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一直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多病的长寿,没病的早死?

佚名 2023-08-22 07:50:34

养生,就是保健,就是让我们每天的生活上档次,有质量!

这方面,中国传统的养生经验十分丰富,从两千多年前的古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到流传在乡间的谚语格言,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大智慧。

讲养生,先要说说身边的一些现象。

女性比男性长寿

据报道,在全球各地的百岁老人中,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95%以上都是女性。

为什么女性长寿?如果说具体的原因,可以找很多,但根本的原因就是:

女性比男性更关爱自己。

女性有了不适就嚷嚷,就会去医院,让她们避免了许多风险。我是内科医生,就诊病人中大约70%是女病人。有统计表明,男性去看医生的频率要比女性低28%。而且,女病人比男病人听医嘱。我曾参加很多次广场咨询活动,来保健咨询的女性最多。

小病小痛反而活得久

许多平时经常上医院的,经常病怏怏的,反而活得更久。

为什么弯扁担不断?只有生过大病的人才懂得健康的重要。有慢性病的患者有非常强的自我保健意识。一有症状,就上医院,稍感不适,就会注意休息,所以,虽然体弱,却可以弯弯斜斜活过九十岁!

英年早逝太多了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by尼采

许多原本体壮如牛的壮年汉子,却突发急病先去了。这种例子太多了。

为什么那些平时身体很好的中年人反而早逝?关键是麻痹大意,仗着身体好,去拼搏,熬夜,应酬,结果过劳而死。

讲这些现象,就是为了印证古人所说的一句话:

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

换句话说,人的寿命长短,在于你本人是否有自我保健的意识!有了自我保健的意识,就有了养生保健的法宝!

乱用保健品猛于虎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达250万,在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近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死亡人数是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0倍以上。

有人说,我服用中药,是否就比较安全呢?这也不全对。中药也是药,也有几分“毒”。

再说说保健品。

由于近来广告的狂轰滥炸,补肾壮阳,温补肾虚弄得家喻户晓,胡乱服用补药,不是中医学的理念,是有害健康的。还有冬虫夏草也并非神药。现在许多病人盲目服用,不仅效果达不到,还破费甚巨,实在是不值得!

古代皇帝中,康熙是长寿的,但他不服补药。据说他57岁时,颌下有几根白须,有大臣献上滋补肝肾的乌须丸,康熙说“多此一举”,笑而拒之。

少食长寿,贪食折寿。

古代医书中,有关饮食养生的内容很多。而许多经验,都讲到两个字:“节食”。节食,不是不吃东西,而是调控节制饮食的质量与数量。

古人说,夜饭减一口,活到九十九。若要安,常带三分饥和寒。临床上发现,许多急性胰腺炎、胆石症急性发作、心肌梗塞、脑溢血,大多与暴饮暴食、饮食过量有关。贪食、多食折寿,换句话说,少食长寿。

那么,怎样才是不过量呢?

进食后:不胀,不闷,不气短;

晚上:不干,不苦,口不粘,不打呼噜,不流涎;

白天:头脑清醒,口气清新,没有疲惫感,工作效率高。

不偏咸、不偏荤,多吃菜!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by尼采

偏咸不利健康。

江苏淮安楚州区曾是食管癌、胃癌的高发地区,后来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5年的干预,从每年每人76千克降至10.20千克,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随之稳步下降。中国营养学家建议每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也就是一啤酒瓶盖。

不偏荤。

成天大鱼大肉,那肯定受不了。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在讲这个道理的时候,常常举例说:

人有28~32颗牙齿,

犬齿4颗,能撕咬,用来吃肉;

门齿8颗,用来切蔬菜水果;

磨牙16颗,用来磨五谷杂粮。

也就是说,吃肉的牙少,吃菜的牙多。所以,人的饮食结构应该是荤素搭配,以素为主。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饮食让我们的身体受不了,于是造就了无数肥胖儿、脂肪肝。尤其是许多30多岁的青年人,已经挺起了啤酒肚,这是很危险的。

生命在于运动,步行是最经济、最有效的运动

步行是古老的,也是最经济、最简单、最安全、最有效的运动方式。研究表明,人群中运动组糖尿病的发病率比不运动组减少30%-50%。

现在有不少的上班族,上下班不坐车,改成走路或骑车上下班,这不仅可以健身,保持好身材,还能够愉悦身心,提神醒脑,使人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那么如何步行才是科学的呢?

