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西非埃博拉疫情病例破万,全球进入严防新阶段

佚名 2023-08-11 10:55:48

世界卫生组织25日表示,西非埃博拉疫情病例数量已突破1万关口,在距几内亚今年3月首次报告病例仅半年之后,埃博拉病毒不但肆虐西非,更登陆欧美。当前,各国更需严防病毒进一步“走出西非”,向全球蔓延。

世卫组织25日发布最新埃博拉疫情报告称,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美国、西班牙、马里以及尼日利亚与塞内加尔累计出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10141例,死亡4922人。西非三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仍是疫情重灾区。

此外,疫苗的研发和测试工作均在提速。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与美国合作开发的cad3-zebov以及由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研发的rvsv-zebov两种疫苗被视为有前景的埃博拉疫苗。

据悉,两种疫苗的第一阶段临床试验已在美国、英国和马里启动,今年12月可获初步结果。瑞士、德国、肯尼亚与加蓬也将启动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试验。此外,其他5种试验性疫苗也将于明年春季开始临床试验。

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控制埃博拉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作为埃博拉病毒的源头和疫情最严重的地区,西非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目前的研究认为,埃博拉病毒最早来自果蝠,可以传染给其他动物,进而传给人类。而在西非靠近热带雨林的边远村庄,由于部落文化,一些人以打猎为生,把果蝠当做常见食物。

非洲国家大部分人生活贫困,身体抵抗传染病的能力不强。同时,由于教育和医疗条件落后,他们缺乏现代医学和防疫知识。而且,当地人有自己的习俗,很多人会走到死者身边抚摸或是亲吻,埋葬时也不考虑疫情防控,无形中增加了感染风险。另外,西非医疗资源严重匮乏,紧缺药品和物资,特别是帐篷、救护车等,无法满足治疗需求。

10月18日,在美国达拉斯的一个车站,一名身着隔离服的工作人员正在喷洒消毒药水。当日,一名女性在达拉斯的一个车站病倒,病情症状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

国际社会伸出援手,但埃博拉疫情仍在西非三国无情肆虐。一位在疫区工作的美国科学家10月18日宣称,部分在于病毒发生变异、传染性更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全球因埃博拉病毒死亡人数已超过4500人,累计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可能超过9000例。其中,西非三国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受影响最为严重,当地众多社区成为废墟、数千孩童沦为孤儿、百万民众食不果腹。

更加令人恐惧的是,埃博拉病毒已经越过大洋,从非洲扩散至欧洲和美国。

18日,美国过敏性和感染性疾病国立研究院科学家彼得·贾哈灵表示,今年出现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大爆发,可能是因为这种致命性病毒变得比之前更容易传染。

现代技术的进步,让航天器都载着生命飞上了天,但在应对传染性病毒方面,人类却屡屡栽了大跟头。此次,当埃博拉病毒跨过地中海、飞越大西洋,登陆欧美的那一刻起,疫情便成为了国际社会在非传统安全领域面临的共同挑战。埃博拉不仅带来恐惧和伤害,也提醒我们在防控等方面的诸多不足。

埃博拉病毒并非新的疾病,然而多年来它都没得到有效的控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表示,这个病从动物到人是如何传播的,人与人又如何传播,都没有弄清楚。一方面,这跟学者的研究兴趣有关;另一方面,现场流行病学研究的难度会更大。不过,如果没有坚实的流行病学调查,就无法提出全面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近来,不断有医生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消息传出。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防护应该是专业的,由此可见防范埃博拉还有疏漏之处。曾光认为,传染病的病理特点,意味着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会更高,因此需要格外注意。一旦怀疑是埃博拉,应该采取最高级别的全方位防护,包括切断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接触等。北京市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重大传染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崔小波建议,我国应给医务人员购买公共卫生保险。

加快国际合作以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分配,是防控疾病的重点,但西非国家多年来一直医疗资源不足,又被国际社会忽视。世卫组织的内部报告也承认,埃博拉疫情暴发初期,应对工作存在多项失误,比如今年第一例埃博拉病例出现在2月,但当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直到7月世卫才发布预警,疫情已经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贴心提示:

埃博拉是否通过空气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表示,埃博拉病毒不大可能通过这种方式传播。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或其他体液传播。不过,周越塑表示,目前还不能排除可能通过空气传播的风险。
潜伏期的埃博拉感染者是否会传染别人?解放军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赵敏表示,埃博拉病毒潜伏期一般在5~21天,这个阶段的病人不具备传染能力。而一旦起病,发病很急,会出现高热、全身肌肉疼痛、咽痛等显著症状,很容易识别。
勤洗手,能够预防埃博拉吗?周越塑说,勤洗手是很好的预防习惯,能起到一定预防效果,但鉴于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方式,仅靠洗手并不能完全降低感染风险。

埃博拉流行于炎热的非洲,在气温低的地方病毒会不会死掉?

