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肿瘤六项检查什么,如何诊断肿瘤(肿瘤指标有哪几只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佚名 2023-08-01 23:56:01

一、肿瘤六项检查哪几项

第一项检查就是活体细胞穿刺检查,做完这个检查之后,就可以很明确的判断你的一些细胞的病变情况,以及来确定你的发病原。

第二项检查就是超声检查,这样很可以直接的看到你的癌变情况一般的大小情况。

第三项检查就是采用放射科学诊断的方法。钡餐造影或钡剂灌肠、空气对比造影可了解消化道有无肿瘤。CT检查可对盆腔肿瘤进行定位和定性,并可了解肝、肺及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转移。

第四项就是进行腹腔镜的检查。

第五项就是进行肿瘤的标志物检查,第六项就是进行剖腹探查,不过这些检查都是男女有别的,一些女性的疾病的发病率和年轻的他们的不一样,所以要区分对待。

体检中,不难看到肿瘤标志物检测。临床中可以看到,40岁以上的体检人群,大多会选择肿瘤标志物检测。而绝大部分人认为,检测肿瘤标志物就可以直接查出肿瘤,如果肿瘤标志物在正常范围内,那就说明肯定没得肿瘤。各种肿瘤标志物仅仅只能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

二、诊断肿瘤的方法有哪些呢

恶性肿瘤是占位性病变,确诊肿瘤特别是非血液系统的实体瘤要判定肿瘤的部位(定位)病理组织学类型(定性)以及生长播散状况(定期)。恶性肿瘤可分为早、中和晚期,诊断肿瘤早期至为重要,早期癌包括原位癌 ,直径小于0.5厘米的初期癌(微小癌)及未浸及区域淋巴结及邻近器官的局限表浅癌。进展期癌出现直接浸润扩散及经淋巴道或血行转移,产生相应的症征,诊断较为容易。

询问患者病史 应仔细、准确及客观。一般包括现病史的主要症状、发展经过和诊治情况。既往病史 应了解与现症有关的疾病,这些可能与现患肿瘤相关的癌前疾病为诊断提供线索。此外还要询问个人生活习惯、家族成员患癌史。妇女的月经、生产及哺乳情况也应了解。肿瘤患者早期的常见症状有:身体任何部位发现不消退肿块,疼痛,持续发热,病理 性分泌物,经久性消化不良,吞咽障碍,咳嗽,大便 习惯改变,久治不愈的溃疡,原因不明的消瘦,不规则阴道出血等。有的早期肿瘤患者无明显症状。体检 要注意全身状况、浅表淋巴结 ,做详细全身检查,如发现肿块应注意部位、大小、形状、边界、表面、硬度 、活动、压痛等。

影像学方法 肿瘤增大到一定体积即可利用影像学方法发现。由于设备与技术进步,可测出1厘米或更小的肿瘤,还包括X射线检查、B型超声波 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电子计算机 X射线体层摄影(CT)检查及核磁共振技术等。这些方法可确定原发部位癌灶,还可发现有无转移,由于不是创伤性检查,易为患者接受。应视病灶情况与条件,选一两种或多种检查技术做出综合诊断;为了做出最后定性诊断,还应争取做病理活组织诊断。

活组织检查 按照肿瘤的部位与大小,决定活检 方法,消化道 、呼吸系、泌尿道、妇科等部位的肿瘤可经内腔镜直视下钳取活组织送检。内脏实体肿瘤如肝、肺、胰腺以及后腹膜恶性肿瘤需用特制穿刺针在超声波或CT引导下吸取活检。如有体腔积液或分泌物还可留取做肿瘤细胞学检查。非实体造血系统肿瘤可留取血液 、骨髓做检查确诊。在以上方法得不到病理诊断时,有时需采用外科手术方法获得活检结果。浅表肿块较易切检,内脏肿瘤则需行探查术,目的是明确诊断,若可能时同时彻底摘出或姑息切除肿瘤。

三、引起肿瘤的原因有哪些呢

内因

如果机体内部的某些条件或状况适合外界环境中致癌物质的作用,这些人群就具备了癌症发病的内因。包括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免疫缺陷与遗传因素等。约有60%的癌症患者在发病前有明显的精神创伤史。内分泌紊乱可能与乳腺癌 、前列腺癌 发病有关。先天性免疫缺陷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的人群中,肿瘤的发病率较高。遗传因素与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如患有错构瘤病综合征、遗传性皮肤病 、染色体脆弱综合征等遗传病者,约10%发生恶性肿瘤,一些致癌外因诱发肿瘤时也都通过遗传因素起作用。

