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总医院院长高国兰教授为大会致开幕辞
2016年8月20-21日,航空总医院2016 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和导管相关并发症处理讨论会暨第二届心血管临床病例讨论会在北京北苑大酒店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主办,北京市心血管介入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中国康复医学会等五家单位协办。多名国内顶级心血管病专家受邀出席会议并担任会议学术主持,15名中青年专家作精彩病例分享。来自全国各地及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百余名医生参会。大会主席由航空总医院心内二科主任董鹏博士担任。
全台地区心血管学会主任委员李文领教授为大会致辞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本次大会名誉主席霍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玉杰,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本次大会主席杨新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导管室主任王乐丰、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主任王海昌教授五位国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从全国各地通过视频对大会发来祝福,并提出殷切期望,预祝会议成功举办。
阜外医院吴艳教授作冠心病《临床-病理-影像-基因筛查四位一体》病例汇报
航空总医院院长高国兰国教授,台中荣民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全台地区心血管学会主任委员李文领教授为大会致辞。高院长表示,当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因此,提升对复杂及急危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能力至关重要,本次以临床病例分享和讨论为特色的大会,对提升青年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心内科是航空总医院的重点培育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诊疗能力和效果得到广大患者认可。航空总医院将一如既往对心内科提供大力支持,加强与各大医院之间的学术交流,不断提升医疗质量,更好地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李文领教授回顾了他在大陆进行学术和手术交流的经历与收获,希望进一步加强两岸学术交流,共同提高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
安贞医院程彤宇教授作《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病例汇报
阜外医院程显声教授、姚宝康、胡奉环教授,协和医院沈珠军教授、刘振宇教授,安贞医院宋现涛教授、李宇教授,解放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张丽伟,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聂如琼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黄榕翀教授,煤炭总医院吴迪教授等十余名国内心血管领域著名专家受邀组成主席团主持各分论坛,对汇报病例进行讨论点评。
航空总医院唐玺和博士微创手术成功救治高龄椎动脉狭窄患者
74岁老人双侧椎动脉重度狭窄,航空总医院唐玺和博士微创开通
航空总医院唐玺和治好老人双侧椎动脉重度狭窄,他还能回去带孙子
近期,航空总医院脑血管病神经外科唐玺和博士通过高难度微创介入支架成形术成功救治一例高龄双侧椎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在线咨询 <<<
据了解,该患者为74岁老年男性患者,有脑梗塞病史,一直口服药物控制。但近一个月以来症状有所加重,头晕伴四肢无力,左上肢麻木僵硬发胀,左眼视物不清,脖颈僵直,这给老人家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老人说:“还迷糊,还走道走不动。我家院里种的几颗樱桃树也管理不了,修剪不了,浇不了水。我还想送孙子上学,你动弹不了,栽栽楞楞的,肯定是不行,家人也不放心。”
老人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发现老人病情比较严重,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建议老人前往北京就诊。经过多方打听和查阅相关资料后,家人了解到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的脑血管病神经外科在这方面比较有专长,便慕名前往北京就诊。老人到院后,医院脑血管病神经外科主任金永健亲自接诊,对患者的病情详细问诊充分了解,并安排为老人进行了相关检查,进行科学严谨的诊断评估。
患者的主管医生唐玺和博士介绍,经过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患者双侧椎动脉都有重度的狭窄,狭窄率达到90%以上。在规范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无效的情况下,唐玺和博士为其实施双侧椎动脉微创介入支架成形术。“这个手术难度是比较高的,患者年龄较大,风险较高,我们在术中和围手术期管理中需要精细严格操作,比如术前的血压血糖调节,术中的麻醉管理,导管支架的精准走行释放,术后的严密监护等等,并且局麻下术中可以跟患者实时交流。目前来看术后病人的恢复是比较理想的。”唐玺和说。
术后两天,老人的各种症状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头晕症状消失,肢体力量恢复,上肢麻木僵硬症状改善,左眼视力提高,脖颈僵直症状消除,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老人说:“诶,我这回下地,不一样了,也不迷糊了,腿也有劲了,那可舒服了,基本上就跟我原来一样了。这胳膊也不那么僵了,这活动就好多了。我这眼睛视力也有改善,头脑也清醒了,我这脖颈也不酸疼了,这是几个明显的症状改善,挺理想的。”他老伴也替他感到高兴:“确实挺好,他一感觉症状缓解了,他相当开心了,高兴,兴奋了有点,哈哈哈!”说着,老两口一起笑了起来。
金永健主任表示,这位老年患者幸亏来得及时,他双侧椎动脉都重度狭窄,不及时治疗的话,一旦闭塞了,就很难开通了,“所以总体来讲,老爷子通过支架成形手术治疗成功解决了问题。”同时金主任希望老人出院后继续保持开朗的性格,保持好的心态,希望他可以安享晚年。
经过这次成功的治疗后,老人家对以后的老年生活也充满了希望,“我栽种的樱桃树,我治好了回去之后还可以好好管理,我要让家人从树上摘自己家的樱桃吃,这个理想我能实现;我还有一个理想,我要亲手送送我的小孙子上学,手术做完之后这个理想也能实现。”
老人及家属对金永健主任、唐玺和博士和团队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周到服务感到十分满意,他老伴说:“他们不但技术高超,而且服务态度特别好,让我们感到很亲切。”患者也说:“一个是特别特别感谢,第二个希望他们继续努力,他们是妙手回春、华佗再世,希望他们继续发扬成绩,为老百姓做好事,为老百姓减少痛苦!”
