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促销圈老人消费
市二中院调研统计发现,一些老年人为自身健康需要,经常大量购买一些保健类产品,且这些保健品大多价格昂贵。而销售该类保健品的商家为促进持续消费,会针对曾大量购买公司产品的一些老年人开展系列促销活动。
“销售商一般利用老年人治病和保健心切”,市二中院民六庭副庭长唐亮介绍,消费欺诈、消费陷阱近年在老年人生活领域中经常遇到,销售商向老年人推销质量不过关、功能不具备的产品。
“免费”体检被查出“病”
唐亮介绍,商家组织老年客户到外地旅游,同时宣称附送免费体检,实则在此过程中以检查出形形色色的疾病为理由,推销更多附带产品等。在消费领域的一些侵权行为带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欺骗性,不易识别,部分老年人容易被一些宣称的优惠福利和免费体验所误导。而商家利用授课、试用、试吃、回馈,甚至免费体检、体验式旅游等方式进行推销甚至诈骗。
唐亮称,在一起案例中,有几个人专以销售保健药品为幌子租场地专门针对老年人授课,在媒体上大肆鼓吹,每次免费赠送些低廉的生活用品、食品等,逐渐吸引上百名老人听课。后其再宣称返利回报社会,开始推销书籍、保健药品及会员卡等,进而获得巨额利润,最后承诺概不兑现,一走了之。
发生事故权益难保障
民六庭法官刘洋介绍,在老年人参与的商家活动中,如若遭遇交通事故、意外伤害、产品质量瑕疵、强迫消费等时,独自外出或作为直接被侵权人的老年群体却难以及时全面地维护自身权益。有的老年人骨折致残,身体受到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而此时,商家往往赔偿有限的钱款,或对赔偿责任互相推诿,不再露面,商家承诺的所谓优惠与福利不仅毫无踪影,反而对老年人财产、身心造成了损失或伤害。”
此外,刘洋还称,而在上述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司机和车辆是挂靠关系、承办单位没有相应资质、组织者骗取不断消费而夸大宣传等情况,因而造成老年人维权较困难,在应急救护方面更是难以保障。
>>相关案例
老人购买保健品享受“免费游”被摔骨折
今年79岁的王大爷,在2013年1月5日,与多名老人一起参加北京某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的河北固安两日游。次日下午3点多,在返京途中,因路面积雪,车辆行驶时发生强烈颠簸。
王大爷起诉称,当时他坐在车辆后排座椅,被颠得弹起,头部撞到车厢顶部,下落时摔到腰部,后导致骨折。事发后,除司机给了500元之外,某某公司无人过问。综上,王大爷将某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赔偿。
法院审理查明,该生物科技公司系一家以提供中老年健康服务,销售保健品的单位。王某某作为客户,曾多次购该公司产品。2013年1月5日,该公司组织包括王某某在内的多名老年客户到河北固安旅游,该公司提供旅游包车。
生物科技公司辩称,王某某起诉本单位主体有误,王某某应对提供交通服务的客车租赁公司提起诉讼。本单位对于王某某受伤无赔偿责任。
法院认为,被告公司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就其抗辩提供的证据不能充分证明大客车的所有者、管理者的情况,也不能提供租赁合同,故被告公司作为提供全套旅行出游服务的提供方,应首先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商家为推销保健品组织老人旅游遇车祸
