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上海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接种肺炎疫苗(上海疾控政策)

佚名 2023-08-02 18:28:21

9月14日,《上海市60岁以上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项目首针启动仪式》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表示,为更好关心老年人健康,上海在推进医改中,专门将“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肺炎疫苗”纳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本市户籍、接种当日满60周岁、无接种禁忌的老年人免费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降低老年人群中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的发病率,更好保障老年人的健康,上海市是中国率先实施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肺炎疫苗的地区。

本次惠民工程所使用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由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是其下属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的研究成果,该疫苗菌株来源于中国本土,针对中国人群的免疫,含有23个菌株能涵盖90%的致病性流行菌株,疫苗抗体水平一般可维持5年甚至更长时间。自2006年在中国上市7年以来,累计使用了260余批次、2580万剂次,至今没有发现严重副反应。

在启动仪式上,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杨晓明总裁表示将尽全力全方位协助此项目的开展,在该项目实施中,加强双方的合作,尤其是在宣传策划、疫苗及时供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接种后的效果评估、学术交流、舆情监测等方面提供大力的支持。

目前,上海市已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部分二级医院共设立了251家肺炎疫苗接种门诊。接种按“知情同意、自愿选择、免费接种”原则,由医疗机构对辖区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进行排摸、告知以及接种意愿的征询、登记,并为符合接种条件且有接种意愿的老年人预约安排接种,力求实现告知和接种“全覆盖”。

资料链接:肺炎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全球每年至少100万人死于肺炎球菌肺炎,肺炎球菌是中国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每年约发生250万例肺炎球菌肺炎,约12.5万人死于该病。老年人群,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群,由于免疫功能减弱,加之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是肺炎球菌感染的高危人群,肺炎对于他们的威胁和危害远高于其他人群。

据1993年美国三个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者与未接种者在预防肺炎球菌菌血症的医疗成本和保健效益的研究》:65岁以上老年人,每接种1人可节省8.27美元,并获得1.21天的质量校正寿命,节省的医疗费用是接种费用的双倍。

上海疾控政策

一、毫不松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
1.继续聚焦6个关键点,严格落实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密切关注全球疫情发展趋势,组织专家开展风险评估,动态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聚焦“一老一小”重点人群,进一步提升市民疫苗接种水平;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重点场所管理,协助相关部门强化入境人员闭环管理、全面落实做好进口冷链物品等消毒和检测等措施,加强非冷链货物疫情防控技术指导;做好机场地区和港口防疫的技术支撑和培训指导。强化应急值守,严格落实“三公(工)一大”和“2+4+24”有关要求,科学精准高效规范地开展新冠疫情应急处置。加强市民健康宣教,继续做好传染病防治知识等科普宣传,提升个人健康素养。
二、持续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2.全面完成第五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项目实施,从严规范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目标实现。完成本市第五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终期评估工作,组织开展项目单位自评估、市级验收评估和第三方绩效评价。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典型案例挖掘和宣传力度。启动编制新一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
3.继续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依托深入实施“公共卫生20条”,加快推进疾控体系能力提升,年内完成市疾控中心新建工程结构封顶,组织各区全力推进区疾控中心达标建设和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建设,推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传染病监测预警及风险应对、慢性病危险因素评估等公共卫生领域的创新应用与示范。
三、进一步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
4.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完善监测哨点布局,优化症候群、疾病、危险因素和传染病相关事件监测系统,探索建立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传染病综合监测体系。加强多源数据、多点触发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快实现“基于医院电子病历直推的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信息系统”全覆盖应用,推动医疗机构发热病人、新冠病毒初筛阳性人员等多渠道疫情信息的归集汇总和综合应用。加强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监测报告等业务培训和监督检查,提升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和日常管理的水平。
5.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霍乱、人感染H7N9禽流感、登革热、流感、麻疹、水痘、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重点传染病及新发、输入和少见传染病防控工作,强化分析预警、应急处置和风险管控。巩固深化“医防融合”“平战结合”,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方案等培训指导和技术支撑,强化相关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和消毒隔离等技能提升。巩固“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与海关、农业农村、林业、文化旅游、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协作,共同做好重大传染病疫情综合防控。巩固“医教结合”机制,会同教育部门及时、稳妥处置学校传染病疫情。
6.规范预防接种服务管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服务,加强接种门诊、疫苗和冷链等管理。维持本市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高水平接种率,继续做好新增60岁沪籍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服务。按照国家和本市总体部署,稳妥有序推进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工作。规范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置,推进和评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保险补偿。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推进消除麻疹工作。完善本市免疫规划信息化系统,全面推动在线预约接种功能应用。加强疫苗安全性监测和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开展疫苗适用性评估遴选,推动市疾控中心参与疫苗临床试验。
7.进一步规范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开展遏制结核病、遏制艾滋病经性传播行动计划(2019
2022)总结评估。继续推进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组织编制和实施消除丙肝行动计划。组织修订学校结核病防治技术指南,制定艾滋病和肝炎社区健康管理规范。做好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依托“免申即享”平台,探索结核病政府减免服药流程优化。
对防控方案进行修订的原因
1、是疫情形势的变化。近一个月来,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向稳趋好,阳性感染人数持续下降,有疫情的地区数量也在减少,为优化调整防控方案创造了窗口期。
2、是研究发现病毒变异的特点。
3、是根据前期的试点研究。
法律依据
《传染病防治法》
第十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政府对孤独老人有什么照顾?