【专家简介】
姓 名:金永健
医 院: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
职 务:脑血管病神经外科主任
职 称:主任医师
学 历:留日医学博士
出诊时间:星期二
专家简介:神经外科专家,留日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烟雾病的联合血管搭桥手术,颈动脉狭窄的内膜剥脱手术,偏头痛的显微血管减压治疗,脑血管狭窄、脑梗塞、脑供血不足、动脉瘤的神经介入及微创手术等。曾成功为国内低龄(1岁)的烟雾病患儿实施联合血管搭桥手术,成功完成高龄(90岁)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2004年获得北京卫生系统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称号。获得北京首发基金项目1
项,留学归国人员基金1项,清华-裕元医学科学研究基金1项。2019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德技双馨
”2019人民好医生年度人物。任日本神经外科关西地区脑血管病神经外科分会会员、北京市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损伤培训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小儿微创神经外科专业学组常委等。多次受到北京卫视、河南卫视、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科技文摘报、《追梦中国》杂志等媒体的采访报道。
姓 名:唐玺和
医 院: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
科 室:脑血管病神经外科
学 历:医学博士,博士后
专家简介: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2005年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主要工作及研究方向为缺血及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微创介入手术及开颅手术治疗,擅长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狭窄,脑梗塞,烟雾病,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及治疗。参与国家自然基金2项,中德国际合作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以上就是关于 航空总医院唐玺和博士微创手术成功救治高龄椎动脉狭窄患者 的相关回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疑问也可拨打预约挂号热线:010-58554765。
2012年6月26日下午,第八届“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霍勇教授被授予我国医师行业的最高奖项——“中国医师奖”。霍勇教授自90年代起开始引进冠心病介入新技术,曾主持多项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介入器械的研发工作,推动先进技术理念在国内的推广普及;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建立完善我国心血管介入的质量控制和规范化体系,为我国冠心病介入诊疗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站在更高的层面为我国心血管专业及专科医师的发展筹谋布局,并致力于积极推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等慢病防控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普及、规范和提高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20世纪90年代初,在霍勇教授的带领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国内率先引进了冠状动脉支架术、旋磨术、颈动脉支架术等,先后获得1994年国家科技成果奖、1999年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近年来,面对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霍勇教授又先后引进了药物涂层支架(DES)、经导管肾动脉去神经消融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等新技术,并着眼于国产医疗器械的长远发展,牵头研发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冠状动脉支架,相继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的冠心病患者带来福音,例如Parner支架、Nano支架和Buma支架等都已上市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而百畅支架、信立泰支架以及药物涂层支架(DES)也在后继研发中。
