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小孩太好动是缺什么,好动就是多动症吗

佚名 2023-08-17 05:36:25

一、孩子好动缺什么

孩子活泼好动是常事,但是如果长此以往的好动,可能就是体内缺乏锌。

锌是输送和储存氧的,并且还参与了人体线粒体的电子传递、核糖核酸(DNA)合成等等过程。缺锌的孩子通畅好动、易怒、精神不集中,这是因为多巴胺受体功能障碍。所以当宝宝出现情绪易怒、并且表现出打人的时候,可能就是缺锌的表现。

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如果宝宝大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住处不能及时传递就会造成宝宝有多动的现象。因为如果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就会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

脑组织器质性损害如果宝宝的额叶或尾状核功能出现了障碍,那么宝宝就会出现多动的现象。妈妈在孕期中曾患有高血压、肾炎、低热、先兆流产等疾病,或是分娩出现早产、窒息、颅内出血等症状.在宝宝出生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及外伤的宝宝,出现多动的现象较多,且很容易患上多动症。

二、宝宝好动怎么回事

1、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削弱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因此,多动症儿童首先必须考虑药物治疗。非母乳喂养的儿童,父母尤其应该注意这一原因。

2、脑组织器质性损害。母亲孕期患高血压、甲状腺肥大、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分娩过程异常;儿童出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或外伤。这样的儿童易患多动症。

3、遗传因素。一部分观点认为,先天体质缺陷和器官异常、染色体异常、父母的精神病等遗传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脑功能,造成其先天体质缺陷,从而导致多动。

4、其他因素。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环境压力远远超过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导致孩子心理发育滞后,自控能力降低。另外,过量摄入食物中的人工色素、含铅量过度的食物,虽不一定达到铅中毒,但可能会导致多动症。

三、多动症和顽皮多动的区别

1、多动症患儿兴趣爱好少,即使儿童通过喜欢的、少儿电视节目等,也不能使其专心致志;而顽皮儿童却截然不同,他们对感兴趣的活动不但能全神贯注,而且还讨厌别人的干扰和影响。

2、多动症患儿的行动呈冲动性,且杂乱无章、有始无终。比如,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做事有始无终,常半途而废或频繁地转换.;顽皮儿童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目的,并有计划和安排。

3、多动症患儿自控能力差,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是忙碌不停,胡乱吵闹,比如,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常在座位上扭动,或站起,严重时离开座位走动,或擅自离开教室.话多,喧闹,插嘴,惹事生非,影响课堂纪律,以引起别人注意.;顽皮儿童不是这样,他们在陌生的环境和严肃的场合中能安分守已,不敢胡闹,自我控制能力较强。

所以,不要“见风就是雨”,见到幼儿多动,就以为得了多动症,给顽皮儿童戴上多症的“帽子”,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如果自己无法区分,可去专科医院让医生鉴别。

四、小儿多动症的症状介绍

一、活动过度

大多始于幼儿早期进小学后表现显著。上课时小动作不停,撕书把书本涂得不成样子,凡能碰的东西部要碰,喜挑逗常与同学斗殴。

二、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时不专心上课时专心听课的时间短,对来自各方的刺激都起反应。

三、情绪不稳、冲动任性

会无故叫喊,无耐心做事急匆匆。

四、学习困难

患儿智力正常但由于多动带来学习上的困难,部分儿童存在认识活动障碍和综合分析障碍。病程通常为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五、以下是以“注意力”为主的特征

1.常常无法注意细节,在功课上、工作上或是其它活动会粗心犯错。

2.做事或活动很难维持专注力。

3.别人跟他说话时,经常表现出没有在听的样子。

4.常常很难依照指示完成事情,无法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不是因为相反的行为或是无 法了解指示)。

