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16年17次心脏手术,英女孩创“生命奇迹”(最后一句是谁哭了)

夕阳红 2023-08-04 22:40:47

英国女孩莎拉・哈泽尔格罗夫在照片上笑容灿烂甜美。但谁也不会想到,她在16年人生历程中已经历大大小小17次心脏手术,凭借坚强意志创造“生命奇迹”。

曾遇“死亡判决”

英国《每日邮报》28日讲述了哈泽尔格罗夫的坎坷成长经历。她早产5周,出生后被查出患有左心室发育不全综合征等一系列心脏疾病。

出生仅3天,哈泽尔格罗夫就因主动脉狭窄而接受首次心脏手术。她的母亲尼基回忆说,女儿小小的身体当时被导管缠绕,医生甚至为她开出“死亡判决书”,但哈泽尔格罗夫挺了过来。

3个月大时,她再次入院通过外科手术修复心房缺陷。

不断往返家和医院之间的哈泽尔格罗夫满1周岁时已先后接受5次手术,其中包括心脏导管术、二尖瓣和右膈膜修复术。接下来的一年,她又五度入院接受手术。

哈泽尔格罗夫6岁至13岁间经历了6次心脏手术,历经生死考验。“她还接受了胃部手术和多次胸部感染、肺炎和支气管炎治疗,”尼基说。

尽管医生担心多次手术形成的疤痕组织可能限制哈泽尔格罗夫接受手术的次数,但她却恢复良好,并在13岁时接受第17次手术,成功置换先前植入心脏的起搏器。

专心做擅长的事

虽然哈泽尔格罗夫在医院度过了人生大部分时光,但她却凭借坚强意志,一次次点燃生活的希望。

通过刻苦学习,哈泽尔格罗夫只比同龄人晚一年中学毕业,将于明年参加英国普通中学教育证书考试。与其他女孩一样,她会在周末约朋友一起逛街,甚至每年都参加在温莎城堡举行的马车比赛。

“我不能做的事情有很多,所以我只专心做我所擅长的,”哈泽尔格罗夫说。

希望成为营养学家

哈泽尔格罗夫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营养学家。

她说:“是营养师为我制定饮食计划,这让我对营养学产生浓厚兴趣”。哈泽尔格罗夫还表示,自己喜欢做饭,正在努力考取烹饪技术证书。

“莎拉(的经历)是现代医学奇迹,不断涌现的医疗新技术意味着更多与她情况相似的孩子可以不断成长、快乐生活,”某慈善机构负责人苏齐・哈钦森说,“每一天对莎拉而言都是挑战,不仅因为她不断变化的身体状况,也在于她正不断迈向独立的成人生活,她是最出色的榜样。”

最后一句是谁哭了

76年周总理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24年后,仍让朱镕基总理泪流满面

柳婉月

原创
2022-7-23 08:27 · 来自河南 ·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2000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与夫人劳安一道瞻仰周恩来纪念馆。纪念馆很大,参观的时间不算短,整个过程中,朱镕基与夫人劳安一直很少说话。

到了参观的最后一个部分:十里长街送别总理,朱镕基忽然微微低下头,低低地抽泣起来,随后仰起脸来,众人看去,朱镕基已经泪流满面。

劳安取出手帕为朱镕基擦拭眼泪,但朱镕基的泪水仍然止不住地淌下来。

后来,当时的周恩来纪念馆馆长陈明在回忆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也红着眼眶解释:当时朱镕基总理流泪,是因为他想起了周总理说过的最后一句话。

“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

01 天降噩耗,不惧癌症为人民
从1972年5月确诊为膀胱癌,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周恩来受癌症折磨长达近4年,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想到最多的仍然不是自己,而是一件件尚未处理的事务。

1973年初,在叶剑英等人的苦苦相劝下,周恩来接受了做手术的建议。第一次手术圆满成功,得知这个消息,所有揪心着的人都松了一口气。周恩来的主治医师张佐良也开心地说,只要后续多休息,积极配合治疗,治愈的可能性很高!