埃博拉传播与跟气候关系不大。 现在去西非是否不安全?旅游等是否应停止?周越塑说,个人层面,尽可能不去非洲疫区旅行,如非去不可,需在出发前咨询疾控部门,知晓注意事项。抵达非洲后,先要了解当地卫生部门提供的信息,避免去已被划为疫区的地方,尽量避免与确诊患者、疑似病例接触,减少与人握手的次数。 不接触患者,是否就安全?周越塑表示,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血、尿、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传播。因此不接触患者,也有可能被经由其他地方的体液感染。 与埃博拉患者同行会被传染吗?周越塑说,如果与埃博拉患者处于同一航班且邻座,有被感染的风险。不过,只要乘客不与患者产生直接接触,如患者血液滴落至乘客皮肤,不让患者呕吐至乘客面部或创伤口,产生感染的风险就不大。

埃博拉能不能被杀死?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主任陈志海表示,一般来说,当病毒存在于人体外时,一般的消毒剂就可以杀灭。而且,任何病毒在没有细胞营养条件下,自身的生存周期都不长。但当病毒存在人体内时,我们需要了解,病毒与细菌疾病在治疗上有很大的不同,抗生素或者抗菌药物是可以杀灭细菌,但目前不存在杀灭病毒的药物,我们能做的是抑制病毒。

埃博拉传播途径:

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实验室检查常见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严重减少和转氨酶升高(AST>ALT),有时血淀粉酶也增高。诊断可用ELISA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出现IgM抗体提示感染);用ELISA检测血液、血清或组织匀浆中的抗原;用IFA通过单克隆抗体检测肝细胞中的病毒抗原;或者通过细胞培养或豚鼠接种分离病毒。用电子显微镜有时可在肝切片中观察到病毒。用IFA检测抗体常导致误判,特别是在进行既往感染的血清学调查时。实验室研究有很大的危险性,应该只在有防护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和社区感染的地方开展(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感染潜伏期为2-21天。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在大约1500例确诊的埃博拉案例中,死亡率高达88%。

作文,看中国援非洲医疗队有感

“感动中国”还向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表达了年度致敬。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应对埃博拉,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迄今,中国在当地支持并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国医务人员累计近600名,并已向1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4轮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领域最大一次援外行动。
2014年3月,爱博拉疫情突然在西非爆发。这是一种人类束手无策的病毒,感染性强,死亡率极高。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三个国家成为重灾区。而且疫情正在不断蔓延,威胁着周边国家的安全。
疫情最早出现在几内亚,第一例埃博拉患者就是由中国医生曹广亲自接诊的,曹广曾徒手翻开患者的眼皮检查瞳孔,他也成为距离埃博拉最近的中国人。这名患者在入院后第二天死亡。随后20天,医院接诊了12名感染者,有9名几内亚医护人员被感染,六名死亡。
一时间,世界各国谈埃色变。
中几友好医院的中国医生选择了坚守,他们借鉴抗非典的经验,制定出一套疫情应急方案,并向几内亚工作人员和当地华侨华人广泛宣传,普及防控知识。
很快中国的后援医疗队抵达这里,一场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大接力开始了。
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声明,宣布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议疫情发生国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有些援非国家开始撤走本国医生,召回驻疫区国外交官。
在声明发布的第二天,中国政府决定派出3支专家组分赴西非三国,对当地防控埃博拉疫情进行技术援助。同时,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于当地时间11日分别运抵三个国家。
9月,塞拉利昂的疫情严重起来,中国增援的医疗队和检测队,共59人在9月中旬抵达塞拉利昂。
11月,又一支队伍从中国出发,远赴千里之外的利比里亚,他们很快新建一所100张床位的埃博拉出血热诊疗中心。
2015年1月12日,在这里就诊的三名埃博拉患者康复出院。疫情虽然并没有过去,但正在出现转机。
两天之后,新一批援助利比亚和塞拉利利昂的医疗队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奔赴疫区一线。
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应对埃博拉疫情不仅是西非三国的事情,也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迄今,中国在当地支持并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国医务人员累计有近600名,并已向1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4轮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领域最大一次援外行动。
在最危难的时刻,中国医生和非洲人民站在一起,患难与共、风雨同舟。这是中非友谊的真情体现。在埃博拉疫情中,世界看到了中国医生的使命,也看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推荐阅读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的疫情状况