霍勇教授在大规模临床试验方面也牵头实施了多项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包括他汀治疗在中国PCI干预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ISCAPE研究)、用64排CT成像评估了瑞舒伐他汀20mg治疗76周,对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Reduct研究)、对抗血栓治疗管理模式在亚洲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长期随访(Epicor-Asia研究)等。
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主任后,霍勇教授一方面在省级和医科大学医院积极推动新技术的开展;另一方面在省市级、市县也逐步推广,先后帮助全国400余家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举办了培训班和研讨会,极大提升了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整体水平。
自2002年起,在卫生部领导下,霍勇教授出任卫生部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专家组组长、全国冠心病介入治疗质控中心主任、卫生部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工作专家组组长等职务,为使我国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更规范化,先后协助出台了卫生部技术管理规范(2007版和2011版),牵头推动在全国建立了一百多个卫生部培训基地(56个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54个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25个先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和质控中心,以及军队医院中的34个培训基地,建立了三项制度(认证制度、培训制度、质控制度),并对培训基地、人员管理进行了全面规范化。
霍勇教授倡导建立了冠心病介入病例网络直报系统,对我国心血管病临床介入治疗的基本资料进行了实时、全面、系统的收集,使我国率先成为在从国家层面对介入病例的数量和质量实现实时监控的国家,相关数据也为政府相关医疗决策提供强大翔实的数据支撑。
在循证医学成果转化和推动上,霍勇教授也不遗余力地贡献着自己的智慧。比如通过参与编写《2009年中国PCI指南》等诸多学术指南、专家共识并通过各种途径推动指南与实践的接轨,提高整体诊疗水平。同时,他还借助担任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秘书长、长城会和CIT联合主席,连续主持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15年等诸多契机,利用这些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循证医学证据和理念在临床实践上最终能够付诸实施。
霍勇教授也因在引进、普及和提高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新理念、新技术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对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规范化的重要推动作用,于2011年当选为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秘书长,并被授予最高荣誉“终身会员”。
推动中国心内科医师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推动冠心病介入学术发展的同时,霍勇教授将目光投向了整个心内科医师行业的健康、有序、规范发展,摸清了整个队伍的基线数据,创立多个基金、项目支持行业发展,特别是还以冠心病诊疗技术规范为契机将技术准入、基地准入、专科医师准入等做法移植到心内科专科医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中,使心内科医师行业建设走在了各个医学学科的前列。
自2010年12月换届当选为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以来,霍勇教授对分会进行了组织架构的适当调整,推动分会先后成立了资深专家工作委员会、结构性心脏病工作委员会、预防工作委员会、超声心动图工作委员会和基层工作委员会等。
作为心内科医师行业的领袖人物,霍勇教授领衔推动了我国心内科专科医师准入、心内科专科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一整套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创建了三级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领导制定了心内科专科医师准入标准、考试大纲、考试方法和认证秩序,创建了全国心内科专科医师网上申报平台,为我国心内科专科医师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做出了贡献。他还领导并推动了中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专科医师考试体系建设项目,对于构建科学的医师培养、评价和使用体系及制度建设,进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霍勇教授已经着手组织国内专家(中国医师协会、上海市卫生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香港医学专科学院等)和国外专家(美国心律失常国际考官委员会等)研究拟定准入标准、考试大纲,进行考试设计。
