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粮是相对于我们平时吃的细粮而言的,平时吃的白米饭属于细粮,粗粮主要包括玉米、小米、紫米、高梁、燕麦、荞麦以及各种豆类等等,粗粮的种类很多,口感和营养有所差异,有些人很喜欢吃粗粮,但是粗粮吃多了也不好,那么粗粮吃多的危害有哪些?哪些人不宜吃粗粮?
粗粮营养分析
由于加工简单,粗粮中保存了许多细粮中没有的营养。比如,碳水化合物含量比细粮要低,含膳食纤维较多,并且富含B族维生素。同时,很多粗粮还具有药用价值。荞麦含有其他谷物所不具有的“叶绿素”和“芦丁”,可以治疗高血压;玉米可加速肠部蠕动,避免患大肠癌,还能有效地防治高血脂、动脉硬化、胆结石等。因此,患有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便秘等疾病的人应多吃粗粮。
由于粗粮中含有的纤维素和植物酸较多,每天摄入纤维素超过50克,而且长期食用会使人的蛋白质补充受阻、脂肪利用率降低,造成骨骼、心脏、血液等功能的损害,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甚至影响生殖力。
此外,荞麦、燕麦、玉米中的植酸含量较高,会阻碍钙、铁、锌、磷等的吸收,影响肠道内矿物质的代谢平衡。所以,吃粗粮时应增加对这些矿物质的摄入。
专家指出,健康人常规饮食中应该含有30~50克纤维素,饮食中以6分粗粮、4分细粮最为适宜。从营养学上来讲,玉米、小米、大豆单独食用不如将它们按1:1:2的比例混合食用营养价值更高,因为这样可以使蛋白质起到互补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吃的腊八粥、八宝粥、素什锦等,都是很好的粗粮混吃食物。
粗粮吃多的坏处
以25至35岁的人群为例,过量食“粗”的话,会影响人体机能对蛋白质、无机盐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还会影响到人体的生殖能力。
1。如果粗粮吃的太多,就会影响消化。过多的纤维可导致肠道阻塞、脱水等急性症状。
2。长期过食粗粮,还会影响吸收,使人体缺乏许多基本的营养元素。所谓“面有菜色”,就是纤维素吃的太多,导致营养不良的典型表现。
3。对于那些养分需要量大的“特殊”人群来说,过食粗粮,影响吸收而造成的危害最明显,这些人包括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以及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
4。纤维素还具有干扰药物吸收的作用。它可以降低某些降血脂药和抗精神病药的药效。
哪些人慎重吃粗粮
1、儿童
儿童的消化吸收能力比较弱,食用过多的粗粮会引起消化不良。粗粮还会影响钙、铁、锌等矿物质的消化吸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
3岁以下的幼儿要少吃粗粮,如果一定想在孩子的饮食中添加少许粗粮,也应该“粗粮细做”,如用加工得很细的玉米面熬粥。每周给孩子吃杂粮不要超过两次,每次也不要超过25克。给孩子吃杂粮最好的方法是粗细搭配,如大米和小米混合熬制的二米粥。
2、青少年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长期过多地进食粗粮会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影响到生殖能力。建议每周吃粗杂粮不超过三次,每次50克为宜。
3、老年人
老年人的机体代谢能力降低,消化系统的调节适应能力也有所下降。长期进食过多的粗粮等高纤维食物,会使老年人的蛋白质补充受阻,脂肪摄入量减少,微量元素缺乏,以致骨骼、脏器功能、造血功能等都受到影响。
粗粮怎样健康吃
1、粗粮不必细做
粗粮不比做的精细,粮食加工的越精,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的损失就越多,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但是可以清肠理气,促进食物残渣的排出,粗粮粗吃,美味又健康。
2、吃粗粮时多喝水
粗粮中的纤维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后盾,因为其比较难以消化,一般多吃1倍纤维素就要多喝1倍水,才能保证肠道的正常工作。
3、循序渐进吃粗粮
如果我们突然增加或减少粗粮额进食量,会引起肠道不适反应,对于平日里以肉食为主的人来说,为了肠道可以尽快适应,在增加粗粮进食量时,要循序渐进,不宜操之过急。
4、荤素搭配吃粗粮
吃粗粮并不意味着只吃粗粮,除了要顾及以及口味嗜好外,还应该考虑荤素搭配,平衡膳食,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很多人都注重养生,饮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平时除了吃米饭细粮,偶尔还会吃些粗粮,粗粮有很多种类,有些粗粮吃起来也很美味,有些人觉得粗粮吃多些对身体好,其实粗粮需要适当吃,吃太多不好,那么粗粮过量有什么危害?粗粮吃太多的危害有哪些?
