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人工呼吸不是心肺复苏急救必需(急救知识(一) 心肺复苏)

佚名 2023-08-16 12:26:29

日本京都大学最近完成一项研究,发现心脏骤停病人仅使用胸外按压急救,比实施按压+人工呼吸的传统心肺复苏术的生存率更高,而且脑功能保存情况良好。

通过电视和网络,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知道,对待心脏骤停病人需要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

传统的心肺复苏术主要由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动作组成。一般建议每做30次胸外按压,就交替进行2次人工呼吸。

如果由未经专业训练的普通人实施人工呼吸,其急救效用实际上是很低的。此外,人工呼吸还会妨碍到对心脏骤停病人更为重要的胸外按压,延误最佳急救时机。

日本京都大学最近完成一项研究,发现心脏骤停病人仅做胸外按压,比实施按压+人工呼吸的传统心肺复苏术的生存率更高,而且病人经抢救后有更高几率保有良好的脑功能。

该项研究共收集了1376名在2005年-2009年间经历过心脏骤跳的病人的急救资料。这一千多名病人在病发时都曾实施过心肺复苏术。其中37%病人只做了胸外按压,其余63%病人实施了按压+人工呼吸的传统心肺复苏术。

通过数据比对,仅做胸外按压的病人在病发一个月后生存率为46%,而实施传统心肺复苏术的病人的一个月后生存率则只有40% 。

此外,仅做胸外按压的病人中,有超过40%的人仍然保持良好的脑功能,而实施传统心肺复苏术的病人则只有33%的人能保有良好脑功能。

心肺复苏术只做胸外按压,不仅急救效率更高,容易学习,而且能降低对陌生人做人工呼吸所带来的不适感。

研究负责人石见拓博士更直言,他们推荐将胸外按压作为心肺复苏术的新标准动作,而将人工呼吸列为可选项目。

尽管研究结论获得数据支持,但也有专家提醒,对儿童和幼儿实施心肺复苏术还是需要保留人工呼吸急救法。

美国心脏学会则建议人们,在进行胸外按压急救时,按压动作要保持有力而且快速,并反复按压直至医生到场。

急救知识(一) 心肺复苏

现场救护原则:
1、实地感受,眼睛观察,耳朵听声,鼻子闻味——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2、尽量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眼罩、口罩等)
3、表明自己救护员身份,请求周围伙伴协助(如维护秩序、拨打120等)
准确位置、周围显著地标
受伤/患病原因
伤员人数和具体情况
意识是否清醒(若不清醒,是否有呼吸、脉搏、大出血)
报告人的联系电话及姓名

心肺复苏:
1、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
轻拍双肩(“你怎么啦”)—不能随意摇动病人
手指示颈动脉,有无脉搏(确认危急时,直接CPR)
用手指指腹掐压人中穴(若出现眼球活动、四肢活动,则无需后续)
3、高声呼救,拨打 120
4、摆放体位(若可判断非骨伤,将患者置于仰卧位)
5、心肺复苏:

一定要捏紧鼻翼,双唇包严病人口唇——要看到胸廓起伏

按压:呼吸=30:2(争取1分钟8-10次呼吸)

生命坚强,坚持30分钟!

6、综合判断:出现面色变红润,恢复自主呼吸,手足抽动,呻吟等,停止心肺复苏——轻将患者头部转向侧面,保持气道通畅

儿童不同点:
1、轻拍脚底判断意识
2、单手掌按下30次(1岁以下婴儿只能用2根手指)——下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1/2,100次/min
3、打开气道:
儿童——下颚角与耳垂连线与地面成60度
婴儿——………………………………30度
4、人工呼吸:
吹气量减少,以胸廓隆起为准
用嘴把婴幼儿嘴鼻皆包住

心肺复苏视频及讲解:

/s/10PDfByjTUGpKyAJCDPeCBw

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公卫技能】

一、适应证

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脏骤停、心室颤动及心搏极弱)或呼吸骤停(脑疝、脑干损伤引起)。

二、禁忌证

1.胸壁开放性损伤。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脏压塞。

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三、操作方法

心肺复苏(CPR)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环节应紧密结合不间断地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如下:

1.证实 迅速用各种方法检查病人,确定是否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主要采取“一看”:看形态、面色、瞳孔:“二摸”: 颈动脉搏动、摸股动脉:“三听”:听心音。证实病人心跳停止后应立即进行抢救。

2.体位 置病人于平卧位,躺在硬板床或地上,去枕,解开衣扣,松解腰带。尽量减少搬动病人。 医学教 育网原创

3.畅通呼吸道 其操作方法是仰额举颌法: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颌)。有假牙托者应取出。

4.人工呼吸 一般可采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

病人仰卧,术者位于病人一侧,低头观察病人胸廓无呼吸起伏动作,口鼻亦无气息吐出,颈动脉搏动消失,判断其呼吸心跳停止,呼叫同事抢救的同时,迅速松开其领口和裤带、并抽去枕头,用纱布或手帕清除病人口鼻分泌物及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一手抬起患者颈部,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压迫病人前额保持其头部后仰位置,使病人下颌和耳垂连线与床面垂直;一手将病人的下颌向上提起,另一手以拇指和示指捏紧病的鼻孔。术者深吸气后,将口唇紧贴病人口唇,把病人嘴完全包住,深而快地向病人口内吹气,时间应持续l秒以上,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此时,立刻脱离接触,面向病人胸部再吸空气,以便再行下次人工呼吸。与此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并松开捏鼻的手,观察胸部恢复状况,并有气医学教 育网原创 体从病人口中排出。然后再进行第二次人工呼吸。开始时先迅速连续吹入3-4次。然后吹气频率维持在每分钟l2~20次,吹气量每次500-600ml.

5.胸外心脏按压在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人工心脏按压。

(1)按压部位 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

2)按压方法

术者两只手掌根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中下1/3交界处。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重力向病人脊柱方向按压。按压应使胸骨下陷4-5cm(婴幼儿下陷1-2cm)后,突然放松。按压频率l00次/分钟。单人抢救时,每按压30次,俯下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30:2)。按压5个循环周期(约2分钟)对病人作一次判断,主要触摸颈动脉(不超过5秒)与观察自主呼吸的恢复(3-5秒)。双人抢救时,一人负责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负责维持呼吸道通畅,并做人工呼吸,同时监测颈动脉的搏动。两者的操作频率比仍为30:2.

(3)按压有效的主要指标 ①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8.0kPa;②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③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④出现自主呼吸;⑤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

(4)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更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肺复苏,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秒,以免干扰复苏成功。

【注意事项】

1.按压必须要与人工呼吸同步进行。

2.按压不宜过重、过猛,以免造成肋骨骨折,也不宜过轻,会导致效果不好。

3.按压放松时手掌不要离开原部位。

4.因抢救需要(如心内注射,做心电图),停止按压不要超过15s.

5.婴幼儿心脏位置较高,应按压胸骨中部,频率100次/分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423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