但张佐良的想法注定不会成真。周恩来对待工作仍然没有丝毫的懈怠,每天坚持高强度地进行工作,病情数次复发。眼睁睁看着原本有希望的身体,一步步垮掉,张佐良的心说不痛,绝对是假的。

1974年5月,这一个月里,周恩来因为过度劳累,先后三次因为缺氧不得不住院治疗。而根据周恩来的助理回忆,在1974年上半年的总理工作记录中,周恩来没有一天的工作时间少于12小时。

高强度的工作透支了健康,也给了病魔逞凶肆虐的机会。周恩来岂会不知道自己工作的代价?只是他始终心系着广大人民,舍不得放下肩上的担子。

北京305医院,是周恩来接受治疗的医院,也是他从住院到去世前一直待着的地方。在住院的这段时间里,便血,尿血带来的缺血导致周恩来脸庞上无一丝血色,嘴唇也是严重的发白。

1975年12月,距离最初住院治疗已经过去一年半左右。这一年多来,周恩来的身体始终没有好转,而众人祈求渴望的奇迹,也没有发生。

12月初,周恩来断断续续地进入昏迷状态,每次醒来,都比之前要虚弱许多。一直守在周恩来身边的医疗专家组也知道,周恩来已经进入了生命的最后一程,再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12月7日,到了深夜里,值班的医生与护士仍然不敢有一丝的松懈,几双眼睛始终盯着周恩来和各种眼花缭乱的仪器。

忽然,周恩来昏迷了过去。值班医生发现以后,立即在旁边进行呼唤,但是没有作用。医生不敢耽搁,急忙跑到走廊里高声呼喊求救,几位诊治专家鞋都来不及穿,腾腾跑到周恩来的病房。

经过检查,专家发现周恩来昏迷是因为他的呼气管被痰液阻塞,导致大脑缺氧,急忙用吸引机器清理了管道,再经过输氧,周恩来才转危为安,从昏迷中醒了过来。

周恩来睁开眼睛的时候,病房里已经挤满了人。此刻来到的都是中央的领导,尚在北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能来的都来了。大家心情都很低落,一双双关切的眼睛,时而看向周恩来,又害怕影响他休息,急忙转开。

周恩来吃力地笑了一下,伸出手来,仍然坚持着与大家一一握了手。此时周恩来的精神头要好一些,他勉强交代了一些话,才将众人请走,自己继续休息着了。

02 忍痛不语,万般辛苦一人担
过了一会儿,病房门被悄悄推开,一位工作人员走了进来,周恩来没有睁开眼睛,但是也注意到了他,轻轻“嗯”了一声。

听到回应,工作人员才轻轻地开口,总理,这是朱师傅寄来的信,第三封了。

周恩来听到是朱师傅的信,睁开了眼,但是他没有力气看信,也知道朱师傅写信来是干什么的。

朱师傅朱殿华,是北京饭店理发店的理发师,也是周恩来的“理发专车”。建国以后,周恩来几乎每次理发刮胡子,都是朱殿华帮着收拾的,已经20多年了。

朱殿华写信的意思也很简单,他希望能够再帮敬爱的周总理理一次发,这也许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为周恩来理发了。

周恩来告诉旁边的工作人员,朱师傅给我理了20多年的发,他如果来了看到我这样,心里会不好受的,你让他别来了,谢谢他。

说完,周恩来有些疲惫地闭上眼睛。工作人员捏着信封,那封还没有打开的信,承载着一位朴实的老百姓,对他心中最敬爱的人的诚挚心意。可是,病魔是无情的。

这位工作人员轻轻地离开,带上了房门。坐在走廊里好一会儿,他才走出去,找到了一直在外面等候着,提着一个工具箱的朱殿华,向他摇了摇头。

看着朱殿华失魂落魄的样子,这位工作人员也蹲在地上,强忍着眼里的泪水。他陪伴周恩来不算久,也不过个把月的时间,但是周恩来自己已经如此痛苦,心里仍然只想着大家,着实让他不好受。

感触更深的是张佐良,虽然周恩来从这次昏迷中醒了过来,但是他的身体越来越差,过了几天就失去了自主进食的能力,只能靠食管输送一些流质食物维持营养。

中旬的一个晚上,有人跑过来对张佐良说,周总理让你过去一趟。张佐良拔腿就跑,直直地窜进病房,他忍住想大口喘气的感觉,看向周恩来,顿时心中说不出的酸楚。

眼前的周总理,浑身上下都是管子,这些管子里面流动着不同的液体。输送食物的管子,输送生理盐水的管子,输送氧气的管子,输送血液的管子…排出体液的管子,排脓的管子等等,让人看着就心痛不已。

张佐良颤抖着声音,周总理,您找我?