积极投身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
在行业建设良性推进的同时,霍勇教授主动转变专业视角,由“治病救人”跨上“防病救民”的新阶梯。他牵头负责“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的研究”于2006年11月启动实施,截止2009年课题验收时课题入选患者4万余人,随访例数17000余人,课题组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8篇,正在投稿及将要发表的论文45篇。课题参与合作单位已覆盖全国24个省及直辖市112家医院及所属社区,初步构建了目前国内最大的冠心病一级及二级预防、诊断、治疗以及人员培训的综合防治平台,同时建立了规范化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医生培训及患者教育模式,开发完成并推广使用了患者注册、随访的网络平台(),实现了网络随机、数据库管理、临床信息采集等功能;培训并组建了专业的冠心病研究团队,为科研工作的延续打下了基础。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优秀论文评奖结果胸心血管外科青年优秀论文评选-心外科序号题目第一作者第一作者单位获奖等级1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弓部:杂交全弓修复术与传统全弓替换术的对比研究李岩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一等奖2Hippo-YAP信号通路的变化在肥厚性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姜文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一等奖3Matricellular Protein CCN3 Limits the Progression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张超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二等奖4术中直视植入肺动脉分支血管支架的镶嵌治疗胡仁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二等奖5Cardiac hemangioma -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200 cases李伟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三等奖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的心脏扭转(Torsion)运动的改善情况研究——采用最新的磁共振特征性追踪技术成楠解放军总医院三等奖7超微孔ePTFE球囊扩张型介入肺动脉瓣膜的实验研究张本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三等奖8风湿性二尖瓣成形近期结果总结及学习曲线罗天戈北京安贞医院三等奖9利用疾病特异诱导多能干细胞进行肥厚型心肌病心脏停搏液个体化选择魏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三等奖10心脏恶性肿瘤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王文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三等奖胸心血管外科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胸外科序号题目第一作者第一作者单位获奖等级13D打印技术指导下的胸膜外漏斗胸Nuss术王磊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一等奖2comparative study of VATS vs open thymectomy for thymoma in one single center袁祖阳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一等奖3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分析范宜楚天津市胸科医院二等奖4单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4例分析汪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二等奖5食管癌病人术后不同营养途径的临床效果比较陈宇浙江省台州医院二等奖6气管腺样囊性癌的外科治疗模式探讨:单中心20年109例患者分析姚烽上海市胸科医院三等奖7不同肠内营养管留置方式对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影响的研究钱凯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三等奖8单孔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学习曲线张树亮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三等奖9Selected