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云:人生苦短,性命可贵;理想萦绕,岂可蹉跎;长生久视之生命境界,即身心健康长寿,而且感观敏捷,灵智异常,不衰之生命力十分旺盛之境界,它具有一定的超时空养生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将集中谈谈“全元养生,根蒂养生,虚净养生”三个切要问题的修悟。
一、全元养生修悟
养生,应是人们身躯总体系统的和谐修悟概念,而绝对不能是“时下健康”之所谓偏颇锻炼理念:如“生命在于运动”理念,即引出许多只重形体四肢的外在运 “动”理念;如“跑出健康”(有的人则不免于腰腿疼痛而至残)、“走出健康”(有的带着计步器,日行两万里,则消耗有余而补养迷茫),“笑出健康”(有的组织“搞笑俱乐部”,而不知人为地搞喜笑活动“过喜伤心”之弊,却置之度外了),“拳出健康”(有的练太极拳,只重一招一式的外形架式,结果练了一辈子,仍然大腹便便,举步滞重),……等。这,较之于全元养生之智慧修悟,则别有一番天地,效应、境界。
现在,仅以《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为指导理论,说明几许: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是先贤们修持“健康长寿,而且智慧长寿”的四条修炼原理,它是实证的、精辟的、完美的;其所提次序,在生命摄养过程中亦绝对不能错乱。我以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效法自然界阴阳动静、刚柔、逆顺、明暗、收放等变化规律,调和益寿益智的主要修身养性方法,如无极、浑元、太极、四象五形、八卦等导引、吐纳、虚净等方法),是第一修炼原则,这一原则可以调摄下述三个原则:如吃得不合适、睡得不好、工作劳累过度、心烦意乱、腿脚不灵、病疾缠身等等现象,均可通过“法于阴阳,和术于数”的精要方法,调理至正常的健康状态!!!
这四条“度百岁乃去”,即“长生久视”的原理,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必须协同体修,不可或缺;层次分明,内涵分明,不可模糊;整体健身效应,绝对显著,不必疑虑。为了便于记忆这“四条养生原理”的明晰内容、含义、层次顺序,现以数理方程式揭示如下:
全元养生原理=阴阳术数修炼方法+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全元养生精髓=神形俱修、身心俱旺(“形与神俱”)
全元养生效应=益寿、益智的长命百岁者(“度百岁乃去”)
据此修持理论、精髓、效应,我们尚可就人体躯体结构,提出长生久视,即长命百岁的实践修悟内容、效应、要求进行把握:
全元养生实修内涵= 大脑灵敏 + 五脏健康 + 手足轻灵
↓ ↓ ↓
全元养生实修方法= 虚静自然 + 五脏运化不止,调息 + 锻炼腰腿
(如“虚极静笃” (如五行生克运化, (如走无极圈,
“寂然不动” 任督二脉运化, 修炼腰腿,关节等)
“离目养神”等) 特别是调息-胎息运化)
全元养生实修总则= 内炼一口气 + 外炼筋骨皮肉
总之,全元养生的修炼总纲是:生命在于运静之间,尤其是静修。而不必执着于“生命在运动”之运“动”——一种偏颇的外形肢体运“动”!
二、根蒂养生修悟
在上述全元养生的益寿益智的“四大修炼原理、方法”修悟之下,尚需进一步体悟“牵牛要牵牛鼻子”、“大道至简”的修炼原理、方法;“法于阴阳,和于数术”,即是其实修要诀:如上述方程式中所述的多种神形俱旺的修持方法;而这些方法之中,仅止“数、十、百、千种”之多(就各家各派养生修炼方法而言),但其中最本原、本始,最基础的功法是什么呢?却常常被一些人,特别是一些“时尚健康”专家忽视了,实在值得反思。
先贤们对此,却有诀窍修悟、贡献:
凡事,要把握本原。孔子曰:“君子务本,本主而道生”。
本原,是什么意思呢?老子曰:“深根蒂固,长生久视之道”。
根蒂(深根蒂固),又何意思呢?老子依然有独特的论述:“玄牝之门(深深地调息于下丹田这一门径),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若有若无地调息,不可勤劳过疾)。”
调息之法颇多,其中以胎息为最要“玄诀”。唐•孙思邈寿高101岁,在《枕中方•行气》中说:“行气可以治百病,可以去瘟疫,可以禁蛇兽(镇禁毒蛇猛兽,躯使蛇兽远离,不得侵害),可以止疮血(于疮血处调息,可以止痛消炎),可以居水中(水中调息,可游泳自如),可以辟饥渴(如语云:气饱不思食;或为“辟谷”之谓),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
什么叫胎息?如何修持胎息呢?其论述亦颇多,现引两段文字,作简要说明:
“圣人久炼胎息者,常纳于丹田,故微微出入定(微微调吐纳于下丹田:不息而息,息而不息,若有若无!),自身安而得长生。长生者,乃神气相合,与道同真也。”(《刘海蟾胎息诀》);
“夫练胎息者,炼气定心也。……气若不定,禅亦空也;气若定,则色身无病,禅道双安。……古人云:气定心定,气凝心静、是大道之要,又名还丹。道人无诸挂念,日日如斯,则名真定禅观,故三世贤圣,修行皆在此诀,故名禅定双修也。”(《达摩禅师胎息诀》)。
三、虚净人生修悟
由上可知,我们“健康长寿,而且智慧长寿”的修持层次当是:
全元养生 其中修炼之要诀 根蒂养生(主要是“胎息养生”) 清静虚无虚净人生(实质是灵性人生、智慧长寿)。
“人为万物之灵”(《书•秦誓》);中华智慧养生的必然主旨,应是如此。就这一理念而言,它超越了人们常有的形体锻炼的感性认知,而反映了与大小宇宙密切相系的内在修持的灵智顿现的理性认知;这种灵智顿现,常被视为一种闪光的灵性、灵感;在生活中、工作中、健康长寿中,它必然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创见性的智商,如人们在写诗、绘画、书法、工艺以及在科研中的灵性、灵感、涵养及其作用等,即不可小视。
“绝伫灵素(绝伫:极端地虚静、不动;灵素:灵慧素质),少回清真(纯真的灵性、灵感。)”(唐•司空图《诗品•形容》)。——这是唐代杰出的诗歌评述家司空图在论述写诗时必有的心灵素质准备:保持超常的虚静,不妄动,以培养“灵素”的萌发;那么瞬间就能产生纯真的灵感(即“少回清真”)。推之,如书画、工艺、科研、健康长寿素质等,亦何尝不需要培育自我虚静、灵素,而去达于“至真、至善、至美”之境界?
“何谓灵?……追摄先天之谓灵(追摄:追求涵养),夬决后天这谓灵(夬决:guai jue,断绝),调和性情、外圆内方之谓灵,被褐怀玉,心死神活之谓灵(被褐:pi he,粗衣淡食;怀玉:心清玉洁;心死:妄心枯死),……不欺不瞒之谓灵,常应常静之谓灵(常应:经常顺应时代正气。)”(清•哲学家•全真教龙门派传人,养生家刘一明《神室八宝•灵》)。——刘一明在这里对人生之虚静、灵素的涵养,作了方方面的论述:先后天上、心志情怀上、对人处事上、衣着饮食上、时代风尚上等等的分析,即是。
这一课题,元•张三丰从调息方面着眼,更有其特殊论述:“凝神调息,调息凝神,这八个字,就是修道的下手工夫。……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神息相依。……三番两次,澄之又澄(排除杂念不已,别有一片清明洁净天地);忽然神息相忘,神息融合,不觉恍然阳生(“一阳来复”,元气、肾气充盈),而人如醉矣。”——这一论述,是从修炼调息入手而达到“神息两忘”(也可理解为“忘形、忘相、忘我”即“三忘”),而达到“一阳来复”(此时,最当“虚净”),以进入“人如醉矣”之“玄之又玄”、“万物并作”境界。
“虚净”、“灵素”的修持,是智慧养生者的峰极、宝贵境界,先贤们,如释迦牟尼之旷世绝伦的修持,令人景仰不已。
“他走进森林,坐在一棵菩提树下。……不得离此座,太子在心中这样发誓。……太子心中豁然开朗。他清醒地感到生死之状已没有区别:一切束缚都已消失,一切障碍没有了;他的心灵和生命与天同化,向整个宇宙扩展开去。他悟得清醒无误——缘起性空。”(《释迦牟尼传》[日著]第31页)——此段文字、大约四层意思:发誓禅坐;坐至一切俱亡;生命与宇宙同体、同化;大智顿现:“缘起性空”。真可谓,字字是禅,逐一修悟,不可疏忽毫厘。
综观上述,“健康者、智慧长寿”,下手工夫,不过“虚净”而已;诸家根蒂修持如此,何需妄求”:
“为仙为佛与为儒,三教单传一个虚。亘古亘今超越者,悉由虚里做工夫。学仙虚静为丹旨,学佛潜虚禅而已;扣予学圣事如何?虚中无我明天理(虚净中忘我,可神晓天地事理);道体虚空妙莫穷(道、虚、同义、同体),乾坤虚运气圆融(地天交泰、水火既济循环运行不已);阴阳造化虚推荡,人若潜虚尽变通。”(元• 道学家李道纯《中和集•炼虚歌》)。——“三教单传一个虚”(儒释道三家,均主张修持“虚”,实质是“虚净”“虚灵”等等而已)。中华智慧养生文化,何止三家重视“虚”修,诸家百家何尝不如此,而重视这“虚”、“虚空”、“虚静”乃至“虚净”、“虚灵”之境界呢?
深感修持之义,平常而超常。顺手写几句顺口溜,与读者共勉:
长生久视根蒂间,虚空静净灵智见;绵绵不断恍惚修,阴阳造化玄中玄;
国事家事自身事,昨日今日复明日;但愿人长“虚”,千里共婵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454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腊八食粥话养生
下一篇: 中医专家李济仁推荐养生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