周恩来痛苦地皱着眉说,张大夫,我实在忍不住,想哼哼,行不行?

张佐良哪里会不晓得为什么周恩来会特地过来问他?!这段时间,周恩来一直被病痛折磨,虽然很痛,很难受,但是他从来不喊。

起初,那些止痛药,止痛针还能起作用,后来这些药失效了,就连安眠药也无济于事。周恩来每次感到疼痛,脸庞就流下一颗颗的汗珠,他咬着牙,就是不肯出声。

想到这里,张佐良心痛得无法呼吸,他哭着喊:总理!总理!你疼就喊,没关系的啊!总理!你就别拘束着自己了!

泪水止不住地流,张佐良深吸了一口气,踉踉跄跄地走出了房门,失魂落魄地走在路上,心中说不出的难受。

03 情谊重,为君垂钓一生鱼
党中央的领导也都心系着周恩来,不管什么时候,总要抽出人,抽出时间去陪着他,哪怕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边,甚至是守在病房外面。其中,叶剑英元帅对周恩来最为全心全意,当初刚发现癌症,也是他极力劝导周恩来接受手术。

叶剑英元帅对医生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延长,不管是一天还是一分钟,尽到你们最大的努力,有任何困难,都可以直接跟我说,我给你们解决!

周恩来喜欢吃鱼,叶剑英有一次去钓鱼,钓了一条三十多斤的大鱼,他急忙喜滋滋地跑到医院给周恩来看,还专门做了“全鱼宴”给周恩来吃。

但是这么大一条鱼,他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吃完,于是最后喊上了医护人员,大家齐心协力才算“消灭”了这条大鱼。此后,叶剑英只要一有时间就去钓鱼,钓上来的鱼第一时间处理了拿给周恩来吃。

除了“送吃的”,叶剑英更重要的任务是做请示,谈话。每当遇到什么无法决断的事情,他都过来请示周恩来,公事处理完毕,两人就会进行长谈。

最开始,周恩来和叶剑英一谈就是三四个小时,后来周恩来身体虚弱,谈话时间越来越少:两个小时,一个小时,半个小时,十分钟,几句话,一个眼神…

虽然不能说话,但是叶剑英依然坚持天天来,来了就紧紧握着周恩来的手。忆往昔战火纷飞,枪林弹雨走遍;红旗飘,春风化雨,四方树木;到如今,执手不言,情谊深重自在其中。

周恩来临终前对许多事情念念不忘,交代完叶剑英,又交代邓小平,后来把罗青长也叫过来,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不要忘记台湾的老朋友!刚交代完罗青长,周恩来就再一次进入了昏迷。

1976年1月5日凌晨,周恩来接受了最后一次手术。这个手术是在腹部开刀,清理肠道,虽然对病情无济于事,却也能大大缓解痛苦。

手术之后,周恩来说,我的病就这样了,已经很清楚了,我想回家,回家里再治疗。唉,出来两年多了,真想再回家住一住!