Advanced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Treated by Surgical Resection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by Gefitinib杜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三等奖10无抓持整块纵隔淋巴结清扫在单孔胸腔镜肺癌手术中的应用林宗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三等奖
(以迈瑞监护仪为例)心电监护仪ECG显示为一条不很平直的直线,偶尔会出现不规则的心室或者心房的扑动;spo2(血氧饱和度)会逐渐趋下降,脉率有可能消失或者变弱,血氧趋势波会变弱;NIBP(无创血压)无法测出;。这时候监护仪的报警灯会闪烁红光,并且扬声器会每隔3-5秒发出“滴滴滴----滴滴”的致命性错误报警音,监护仪报警提示栏上会显示心脏停博的字样。
[急救医学] 心脏骤停处理
本贴收到1朵鲜花
无脉搏心脏骤停包括如下 4 种心律:心室颤动(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 )、快速室性心动过速( rapi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无脉搏电活动( 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 )、心室停搏( asystole)。 这些骤停心律需要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 BLS)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dve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 ACLS)。ACLS 的基础是很好的 BLS 抢救,开始由旁观者提供迅速、高质量的 CPR 以及对 VF/无脉搏 VT 、虚脱几分钟内的除颤。对有旁观者的室颤性骤停,由旁观者迅速给予 CPR 和早期除颤,可明显提高出院存活率。相比较而言,通常所用的 ACLS 治疗,如插入高级气道、使用支持循环的药物不提高出院存活率。本文详细叙述心脏骤停病人的总的监护,提供 ACLS 无脉搏骤停流程的梗概。二、采用正确的药物途径 在心脏骤停期间,基础 CPR 和早期除颤是最重要的,药物是第二位重要的。用于治疗心脏骤停药物中,几乎没有一种药物是有很强证据支持的。开始 CPR 和除颤后,抢救者建立静脉通道、考虑药物治疗和插入高级气道。【中心和周围输液】 大多数复苏时不需要中心通道。如不能建立中心静脉通道,抢救者插入粗的静脉导管。尽管从静脉途径给药,成人血药峰值较低、循环时间延较长,但建立静脉通道不需要中断 CPR 。周围静脉给药,一般需要 1~2 分钟才能到达中心循环,而中心静脉途径给入,需要时间较短。 如从周围静脉途径给入复苏药物,应从静脉推注,继而再推入 20ml 液体,抬高肢体 10~20 秒钟,以使药物到达中心循环。骨髓内( intraosseous,IO)通道提供一个不萎陷的静脉丛,能把药物运送到中心静脉所能送到的部位。有多篇成人和儿童的文献报告证实, IO 途径对液体复苏、给药、取血标本是安全的、有效的,并适用于任何年龄。如静脉途径有困难,则可用 IO 途径。市售成套骨髓内输液包对成人十分方便。 如经除颤、静脉或 IO 给药后自主循环不能恢复,则可考虑安置中心静脉通路(除非有禁忌症)。应注意的是,中心静脉导管是脑卒中和急性冠脉综合症溶栓治疗的相对禁忌征(不是绝对禁忌征)。如 IV 和 IO 通道不能建立,某些复苏药物可从气管内导管给入。经人和动物试验证明, 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阿托品、纳洛酮和血管加压素可从气管吸收 。然而,从气管内所给的复苏药物,与同等剂量的静脉给药相比,其血药浓度较低。而且,最近动物实验研究提示,肾上腺素从气管内给入,低浓度的肾上腺素可产生β肾上腺能作用,此作用是有害的,可致低血压、低冠状动脉灌注压和血流,并降低 ROSC 。因此,尽管某些复苏药物从气管内给入是可能的,但 IV 和 IO 给入药物是首选的,因为它将能提供更可预测的药物输送和药理作用。有 1篇成人院外的随机队列对照研究,结果从静脉给入肾上腺素和阿托品比气管内给入,有较高的 ROSC 及出院存活率。接受静脉给药组有 5% 的出院存活率,而气管内给药组无 1例存活出院。 大多数气管内给入的药物最佳剂量不明, 气管内给药的剂量一般是静脉剂量的 2~2.5 倍。有 2篇 CPR 研究报告,等效的肾上腺素,气管内剂量大约是静脉的 3~10倍 。应把推荐的剂量稀释在 5~10ml的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中,把药物直接注入气管内。有人报告,用注射用水稀释比生理盐水容易吸收。三、骤停心律 处理无脉搏骤停是 ACLS 无脉搏骤停流程的亮点(图 2)。本文的框数字与流程图中的框数字相同。1.心室颤动和无脉搏室性心动过速 VF和无脉搏VT第1分钟的最关键抢救是有旁观者(框 1)立即 CPR, 用不中断的胸外按压和尽早除颤(Ⅰ级)。 如骤停者身边有旁观者和除颤器,急救者给 2 次吹气后,检查脉搏。如急救者在 10 秒钟内肯定触不到脉搏,他应打开除颤器开关,放电极,检查心律(框 2)。如院前急救人员在院外遇到无旁观者骤停病人(如, EMS 人员到达骤停病人现场), 除颤前先给 5 轮 CPR 。