5.经常对组织性的工作或规划活动感到困难。

6.经常逃避或厌恶需要花费心思的活动或工作。

7.常常忘东忘西(如书本或工作需要的东西)。

8.很容易被干扰。

9.常常忘记每天规律要做的事情。

六、以下是以“过动”为主的特征。

1.坐着时经常觉得会局促不安,玩手或玩脚,或是不断扭动身体。

2.在需要坐着的状况下常常会站起来,或课堂中离开椅子。

3.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会到处乱跑或过度活跃(若是青少年或成人,则是觉得坐立不安) 4.很难安静地玩乐或工作。

5.总是静不下来,永远都在进行一些事,或是动个不停。

6.极度爱讲话。

孩子好动等于多动症?教你3招判断,家长们别再误会孩子了

孩子童年就该是无忧无虑的,因为天性活泼对世界有充满好奇心,吃饭的时候就喜欢动来动去,无法在一个地方上待超过三分钟,很多父母就会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

宝宝好动好吗?

1、对学习不感兴趣

好动的孩子上课往往都无法集中注意力,因为无法静下心去做作业,常常无法完成作业,感觉学习困难,就算有所努力成绩也很难提高,这种情况容易让孩子有厌学的情绪。

2、影响家庭和谐

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及时管教,就会有一些“无法无天”的举动,这种举动会让孩子被老师批评,被朋友不理解。家长看到孩子这样也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产生,还会将这种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不利于家庭和谐相处,孩子身心 健康 也会受到影响。

3、交际能力差

孩子异常好动,父母放任自流的话,孩子会容易被外界影响,脾气也会比较暴躁,容易与他人起冲突,不利于与他人交际。这样的孩子很难与他人沟通,团队协作能力差,很难适应 社会 。

孩子好动是正常情况,但是家长不能太过忽视,因为孩子多动的行为没有及时管教,容易发展成为多动症。多动症无法痊愈,成年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常常无法控制自己,情绪暴躁,而且多动症容易遗传给下一代。

好动or多动症怎样辨别?

1、单纯好动的孩子

单纯好动的孩子往往要比普通的孩子聪明,思维方式敏捷,动作也比较协调,记忆与认知能力也比较强。做事都有原因,目的很强,注意力也较集中,在重要场合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克制。

2、多动症孩子

多动症孩子很难安静下来做一件事情,只会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会花多一点的注意力,但是持续的时间并不会太长。做事情不看场合也没有目的性,稍微方式不如普通孩子,肢体不协调,记忆与认知也存在一定问题。

对父母来说,学会鉴别孩子是单纯好动还是有多动症非常重要,如果是单纯好动非常正常,因为很多孩子在幼时都会这样,这种情况会随着时间有所克制。

但是多动症就不一样了,它对孩子的身心 健康 都有所影响,而且无法通过时间自愈,所以家长在孩子幼童时期就需要给予他一定的关注。

孩子好动是天性,当孩子做出一些不良行为时,千万不能一味地去指责,需要冷静下来再与孩子沟通,告诉孩子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做法,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帮助孩子。

孩子总是动个不停是不是“多动症”呢?

牛牛今年刚刚上小学,原本这是一件非常值得让家人开心的事情。可是自从孩子上学后,牛牛妈就没少接到老师的投诉。老师反应牛牛在上课时经常东张西望,小动作不断,甚至离开自己的座位去跟其他的同学打闹,老师讲了多次,牛牛还是注意力非常不集中,很多小动作,学习成绩也是达不到及格。

一开始牛牛妈以为孩子只是刚上小学不习惯学校的生活才会这样。可是已经开学快一个月了,牛牛的行为并没有任何改善,反而有加剧的倾向。在一次闺蜜聚会中,牛牛妈跟自己的闺蜜提起了孩子太皮不好好学习的事情。闺蜜说:“是不是可以带孩子去看下医生呀?之前我一个朋友的孩子也是这样,后来被确诊为多动症。”在闺蜜的建议下,小萍找到我咨询孩子的事情。一到开学,各种关于“多动症”的咨询也多了起来,家长们提问中最常见的就是: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是不是多动症?