1、粗粮过量有什么危害
1.大量进食粗粮,可能使胃肠道“不堪重负”
大量进食粗粮,可导致一次性摄入大量不溶性膳食纤维,容易加重胃排空延迟,可能造成腹胀、早饱、消化不良等。特别是一些儿童和老人,还有一些胃肠道疾病患者,或胃肠功能较弱者,在进食大量粗粮后,出现上腹不适、嗳气、肚胀、食欲降低等症状,甚至还可能影响下一餐的进食。
2.大量进食粗粮,可能影响钙、铁、锌等元素的吸收
大量进食粗粮,在延缓糖分和脂类吸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部分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吸收,特别是钙、铁、锌等元素。这对于本身就可能缺乏这些元素的中老年人和患者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不宜大量进食粗粮,在进食粗粮的同时,还应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合剂。
3.大量进食粗粮,可能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
蛋白质的补充一方面要强调补充的量,另一方面要注意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大量进食粗粮,其中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将导致胃肠蠕动减缓,使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更弱。加之一些老年人因顾忌体重、血脂和血糖而有意减少肉、蛋、奶等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的摄取,这一正一负的叠加“效果”,往往导致负氮平衡,使血浆蛋白质水平降低,长此以往,将造成老年人出现蛋白质营养不良。
4.对糖尿病患者,一次性大量进食粗粮,可能导致发生低血糖反应
部分糖尿病患者血糖很“脆”,往往因饮食、运动、药物(包括胰岛素)的改变或控制不当导致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有些糖尿病患者突然在短期内由低纤维膳食转变为高纤维膳食,在导致一系列消化道不耐受反应的同时,也会使含能量的营养素(如糖类、脂类等)不能被及时吸收而导致低血糖反应。这对于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尤应注意。
粗粮是一种比较难消化的食物,所以一些想要减肥的女性就喜欢吃粗粮,但是如果粗粮吃多了,就会让身体处于各种不适之下。
2、吃粗粮的误区
1、吃粗粮,选择过于单一
很多人吃粗粮选择品种过于单一,觉得一种好吃就一直吃,其实这样不利于营养均衡。其实就是本末倒置了!
正确吃法:粗粮的类型很多,可以把粗粮融入到三餐中,合理搭配。
比如,大豆优质蛋白含量高,还含大豆异黄酮;燕麦含有葡聚糖,有利血脂和血糖控制;豆类嘌呤含量较高,对痛风者不利;玉米膳食纤维含量高,老人难消化。
2、突然大量吃
长期吃细粮的人,不建议突然大量摄入粗粮,会引起消化不良,胃胀气甚至腹泻。如果想改变饮食习惯,就要慢慢去适应,从少到多,至少需要两周的时间让胃肠道去适应。
正确吃法:没有吃粗粮习惯的人,可以开始按照7∶2∶1的搭配进食,也就是70%精米或精面,20%粗粮以及10%的大豆加上杂豆。
慢慢地,把这三样改为到3∶2∶1或者1∶1∶1的搭配比例。3∶2∶1的比例,适用于绝大部分人。所以千万不要为了健康用力过猛,到时候难为了自己的胃。
3、多吃粗粮,却不多喝水
粗粮中的纤维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来溶解。所以,日常饮食中添加粗粮的人,要喝更多的水以润滑膳食纤维,否则就像吃了一堆石头,导致难消化,有便秘的可能哦。
正确吃法:爱吃粗粮,就得爱上喝水。每天喝1200毫升-3000毫升白开水,能更好地帮助膳食纤维发挥作用,排除体内垃圾。
4、粗粮吃的越多越好
粗粮吃太多,不仅影响消化,还会影响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甚至导致营养不良。而且粗粮中的纤维素,还具有干扰药物吸收的作用,它可以降低某些降血脂药和抗精神病药的药效,所以随意吃粗粮反倒影响健康了。
正确吃法: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50~150克全谷物和杂豆,中年人尤其是有“三高”、便秘等症状者,长期坐办公室者、接触电脑较多族、应酬饭较多的人,可适量增加粗粮摄入。