骤停时间较长的病人,经一段有效的胸外按压后,电击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有关先 CPR 和先除颤的进一步资料,见第五章“电治疗:体外自动除颤器、除颤、电转复和起搏”。如对 VF/无脉搏 VT (框 3)病人,急救者给 1次电击(框 4),然后,立即重新 CPR ,开始胸外按压。如是双相波除颤器,急救者应使用除颤器标明的终止 VF 的能量(一般选择 120~200J 能量)。如急救者不知道除颤器有效剂量范围,抢救者可使用 200J 的剂量作为首次除颤,第 2次和随后除颤,则选用相同或较高剂量。如使 用单相波除颤器,急救者给予 360J 的初始剂量,随后除颤亦可用 360J 剂量。如经初始电击后终止室颤,但随后又复发,可用前次剂量再电击。双相波除颤器具有各种波形,并注明各种波形终止室颤的剂量范围。厂家在双相除颤器上标明各种波形的有效剂量范围,急救者可在标记的剂量范围选择。亦可选用 200J 的“默认”值,因为它亦在选择剂量范围内, 用 200J 的默认值作首次和随后双相波除颤都是有效的 , 2005 年各种双相波除颤器均便提供这种能量。这是共识的默认剂量,不是推荐的理想剂量。如双相波除颤器有清楚标记,急救者又熟悉此类除颤器,则将不需要用默认 200J 剂量。继续研究是必要的,以确定单相波和双相波除颤器的初次除颤最合适的剂量。对治疗 VF/ 无脉搏 VT 病人,急救者应给 1 次电击,而不是以前指南版本所推荐的 3 次连续性(“推积”)电击,因为双相波除颤器首次除颤成功率很高,同时可减少胸外按压中断,这亦是很重要的。尽管 1 次除颤不是和 3 次除颤直接对比研究的,但是,有确凿证据,中断胸外按压可降低冠脉灌注压。多余间可以充电,给 1 次电击,检查 1 次脉搏可中断胸外按压 37 秒或更长时间。如检查心律发现为 VF/VT ,救护员给 CPR ,同时可给除颤器充电,确认可以除颤后,尽快给电击。电击后立即恢复 CPR (开始胸外按压),不要延误,连续 5 轮(或 2 分钟,如有高级气道)CPR,再检查心律(框 5 )。在院内有连续监护(心电和血液动力学),这些顺序可根据医生判断变更。在本流程所描述的处理策略,其目的是减少胸外按压中断的次数,使救护员给予尽可能有效的电击。脉搏和心律检查应受到限制, 不推荐电击后立即检查;而是专业人员立即给 5 轮(约 2 分钟) CPR ,然后再检查心律。理想的是,只在通气、检查心律及电击时,中断按压。 一旦安置高级气道(如气管内导管、食道—气管联合导管、喉罩), 2位救护员不再暂停按压进行通气。而是,按压者以 100 次/分连续按压,不暂停按压而给通气。通气者以 8~10 次 / 分通气,不要超过通气次数。 2位或以上救护员应每 2分钟轮换按压(此时可检查心律)。这种交换是避免疲劳,防止胸外按压速度和质量恶化。 建立静脉通路是很重要的(见下),但这不应中断 CPR 和电击。急救者经常考虑 “ 5H ”和“ 5T ”,以寻找骤停病因或可使复苏复杂化(见流程图底的绿框,在 CPR 期间)的因素。尚无足够资料确定做多少轮 CPR 或多少次电击后,再给药物治疗。流程所描述的推荐顺序是专家共识。如给 1或 2次电击加 CPR,VF/VT 仍持续,可给升压药(在心脏骤停期间,每 3~5 分钟给肾上腺素;1次血管加压素可代替第 1 次或第 2次肾上腺素 [ 见框 6])。给药时不要中断 CPR 。CPR 期间,要在检查心律后应尽早给予药物。电击前或后均可给药,在 CPR-检查心律-CPR (此时可给药或给除颤器充电)-电击 顺序(必要时重复)。这个顺序不同于 2000 年所推荐的顺序:其目的是减少胸外按压中断。 2000 年推荐意见导致胸外按压中断次数过多。在这些 2005 年的推荐意见中,在抢救心脏骤停期间,药物可在检查心律前先准备好,检查心律后立即给予,但适时给入药物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减少胸外按压中断。检查心律应该极短暂(见下)。如检查心律后立即给予药物(电击前或后)。电击前或后所给的药物需通过 CPR 循环发挥作用。 5 轮 CPR 后再分析心律(框 7),如有指征立即给另 1次电击。如 2~3 次电击-CPR 及升压药后,仍持续 VF/VT,考虑给抗心律失常,如胺碘酮(框 8)。如无胺碘酮,可给利多卡因。如是尖端扭转室速伴长 QT 间期可给镁制剂(见下)。 CPR 期间应给药物,检查心律后尽早给入。如是规则心律(规则或窄的复合波),应触脉搏(见框 12)。检查心律应短暂,检查脉搏只有在出现规则心律后检查。如对出现的脉搏有任何怀疑,就应重新 CPR 。如出现 ROSC ,开始复苏后监护。如病人心律变为心室停搏或 PEA ,见下(心室停搏和 PEA )(框 9 和10)。如灌注心律暂时恢复,不能持续维持(反复 VF/VT),病人是早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对象(见 7.3 章“症状性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在抢救 VF/无脉搏 VT期间,专业人员必须把 CPR 和电击有效的结合起来。如 VF 持续几分钟,心肌的氧和代谢底物耗竭。短时间的胸外按压可传递氧和能量底物,增加除颤后恢复灌注心律的可能性。已证明, VF 波形的分析可预测电击的成功的可能性,这就是,胸外按压与电击之间时间愈短,电击成功可能性愈大。减少几秒钟按压与电击间期,就能增加电击成功的可能性。2.心室停搏和无脉搏电活动PEA 包括各种无脉搏心律,如假性电机械分离、自主性室性心律、室性逸搏、除颤后室性自主心律、缓慢性心室停搏心律。 经心脏超声心动图和插入压力导管研究证实,有电活动的无脉搏病人伴有机械收缩,但这种收缩太弱不能用普通方法监测,不能用触诊和非侵袭血压监测。 PEA 经常是可逆性病因所致,这种病因如能认识和纠正,则 PEA 是可以治疗的。