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随着山东发生的不合格疫苗流入24省市案件的升温,各社交媒体平台针对此次案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此期间,一篇2013年6月南都发布的旧闻也再次加入了传播热潮。这篇文章在最近两天的传播影响之大,已经导致众多普通大众甚至公众人物都加入传播针对疫苗的恐慌情绪的队列。而这种现象和这篇文章本身也引起了许多业内人士的关注与驳斥。
《疫苗之殇》开头展示了一些极为严重的的儿童病例,在没有出示足够证据的情况下将这些疾病发生与疫苗注射联系在一起。并且,仅从上面的摘要中,就不难看出,文章作者对“不良反应”的理解等同于“非残即死”这样的“百分之百的灾难”,在这篇文章中提出按照百万分之一不良反应率的统计,每年中国就有上千儿童因为疫苗致残。事实上,根据疫苗的不同种类和作用,不良反应广泛的包括轻度皮疹、一段时间内发热、疲乏、恶心等轻微而且能自行恢复的情况,且大多数不良反应都是这些轻型症状。
这种报道之所以能煽动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疫苗案件往往出现许多耦合事件,即患者发生某种疾病的时候发生与该疾病无关的事件(注射疫苗)。为什么疫苗案件的耦合事件这么多?知名科普编辑方玄昌解释:“因为小孩子几乎都要接种疫苗,中国人对于疫苗又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容易将疾病与之关联),同时媒体人也更愿意去发现它。反过来思考,人总要生各种疾病,中国这么多人接种疫苗,没有那么多偶合事件反而不可想象。如果大家一视同仁去寻找,那么偶合现象发生在‘吃饭’‘喝水’之类因素的案例将更多,只是人们一般视这些因素为‘无风险’,不易将之与疾病相联系而已。”
目前,山东省疫苗案的要点为犯罪嫌疑人用非法途径购买了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疫苗,并且以非法途径售出,由于储存和运输冷链不达标,可能导致许多疫苗失活。疫苗失活的危害,可以分为对个体和对群体。对个体来说,狂犬病疫苗这样的事发后再注射的疫苗如果失效,会导致当事人死亡;而其它一些疾病的疫苗,则会导致个体对该疾病无法产生对应免疫,也就是说,打了疫苗和以前一样容易感染该疾病。但是对群体来说,疫苗的终极效果是群体免疫,因为个体中有许多免疫力低且无法种上疫苗的人,就依靠这种群体免疫彻底铲除疾病或者让整个种群不发病来受到疫苗的保护。并且有研究认为,一些由于疫苗广泛使用而发病率极低甚至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出现的疾病,在疫苗退出之后,很容易卷土重来。
有儿科医生提醒:此次查获的为二类疫苗,不是法定接种的一类疫苗。只要选择正规、大型的医疗机构和防疫中心接种疫苗,就无需过分担心。如果在小诊所接种的二类疫苗不敢保证,但只要是在正规定点医院进行的接种,疫苗的来源也可以去当时的接种医院找医生进行查询,每一只疫苗都有编号,可以做到溯源。
新华网也发布消息称,如果近期接种过疫苗而想确认是否安全的话,可以拨打12320咨询。
这篇《疫苗之殇》的再传播有几点不靠谱之处:
首先,它所讲的疫苗不良反应,这次的案件的安全焦点在于疫苗的失活,这两者并不能等同。失活的疫苗需要被清理,不能打,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疫苗都不能打(理论上,所有的疫苗都可能有不良反应);
其次,这篇文章如上所说,对不良反应根本没有正确的理解,或者是故意的将一些个案放大到整个群体,让人误以为不良反应就是致死致残;
第三,在针对疫苗大放地图炮,晒凄惨病例,提每年上千不良反应的时候,却绝口不提没有疫苗免疫的情况下更加惨烈的民众健康状况和上千万的因为没有疫苗免疫而受害死亡的数据~~
例如,在脊灰疫苗问世之前,几乎所有儿童都会感染脊灰病毒,每200例感染病例中会有一例出现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有了脊灰疫苗,脊灰病例自1988年以来减少了99%以上,从当时逾125个流行国家中估计的35万例病例,下降至2014年的359例报告病例。但只要还有一名儿童被感染,所有国家的儿童就都面临着感染脊灰的风险。
又如,19世纪80年代在欧洲和美国发生的白喉大流行期间,一些地方的病死率高达50%。据估计在20世纪80年代大量使用白喉类毒素以前,在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100万病例,5万——6万例死亡。在1980——2000年期间,白喉在全球的总报告病例数减少了90%以上。
疫苗本身确实是存在风险的,举个栗子,一类疫苗里面有个叫“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其实就是小儿麻痹疫苗,这个疫苗有两种,一个是糖丸,一个是针剂疫苗,糖丸是减毒活疫苗(OPV)也叫减活疫苗,它的原理是用含有活的小儿麻痹病毒在体内作用,因为经过处理,使得人体不会使人得病还会获得免疫力。其最大的风险是因为婴儿本身免疫有缺陷或者身体状态不好,有可能这个疫苗的活性病毒发作,反而催生婴儿发生小儿麻痹,各位父母可以在百度搜索一下糖丸后遗症,你会看到很多如《疫苗之殇》里面悲剧一样的案例。
这个风险的概率,按照目前的统计是一百万分之一的概率,这个概率很低,但是中国是个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按照百万分之一去算,绝对数量也是很庞大的。
糖糖因为出生时羊水吞咽的问题,胃有些感染,当然,感谢海军总医院的医生,很快就医治好了,但是“糖糖的肠胃有毛病”这个其实并不正确的结论一致在我脑中挥之不去,在打疫苗前,我在百度文库查了很多资料,又咨询了很多家里的长辈(家里的上一代正好大部分是医生,现在我很后悔为什么没有听母亲的话去做个医生),了解了糖丸和针剂的区别,因为部分文献里面特别提到了胃健康状态的问题,所以我当时十分拒绝糖丸。
我记得有句关于风险的名言,大概是这么说的“如果你问我,100万的弹夹中只有一发子弹,给你多少钱,可以射自己一枪,那么我告诉你,多少钱也不干。”这句话基本可以概括我当时对糖糖服用糖丸的想法。
太多了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医学常识&涨知识
涨知识
阑尾炎手术误切子宫有多大可能?