5、用粗粮制品代替粗粮
市场上的粗粮制品有很多,比如全麦面包、麦麸饼干、紫薯饼干、南瓜面包等。但是,作为高纤维产品,如果能口感出众、粗而不糙,大部分肯定是用大量油脂起到“润滑”作用。吃多了粗粮制品,反而会摄入大量油脂。
正确吃法:吃粗粮制品,不如直接吃粗粮来的好。既然讲究健康,就用天然健康的烹饪方式,还原粗粮最根本的味道,比如蒸、煮等做法都是不错的选择。
6、通过粗粮降血糖
刚刚我们已经提到,粗粮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生糖指数较低,但它并不能降血糖。
有的糖友以前吃一个馒头,改成粗粮后就吃两个窝头,饭也比原来多吃半碗,结果不仅血糖没控制好,人还胖了起来。
正确吃法:粗粮虽然血糖生成指数低,但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食用后,血糖虽然上升较慢,但进入体内的糖类物质并没降低。
若不控制食量,血糖负荷增加,仍不利于血糖和体重控制。
粗粮是相对于我们平时吃的细粮而言的,平时吃的白米饭属于细粮,粗粮主要包括玉米、小米、紫米、高梁、燕麦、荞麦以及各种豆类等等,粗粮的种类很多,口感和营养有所差异,有些人很喜欢吃粗粮,但是粗粮吃多了也不好,那么粗粮吃多的危害有哪些?哪些人不宜吃粗粮?
1、粗粮营养分析
由于加工简单,粗粮中保存了许多细粮中没有的营养。比如,碳水化合物含量比细粮要低,含膳食纤维较多,并且富含B族维生素。同时,很多粗粮还具有药用价值。荞麦含有其他谷物所不具有的“叶绿素”和“芦丁”,可以治疗高血压;玉米可加速肠部蠕动,避免患大肠癌,还能有效地防治高血脂、动脉硬化、胆结石等。因此,患有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便秘等疾病的人应多吃粗粮。
由于粗粮中含有的纤维素和植物酸较多,每天摄入纤维素超过50克,而且长期食用会使人的蛋白质补充受阻、脂肪利用率降低,造成骨骼、心脏、血液等功能的损害,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甚至影响生殖力。
此外,荞麦、燕麦、玉米中的植酸含量较高,会阻碍钙、铁、锌、磷等的吸收,影响肠道内矿物质的代谢平衡。所以,吃粗粮时应增加对这些矿物质的摄入。
专家指出,健康人常规饮食中应该含有30~50克纤维素,饮食中以6分粗粮、4分细粮最为适宜。从营养学上来讲,玉米、小米、大豆单独食用不如将它们按1:1:2的比例混合食用营养价值更高,因为这样可以使蛋白质起到互补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吃的腊八粥、八宝粥、素什锦等,都是很好的粗粮混吃食物。
2、粗粮吃多的坏处
以25至35岁的人群为例,过量食“粗”的话,会影响人体机能对蛋白质、无机盐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还会影响到人体的生殖能力。
1。如果粗粮吃的太多,就会影响消化。过多的纤维可导致肠道阻塞、脱水等急性症状。
2。长期过食粗粮,还会影响吸收,使人体缺乏许多基本的营养元素。所谓“面有菜色”,就是纤维素吃的太多,导致营养不良的典型表现。
3。对于那些养分需要量大的“特殊”人群来说,过食粗粮,影响吸收而造成的危害最明显,这些人包括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以及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
4。纤维素还具有干扰药物吸收的作用。它可以降低某些降血脂药和抗精神病药的药效。
3、哪些人慎重吃粗粮
1、儿童
儿童的消化吸收能力比较弱,食用过多的粗粮会引起消化不良。粗粮还会影响钙、铁、锌等矿物质的消化吸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
3岁以下的幼儿要少吃粗粮,如果一定想在孩子的饮食中添加少许粗粮,也应该“粗粮细做”,如用加工得很细的玉米面熬粥。每周给孩子吃杂粮不要超过两次,每次也不要超过25克。给孩子吃杂粮最好的方法是粗细搭配,如大米和小米混合熬制的二米粥。
2、青少年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长期过多地进食粗粮会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影响到生殖能力。建议每周吃粗杂粮不超过三次,每次50克为宜。
3、老年人
