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之后,天气逐渐变冷,人们的饮食、睡眠、精神都好了起来。不过,“秋乏、秋燥、秋膘”也慢慢袭来。所以寒露过后,我们要注意预防“秋乏、秋燥、秋膘”,在养生时一定要力争做到“二拒绝”,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拒绝秋乏 调整好自己的睡眠时间,尽可能保持充足的睡眠。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散步、登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运动时要逐渐增加运动量。拒绝秋乏还可以在饮食上进行配合: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多吃含钾的食物。
拒绝秋燥 北京的秋天十分干燥,建议大家洗澡不宜过勤,银屑病等皮肤病患者更要注意每次洗澡不超过半小时;不宜用碱性肥皂洗澡,而要选用刺激性较小的婴儿护肤品等。拒绝秋燥还要注意补充水分,每天最好喝7到8杯温开水;饮食上宜滋阴润肺、防燥护阴;此外,还要保持好的心情,笑口常开不但能保养肺气,还可以驱除抑郁、消除疲劳、解除胸闷、恢复体力。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适时添衣
另外,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寒露时节,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
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3、朝盐晚蜜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发现皮肤越来越干燥,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啦。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过,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这种方法,与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因此,当秋天来临之际,最好?晨饮淡盐水、晚喝蜂蜜水?,以保身体健康!
拒绝秋乏告别炎夏,迎来秋爽,人们感到格外舒服。
可是一些人会有困倦疲乏感,这就叫“秋乏”,是人体补偿夏季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克服秋乏,首先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强度不宜太大。其次要尽可能保证充足的睡眠。第三,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水果蔬菜等;多吃含钾的食物。第四要适当多吃含咖啡因的食物。
拒绝秋燥秋天口鼻咽喉干燥,容易发生燥咳,还可出现大便燥结。
秋燥还可导致皮肤干裂、毛发脱落。防止秋燥,一要补充水分,每天最好喝3~4杯开水。二是饮食应以滋阴润肺、防燥护阴为原则,可多吃梨、苹果、葡萄、香蕉、萝卜及绿叶蔬菜以助生津防燥,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之物。三是中老年人秋季洗澡每周1~2次为宜,每次不超过半小时,水温在25℃左右;不宜用碱性肥皂洗澡,应选用刺激性较小的香皂或沐浴液等。四是应笑口常开,不但能保养肺气,还可以驱除抑郁,消除疲劳,解除胸闷,恢复体力。
拒绝秋膘秋天天气转凉,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增。
气候宜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迎接寒冬,人体储存御寒脂肪,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虽然传统养生有“贴秋膘”一说,但应适当,不可一味贴膘。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拒绝秋膘。一应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薏米、海带、蘑菇、粗杂粮等。二应提高热量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秋高气爽,正是旅游的大好时节,既可游山玩水,心情舒畅,又能增加活动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最近天气越发凉了,河南好几个地方都下雪了,又到吃火锅的季节了吗?你那里怎么样?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有没有感到脸干、口干、手干?在一年四季中,秋天多燥,容易伤津耗液,中医认为秋季 养生 应注重收敛,养阴。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肺部与秋季相应,在秋季,暑热逐渐褪去,燥气横行,很容易耗伤津液,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大概意思是,肺部的功能与呼吸息息相关,鼻部如果遭受外邪,可能会伤害肺部。燥邪容易伤肺,人体很容易在秋季发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等症状。秋季肺阴多受损,特别是那些对于慢支、哮喘等遇冷容易发生疾病的人群,在秋季 养生 中应补养肺阴、肺气。
深秋季节,也是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建议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适时添加衣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214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