超过85岁者,一般不建议继续进行筛查。而肠镜高危人群,筛查年龄或恰当提前,筛查间隔时间也要更短。
如果是有什么异常,比如大便带血,大便形状不正常,长期便秘或腹泻或两者交替,是为了诊断需要,这当然是不限年龄,30岁要做,80岁也要做,甚至儿童也可考虑做肠镜。
我是小影大夫。肠镜是能发现早期结直肠癌的最优检查。早期结直肠癌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正因为这样,很多朋友担心自己会不会得结直肠癌,自己才30岁,要不要去做个肠镜看看。
肠镜只能检查结肠和直肠的病变,不能检查小肠的疾病。因为镜子是从肛门进去的,只能进入到结直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肠。大肠里面装的是粪便,所以做检查前一定要吃泻药,按照预约时间,医生会给你泻药,并且一定要拉干净,如果拉不干净,也会影响医生观察大肠内的结构。万一影响判断,漏诊了一个小癌症,那么麻烦了。所以一定要按照要求吃泻药,做好胃肠道准备。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行肠镜检查
1.反复便血
反复便血,是鲜红样血便,说明胃肠道有出血。红色的血是结直肠出血,黑便是上消化道的出血。无论便血量多少,都要去做个肠镜看看。
2.反复便秘、腹泻或者两者交替
反复出现腹泻,出现便秘,两者交替出现,有可能是胃肠道紊乱,也有可能是结肠癌的症状。很多老人家会便秘,会误以为只是单纯的便秘,殊不知是长了结肠癌。像这样出现症状几个月才就诊的病例不少。
3.有结肠癌家族史
有结肠癌家族史的,无论是父母、堂兄堂弟、表兄表弟的,自己都应该警惕一下。如果自己也有胃肠道方面的不适,不防做个肠镜体检一下,也可以放心一点。
4.无明显诱因出现体重明显减轻
无明显诱因出现体重减轻,减轻5kg以上的。要注意会不会有癌症的可能。如果自己最近干活辛苦,吃不好,心情不好,导致的体重减轻,这个不算。
以下这个病例为64岁男性,上腹部不适2个月,大便不畅5天,近期体重明显减轻,CEA明显升高。有经验的医生听到这个病史,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肠癌,果不其然,做了CT发现,结肠癌伴发肝内多发转移。
对于什么时候开始需要做肠镜,其实每个医生都没有确切的答案。有人说45岁以后才需要做,也有医生说35岁。但是也有些人在30岁就发现了结肠癌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实在不放心,30岁去做个肠镜筛查下也无妨,如果没事,可以三到五年以后再去复查一次。与其纠结要不要去,还不如就去了。
先说结论:30岁如果没有身体上具体的症状或不适,就没有必须做肠镜的必要,而如果长期腹痛、腹泻、便秘或有其他的下腹部不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需要做一个肠镜检查的。所以要就事论事,不可一概而论。
那么像题主所问的30岁就进行肠镜检查有没有必要,我们就从检查的推荐年龄和利与弊来分析一下吧。
肠镜检查的推荐体检年龄
常看我科普文章的朋友们应该很熟悉我关于首次肠镜检查的推荐年龄: 35~40周岁 ,即人到了35周岁后哪怕胃肠没有什么异常,最好也当作体检去检查一次胃镜和肠镜。下面我就跟大家说一下推荐这个年龄段的依据和缘由:
数据显示,年龄在40岁以上的体检肠镜检查人群中,息肉检出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高的。 一篇发表在《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上的文章将体检肠镜检查按照每10岁为一个阶段分组,通过统计息肉检出率来分析息肉生长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这些人中的息肉检出率从40~50岁组的19.77%随年龄增长,直到大于70岁组的48.15%,可见年龄是肠道息肉生长的因素之一。
结合上述数据,再根据另一篇关于肠道腺瘤样息肉癌变的文章中论述:一般腺瘤样息肉从生长到癌变一般会经历5~15年的时间, 我推荐第一次无症状体检肠镜检查应在35~40岁之间进行 。
肠镜检查的利与弊
回到今天的问题来看,既然推荐35~40岁进行无症状体检的肠镜检查,那么30岁固然就显得稍早一些,确实没有必须要检查的必要。不过我通常对关心自己身体 健康 的人是持鼓励态度的,因此我在这里阐述一下我眼中的肠镜检查的利与弊,之后题主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去分析需不需要做检查。
首先,任何的检查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肠镜由于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方式,风险是必然存在的。理论上肠镜检查的并发症为肠穿孔、肠道粘膜出血、肠系膜撕裂、感染及心脑血管事件等。由于现在肠镜技术的发展和洗消制度的完善,上述并发症出现的几率是极低的。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虽然概率低却仍然有机会发生,每年都会有关于肠道穿孔或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个案报道。因此做不做检查,首先要看自己是否能接受检查所带来的风险;
其次,肠镜检查从准备到完成多少都会引起一些感官上的不适。 肠镜检查前是需要做肠道准备的,良好的肠道准备是保证肠镜顺利检查的关键。由于需要饮用大量的水来配合清肠制剂,同时还需要保持禁食直到检查结束,因此很多人在肠道准备这一关就饱受摧残。而如果不选择无痛肠镜的话,在做检查的过程中还会大概率出现腹胀、腹痛等常见的反应,因此在选择做肠镜检查前,也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看是否能经受的了这些不适;
最后,排除以上两个所谓的弊端,肠镜检查越早做越好。 从我实际的临床经历来看,我检出过最年轻的进展性肠癌的患者年龄是28岁,当时我都惊呆了。所以如果你能接受以上两点风险或不适的话,肠镜检查是越早做越好的,虽然不需要一个月做一次,但是每1~2年做一次对身体是完全没有伤害的。
从肠镜检查看疾病的体检策略
综上,如果让我说30岁该不该检查肠镜,我会说具体事情具体分析:
如果是一个 健康 的人,那么30岁就预防性地体检肠镜显得稍早一些。因为从大数据角度来说,肠道息肉或恶性肿瘤是在中年之后才开始有苗头。不过如果能够接受肠镜的一些风险或不适,那么早点进行 健康 检查也没什么坏处,发现问题能及早处理,没有问题则一心坦荡,愉快生活。
不过如果是一个长期腹痛、腹胀或排便习惯改变,甚至长期有便血的人,那么无论多大岁数,都应该在短期内做一个肠镜的检查,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
由此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思路延伸至其他的医学检查中,我们要先了解检查的目的,之后再了解一下检查的弊端,比如检查体验、并发症和风险等。在结合自己身体实际情况后,根据医生的建议,再去决定是否要做这种检查。这样既能避免身体因频繁过度检查而遭受损害,也能在合适的时间对身体进行体检,避免疾病的进展和恶化。
最后请大家记住一句话,凡是涉及身心 健康 的事情,要 “就事论事,就人论事,分辨利弊,谨遵医嘱” 。
(End)
参考文献
【1】赵子夜, 李骏强, 单永琪,等. 结直肠癌平均风险人群结肠镜检查的息肉与腺瘤检出率及其年龄分布情况[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4, 31(2):64-68.