今年5月15日,一辆载有46人的大客车在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境内发生坠崖事故,现场死亡25人,经抢救无效死亡10人。而此次车祸中的死者和伤者多为50岁至80岁的中老年人。
据调查,这辆大客车是被西安一家商贸公司雇用,搭载中老年人旅游中出事的,这家公司名为组织旅游实为向老人推销保健品。
据咸阳市委宣传部介绍,初步调查表明,西安相伴商贸有限公司以培训讲座为名,雇用4辆大客车,组织以中老年人为主的193人,于5月14日前往淳化县仲山森林公园等地进行为期两日的观光旅游促销活动,15日,4辆大客车在返回途中发生事故。
老人成为假药贩子的行骗对象有很多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老年人健康状况比较为脆弱,对保健品和药品的需求比较高,往往容易被不良商家利用;
2.老人普遍对网络、手机等新型媒体介绍不太熟悉,容易被各种“神药”、“秘方”等虚拟假宣传所迷惑;
3.老人平时心态比慈善,容易被一些假药贩子打着“救命”的旗号所骗。
如何防止自己老人被骗呢?以下是几个建议:
1.加强老人的健康知识教育,帮助他们辨别假药和保健品,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老人不要轻信各种广告和宣传,不要盲目的购买不知道名牌的药品和保健品;
3.建议老人在购买药品和保健品时选择正规渠道,如医院、药店等;
4.家人可以适当监督老人的购物行为,帮助老人辩别真假,防止上当受骗。
被“免费旅游”吸引,老年人全程被冒牌“专家”忽悠,最后买回家十几万的保健品;接到推销电话,老年人连续多年将退休金投入毫无市场价值的“收藏品”,最终被家人发现并报警...大量案例显示,受生理、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影响,老年人更易成为骗子的目标。
近日,北京市老龄协会和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联合推出《老年人防骗攻略(2019年版)》,聚焦养生保健、投资理财等多类骗局,印制好的防骗手册将发放到社区和老人集中活动场所。
为什么老年人更易陷入诈骗圈套?我国跨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逐年增多。当人迈入老年,身体开始无可避免地走向衰弱,随之而来的便是高昂的医药费等,为了预防万一,人们总会给自己留点备用金,做“救命钱”。正是这些“救命钱”,成为了诈骗分子的目标。
有数据显示,中老年群体中65岁以上的独居老人最容易上当受骗。因为孤苦无依,他们内心总是希望多一个底牌多一份保障。诈骗分子通常以虚假的信息诈骗中老年人,其中就包括夸大一些保健品的功能和一些虚假功效的养老器械设备,甚至把一些“三无”产品换一个包装,对中老年人宣称是什么救命灵药,骗取中老人钱财。——这正是《防骗攻略》中排“头号”的保健养生类诈骗。
据媒体报道,2018年6月,国内最大的以免费旅游为幌子、利用保健品诈骗老年人的犯罪案件告破,38个“旅游会销”平台被打掉,638名犯罪嫌疑人落网。(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打着虚假公益组织的旗号,冒充医疗专家吹嘘、夸大产品功效,将十几元钱的廉价产品包装成中央高级干部“特供”药品,再以三四十倍的价格大肆推销行骗……这是该团伙坑老人养老钱的主要手段。
据受骗老人自述,落入陷阱的三个关键点:一是受到了“免费旅游”的诱惑,二是被诈骗分子嘘寒问暖的“感情牌”打动,三是被冒牌专家“洗脑”,轻信了保健品被夸大的功效。
《防骗攻略》提示,这类骗局的特征主要以施以恩惠、制造权威、夸大功效等方式对老人进行行骗,建议老人不要轻信陌生人说的话、不要轻易透漏个人信息、要多和子女及亲戚沟通、要注意保存购物单据等。
老年人常遇到的骗局有哪些?应该如何避免?事后该如何补救?
