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人缺钙的表现有哪些
1、老人缺钙表现老年成年以后,人体就慢慢进入了负钙平衡期,即钙质的吸收减少,排泄加大。老年人大多是因为钙的流失而造成缺钙现象。他们自我诊断的症状:有老年性皮肤病痒;脚后跟疼,腰椎、颈椎疼痛;牙齿松动、脱落;明显的驼背、身高降低;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便秘;多梦、失眠、烦躁、易怒等。
2、钙是什么钙在体内主要存在于骨骼,牙齿。人体中99%的钙质存在骨骼牙齿中,支持人体的运动和咀嚼能力。
3、补钙的重要性我们先让年龄50岁左右的人回忆一下,在他们上中学的时候,也就是70年代,身高180cm的男同学和身高170cm的女同学在学生中比例是非常小的。在当下的中学校园,这样身高的男女同学却十分普遍。如果你再稍有留心,你的孩子,你身边同事、朋友的孩子等等,是不是有很多都意外地高过了亲生父母。
二、老人缺钙会有哪些危害出现
1、长期缺乏钙营养会不知不觉地给老年人带来许多疾病,实际上缺钙本身就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只不过它是通过其它疾病来体现的。因此,也有人把缺钙称为人生的一种沉默病。
2、正常人体钙主要存在于骨骼中,骨骼中钙与细胞外的钙(血液和软组织中的钙)之比为99∶1。老年人长期缺钙的后果,首先是骨骼中的钙受到机体代偿调节而源源不断地游离到血液中,以满足体内钙代谢的需要,人体在长期骨钙流失后,二者之比为50~70∶1或70~80∶1,即骨骼中钙相对少了,血液和软组织中的钙相对增加了。
3、缺钙还会使人体产生食欲不振、情感淡漠、脆弱、疲惫乏力、关节痛、便秘、心律失常、嗜睡、抽搐、多尿、皮肤瘙痒等症状和体征。此外,食管癌、结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都与钙缺乏有关,实验研究也显示了钙具有抑制肠癌发生的作用。
三、老人补钙的最好方法
1、动物骨头老年人可以适当的食用动物骨头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有着非常好的补钙作用,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
友情提醒鱼骨也能补钙,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做法。干炸鱼、焖酥鱼都能使鱼骨酥软,更方便钙质吸收,而且可以直接食用。
2、蔬菜蔬菜中也有许多高钙的品种。雪里蕻100克含钙230毫克;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每100克钙含量也在150毫克左右。
友情提醒如果老年人生活中经常吃对身体非常有益,并且这些绿叶蔬菜每天吃上250克就可补钙400毫克,补钙效果非常好。
3、牛奶半斤牛奶,含钙300毫克,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乳酸、矿物质及维生素,促进钙的消化和吸收。而且牛奶中的钙质人体更易吸取,因此,牛奶应该作为日常补钙的主要食品。
其他奶类制品如酸奶、奶酪、奶片,都是良好的钙来源。
4、海带和虾皮海带和虾皮是高钙海产品,每天吃上25克,就可以补钙300毫克呢。并且它们还能够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海带与肉类同煮或是煮熟后凉拌,都是不错的美食。
虾皮中的含钙量是非常高的,25克虾皮就含有500毫克的钙,所以老年人补钙可以将虾皮做汤或做馅都是日常补钙的不错选择。
四、老人补钙上有哪些误区
一、补钙误区——防治骨质疏松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中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二、补钙误区——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是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三、补钙误区——钙补得越多越好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比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1、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2、不辨病因治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3、钙补得越多越好,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他们补充的钙越多,吸收的越多,形成的骨骼越多。事实并非如此。通常,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钙。过量补钙不能成为骨骼,但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年人的健康。事实上,人体吸收的钙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补充钙是一种浪费。老年人应尽量采取循序渐进的补钙原则,不应一次补钙过多。尽量选择小钙片,每天服用两到三次,这样可以提高钙在胃肠道的吸收和利用。由于老年人的胃肠功能已经减弱,通过少量多次补钙的原则,可以预防因补钙过量而引起的膀胱结石、肾结石和便秘。
一些老年人认为液体钙容易消化吸收,更适合自己。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在服用钙后,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保护机制,以防止钙被胃酸扰乱,并最大程度地被胃肠道吸收。事实上,液态钙不能达到这种效果,或者让钙很快随尿液、粪便和汗液排出体外。
一些人认为,只要补钙可以保持骨骼健康,就没有必要进行额外的锻炼。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因为吃了钙片后,它们会先进入胃肠道,代谢分解消化后进入血液,最后进入骨骼。换句话说,只有在运动的催化下,我们才能促进血液中的钙转移到骨骼中,改善身体对钙的吸收,维持正常的骨密度。
如果体内维生素D不足,钙不能更好地被吸收和利用,补充大量钙将是徒劳的。因此,应在补充钙的同时补充维生素D,适当的阳光照射也可促进胃肠道钙的吸收。如今,人们容易患骨质疏松症。事实上,这与他们通常的不良饮食有很大关系。许多老年人和年轻人喜欢喝可乐、雪碧和各种碳酸饮料。他们经常喝这些饮料而不是水。事实上,这些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磷酸,这会减少人体对钙的吸收,因此会加速钙的流失,从而导致缺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292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冬季养生小常识,五个要点远离冬季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