每天快走两次,每次2000米;

中间可以间歇2次;

速度以每分钟100步左右为宜;

时间在30~45分钟。

走后不气喘,不心慌,不头晕,不大汗淋漓,要浑身舒坦,第二天不觉得累。这就是适度。

没病也要定期体检

中国一本古老的医书《难经》上说过这样的话:“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另一本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上也说过类似的话,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所谓的未病,是指疾病尚在初浅阶段,尚未形成影响时的病。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身体有哪些病?自己可能患有哪些疾病?这就需要体格检查。说到体检,有人会说,我身体很好,每天锻炼,不需要体检。

我诊治过两个肿瘤患者,都是看上去身体非常健壮的男性。一位是山东人,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也很好,但不明原因的腹泻持续一年,结果发现肠癌已经肝转移;一位是无锡人,身体也很好,爬山时年轻人都赶不上,但上腹部隐痛持续大半年,结果发现是胃癌晚期。

还有人认为天天吃保健品,应该不会生病。其实有病你不早期发现疾病,治疗疾病,就是泡在人参汤里也救不了你!有些人给老人送保健品,倒不如送张体检卡,让老人做一次细致的健康检查。

平常心才长寿,攀比心最折寿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by尼采

养生先养心,这是中国传统的养生理念。养心,就是调整心态,尤其是日常生活的心态,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幸福观。心态好,就长寿,心态不好,就生病。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活了74岁,远远超过了李白和杜甫,尽管他体质很弱,但心态很好。乐观、自娱,对物质的追求看得很淡。有诗为证:

自静其心延寿命,

无求于物长精神。

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2001年2月8日去世,终年101岁。其养生48字诀为:

养身在动,养心在静,

饮食有节,起居有时,

物熟始食,水沸始饮,

多食果菜,少食肉类,

头部宜冷,足部宜热,

知足常乐,无求乃安。

著名的佛学大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于2000年5月21日逝世,享年93岁。他在92岁时作《宽心谣》一首:

日出东海落西山,

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

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每月领取养老钱,

多也喜欢,少也喜欢;

少荤多素日三餐,

粗也香甜,细也香甜;

新旧衣服不挑拣,

好也御寒,赖也御寒;

常与知己聊聊天,

古也谈谈,今也谈谈;

内孙外孙同样看,

儿也喜欢,女也喜欢;

全家老少互慰勉,

贫也相安,富也相安;

早晚操劳勤锻炼,

忙也乐观,闲也乐观;

心宽体健养天年,

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看看当今,和别人比较,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中人们生活的一种习惯方式,而比来比去,你总不可能是第一。生活的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攀比。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比来比去,总达不到自己理想的状态,于是厌世,于是颓废,于是抑郁,于是想到自杀。

所以,很多疾病大多与心境有关,古人说:“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

人在当今世上,说不比是不可能的。但关键是如何比较,与什么比较?我说,对于在职的中青年人来说,不比财富,不比地位,要比知识的占有量,要比对社会的贡献,要比人格的修养。对退休的老年人来说,不比财富,不比身体,要比快乐、比轻松、比谁活得自在。“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

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

人在愉快时,机体分泌有益的激素、神经递质,有些酶的活性也增加。这些物质可以增加神经的兴奋性,调节脏器的功能,增强体质。所以说,开心也是药,那么,开心药在哪里?

一个和睦的家庭,是维持健康极其重要的条件。

恩爱的夫妻生活,能带来许多乐趣,也是健康的重要支柱。调查发现,缺乏伴侣的孤独的健康者,在10年左右时间内死亡的可能性是其他同样健康人的两倍。

助人为乐。

积极发挥余热,为社会作贡献。比如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参加社会慈善活动,能让人开心。那些认为对所充当的重要社会角色感到心满意足的老年人,一般寿命都比较长。

自娱为乐。

不少老年人喜欢聚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在歌声中,心灵得到净化,尤其是当年的老歌,能带来美好回忆,能激起对生活的热爱,是特别好的保健药。

为什么多病的人反而长寿?

这个只是民间的说法,而且非常片面,不具有普遍性。没有这种医学理论,这种说法没有任何的临床依据以及大样本数据。所以没有任何的道理。也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
经常生病的人还是比较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不经常病的不在乎不重视,已经发现为时已晚。建议,还是多晒太阳,保证充足的睡眠。多运动,荤素搭配。保持心情舒畅。定期体检。

第一点,就是经常吃药的人,平时会更加注意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然后尽量避免那些不良的习惯,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所以,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基础,虽然可能会受到小疾病的“骚扰”,但是,也可以很大程度避免了严重疾病的侵袭,而严重的疾病对生命的危险肯定是比较大的。
其次,第二点,就是经常吃药的人,对于吃药时一些注意事项,会更加重视,会听从医嘱,按时按量服用,也了解用药出现的一些反应应该如何解决。而不经常生病的人,就有可能存在用药误区,不懂得对症下药,从而带来严重的后果。这也是为啥经常吃药的人会比一般人长寿的原因之一。

最后,第三

点,就是经常吃药的人,在对待疾病的态度上,会以那些不经常生病的人,要积极、乐观一点,更能以平常心对待。而这一点在疾病治疗康复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意义。

其实人的价值也不在于寿命的长短,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为什么常生病的人反而长寿?