心室停搏性心脏骤停的存活率是很妙茫的。在复苏期间,可能出现短暂的规则心律,但自主循环很难恢复。至于 PEA, 复苏的希望是确认和治疗可逆行病因。由于这两种骤停心律的病因和处理类似,其治疗简述在本流程的第二部分。 这两种心律除颤都是无益的。复苏的重点是做高质量的 CPR,减少中断,确定可逆因素或合并症。 急救者插入高级气道(如气管内导管、联合导管、喉罩)。一旦高级气道插入,不再按照 CPR 的周期进行,按压者以 100 次/分按压,不再暂停通气;通气者以 8~10 次/分通气。每 2 分钟(在检查心律时)交换角色,防止疲劳,防止胸外按压质量和频率恶化。如多位救护员在场,应每 2 分钟交换按压。救护员在插入气道期间,应减少胸外按压中断,在建立 IV 或 IO 通道时不要中断 CPR 。如检查心律证实是心室停搏或 PEA ,立即再做 CPR 。此时可给升压药(肾上腺素或血管加压素)。心脏骤停时,肾上腺素大约每 3~5 分钟给入。血管加压素可取代第 1 或第 2 次肾上腺素。对于心室停搏或缓慢 PEA 病人,可考虑阿托品(见下)。不要中断胸外按压去给药。检查心律后尽快给药。大约给药和 5 轮(或 2分钟) CPR 后,再检查心律(框 11)。如存在可除颤心律,给电击 1 次(按框 4)。如无心律出现或心动图上无变化,立即重新 CPR (框 10)如出现规则心律(框 12),可触脉搏。如无脉搏存在(或对脉搏有任何怀疑)继续 CPR (框 10)。如有脉搏,急救者证实心律,并作相应治疗(见 7.3 “症状性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处理”。如有规则心律,又有脉搏,则按照复苏后处理。四、何时停止复苏 复苏小组对病人实施的 CPR 和 ACLS, 必须尽心尽责,只要病人事先没有不复苏的遗嘱。最后停止抢救的决定,绝不是单纯的时间问题。临床判断和对人的尊严,必须结合到决策中去。但能指导这方面问题的资料,尚很稀少。 急救反应系统不需要现场人员把每个心脏骤停病人转到医院或急诊科。如果现场无条件而急诊科有条件,如严重低体温病人做心肺旁路和体外循环,可在持续 CPR 同时转到医院(Ⅱb 级)。除非是特殊情况(如低体温),对院外的非创伤和钝性创伤,急诊科抢救并不比现场抢救效果好。简单地说,如现场不能复苏,则急诊科亦不能复苏。民法通则、管理者关注、医疗保险规定以及甚至zhengfu费用补偿问题等 , 经常需要把所有心脏骤停病人都要转到医院。如果无选择的进行转院,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伦理学上是不能接受的。院外停止复苏,遵循特殊系统标准和直接医疗控制,所有各 EMS系统应当有自己的实践标准。五、骤停心律的药物治疗 1.升压药 尚无安慰剂—对照组研究证明,任何一种药物、任何一种心律、在治疗的任何阶段,对神经系统后果和出院存活率有好处。然而,有证据表明,对初始 ROSC 有益。 肾上腺素和血管加压素(一) VF./VT肾上腺素:盐酸肾上腺素在 CPR 期间对病人产生有益作用,主要由于它具有α - 肾上腺能受体兴奋特性。肾上腺素的α - 肾上腺能作用可增加 CPR 期间冠状动脉和大脑灌注压。肾上腺素的β-肾上腺能作用尚有争议,因为它可增加心脏作功及降低心内膜下灌注。尽管肾上腺素广泛应用于复苏,但改善人类存活率的证据稀少。有关肾上腺素在 CPR 期间有益的和有毒性的生理作用在人类和动物均进行研究。初始或递增大剂肾上腺素量偶有改进 ROSC 及早期存活率。但经 8 个组、共>9000 例心脏骤停病人的研究,大剂量和标准量相比,前者未见出院存活率和神经学后果改善。即使在初始大剂量肾上腺素亚组以未见差异。对成人心脏骤停者,1mg,IV/IO, 每 3~5 分钟 1次,是可以接受的(Ⅱ a 级)。大剂量对特殊问题的指征是,如β-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过量;如 IV/IO 未建立或延迟建立,则可从气管内给药,剂量是 2~2.5mg 。 血管加压素:血管加压素是非肾上腺能周围血管收缩药,具有冠脉和肾血管的收缩作用。尽管有 1 篇很有希望的研究和 2 篇大组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它和肾上腺素(1mg,重复)作用,均未见它能增加 ROSC 率和存活率(在 1 篇报告,40U,以后重复给药)。据 1 篇 1186 例院外各种心脏骤停多中心研究和 1 篇心室停搏亚组的 post-hoc 分析表明,初始血管加压素 40U(必要时重复 1 次)组,与初始肾上腺素(1mg,必要时重复)组比较,前者明显改善出院存活率,但无完整神经学生存。 据 5 篇随机 meta 分析(1 级)表明,它和肾上腺素对ROSC,24小时存活率,出院存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有 1 篇根据初始心律的亚组分析,出院存活率亦无显著性差异。1 组院内 200 例心脏骤停的随机设计研究,肾上腺素组 1mg (初始心律: 16%VF , 3%VT, 54%PEA , 27% 心室停搏) , 血管加压素组 40U (初始心律: 20%VF,3%VT,41%PEA,34% 心室停搏),两组的 1小时存活率(肾上腺素:35%,血管加压素:39%)和出院存活率(肾上腺素:14%,血管加压素:12%)无差别。 回顾分析证明,比较单用肾上腺素组(231 例)和肾上腺素和血管加压素联合用药组(37例),对院外 VF/VT,PEA 和心室停搏的疗效。两组对 VF 或 PEA 的存活率和 ROSC 无差别,但联合用药组对心室停搏病人的 ROSC 较高。由于血管加压素与肾上腺素的作用无差别,故单剂血管加压素 40U IV/IO 可代替第 1 次或第 2 次肾上腺素治疗无脉搏骤停(不定级)。