一、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俗称,是常见的儿童时期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孩子专注力低,情绪容易过于激动,肢体活动过于活跃等等,往往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多动症,在我国的发生率大概在百分之5左右,男孩子的发生率比女孩高,有部分的孩子学龄期症状明显,随着年龄增长好转,也有部分病例会延续到成年甚至终身。

二、多动症都有哪些表现?

ADHD包括了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两个方面。

注意力缺陷表现主要是:在学习或活动中注意力无法长久保持集中,容易走神。

多动障碍表现为:则主要表现为行为上小动作多,“坐不稳”,经常擅自离开座位。爱插嘴、抢答问题、脾气暴躁易冲动。这也是很多孩子之所以被老师投诉的主要原因。

三、多动症该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但治疗的长期效果并不理想。药物治疗存在潜在的风险。在治疗过程中应按照慢性病管理要求,严密观察、定期随访。

1.家长:

在纠正多动症孩子行为的过程中,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尤为重要,尽量多陪伴,有耐心。由于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很容易被贴上“捣蛋鬼”“坏孩子”等标签,这些负面的标签会对自我认知造成影响,同时造成情绪失控注意力分散的恶性循环。

不要当着孩子露出绝望、抱怨的情绪,千万不要责怪孩子,因为得了多动症并不是孩子的责任。尤其是 60% 的多动症患儿有品行障碍,偷拿别人的东西等。家长一方面要严肃地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另一方面不要反应过激,尤其不要羞辱孩子

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来增进孩子的专注力。比如一次只布置一个任务,逐步提高任务的难度,同时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这样不但能够促进孩子的恢复,也能增进亲子感情。

2. 综合治疗:

治疗包括兴奋剂药物的使用,多动症的儿童行为的管理、行为技巧培训、家庭关系的调整,教育干预和教育方法调整等,不能仅仅是依赖药物。而且在使用药物的情况下,要适当的调整作息时间、运动量等使身体保持适当的状态。

3.学校老师:

家长应及时和老师沟通反馈,提前了解多动症的相关知识,对于此类孩子要有足够的包容心,并解决问题。

四、如何预防多动症?

1.从孕期和哺乳期妈妈禁烟禁酒。

2.对于有脑损伤的高危儿等,要对定期观察,追踪。

3.对在学龄前期有症状表现,就尽早介入行为、心理一些疏导,形成良好习惯的培养,家庭氛围融洽。

多动症的早发现和早正确干预很有必要。但孩子“好动”不一定就是“多动症”,与多动症表现类似的因素不在少数,但是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好动的孩子并没有达到疾病的诊断,我们不能因为主观臆断或片面的信息就随意给孩子“贴上标签”。如果实在担心自己孩子有“多动症”,最好尽快找儿童心理专科医生进行详细评估。

大部分症状较轻的多动症孩子经过正规诊治,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和自控能力增强,表现可基本正常。

孩子太好动是不是问题

? ? 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特发于儿童学前时期,活动量多是明显症状。注意缺陷障碍是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事件能力差,伴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基本正常等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多动症的症状:

??1、注意缺陷。患儿明显难以长时间注意力集中,且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患儿常常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在学习或活动中不能注意到细节,经常因为粗心发生错误。

??2、注意力维持困难。经常有意回避、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持续集中精力的任务,如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做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指定的任务。患者平时容易丢三落四。

??3、活动过多。患儿经常显得不得安宁,动作多多,手足活跃,在座位上不能安静呆着。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安静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到处乱跑或攀爬。

??4、行为冲动。在别人讲话时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谈话,在老师的问题尚未说完时便迫不及待地抢先回答。表现冲动,做事不顾及后果、凭一时兴趣行事。

??5、学习困难。患儿在课堂上的听课效果不佳,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较低,致使学业成绩差,常低于其智力所应该达到的学业成绩。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430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