周恩来想回家,可是家没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也没有办法做到如此无微不至的关怀。医护人员们不敢让周恩来离开,却也知道周恩来的痛苦,非常为难。

很快,周恩来就意识到自己这个“任性”的要求让他们为难了,于是再也不提回家的事情。尽管他非常想念家。

不一会儿,周恩来再一次进入了昏迷中,这一次昏迷时间非常长。医护人员们在周恩来昏迷以后,24小时不休息地守在周恩来身边,时刻准备抢救,尽管他们也都有了一个最坏的心理准备,但在真正到来之前,所有人都无法接受。

1月7日夜里23时左右,周恩来从昏迷中醒了过来。他一眼就看到了守在身边,看着自己的大夫吴阶平,他轻轻地说了人生中最后一句话:

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

这句话的声音不大,甚至可以说微乎其微。但是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顿时一种无法言明的感觉笼罩在房间里。

说完这句话,周恩来睁着眼睛,看着门口,也不说话,只是这么静静地盯着。

一位值班医生问,您是在找大姐(邓颖超,周恩来夫人)吗?大姐已经回去了。

周恩来轻轻晃了晃脑袋,仍然是直直地看着。

当时不少人看周恩来精神如此好,都以为要好起来了,心中暗暗高兴。只有熟悉周恩来病情的大夫们皱着眉毛,想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词。

回光返照。

04 鞠躬尽,十里长街送君别
周恩来盯着门口也不睡觉,一直到了第二天早晨,才昏迷过去。一位医生意识到:周恩来的确在等什么人!他急忙通知人联系邓颖超,请他到医院来。

张佐良走进病房,看着昏迷中的周恩来,发现他的呼吸有些不畅,检查之后,确定是痰液堵住了气管。于是他低下头,贴着周恩来的耳朵,声音抬高,总理,痰液堵住气管了,氧气进不去,很危险!主任要求马上用橡皮管把痰液吸出来,您同意就点点头或者睁开眼睛!

屋里满满的人,却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期待周恩来总理能够给些反应。

周恩来真的被张佐良叫醒了,他睁开眼睛,点了点头。

一旁的主任谢荣急忙用橡皮管吸痰,可是吸出来的痰液非常有限,就一边吸痰一边输氧,同时进行心脏按压。

但是周恩来的心电图,从六十跌到四十,二十,几秒钟后,变成了一条直线。

心脏停止跳动,专家组仍然不愿意放弃,继续进行抢救。十几分钟后,吴阶平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停下来,将周总理身上的管全部撤掉,清理周总理的身体,面容。护士换了新的床单,一张白布,颤抖着手,盖住了周总理的身体,缓缓向上提拉。

“总理!总理!总理啊!”

“您醒醒啊周总理!”

病房里的人如梦初醒,再也无法支撑那强装起来的震惊,纷纷哭喊出声。

不多时,病房走进一位老太,她颤抖着身子,慢慢地向周恩来走去,众人看到她,分开了一条路。

她是邓颖超,她来晚了一步。

邓颖超走到周恩来旁边,双手抚摸着周恩来的脸庞,俯下身亲吻他的脸庞。

“恩来,你走了!”

邓颖超说到这里,哽咽住了,再也无法发出声音,手剧烈地颤抖着,泪水一滴滴落在地上。

众人担心邓颖超情绪过于激动,导致心脏病发作,将她搀扶到了旁边的屋子。护士终于把白布盖上了。

不一会儿,党中央的领导们陆续赶来了。

邓颖超将周恩来的遗愿嘱咐了一遍,本人才支撑不住,去休息了。

北京医院副院长韩宗琦,父辈与周恩来,邓颖超感情深厚。周恩来没有孩子,韩宗琦作为晚辈,就担负起职责,主动请缨操办后事。

周恩来的最后一身衣服,按照邓颖超的意思,找了他平日里穿的:唯一一件没有补丁的旧中山装,一件换了领子扣子的衬衣…每一件衣服都至少穿了五六年,甚至还有十几年的,用一块布包着。

韩宗琦接过这些衣服,当场就愤怒地咆哮:你们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都是旧衣服!我自己出钱给总理换新衣服行不行!你们跟了总理这么多年,你们对得起他吗?!

韩宗琦绝望地痛哭出声,肝肠寸断。

9日下午,同样久居病榻的毛泽东正闭着眼睛听护士给他读报,忽然停顿了一下,继而缓缓道: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76年1月8日与世长辞……

毛泽东忽然睁开了眼睛,两行泪水沿着脸颊流进了脖子和衣领。一边读报的护士也无法压抑自己的悲伤,痛哭着读完了。

此时毛泽东也病魔缠身,寸步难行。虽然他治病的地方与周恩来相距不远,但两人却始终没有见面。数十年深厚情谊,何其悲壮!

