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今年冬令进补,明年来春打虎――冬季滋补养生正当时

金婚银婚 2023-08-04 10:27:47

俗话说“今年冬令进补,明年来春打虎”。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正所谓冬季滋补养生正当时。

按四季养生学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冬季是封藏的季节,《黄帝内经》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现代研究表明,人体在冬季新陈代谢速度减慢,此时适当进补,可调节和改善人体机能,增强抵抗力,达到防病和治病的效果。

近年来冬季养生话题的热度越来越高,注重滋补的北、上、广、江、浙、鲁等地表现得尤为突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代表性传承人秦玉峰认为:“中国自古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滋补养生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保健体系中的重要手段,我们作为中医药事业的身体力行者,唯有用宗教般虔诚的态度进行保护和弘扬。留住中医药的文明血脉;也使人们意识到,养生从冬至开始,它不是一种迷信,而是一种科学养生的理念。”也正是本着这种初衷,六年前,由东阿阿胶率先提议,通过举办冬至文化节最大程度地唤醒公众对于冬至滋补养生的重视。

科学养生顺时而动

中医认为,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记载于《黄帝内经》中的“奉阴者寿”、“冬三月,闭藏”,以及《易经》中的“冬至阳生”等古人的养生哲学理念,为中国养生滋补文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尽管内容各有不同,但对于“冬藏”、“滋阴”等内涵的解读却有着一定的相通性。

古人始终倡导的“阴阳调和”在现代已被解读为“生命的和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实质上自然的规律与循环都是为了保持一种和谐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24节气的转换就是提醒人们遵照四季规律来养生。

到了冬至,也就到了冬三月闭藏之季,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减慢,此时适当进补,可调节和改善人体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达到防病和治病的作用,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下基础。

滋阴润燥全面调理

在很多人的理念中,为了来年阳气的生发,冬季服食人参等温阳之物是养生的要义。

但实际上,由于冬季室内气温较高,空气干燥,人体本身就比较躁动,一味地养阳就容易上火而伤阴,最合适做法应是“善求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即通过滋阴补充阳气。这也正是《皇帝内经》所言“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由来。

由于冬季天寒水冰,大地龟裂,室外空气干燥,气候由阳热向阴寒过渡,生机潜伏,阳气内藏,人体生理活动也随之相应变化;再加上气候寒冷,开暖气或空调又导致室内环境干燥,更易伤人体津液,使人嘴唇干裂,咽干声嘶、口苦干咳,舌干少津,皮肤干燥甚至皲裂。

阿胶有着深邃历史背景,中国首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已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其久服轻身益气。今天,东阿阿胶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滋补品,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等多种养生疗效并不用冠以多么华丽的词藻,就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滋补品。

中医理论认为,肺属金,肝属木,金克木,如果肺气太盛就会损失肝肾功能,因此,冬令进补的时候,要注意肺部的调养,应多吃滋阴润燥之品,可用东阿阿胶、银耳等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中药或食品进行防治保健,以增加肝脏机能,抑制肺气过盛,从而达到养阴的目的。

冬令进补,膏方为佳;养生无他,眠食二要


四时季节变化与某些慢性疾病发生和发展也有关系,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多在秋末冬初和气候突然变化时发生。

在冬春季节变化之时、人体抵抗力下降,某些细菌病毒侵入人体,引起各种感染性疾病等。

俗话说,“冬令进补,来春打虎”就是冬天要积极进行补益、调理身体,来年抵抗力增加,促进身体康复。

那冬季如何进补呢?除了饮食调理,药物纠偏外,中医 养生 中更为重要的角色就是膏方 养生 。

膏方重在调养,而非治急,补益为主,重在调理平衡,以达到阴平阳秘。

哪些人适宜食膏方?

中医一直主张“四季调补”,只是每个季节调补的方法和角度不同而已,顺应四时气候变化,那到底哪些人群适宜服用膏方呢?

(1)女性人群:

a、妇女过早衰老,经期紊乱,经量减少,有更年期提早征象。服用膏方能养血调经、推迟更年期、预防早衰。

b、妇女面色萎黄、苍白、晦暗,面有色斑,疲乏,烦闷。服用膏方能美容养颜。

c、妇女身体瘦弱,冬天手足冰冷,易生冻疮,气色不好。服用膏方能补气养血,温经散寒。

(2)儿童:

a、儿童身体单薄,面色苍白,经常感冒,有时就感冒未愈,新感冒又来。服用膏方能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强健体魄。

b、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身体透支,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服用膏方能缓解压力,增智助长。

c、儿童个子矮小,吃饭挑食,睡眠不安,学习成绩下降。服用膏方能开胃助长,益智开窍。

(3)亚 健康 职场精英

职场精英们工作、生活压力大,而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容易造成机体处于亚 健康 状态:

a、经常感到疲乏困倦,体力透支,呈亚 健康 状态。服用膏方能补充体力,强身健体。

b、睡眠欠佳,多梦,记忆力明显衰退,性功能减退或性冷淡。服用膏方能安神定志,恢复体力。

(4)中老年人群

中医认为“人过四十,阴气自半”,如果不加注意,就容易出现体虚或未老先衰的各种病症。老年人老年人腰腿疼痛无力,头目昏花,夜尿多,疲乏,记忆力衰退,经常生病。服用膏方能补肾益精,强筋健骨。