(二) 心室停搏和 PEA 升压药:有人选择 PEA 和心室停搏病人进行研究,对治疗 PEA ,未能显示肾上腺素或血管加压素有何优劣,不管给药先后。经大样本 post-hoc 分析发现,对心室停搏病例,血管加压素组对存活率较肾上腺素组高,但未见完整神经学生存。 根据上述资料可考虑血管加压素能用于心室停搏治疗,但没有足够根据推荐与反对治疗 PEA。需要进一步研究。在复苏期间,肾上腺素可每 3~5分钟给药 1次;血管加压素可代替第 1次或第 2次肾上腺素。 阿托品:硫酸阿托品具有抗胆硷能作用,降低心率,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和血压。尚无前瞻性对照研究,支持心室停搏和缓慢性 PEA 骤停应用阿托品治疗。心室停搏应用阿托品治疗得到支持的是,回顾性综述,有插管的难治性心室停搏病人显示阿托品治疗可提高住院存活率。 1组成人心脏骤停病例组报告, 8例中有 7例由心室停搏转复为窦性心律。 拒绝使用阿托品的文献稀少,且质量不高。有 1小样本前瞻性非随即对照研究,治疗组用 1~2mg 阿托品作为初始复苏用药,结果与对照组无差异。但低于治疗剂量或延迟给肾上腺素可有神经学完整的存活率。在 PEA 的动物研究中,标准剂量的阿托品和安慰剂无差别。 迷走张力亢进可致心室停搏。给予迷走性药物符合生理作用。阿托品价格低廉、给药容易、副作用少,因此可考虑用于心室停搏和 PEA 治疗。如心室停搏持续存在, 阿托品对心脏骤停的剂量是 1mg, 每 3~5 分钟 1次(最大剂量 3 次或 3mg)(不定级)。2.抗心律失常药尚无证据证明,对人类心脏骤停常规给任何抗心律失常药,能提高出院存活率。然而,相比,提高近期住院存活率。( 一) VF/无脉搏VT胺碘酮: 静脉胺碘酮影响钠、钾、钙通道且具有β肾上腺能阻滞性质。故可治疗对电击、 CPR 和升压药无效的 VF/无脉搏 VT 。 经院外难治性 VF/ 无脉搏 PEA 的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急诊医生给胺碘酮( 300mg 或 5mg/kg )比安慰剂或 1.5mg/kg 利多卡因,提高入院存活率。另有研究,胺碘酮给 VF和动力学不稳定 VT的人和动物,均提高除颤率。总之,胺碘酮可给 CPR 、电击及升压药无反应的 VF 或无脉搏 VT (Ⅱb 级)。初始剂量 300mg IV/IO, 随后可再给 150mg 1次 IV/IO 。 利多卡因: 支持利多卡因治疗室颤的证据是,初期动物试验与治疗 AMI 的推断,治疗 AMI 室早和预防 VF 的历史回顾的推断。据 1 篇前瞻性研究和 3 篇比较胺碘酮和利多卡因的随机研究显示,利多卡因组 ROSC 率低,心室停搏发生率高。据院外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比较胺碘酮和利多卡因疗效发现,胺碘酮提高入院存活率,而利多卡因使除颤后心室停搏增多。总之,利多卡因比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相比,它是一种长期、熟悉的抗心律失常药,即刻副作用少,故可为选择的抗心律失常药。但没有证据证明,利多卡因对心脏骤停具有近期和长期的作用。利多卡因可作为胺碘酮的代替治疗(不定级)。 初始剂量是 1~1.5mg/kg IV ,如 VF/无脉搏 VT 持续, 5~10 分钟后可再给 0.5~0.75mg/kg ,最大剂量 3mg/kg. 。 镁制剂: 据 2 篇观察性研究,镁制剂能有效终止尖端扭转性室速(不规则/多形性 VT 伴 QT 间期延长)。据 1篇成人病例组报告,异丙基肾上腺素和心室起搏可有效终止尖端扭转性室速伴心动过缓和药物诱发的 QT 间期延长。镁制剂不能终止 QT 间期正常的不规则/多形性 VT 。VF/ 无脉搏 VT 心脏骤停伴尖端扭转性室速的治疗是,硫酸镁 1~2g 稀释在 5% 葡萄糖溶液 10ml ,IV 或 IO 历时 5~20 分钟推入(Ⅱa 级)。对有 脉搏 的尖端扭转性室速, 1~2g 稀释在 5% 葡萄糖溶液 50~100ml 并给负荷量,在这种情况下,更缓慢给入(如,历时 5~60 分钟)。尖端扭转性室速的心脏骤停见第 7.3 章。六、可能有益的治疗 据成人研究报告,经标准 CPR 无效后,给溶栓药物(tPA)可复苏成功,特别是急性肺栓塞和其他心脏病因的骤停。但据 1篇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把溶栓药物(tPA)给院外原因不明的 PEA 心脏骤停未见明显治疗作用。尚无足够资料支持或反对心脏骤停常规使用溶栓药物。在怀疑肺栓塞时,可考虑 1例接 1例治疗(Ⅱa 级)。正在进行的 CPR 不是溶栓禁忌证。七、结果不支持的干预 【 起搏 】 据几篇随机对照研究,起搏对心室停搏无益处。目前不推荐起搏用于心室停搏治疗。【 VF/ 无脉搏 VT 的普鲁卡因胺治疗 】 本药治疗心脏骤停是受到限制的,需要缓慢滴入,亦不一定有效,故不适用与急诊情况。【 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的研究有限。人体资料有限,但提示在初始心脏骤停复苏中,与肾上腺素效果相当。在惟一的前瞻性研究认为,无益而有害。【 胸前捶击治疗 VF/ 无脉搏 VT 】 对 BLS 提供者不推荐;对 ACLS 提供者不推荐亦不反对。【 电介质治疗 】镁制剂 适用于尖端扭转性室速。【 心脏骤停期间常规静脉输液 】 对正容量心脏骤停:无人体研究; 4 篇动物研究是中性:没有证据推荐常规输液。对低容量性心脏骤停应该输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311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和睦家深耕国际化医疗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