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疫情形势严峻,单日新增感染者不断增加,给整个上海医疗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
据上海市卫健委所发布的数据,目前全市有部分医疗机构停诊。
而作为中国医疗资源丰富的城市之一,上海医疗系统如今面临着两大考验,一是疫情防控的严峻性,二是尽可能满足市民日常就医的挑战。
但也因双重考验下,还是发生了一些陷入舆论风波的悲剧。
哮喘老人因120拒绝救援而病亡?涉事的医生停职处理
近日,一则“上海一例哮喘病人因120拒绝救援而病亡”引起了舆论的争议。
据媒体报道:有网友发布微博,称上海一位哮喘患者因120拒绝救援而病亡,同时列出了详细的时间线并伴有视频佐证。
而针对此事,上海浦东新区卫健委对此回应,称当事医生当时有紧急救治任务,但因处置不妥当,目前已被停职处理,对该名患者离世表示深切悲痛,对急救医生因经验不足等表示抱歉,并对全区医务人员加强教育。
此事一出,立马引生出一场罗生门。
有人认为每个需要紧急救治患者被救治机会应该被公平对待,不能因为疫情防控所需,或者医疗资源有限而耽误正常就医需求。
有人认为涉事的救护车不具备救治哮喘病人的条件,而且另一辆急救车也已经在赶来的路上,若因优先救治哮喘患者签一下,若耽误另外一个患者的治疗,责任又有谁能来担责?
暂且不说这场罗生门,具体怎么做最为合理,咱们来说说哮喘这种疾病。
哮喘紧急发作,的确是危及性命
急性哮喘发作确实会造成生命危险,其死亡率在1.6~36.7 / 10万,多数都跟哮喘长期控制不佳、最后一次发作治疗不及时有关,而且多数悲剧本可以预防以及避免。
本身哮喘是无法治愈的。
患上哮喘的原因非常的多,包括遗传因素或者是患者曾经患有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病症的患者,都有可能会患上哮喘。
哮喘是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完整地治愈支气管哮喘,使用药物只能够控制哮喘发作的次数。
一般来讲,若是在两年之内,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次数减少到了一定程度,或者是不再发作,那么就可以暂时性地停药,但若在停药之后再次发作,就要及时地去医院进行就医,并且再次服药。
日常生活中,哮喘患者需要注意哪些?
1、哮喘患者的日常运动
哮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尽量避免做剧烈运动。剧烈运动能够加快哮喘患者的心率,导致哮喘症状的发作。
但患者也不可以一直都不进行运动,应当适量地进行一些运动来增强自己的抵抗力,但是要注意的是运动量,一定要在自我承受范围之类。
2、随身携带喘息吸入器
在可以自由活动的情况之下,支气管哮喘患者应当随身携带吸入器,并且学会简单的自我急救方法。
这样可以防止支气管哮喘患者家人不在身边的时候,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发作,同时也能够避免急性发作而出现的悲剧。
3、避免吸烟
支气管哮喘患者是禁止吸烟的,烟雾具有刺激性气体会刺激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的发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可以吸烟。
因此,由于哮喘本身不可治愈,一旦确诊为哮喘,患者就需要做好长期与疾病战斗的准备,学会监测病情,了解诱发因素以及诱因,同时做好应急相关事宜的准备。
手心也是肉,手背也是肉,这样选择如何才能优化?
回归上诉所说的新闻,本质这是疫情期间因医疗资源挤兑到一定程度的一场悲剧,也是一次完全由果退因的停职处分。
谁也不是上帝,也无法预料急救车上的急症患者在转运途中是否出现突发现象,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出借除颤仪却会成为严重医疗事故甚至直接导致刑事责任。
因此,这不仅仅是医学难题,而是一个司法与伦理学难题。
这样的悲剧真正需要反思的,却是疫情管控下医疗资源出现缺失,进而导致急症患者无法被及时救治,我们究竟对疫情需要如何管理。
平庸之恶,是不作为的恶,不担当的恶。
防疫关乎生命,发展关乎生计,我们需要落实各级责任,制定合理完善的政策,保证就医需求患者能够及时救治,切不可再次出现类似的悲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376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