外因

外界致癌因素是引起癌症的重要刺激因素,大约80%~90%的癌症 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已知致癌因素有化学、物理、生物、营养等几种,较重要的有以下几项:

① 吸烟与被动吸烟。肺癌病人中吸烟者是不吸烟者的10倍;吸烟者肺癌 、喉癌 、食管癌 、膀胱癌 、口咽癌 的发病率也比不吸烟寄生虫引发人类肿瘤者高。吸烟量与癌症发病关系尚不明确,即使接触烟草的烟雾量不大也会发生癌症。近年来还发现,经常生活在嗜烟者烟雾环境中的不吸烟者,发生癌症的机会也多。

② 职业因素。因长期接触煤焦油、芳香胺或偶氮染料、亚硝胺类化合物等而致的职业性癌,可占全部癌症的2%~8%。职业性癌一般有相当长的潜伏期,发生在皮肤、泌尿道、呼吸道等部位的职业性癌较常见。

③ 放射线及紫外线。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所诱发的癌症约占全部癌症的3%,紫外线照射可诱发皮肤癌或恶性黑色素瘤。

④ 膳食。人类的饮食结构和习惯与消化道癌关系密切。膳食中脂肪过多易诱发乳癌、大肠癌;水果和蔬菜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有些食品添加剂具有致癌作用;腌、熏食品和一些蔬菜、肉类、火腿、啤酒中可能含有致癌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品与肝癌发病可能有关。

⑤ 药物。治疗癌症的各种抗肿瘤药特别是烷化剂,本身也具有致癌作用;此外,某些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抗组胺药、激素类等与癌症的病因有关。

⑥ 寄生虫与病毒。血吸虫病可引起膀胱癌;中华分枝睾吸虫可引起胆管癌。迁延性乙型肝炎所致的肝硬变患者容易发生肝癌;单纯疱疹病毒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关。许多病毒可以诱发动物肿瘤,但在人类尚缺乏直接证据。

四、恶性肿瘤晚期表现

一、发热:

其病因繁多,如细菌、病毒的感染,结缔组织病,还有功能性发热。

二、疼痛:

当正常组织收到肿瘤的破坏和浸润,导致对邻近的神经根受到压迫和破坏,局部组织缺血坏死,血液回流受阻,骨与骨膜受到浸润均可引起疼痛。因此,疼痛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伴发症状。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目标,要求在20世纪解决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问题,但至今尚未寻找到真正的解决途径。目前采用的办法主要还是用镇痛剂和麻醉剂。

三、恶病质

是特指晚期肿瘤患者出现的极度消瘦、精神萎糜、体力虚衰。原因有三:

1、癌本身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癌细胞异常而迅速的增殖,致使肿瘤患者对营养的需要比正常人要高,从而影响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

2、癌症本身产生的毒性物质引起病人胃肠道功能紊乱,而出现恶心、呕吐、发热、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日趋消瘦等,也影响机体功能。

3、癌症压迫或侵犯到邻近重要脏器,从而影响个体某组织器官的生理解剖功能。

四、恶性腔内积液:

恶性腔内积液是恶性肿瘤的重要并发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如处理不当可致迅速恶化以致死亡。

发生恶性腔内积液的部位有胸腹腔、腹膜腔、心包腔等。胸腔内恶性积液约占胸腔积液的1/4左右,引起胸腔恶性积液的肿瘤有:肺癌、乳腺癌、胸膛间皮瘤、恶性淋巴瘤和卵巢癌等。其中乳癌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病率可能最高,约50%乳癌病人会因转移而引起恶性胸腔积液。肺癌次之,约28%病例发生胸水,其中以腺癌的发病率为最高,约为37%左右。胸膜间皮瘤的发病率较低,但本病并发恶性胸腔积液的很多。大量的胸腔恶性积液可以压迫肺组织,使肺容量降低,尤其是右肺(占呼吸功能的2/3以上),被胸水压迫后,引起呼吸功能障碍更大,会引起肺不张和肺部因引流不畅而致的感染。

肿瘤指标有哪几只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标志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多胺、癌基因产物等。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这些物质在健康人体内并不存在或量很少,但在癌症患者中指标数值明显高于正常人。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一般认为应具有下列特点:(1)敏感性高,能早期测出所有肿瘤患者;(2)特异性好,鉴别肿瘤和非肿瘤患者应100%准确;(3)有器官特异性,能对肿瘤定位;(4)血清中浓度与瘤体大小、临床分期相关,可用以判断预后;(5)半衰期短,能反映肿瘤的动态变化,监测治疗效果、复发和转移;(6)测定方法精密度、准确性高,操作简便,试剂盒价廉。但至今为止,尚无一种“理想”的TM。由于肿瘤基因的复杂性,没有一种肿瘤是单一类型的,故发现“理想”的TM就十分困难。