关于阑尾炎,普通人有哪些需要知道的知识?
「宫颈糜烂」不是病,为何还在治?
盲人有昼夜节律吗?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美国人发烧要用冰块,甚至泡在冰水里,中国人却要捂被子呢?
发烧捂被子好不好,是应该减少盖被子,正常盖被子,还是捂着被子出汗好?
上完厕所洗手到底有多重要?
习惯性把手指关节掰响对关节影响大么?如何戒掉?
摄入蛋白质过多是否会一直不断地放屁?有什么解决办法?
据说头发是皮肤的特化死细胞,它为什么会分叉?
人体少了一个肾会有何影响?
心脏早搏是怎么回事,如何预防?
是否只有人类睡眠需要枕头?为何会进化出这种需求?
肚脐眼如何清洗?
如果困在海上,喝尿和喝海水哪个靠谱些?
所谓「记不起来了」,是大脑根本就没储存,还是有储存但是检索不到?
流言&真相
影视作品中有哪些常见的医学信息是错误的?
正常人发烧到了体温40°C也不会有伤害、不用去医院?这篇文章的观点对吗?
为什么有的人无法接受科学观念,对健康流言深信不疑?
胖子和瘦子剖开之后的对比真的是这样的么?
为什么西方女人生完孩子不坐月子,中国女人必须坐月子?能不能从医学(而非文化)的角度解释一下?
高耀洁针对90年代河南「血祸」的观点「当时中国艾滋病大多数由于血液传播而非宣传的性传播」是否属实?
「天天刷牙」是牙膏和牙刷商的阴谋么?
「响屁不臭,臭屁不响」的说法有科学根据吗?
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回应知乎用户「@IQQ CCI」关于冰块取样的说法是否正确?
20140210 期《财经郎眼》疫苗之殇所说问题是否真实?
央视新闻微博:《静脉输液是最危险的给药方式,慎用!》是真的吗?
中医说“以毒攻毒”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在挪威,只有快要死去的病人才打吊瓶,这是真的吗?怎样输液才是正确的?
“鸭脖子上有淋巴,而淋巴是排毒的,所以不宜多吃”,这句话有道理吗?
身体健康,远离医院
医学界公认的国内最顶尖的医院是哪些?各自有哪些优秀的专科?
有没有好的患者交流平台网站?
国内医院是否普遍的暴利运营?
是否有必要发展尖端医疗?
为什么医生的字永远那么潦草,但是药剂师却能看懂呢?
在一台手术中,麻醉医生的地位有多重要?
为什么手术室里的显示器那么笨重?
为什么医生做手术时会穿浅绿色的工作服?
急诊室为什么一般不允许病人亲属进入?
解剖用的尸体用完之后,会怎样处理呢?火化吗?然后埋了?
医生抢救病人但无力回天之时,是什么感觉?
为什么有些外科医生会在手术时调情?
医生超长时间工作,全天候为病人及医院工作,你觉得到底为了什么?
药品相关
有哪些家庭应备实惠又有用的好药?
苦艾酒是不是真的有致幻的作用?跟大麻等药品有何区别?
发烧感觉好了一半,剩下的抗生素还需要吃完吗?
普通人应该具备哪些用药常识?
饭前服用指的是饭前较长一段时间服用还是在吃饭之前服用?
滥用抗生素将会对人类未来造成什么影响?
田吉顺:一般感冒要吃什么消炎药比较好呢?是不是大部分消炎药都一样?
白加黑、泰诺、康泰克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有区别吗?
98 元的保健品维 C、38 元的咀嚼片维 C 和 1.8 元的维 C 片有什么区别?
毒蛇出没之处,七步之内必有解药。这是正确的么?如果是,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很多人对中药深恶痛绝?中药和西药的优劣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
「中药副作用比西药小」,这一说法是否有事实或者理论依据?
为什么抗药性多是与西药有关?
生理&生生生生孩子
男女各多少岁生小孩合适?多大算高龄?
男生经常喝茶会影响精子质量么?
现代医学如何理解晨勃现象?
生孩子顺产还是剖腹产好?
女人生孩子到底有多疼?如果疼痛分等级,它排在第几级?
卫生棉条真的比卫生巾用起来舒服吗?
月经是什么?经期护理保健要注意什么?作为男朋友可以做些什么?
女子怀孕有可能会完全察觉不到么?
为何孕妇和准备怀孕的女性不宜接触猫、狗等宠物?
孕检中的唐筛检查是否精准?如果出现高危结果应当如何应对?
关于死亡
死亡是一瞬间的事吗?
为什么人一旦死去了,就不会再活过来?
你得过几乎要死去的重病吗?这段经历对你的人生和心理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我们那么害怕死亡?怎样才能坦然面对死亡?
献血和献骨髓
「适当的献血有利于身体健康」是舆论导向还是科学事实?
捐献骨髓对骨髓提供者的身体会有些什么伤害,会有些什么后遗症呢?
捐献骨髓真的对人体毫无损害吗?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89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