1月10日和11日是周恩来的遗体告别仪式时间,这两天,数万人排队走进吊唁厅,告别周恩来总理。

而无法进入吊唁厅的,还有数百万不远千里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民群众,凛冽寒冬,他们冒着严寒,自发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为自己敬爱的周总理送最后一程。

11日黄昏,载着周恩来遗体的灵车,在长安街缓缓启动。

灵车之后,数百万群众自发走上街头,男女老幼,蜿蜒数十里。

周恩来总理生前,将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了革命事业,献给了人民群众。他逝世之前,丝毫没有想过自己,心中装着的,是同样在病床上的同志!

周恩来总理虽然走了,但他的灵魂依然守护在这泱泱华夏,在这绿水青山,在这国泰民安,在这繁花似锦,在这天堑通途,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周总理爱人民,人民更爱周总理,周总理千古!

参考信源
1,周恩来生平年表 人民网

2,今天,周恩来总理逝世43周年——告慰您,以一个更好的中国!央广网

3,重读周恩来 凤凰网

36年前,世界首例移植狒狒心脏的小女孩,成功后她活了多久?

人体器官移植是现代医学常见的治疗手段,心脏、肺脏、肝脏等器官都可以移植入原本器官有损的身体中去,从而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但健康的、能被使用的人体器官并不算多,即使有捐献的器官,也不一定能保证与病人配型,于是医学家们在17世纪开始,就在“异种器官移植”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实验。

异种器官移植即跨物种器官移植,也就是说把动物的器官移植到人类身上。动物器官比人类器官数量要多得多,可以随意取用,而且不用担负各种伦理和法律问题。1984年,出生两周大的女婴史蒂芬妮·菲伊·波克莱,就成为了世界上首个进行心脏异种移植的婴儿,她的事例载入史册的同时,也引发了更多关于异种器官移植的思考。

史蒂芬妮·菲伊·波克莱又叫“婴儿菲伊(Baby Fae)”,她在1984年10月14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巴斯托。这个可怜的小婴儿并不健康,她出生时即被发现患有“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心脏只有正常人的一半,这种病症是致命的,随时有可能夺去她幼小的生命。

患上这种病的婴儿能出生就已经是个奇迹了,即使出生,也会在几周内衰竭而亡。菲伊的母亲特蕾莎非常悲伤,但她不愿意放弃女儿,便带着她转移到了洛马林达大学。当时这个大学中的医学博士雷纳德·贝利正在进行一项医学研究,即能否将狒狒的心脏移植给小婴儿。

当他向特蕾莎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特蕾莎觉得这个科学家疯了,但当她看到襁褓中幼小的女儿,她犹豫了。最终在经历了一夜未眠的会议讨论后,特蕾莎和菲伊的父亲都同意了雷纳德的提议,特蕾莎说:“我知道她会死,所以我不得不尝试,如果我没有尝试过,我就会常常想我们本来是不是可以救她的?”

雷纳德博士在手术前强调,这个手术具有非常高的实验性,并不能保证其安全有效。随后在10月26日,小小的菲伊躺上了手术台,和她一起进行手术的还有一只年幼的狒狒。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由于雷纳德博士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师,操刀过大大小小上百次的心脏类手术,故而这次的移植并不算多么困难。在手术后,菲伊看起来健康极了,她开始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样成长,并且比从前要活泼好动。

可是这种情况只持续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1984年11月15日,菲伊开始产生严重的机体排斥和器官衰竭,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失去了生命体征,此时距离手术完成仅有短短的21天时间。

毫无疑问,菲伊的异种器官移植手术失败了,但这个小小的女婴在异种器官移植的领域迈出了勇敢的一小步,也是所有心脏发育不全病人的一大步。不久之后,菲伊的故事被拍成了纪录片《史蒂芬妮的心:婴儿菲伊的故事》,不仅为了纪念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婴儿,也代表人类对于医学的探索,会无止境地继续追寻下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262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