保健养生类诈骗
骗术:
免费旅游、VIP 体检、夸大保健品效果;安排“老人”现身说法,忽悠老人往销售公司存钱;销售假药致老人死亡;销售“秘制神药”,保长寿体健等。
提个醒:
面对保健品诈骗,要做到“两要、两不要”,即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药,如果患有疾病,要主动到医院就医,保健品不能治愈疾病。
相反,伪劣的保健品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贻误治疗良机。
不要轻信犯罪分子编造的虚假身份或者夸大的保健品功效,也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要多和子女及亲戚沟通。老年人在遇到推销保健品或者声称可以退款的情况,不要擅自做决定,要积极和自己子女或者其他亲朋好友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要保存购买保健品的相关单据以及快递单,以便在查证上当受骗后及时向公安机关提供。
角色扮演类诈骗
骗术:
冒充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谎称办理残疾证、低保补贴;冒充政府拆迁办人员诈骗;冒充财政局工作人员实施诈骗;冒充亲戚串门诈骗;假扮燃气公司或水电公司员工诈骗;“神医”看病行骗。
提个醒:
老年人遇有自称政府工作人员来访时,应当核实其身份,要求其出示工作证,必要时向其所在单位打电话核实。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本该不属于自己的利益不沾,保持平常心。维修要找物业或者打使用说明书上的客服电话,切莫相信楼道张贴的小广告。
收藏品类诈骗
骗术:
夸大价值骗取“标的费”;承诺高价回购收藏品行骗;免费鉴宝“局中局”诈骗。
提个醒:
拍卖藏品,须认准有拍卖资质的拍卖公司,正规拍卖公司在藏品未成交之前不会向卖家收取任何费用。如果需要签署藏品回购合同时,建议寻求律师帮助。
老年人参与收藏品投资或者拍卖,一定要到专业部门,不要轻信电话、网络、电视推销,谨防所谓“拍卖公司”“艺术品公司”的诈骗陷阱,发觉被骗要及时报警。(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投资理财类诈骗
骗术:
消费返本复利型投资理财诈骗;小利小惠诈骗型投资理财诈骗;投资贵重物品型投资理财诈骗;理财产品诈骗投资理财诈骗;合伙人与原始股骗局投资理财诈骗;非法传销型投资理财诈骗;广告诱惑型投资理财诈骗;免费旅游天价购房型投资理财诈骗;网络理财投资理财诈骗。
提个醒:
老年人在投资贵重物品时应当多方考量,包括注重出售方的主体、资质等,以及贵重物品是否符合其所应有的价值。以避免被虚假的出售方或不值钱的物品所欺骗,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老年人在选择理财产品进行投资时,不要盲目从众,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也不要贪利以防陷入更深的骗局。
骗婚骗财类诈骗
骗术:
不法分子在网络上或公园等老年人聚集地炫耀财富、地位、家庭背景等个人信息进行利诱;不法分子以网聊痛陈失败婚恋史或不幸生活、虚构自己拥有雄厚的财富等骗取同情或博取好感,进而谋财谋色;不法分子编造虚假身份或人际关系信息作虚假承诺或索要财物;不法分子一旦无利可图或骗取钱财到手就会消失。
提个醒:
结婚与交往的前提是需要明确对方的身份信息,对于对方虚构的信息要及时分辨,不要轻易受欺骗。
老年人在交往过程中,遇到对方多次索要钱财,无论是以何种目的,都要谨慎对待,可以同子女进行商量。
旅游类诈骗
骗术: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嘘寒问暖方式,用“温情攻势”取得老人信任;不法分子以低价旅游诱惑,骗取老人钱财后潜逃;导游与景点商店等相互勾结,强制老年人消费,并规定最低消费额,不买不准离开。
提个醒:
强迫消费侵犯了消费者自由交易、公平交易等权利,并且由于强迫交易造成人身损害更是对于老年人作为消费者权益的侵犯。
旅游景点以低价销售假货或以高价销售与质量并不符合的产品,是对老年人消费者权益的侵害,商家欺骗的销售行为需要承担“退一赔三”的责任。
合同类诈骗
骗术:
借款合同类诈骗;一房二卖类诈骗;低价旅游套取高保证金合同。
提个醒:
老年人出借资金时一定要慎重,最好让对方出具担保,保存好相关证据。为了确保担保真实性,必要时要委托律师核查。
金额较大的借款,最好和家人商量,办理出借手续时,尽量咨询法律专业人士,避免上当受骗。
电信诈骗
骗术:
冒充国家相关工作人员调查唬人;冒充亲友请求“汇钱救急”;虚构中奖;电话推销等。
提个醒:
预防电信诈骗,要做到“五不要”,即不要轻信不明对象及可疑信息;不要因贪小利而受违法短信息的诱惑;不要拨打短信息中的陌生电话;不要向陌生人汇款、转账;不要泄露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信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318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免费"体检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