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1常见、通用的肿瘤标志物

CEA(癌胚抗原):空腔脏器来源,肺腺癌特异性强。正常≤3 ng/ml(不吸烟) ≤10 ng/ml(吸烟),>20 ng/ml提示消化肿瘤。是多种肿瘤转移、复发的标志。

SCC(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用如其名,鳞癌特异性;宫颈癌TM。

CA125(糖类抗原125):卵巢TM,肺癌预后的独立TM;正常<35 u/ml。

CA153:乳腺癌首选TM,随肿瘤分期升高而升高;正常<28ng/ml。

CA199:消化来源,胰腺癌最敏感(70%),其次是结直肠癌(45%)、肝癌(30%),正常<37 U/ml。

CA242:消化来源。

NE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小细胞肺癌TM、神经胶质瘤TM;神经内分泌来源,是脑转移的信号。

TPA(组织多肽抗原):反映活动、分化、浸润性。

2几种常见癌症的肿瘤标志物

肺癌

CYFRA21-1(细胞角蛋白21-1片段):肺鳞癌首选TM,敏感度 76.5%,非小细胞肺癌特异性 87%。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小细胞肺癌的TM,灵敏度和特异性良好。在早期可发现,可用于高危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筛查,在日本已纳入常规体检项目。

p53:抑癌基因p53 的产物,阳性率与肺鳞癌术后生存相关。

具体应用:①肺腺癌:CEA(87%)、CA153;②肺鳞癌:SCC、CYFRA21-1;③小细胞肺癌:pro-GRP、NSE;④非小细胞肺癌三联:CYFRA21-1+CEA+p53;⑤肺转移:CA199、CA153;⑥复发:CEA。肺腺癌:CEA(87%)、CA153

胃癌

CA72-4:胃癌进展和疗效TM,独立预后因子。

没有一种能满足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通常联合诊断。癌前病变和初期:CA199、CA242、CA724、CEA 升高。

结直肠癌

CEA、CA242、CA199:三者较敏感,然而联合检测不优于单一CEA。

ESM-1(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正常<37.0 ng/ml,敏感度 90.91%、特异度 95%,随TNM分期升高而上升。它是未来之星。

肝癌

AFP(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和生殖系肿瘤 TM。正常≤20 ng/ml,无肝病活动、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400 ng/ml 持续 1 月或 ≥200 ng/ml 持续 2 月者,结合影像检查可诊断肝癌。

GP37(高尔基体蛋白73):预测早期肝癌最有前景。

CK19:AFP阴性肝癌早期诊断,敏感度50%,特异度 90.9%。

CEA+AFP+CA125:敏感度可达95.83%。

乳腺癌

CA153:早期敏感性较低(60%)、晚期敏感性为 80%,转移性阳性率较高(80%)、晚期骨转移阳性率可达 50%。

CA125:伴淋巴结转移、浸润阳性率达 44.6%。

肿瘤标志物升高=癌症吗?

在体检报告中,简单的几个肿瘤标志物数值的变化往往让人心惊肉跳,甚至被人当成是否患癌的审判书。然而,专家表示,肿瘤标志物数值的高低与肿瘤相关,却不等于被诊断为肿瘤。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疾病中同样可以产生,且存在个体差异,健康人发现肿瘤标志物数值高了,一定要综合分析、动态随访,若指标持续成倍增加,要特别小心。同样的,肿瘤标志物数值位于正常值内也不代表就万事大吉。

据专家介绍,导致肿瘤标志物值升高的原因主要有:

1.恶性肿瘤患者:一般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会有显著增高。但是不是所有的恶性肿瘤都会引起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例如同样是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患者检测甲胎蛋白(AFP)绝大多数会有显著增高,但是原发性胆管细胞型肝癌患者的AFP含量却很少有升高的。这要根据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与灵敏度来决定。

2. 正常人群:虽然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产生的物质,但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病变中同样可以产生,但这类人群所占的比例是较低且存在个体差异。这类人群同样要重视肿瘤标志物,其数值的增加可能是炎症或者是癌细胞的轻度增加。

3. 样品存储问题:在血液标本储存不当也会导致肿瘤标志物的指标升高。如容器、抗凝剂、保存液及冷链储藏等出现问题,会导致样品不能准确反映检测者的实际情况,有可能会是肿瘤标志物的值升高。