孤寡老人退休政策有哪些?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第三十一条 国家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给予基本生活、医疗、居住或者其他救助。
老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给予供养或者救助。
第四十一条 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应当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条例》第六条 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另外的,对供养内容、供养形式和法律责任都有明确规定。第九条 农村五保供养包括下列供养内容: 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办理丧葬事宜。
孤寡老人有双重选择
孤寡老人是一些没有子女赡养但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人。他们在晚年生活中大多会感觉孤独,此外在一个人的晚年生活中也面临着随时发生病患无法及时救护的危险,这些老人在养老方式上可选择居家养老和入住敬老院养老。但从目前沈阳市孤寡老人的养老现状来看,他们大多选择居家养老。
其中,对于选择居家养老的孤寡老人,沈阳市的大部分街道社区都能够做到定期到老人家走访慰问,为老人义务进行家务劳动,组织老人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旅游等。
对于社区而言,应及时对社区内的孤寡老人进行统计,并从中挑出一些急需帮助的形成互帮对象,使老人能够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帮助老人们摆脱空巢感、孤独感和忧愁感。使老人们在心灵上和情感上得到慰藉和理解。
一些条件较好的孤寡老人也可将房屋出租给其他老人,并雇佣一些专业的医护家政服务人员,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这样也可使老人摆脱孤独感。
此外,这些孤寡老人也可选择敬老院养老,只需要办理相关入住手续,交纳一定费用便可入住。相对而言,在敬老院养老更有利于老人的心理及身体的健康。
照顾孤寡老人有什么意义?
1、从老人的角度来说,可以稍微抚慰老人的孤独寂寞,稍微缓解老人一种垂垂老矣的消极厌世心态和对子女的思念之情,可以给老人带来微暖带来笑颜。
2、从自身的角度来说,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可以学到怎样和老人交流,可以学到怎样照顾他人,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帮助别人使自己快乐”的深刻含义。
3、从老人子女的角度来说,他或她也许因为无奈才离开父母,也许是觉得其累赘而选择抛弃父母(此点不讨论无子女的孤寡老人),但你能够代为照顾老人,作为孩子的心中总是感谢你的。
4、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不仅仅起到了一个宣传的作用,能象征着社会正义的力量,能使更多人参与进来,弘扬一种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优秀精神,也能得到一种赞扬形式的社会回报。
大家应该注意这些常见的政策,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陪伴他们,平时也要注意他们的身体变化,孤寡老人退休政策很多,大家应该注意根据国家的优惠政策,选择符合自己的一些养老条件,孤寡老人是一些没有子女赡养的老人,而且经济基础比较差。

上海76岁及以上人群开打新冠疫苗,老年人打疫苗后的反应有哪些?

老年人打疫苗后没有什么身体不良反应,观察30分钟后就回家了。

上海老人接种新冠疫苗非常积极,老人们表示,接种疫苗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

1、给上海点赞,可以给76岁以上老人预约接种疫苗了

上海市启动76岁以上老人预约接种新冠疫苗工作。

很多老人都前往预约接种新冠疫苗了,值得关注的是76岁以上的老人需要在家人陪同下前往接种点接种疫苗。

医护工作者会对老年人进行相关的询问,基础病得到稳定控制的前提下,就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有关部门说,首日就有很多老人进行了新冠疫苗的接种,无不良反应,身体状态都很好。

上海启动76岁及以上人群开展新冠疫苗的工作,为全国其他城市带了好头。

即使老人们有一些基础疾病,在得到了稳定控制的前提下,也可以进行新冠疫苗的接种。

只有接种疫苗的人多了,才可以形成全民免疫,才能有效的预防新冠病毒。

2、上海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后,无不良反应,精神状态良好

很多人关心接种新冠疫苗后,身体是否有不良反应?

身边很多接种疫苗的朋友,他们说除了手臂有点疼之外,无不良反应。

因此,我觉得可以放心接种新冠疫苗。

正如上海老人们说的那样,人上了年纪,身体免疫力下降,及时接种新冠疫苗,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

我们要给这些老人点赞,老人们在年轻时为国家做了很多贡献,晚年时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接种新冠疫苗,给年轻人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后,身体无不良反应,精神状态良好。

很多老年人都是和老伴一起去接种新冠疫苗的,76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家人陪同下前往接种新冠疫苗。

结语

有些老年人晚年身体健康,没有三高症,因此,他们积极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及时接种了新冠疫苗。

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就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好处。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206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