老年人的机体代谢能力降低,消化系统的调节适应能力也有所下降。长期进食过多的粗粮等高纤维食物,会使老年人的蛋白质补充受阻,脂肪摄入量减少,微量元素缺乏,以致骨骼、脏器功能、造血功能等都受到影响。
4、粗粮怎样健康吃
1、粗粮不必细做
粗粮不比做的精细,粮食加工的越精,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的损失就越多,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但是可以清肠理气,促进食物残渣的排出,粗粮粗吃,美味又健康。
2、吃粗粮时多喝水
粗粮中的纤维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后盾,因为其比较难以消化,一般多吃1倍纤维素就要多喝1倍水,才能保证肠道的正常工作。
3、循序渐进吃粗粮
如果我们突然增加或减少粗粮额进食量,会引起肠道不适反应,对于平日里以肉食为主的人来说,为了肠道可以尽快适应,在增加粗粮进食量时,要循序渐进,不宜操之过急。
4、荤素搭配吃粗粮
吃粗粮并不意味着只吃粗粮,除了要顾及以及口味嗜好外,还应该考虑荤素搭配,平衡膳食,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1、影响消化
粗粮吃得过多,影响消化,因为粗粮里面含有较多的纤维素成分,过多食用粗粮会导致上腹胀,影响食欲,严重的还会导致肠道阻塞、脱水等症状。
所以吃粗粮时要注意多喝水,粗粮中的膳食纤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做后盾,才能保障肠道的正常工作。人如果多吃了一倍的膳食纤维,大概就要多补充一倍的水。
2、造成反酸
粗粮食用过多,会明显延缓胃排空,引起胃反酸,各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生反酸的症状。过多的粗粮进入到胃里面,可能导致食物积存。当胃里有食物积存的时候,这些食物就会裹着胃里的胃酸,反到食管里,造成反酸,对食管黏膜产生损害。
3、干扰药物吸收
过多的膳食纤维还具有干扰药物吸收的作用,它可能降低某些降血脂药和抗精神病药的药效。
4、导致营养不良
长期过量食用粗粮,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无机盐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使人体缺乏许多基本的营养元素,导致营养不良。
五谷杂粮的功效
1、健康:五谷杂粮是人类的主食,所蕴含的在丰富营养,有预防改善疾病的功效,如膳食纤维,能够有效的减缓糖类的吸收,并降低吃饭的血糖上升速度,使胰岛素产生作用,所以也对糖尿病患者有极大的帮助。
2、防癌:五谷杂粮中的豆类食品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B等,具有抗癌的作用;而维生素A有助于人体内细胞分裂,预防癌细胞形成,再者丰富的膳食纤维,可缩短废物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以减少致癌物质和肠道黏膜的几率,有利于防止便秘和结肠癌的产生。
3、排毒:五谷杂粮丰富的膳食纤维在肠道内不会被消化,还可吸附水分子,促进食物残渣或毒素在肠道内运行,达到排毒的效果;维生素E则可帮助血液循环,加速排毒作用。所含的镁和铁等元素也可加强身体能量,且加速体内废物的代谢。
4、美容:五谷杂粮中富含的维生素A,可保持皮肤和粘膜的健康;维生素E则能预防衰老、皮肤干燥;维生素B2,能够预防青春痘;而像脂肪油、挥发油、亚麻油酸,可滋润皮肤,使其光滑细致。
5、瘦身:五谷杂粮皆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及消化液分泌,可加强体内废物排出,而且有些五谷杂粮中含有泛酸,可释放食物的能量,维生素B群则可能帮助热量燃烧,所以吃五谷杂粮可瘦身。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五谷杂粮营养丰富 有些人并不适合、人民网——粗粮食用过量的“五大坏处” 哪些人应慎吃粗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464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过敏皮肤怎样护理
下一篇: 前列腺增生的症状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