【2】李锦, 孔令斌, 黄志诚.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癌变机制研究进展[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6, 39(3):196-201.
肠镜是明确肠道疾病一个最有效,直接的检查方式,对于诊断肠道疾病和预防肠癌方面都有极大的帮助,肠镜的出现和普及使得肠癌更容易在早期内发现,并且对于肠癌的治疗和其他肠道疾病的治疗都提供了足够的诊断依据。
肠镜虽说是预防和诊断肠道疾病的重要措施,但是这并不说明所有的人群都必须接受肠镜的检查,而对于30岁的人群有没有必要去进行肠镜检查,小克有以下的观点和建议:
首先对于30岁没有任何疾病的 健康 人群来说,是没有必要去进行肠镜检查到的,因为根据肠癌的好发年龄段和肠道疾病的好发年龄段来说,肠癌和肠道疾病的发生还是较为集中在40岁以上人群的,所以对于30岁且身体 健康 的人来说,是不需要肠镜检查的。
但是如果在30岁时有以下的症状,还是需要接受肠镜检查的:
1.长期的腹泻,便秘持续,反复性出现 :腹泻和便秘者两种症状有时可交替发生,对于长时间有腹泻,便秘症状的30岁人群,还是应该积极接受肠镜检查,明确有无肠病发生。
2.便血: 便血也是肠道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临床上常见的导致便血的疾病是以痔疮为主,但是在临床上也有将肠癌误诊为痔疮的个例,所以当有长时间便血症状时,应该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和肠镜检查,避免对于肠癌或者其他肠道疾病的漏诊。
3.黏液便,脓血便: 这两种症状的出现多说明患者肠道内有感染以及慢性炎症的存在,此外像肠道息肉,肠癌也是会有以上表现的,所以对于黏液便和脓血便的患者还是应该及时的肠镜检查。
4.肠癌术后或者是肠道息肉切除后复查: 肠癌术后和肠道息肉术后复查,有助于了解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另外对于复发的情况还能做到一个有效的早期治疗。
5.家族当中有肠癌的人群: 大多数癌症都是具有遗传的这么一个因素存在,所以对于家族当中有肠癌,尤其是直系亲属有肠癌的一定要做好定期的体检。
以上5点存在的30岁人群,均应该接受肠镜的检查,此外肠镜检查也是有禁忌症存在的,如肛门,直肠存在有严重的感染以及各种的急性肠炎和细菌性痢疾等。
你好,肠镜检查的主要目的就是尽早发现结直肠疾病和肠癌的早筛。对于30岁的人来说,肠镜检查就应该提上议程了,因为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对于结直肠癌青年人( 30岁)中直肠癌发病率较高,而且大部分是低位直肠癌,一般直肠指检就可以发现。所以说如果有消化道症状比如大便带血,或者大便习惯改变尽早去医院就诊,直肠指检和肠镜都需要做。此外,如果有肠癌家族史,癌症史,肠道腺瘤或者息肉史,或者有黏液血便,慢性腹泻或便秘,都属于高危人群,应该行纤维肠镜检查。因为即使是肿瘤标志物检查,对于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阳性率也是很低的,所以即便是年轻人肠镜检查也是必要的。
胃肠镜是诊断消化道疾病的好方法,为临床金标准,医学界资深人士都称它为消化道保护神。
但是胃肠镜并不是常规体检项目,是有检查指征的。比如:吞咽困难、腹痛、反酸、消化不良、恶心、呕血、腹泻、大便性状改变…等等。
所以是否应该进行胃肠镜镜检查应有医生来确定,而不是年龄。
此外,温馨提示:检查前应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否阳性,以便决定检查的时间;需禁食八小时以上。早晨检查者不吃当天的早餐,下午检查者不吃当天的午餐;若进行过其他检查,如胃肠道钡餐检查、腹部CT或以前做过胃镜检查,须将检查报告和病理报告交医生参考;传统胃镜检查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检查很难进行下去,无痛胃肠镜技术,为消化道患者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有没有家族遗传史,有没有临床症状,比如非痔疮的便血,不明原因的肠梗阻等。
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做不做肠镜不取决于多大年龄而是有没有做肠镜的指征。比如有没有长期腹泻、便血、便性状异常、腹痛...。儿童有症状也可能需要做肠镜,老人没症状也可能不需要做肠镜。哪有用年龄判断需不需要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487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吃花生拉肚子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