另外气血渐衰,脏腑功能活动逐步减退,选择膏方来调理补养,以补益脏腑气血,维持人体阴阳平衡。可起到强身抗老、延年益寿的作用。

大部分人之所以难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除了一些人本身不良的睡眠习惯以外,主要是对睡眠存在着许多误区:

1、有些人认为每天只要睡足七八个小时就行,因此觉得晚上熬夜也不要紧,白天补睡就行了。

2、很多人都有晚睡,可只知道第二天会感到精神疲倦,而不知道对身体有多大伤害。

3、许多人认为失眠、入睡难只是小问题,吃几片安眠药就行了,不会想到是由于体内脏腑失衡造成的。

4、有些人喜欢夜间看书、写文章等,觉得过了23点后安静,人也很精神,效率高。

要想走出以上几种对睡眠的认识误区,首先必须知道不良睡眠习惯对人体有很大的伤害

长期晚睡或睡眠不足对身体有哪些伤害?

晚上9点到凌晨3点是养肝护胆的最佳时间。人如果长时间过子时(23点-1点)不睡,就会伤胆伤肝。初期表现为眼圈黑,眼睛干涩、疲倦、内凹,头晕、头痛,精神疲倦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的还会出现脏腑失衡和各种病症。

1、眼部疾病:肝开窍于目,过子时不睡易引起肝虚,出现视力模糊、老花、迎风流泪等症状,还会形成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等眼疾。(所以眼睛有问题,一般就是肝有问题而引起的)

2、肝胆方面疾病:子时胆要更替胆汁,胆经旺时人若不睡,胆汁更替不利,过浓而结晶成石,久之即得胆结石。

3、情志方面的疾病:过子时不睡易耗伤胆气,《黄帝内经》讲“气以壮胆”,胆气一虚人就容易惕惕不安,多疑、胆怯,久之则形成抑郁症、焦虑症等情志方面问题,甚至厌世、自杀。

4、心血管系统疾病:过子时不睡觉,可引起肝血不足。由于心主一身之血脉,肝的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受损,会造成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5、肺脏方面:过子时不睡觉,无法滋阴潜阳,肝阴亏损,引起肝火过盛而灼肺,出现干咳或咳嗽、咳痰血等木火刑金的症状。

6、肾脏方面:亥、子、丑时(21点-3点)为一天的冬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应肾,肾主藏精,肝肾同源,过子时不睡觉易耗伤肝气、肾气,从而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糖尿病、肾衰竭、不孕不育等疾病!

入睡难、睡不好、多梦、易醒、惊醒、睡眠时间短的你赶紧调理一下吧!

- End -

# 健康 科普排位赛##被互联网遗忘的人##长江 健康 计划#

寒冷的冬天如何进补?

专家盘点冬季进补的七大误区:进入冬季后,人们的胃口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好转起来,因此,一到冬季,许多人就张罗着吃各种各样的食物进补了。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冬季进补,来春打虎”。冬季适当进补,不仅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而且也为冬季的来临奠定物质基础,对恢复体力、提高抗病能力、减轻宿疾都有重要的意义。但进补要讲科学,否则很容易步入误区。越贵越补,一些人以为东西越贵越好,不惜花高价买燕窝、鱼翅之类的保健食品。其实这些东西进补功效未必就好,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十分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缺什么,补什么”是进补的基本原则,不要以贵贱分高低,关键是看自身哪项功能较差,再根据体质选择相应补品,尤其是老年群体,则更应以实用为滋补原则。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说法是很不科学的。过量进补会加重脾胃、肝脏负担。夏季人们常吃冷饮、冷冻食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入秋即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还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等副作用。虚实不分,进补要先分清自身体质,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进补,不是虚症病人不宜进补,要辨证施补。即使是虚证,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人体器官又有心虚、肺虚、肝虚、脾虚、肾虚等不同,进补前最好先向专业医生咨询,结合各种补药的性能特点,对症施用。如热性体质者就不适合服用人参、鹿茸、海马等温热性的药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249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