2014年2月,第一次爆发于几内亚境内发生。
2014年3月22日,几内亚卫生部宣布埃博拉疫情已导致80人感染,其中59人死亡。
2014年3月26日,法国里昂巴斯德研究所证实埃博拉病毒应为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初步报告表明此为埃博拉病毒的新菌株,后来改称扎伊尔毒株的宗族。
2014年4月1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截至当日几内亚已有至少122人确认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80人已经死亡。
2014年4月4日,根据几内亚卫生部报告,几全境感染埃博拉病毒143例,死亡86人。邻国利比里亚已有7人丧生,其中2人确诊感染埃博拉。
2014年4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几内亚埃博拉临床病例202例,其中125例死亡。
2014年4月23日,疑似与确诊病例已达242例,死亡142人,致死率高达58.7%。
2014年5月23日,疫情蔓延至几内亚人口两百万的首都科纳克里。非政府组织几内亚计划的国家主任易卜拉希马·图雷表示:“科纳克里大部分地区生活设施简陋,缺乏饮用水和卫生设施,给疫情升级为危机带去严重风险。人们不够水喝而不忍心洗手。”
2014年5月23日-27日,三个以前的受灾地区(盖凯杜、马森塔和科纳克里)、四个新地区(博法、泰利梅莱省、博克和杜布雷卡)和一个新的国家(塞拉利昂),报告有新的临床病例。
2014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新闻发言人法黛拉·沙伊卜在日内瓦透露,截至6月23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三国共计出现599例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其中死亡369人。
2014年6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止6月26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累计报告病例数达625例,其中399人死亡。
2014年7月26日,尼日利亚出现首例埃博拉病毒感染死亡病例,全国处于警戒状态。 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呈加速蔓延之势,已报告1323个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729人丧生。
2014年7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新闻公报称,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四国累计报告的病例数已达1323例,其中729例死亡。
2014年7月29日,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数字,几内亚已有确认或疑似病例460个,339人丧生;邻国利比里亚有329个确诊或疑似病例,156人死亡;塞拉利昂报告533个确诊或疑似病例,233人死亡;尼日利亚首次报告1个疑似病例,并已死亡。
2014年8月4日,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截止8月1日,西非四国通报本次埃博拉出血热共1603例,包括887例死亡病例。
2014年8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通报称,截至8月4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累计报告病例数达1711例,其中932例死亡。
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通报称,截至8月6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共计报告埃博拉病毒造成的累计病例数达1779例,其中961例死亡;并宣布埃博拉疫情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对其它国家造成风险,需要做出“非常规”反应,所有报告埃博拉疫情的国家都应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2014年8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通报称,截至8月13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四国累计报告2127人确诊或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人数上升至1145人;并警告称西非埃博拉疫情持续处于恶化状态,此次疫情规模被“严重低估”,有关机构亟须采取更多措施控制疫情。
2014年8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通报称,埃博拉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1229人死亡,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达2240例。
2014年8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通报称,截至8月20日,埃博拉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1427人死亡,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达2615例。
2014年8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最新通报称,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四国,已有3069人感染埃博拉,其中1552人死亡,这几乎是埃博拉1976年首次出现以来所有死亡人数的总和。与此同时,对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病毒进行基因研究发现,该病毒在人际间传播的过程中,已经发生超过300处的基因变化。病毒的基因组变化速度快而且通常发生在蛋白编码区,其中包括影响埃博拉病毒检测准确率和治疗效果的关键区域。
2014年8月29日,塞内加尔卫生部证实,该国发现首例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接到塞方通报,并承诺将帮助塞内加尔应对这一情况。
2014年9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透露,疫情已经确诊或疑似病例约3500例,超1900人丧生。卫生专家纷纷警告,埃博拉疫情有可能超出五国的范围,向非洲更多国家乃至其他区域扩散。
2014年9月5日,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四国肆虐的埃博拉疫情已经造成至少2105人死亡,病例数达到3967例。
2014年9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疫情通报称,截至9月6日,在疫情严重的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三国已累计发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4269例,死亡2288人。
2014年9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当日,埃博拉疫情死亡人数已突破2400人,近4800人感染。
2014年9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称,截至9月14日,确认、疑似与可能感染病例达到5357例,造成2630人死亡。
2014年9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称,截止9月21日,在西非五国共有6263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2917名患者死亡。
2014年9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称,截止9月23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三国累计发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6574例,其中至少3091人死亡。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的一场国际卫生高峰会议上说,埃博拉疫区国家的“卫生系统濒临瓦解”。