那些常生病的人一定比那些不生病的人毅力更要强一些,生病多了,自己也就慢慢磨炼出来了,如果生病不是很严重的话,就是每天按时吃药就能好,如果生病严重的话,那就是在死亡线上挣扎,能够在生命边缘把自己就出来,自己也就更懂得怎么好好照顾自己。

常生病的人一般都是在医院看病的比较多,在医院每天会遇到很多的人,看到他们生病的样子,自己也很担心自己将来某一天会变成那个样子,所以,也会格外注意自己的身体。一旦身体又不舒服的时候,就懂得治病,不管有钱没钱,都会以治病为主,这样以来,身体有不会有大的问题。

常生病的人是比较注意自己的运动和饮食的,每天都能够坚持运动,能让身体得到足够的锻炼,在饮食上对自己的控制也是比较好的,所以,常生病的人照顾自己照顾的比较好,所以,也容易长寿。任何时候都要懂得照顾好自己。

为啥多病的长寿,没病的反而早死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很多人也更渴望长寿,但是长寿这一事却说不准。

其实,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问题

因为人体出现一些小问题,大家都会注意,然后去医院检查,并且珍视自己的身体。有些小问题,会让自己对身体更加的专注。

这句话几乎人人都知道,药有治疗的作用,但是药吃多了会对肠胃肝脏等有一定损伤。

肥胖会引发很多 健康 问题,吃的多了,脂肪增加,肠胃负担加重,还会导致营养过剩。一定要注意暴饮暴食,饮食过量等不良习惯。

人体及其器官在晚上会进入休眠休息,而且在白天工作生活很劳累,所以在夜晚要及时休息。熬夜消耗生命

适当的运动可以加快新陈代谢,有利于提高免疫能力

对预防一些疾病有一定帮助

多笑一笑,笑能放松心情,精神状态对人体 健康 情况有一定的影响

心理压力过大的时候会严重影响身体 健康 ,所以要保持乐观的心

多病的长寿,没病的早死!经常生这五种病的人,免疫力更强

文章开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经常生小病”和“从来不生病”的两种人,谁的免疫功能更好?看完本文找答案~

前一阵, 朋友圈里一直流传一句话,叫做“多病的长寿,没病的早死”,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难道生病还成了好事?

生小病=天然疫苗

人生病的原因很多,但不是说长期不生病就是坏事,毕竟谁不想健健康康的呢?

但是,偶尔经常生点小病,少量的病毒、细菌就会 *** 我们的身体,让免疫系统处于工作状态。

通常来说,免疫系统针对这些小病毒、小细菌产生相应的抗体,就像打疫苗一样,在有一大拨细菌、病毒侵袭身体之前,身体已经有了一些防御能力。

但是,如果我们的身体一直都棒棒的,免疫系统未能及时更新,长期的休眠状态也会造成抵御乏力,一旦出现病毒、细菌侵袭,反而可能比那些经常生病的人要更严重。

生这5种小病 不一定是坏事!

1咳嗽:排除呼吸道 ***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

当我们的呼吸道粘膜受到炎症、分泌物、异物或者过敏性物质 *** 时,身体会反射性地咳嗽。

这有助于消除自外界侵入呼吸道的异物或分泌物、消除呼吸道 *** 因子。

如果一咳嗽就用止咳药物,则会把加重炎症的脏东西都滞留在呼吸道里,不利于炎症的消除。

提醒:如果咳嗽老不好同时还有发热、胸痛、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就千万别拖,及时就医。

2呕吐:排除体内有害物

当吃多了胃不舒服时,吐出来反而轻松很多。呕吐,可以让有害物排出,减少吸收。

如果想吐时,用一些止吐药物,反而会让有害物质滞留。或者胃已经不运转,无法接受更多的食物,吐出来反而会好很多。

呕吐后别急着进食,可以稍加活动,让身体舒展后再进食。可以适量补充水分,避免水和电解质紊乱。

提醒:如果反复呕吐或伴有腹痛、发烧等症状时,则需及时就医!

3发烧:免疫细胞杀病毒

体温一旦超过了摄氏37度就属于发烧。医学研究证实,免疫细胞的作战能力会随体温的升高而增高。

同时高体温也使血液中的铁离子浓度减少,造成病原体生长所需要微量铁离子供给不足,进而抑制病原体发育,这些才是抗病的主力,药物只是外援。

所以,如果在发烧一开始就服退烧药,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提醒:若体温高于摄氏38.5度,或持续低烧不退,或伴有发疹、剧烈头痛、关节痛、痉挛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4流鼻血:身体给自己去火

大多数的流鼻血,都跟环境干燥、食物辛辣、喝水少了、体内“上火”有关。

当机体“去火”无处释放,就有可能通过脸长痘、嘴长泡、流鼻血来去火,通常鼻黏膜算是其中比较薄弱的,所以“首当其冲”可能体现在流鼻血上。

所以,少量流鼻血时大可不必担心,它会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

量较大时,可捏紧鼻翼柔软处几分钟,或举起流血鼻孔的对侧手臂帮助止血。

提醒:但是,如果经过一段时间,鼻子仍大量流血不止时应立即就医,及早检查。

5腹泻:排出肠道毒素

有时候一受凉,就有点轻微拉肚子,此时不用太过紧张。当腹泻时,尤其排泄物有异臭时,有人认为是身体排出来自食物或其他毒素。

偶尔的这种轻微腹泻,可以喝点热水帮助肠道排出,并预防脱水。

提醒:如果有严重的腹泻,便意频频、排便量少、 *** 部有痉挛性疼痛,或排泄物带血,或同时伴有腹痛、发烧、呕吐等症状时,应该立即就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443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