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先天性尿道瓣膜是怎么回事(后尿道瓣膜的易混淆的疾病)

佚名 2023-08-27 01:19:27

尿道炎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患有尿道炎的人会在小便的时候出现疼痛感,而且尿道炎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所以平时还是需要好好护理尿道的。先天性尿道瓣膜是一种多发于男童的疾病,那么,先天性尿道瓣膜是怎么回事?先天性尿道瓣膜可以治吗?

1、症状表现

1.如婴儿期就出现症状,则全身一般情况较差,发育不良,食欲差。2.患儿排尿时哭闹,排尿困难,合并感染则出现发热等。3.体查见膀胱异常充盈,如出现肾积水则上腹部可触及囊性肿块。4.插导尿管能顺利进入膀胱,并引出大量尿液,尿潴留症状缓解。

2、诊断依据

1.婴幼儿有排尿困难的病史;2.体查发现膀胱尿潴留和肾积水的体征;3.试插导尿管能顺利插入膀胱导尿。4.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和尿道膀胱镜检查发现后尿道有瓣膜。

3、治疗

治疗原则1.经尿道镜下行瓣膜电切术或直视下行瓣膜切除术。2.保证尿路通畅,治疗肾功能不全。

用药原则1.使用抗生素主要在于预防感染。2.如肾功能不明显损害,可口服抗生素,如有肾功能不全或感染,则主静脉用药,并且加施护肾治疗。

4、预防常识

先天性尿道瓣膜,多见于婴幼儿,严重影响小儿的健康发育。故如有排尿不畅症状,家长必须带孩子尽快就医。本病治疗效果良好,但需要特殊器械和医生丰富的经验,故宜到大的医院就医。如肾功能严重损害才治疗,则手术或治疗均不能使肾功能恢复正常。

5、尿道炎可避免

(1)坚持大量饮水

肾脏排泄的尿液,对膀胱和尿道起着冲洗作用,有利于细菌的排出,每天大量饮水,2~3小时排尿一次,能避免细菌在尿路的繁殖,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这是预防尿路感染最实用有效的方法。在疾病的发作或缓解阶段,每天大量饮水,亦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饮茶水或淡竹叶代茶饮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注意个人卫生

女性女性私处及尿道口寄居着大量细菌,是发生尿路感染的先决条件。因此,要经常注意女性私处的清洁,要勤洗澡,且不要用池浴或盆浴,要勤换内裤,在新婚、月经、妊娠和产褥期,尤应注意。女婴要勤换尿布。

(3)尽量避免使用尿路感染器械和插管

尿路器械易把尿道远端的细菌带入膀胱和上尿路,尿路插管后易发生持续性菌尿,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在必须使用时,要严格消毒,在尿路器械使用48小时后,宜作尿培养,以观察是否发生尿路感染。用尿路器械检查之前,已经有细菌尿的病人,宜先控制感染。有些患者当时虽无细菌尿,但以前曾有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史或有尿路异常,在尿路检查或前后48小时宜服用抗菌素以预防感染。在留置导尿的头三天,给予抗菌药可预防或延迟尿路感染的发生,但3天以后给药则无预防作用。另外,密闭式的引流系统连接尿路留置导尿管,可使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

后尿道瓣膜的易混淆的疾病

1、先天性膀胱颈挛缩多见于小儿。因膀胱颈部肌肉、纤维组织增生及慢性炎症,导致膀胱颈部狭窄而发生尿路梗阻。有排尿困难、尿潴留、膀胱输尿管返流、肾输尿管积水、肾功能减退及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直肠指诊检查,可触及膀胱颈部硬块。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示膀胱出口抬高.膀胱底部呈圆形。膀胱尿道镜检查,于检查镜通过膀胱颈部时有紧缩感,颈部呈环状狭窄,后唇呈堤状隆起,三角区肥厚,膀胱底部凹陷。
2、先天性精阜增生系精阜先天性增大,突入尿道,形成阻塞所致的排尿障碍性疾病。可有排尿困难、尿线无力、尿频、尿失禁、遗尿、肾功能不全、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尿道镜检查,可见隆起、肥大的精阜。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可见后尿道充盈缺损,其上之尿道扩张,膀胱输尿管返流。
3、前列腺增生是与内分泌紊乱有关的老年男子常见疾病。表现为下尿路梗阻,排尿困难、尿流无力、尿线细,耻骨上可扪及充盈的膀胱,可触及肿大的肾脏,严重者影响肾功能。在尿道瓣膜发生于老年时,可与之混淆。直肠指诊检查,可触及表面光滑、富于弹性的增大的前列腺,向直肠内突出,中间沟变浅或消失。超声波检查可见前列腺径线增大,有较多残余尿。膀胱造影示膀胱底部抬高,下缘与耻骨间距增宽,膀胱壁有小梁、憩室。尿道造影示后尿道延长、扩大。但边缘光滑。膀胱镜检查可见前列腺中叶、两侧叶向腔内突出,膀胱壁有小梁、小室形或。
4、尿道狭窄为先天性、炎症性、损伤性、医源性等原因所造成的尿道纤维组织增生,导致尿道管腔的狭窄。有排尿困难、尿潴留,甚至继发感染。作尿道探子检查时,于狭窄段明显受阻。尿道造影可显示出狭窄段。
5、神经原性膀胱系控制排尿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后所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可发生尿潴留、肾积水、肾功能减退及继发尿路感染。一般有外伤或手术所致的神经损伤史,或者糖尿病、脊髓灰白质炎等全身性疾病史,或药物应用史。除排尿困难等症状外,尚有便秘、大便失禁、膀胱膨胀感的减退或消失、会阴部感觉减退或丧失、肛门括约肌张力减退或增强、肢体瘫痪等表现。可有脊柱裂、脊膜膨出、骶骨发育不良等畸形。膀胱造影示膀胱呈松塔状。膀胱去神经超敏试验阳性。
6、多囊肾系先天性肾多囊性病变。多为双侧性,1/3病例发现于小儿。其肾脏结节状增大,可于上腹部、腰部扪及肾脏肿块。可发生高血压及慢性肾功能衰竭。但常有间歇性无痛性肉眼全血尿发生。在排泄性尿路造影片上可见肾外形增大、肾盂肾盏受压变形,呈狭窄、延长、扩大、缺损或移位。超声检查示多发性液性暗区。放射性核索肾扫描示多个缺损区,肾图示肾功能受损。
7、慢性肾炎是以蛋白尿、管型尿,血尿及浮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为主的两侧肾脏慢性弥漫性肾小球损害性疾病。以小儿、青少年多见。其肾功能减退表现可与尿道瓣膜相混淆。但无排尿困难征象,尿中蛋白及管型是特有的。尿道造影、膀胱镜检查及尿流率均正常。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478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