2014年9月30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宣布,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一位成年男性病患被确诊带有致命埃博拉病毒,这是美国本土发现的首例埃博拉感染病例,也是非洲以外确诊的第一例。
2014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埃博拉出血热应对路线图情况报告中显示,截至9月28日,截至9月28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四国累计发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7177例,死亡3338人。
2014年10月6日,西班牙卫生部通报称,一名西班牙护理人员在马德里被确诊感染埃博拉病毒,成为首例在欧洲境内感染该病毒的患者。
2014年10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布的埃博拉疫情最新报告显示,埃博拉病毒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达4033人,确诊、可能和疑似病例达8399人。其中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三国为重灾区,死亡病例为4024人;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表现为局部传播,西班牙和美国出现了散发病例。
2014年10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埃博拉病毒的蔓延威胁到了社会的“根本生存”,并可能导致出现“垮掉的国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这是世界和平和安全所面临的危机,她同时警告说,人们的恐慌感比“埃博拉病毒本身散播地更快。”
2014年10月17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截至10月14日,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西班牙、美国七国共有确诊、可能感染和疑似病例9216例,其中4555人死亡。
2014年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布声明,正式宣布西非国家塞内加尔的埃博拉疫情结束。世卫组织指出,尽管塞内加尔埃博拉疫情结束,但因为该国邻近受埃博拉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等国,该国仍应对任何可能发现的疑似病例保持高度警惕。
2014年10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说,自从埃博拉疫情爆发以来,总计共有13567人感染,死者总数达到4992人。
2014年11月3日,“非洲治理促进会”(AGI)警告说,在塞拉利昂,埃博拉病例仍在“以惊人速度”迅速增加。在塞拉利昂农村,埃博拉病毒的蔓延速度比两个月以前快9倍。
2014年11月7日,世卫组织在最新疫情通报中说,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这三个疫情肆虐最严重的国家,确认、疑似或可能病例共有13241例。在这三个国家总共有4950人因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
2014年11月15日,刚果(金)卫生部长卡邦格宣布,截至15日,刚果(金)已有42天未出现埃博拉新增病例。意味着该国境内的此次埃博拉疫情结束。
2014年12月04日世界卫生组织称,自2013年年底以来,全球已有共计17290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6128人死亡。
2014年11月30日世卫组织还表示,已知全球共有622名医疗工作者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346人死亡。
2014年12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数据显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肆虐的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等西非三国的感染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已达19031人,其中死亡人数达到7373人。2015年11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宣布,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在塞拉利昂已经已经终止。继利比里亚之后,塞拉利昂成为第二个结束疫情的西非埃博拉主要疫情国。
2016年1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非洲西部埃博拉疫情已经结束。但在几个小时后,塞拉利昂的卫生官员证实,塞拉利昂又有人因埃博拉病毒而死亡。综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研究成果显示,此轮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很可能源于一名生活在几内亚,已经去世的2岁“小病人”,其生前曾被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果蝠叮咬。
分析称,在受果蝠叮咬后,这名2岁的婴儿开始发烧,排出黑色的粪便并且呕吐,研究人员认为其是“零号”病人,此名婴儿在发病4天后,于2013年12月6日死亡。研究人员事后追溯了这名婴儿的家族,发现了一系列埃博拉感染病毒的连锁反应。
2013年12月13日死亡。然后婴儿的3岁姐姐也在12月29日死亡,并且症状表现为发热、呕吐等。婴儿的祖母后来也有同样症状,并于2014年1月1日死亡。婴儿一家所在的村庄位于几内亚南部靠近塞拉利昂与利比里亚的边境地区。而就在几名村庄外部的人员参加了婴儿祖母的丧礼后,陆续出现了感染症状。由于埃博拉病毒随着前来参加葬礼的人越传越远,疫情范围越来越大。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只被宣布过五次,为什么埃博拉疫情就占了2次?

因为死亡率太高。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通过接触病人的血液或其他体液,经皮肤、呼吸道或结膜感染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潜伏期2至21天,病死率高达50%至90%,临床症状为急性起病,发热并快速进展至高热,伴有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等,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病程第3至4天后会出现持续高热,感染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加重,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休克及多脏器受累。

本次刚果埃博拉疫情从去年8月暴发至今,刚果(金)超过2500人确诊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1600多人死亡。刚果(金)政府2019年7月16日证实,东部第一大城市戈马首例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死亡,抗击埃博拉疫情进入关键阶段。

目前,有埃博拉确诊病例的国家是;刚果共和国(刚果布)、科特迪瓦、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加蓬、南苏丹、乌干达、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去往以上国家时应该特别注意:避免与病人、尸体接触。

不接触血液、体液,以及被污染的物品;避免与动物的接触,不吃不熟的肉类以及野生动物;经常用肥皂洗手,尽量不用手接触眼睛、鼻子和嘴,必须接触时请确保手的干净;医务人员接触病人时要做好防护和自我保护,做好院内感染控制;疫区归来的人员应提高警惕,如有不适,请迅速就医或与疾控中心联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362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