4. 药物使用:如胸腺肽、狂犬疫苗等生物制剂的使用后,有可能引起某些肿瘤标志物指标的升高。

5. 特殊情况:例如喝酒、睡眠不好,还有就是过频进食补品。对于女性来说,处于怀孕期或月经期时前后抽血,都会因个人身体差异产生波动。

由此可见,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单次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意义并不大,只有动态的持续升高才有意义。如果体检发现某个或某几个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那么应提高警惕,需要进一步CT、B超等方法检查;特别是要通过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如果只是单次轻度升高或每次检查的结果没有大的变化,就不必那么紧张了。

此外,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来说,任何一种恶性肿瘤都没有绝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且每个患者对于各种肿瘤标志物都有各自的基础水平。因此,针对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患者可以有不同的肿瘤标志物作为其疗效监测的指标。当肿瘤经治疗有好转或因肿瘤复发转移而病情恶化时,这些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参考。

肿瘤标志物检查主要用于肿瘤高危人群及年龄40岁以上群体的肿瘤筛查,特别是身体出现了“癌症信号”者、严重污染厂矿企业的从业者、长期接触致癌物质人群、癌症高发区或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即便的检测指标偏高也不要误认为已确诊肿瘤,及时与主诊大夫沟通并听从其意见,必会得到正确的治疗。

综上所述,各种肿瘤标志物仅仅只能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在没有明确病理组织学诊断前,千万不要因为见到某项指标轻度升高就肯定患了癌症,甚至进行抗肿瘤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而应该提高警惕,进一步检查和观察。

瘤医生网有很多的科普内容,有需要可以去看看。

如何检查肿瘤

,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有创检查及无创检查。有创检查是指在肿瘤检查诊断过程中直接对人体正常组织有一定创伤的检查手段,主要是为获取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转移淋巴结而进行的针吸细胞学检查、切除活检、切取活检、钳取活检、腹腔镜等。取到的细胞及组织经细胞涂片、冰冻切片、石蜡切片得到最终诊断。部分涂片、切片还可经免疫组化染色、特殊染色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甚至将取到的组织细胞进行电子显微镜检查。
(1)常用的有创检查方法
①细胞学检查 临床细胞学检查是根据脱落细胞的形态改变诊断肿瘤的一种方法。细胞学诊断具有简便、安全、准确、迅速和经济等特点。细胞学检查细胞标本的采集方法有:刮、擦、刷和印压取细胞法,主要用于皮肤、呼吸道、消化道上下端、泌尿和生殖道的肿瘤;冲洗液取细胞法,主要是从分泌物或渗出液中采集细胞,如痰液、尿液、乳头液和某些破溃的肿瘤组织。此外,还有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的诊断价值在于准确性高而迅速。一般认为细胞学的诊断价值有时相当于外科标本活检诊断。细胞学诊断可在1~2小时内得到结果,尤其当标本太小、冰冻切片困难时,更宜作细胞学诊断。在普查当中细胞学检查可以筛选出无症状的早期肿瘤患者,尤其是在高危人群中,细胞学的筛选工作更为重要。对于不能取活体组织检查的病例,如血友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糖尿病和某些儿童以及不愿做活检的病人,细胞学诊断就成为主要手段。近些年来,细胞学检查有新的发展,如利用免疫组化技术了解恶性肿瘤细胞的组织发生或分化,在鉴别低分化肿瘤类型和确定是否是转移性肿瘤极为重要;检测细胞的性激素受体;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查癌细胞染色倍数。
②活组织检查 肿瘤病人为明确诊断,进行病理分期及确定治疗方案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组织学诊断。病理组织学诊断需有一定的肿瘤组织标本,这种通过穿刺、手术方式获取病人组织标本的方法叫活组织检查。活组织检查的方式有:针吸活组织检查,一般在局部麻醉下操作,将针头(特制)刺入可疑肿快内然后吸得组织送病理检查;切除活检,是指切除整个肿瘤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切除的肿决边界必须有一些正常的组织,此法适用于较小的肿瘤;切取活检,是指肿瘤较大时不能做全部切除,可以采用切取活检。可用于浅表肿瘤,亦可用于深部肿瘤。
在活组织检查前必须选择合适的方式,以达到诊断的要求。那么,活组织检查会不会引起扩散?严格地选择适应证,正确地选择活组织检查方式,合理的操作不会引起癌扩散,关于乳腺活组织病理检查的安全性,国内外学者们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观察,得出基本一致的结论,认为针吸或切除对预后及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2)无创检查方法
无创检查是指检查过程中无直接创伤的检查手段,包括:普通X光片、X线造影、超声波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及显像检查、胃镜、肠镜、鼻咽镜、宫腔镜等。
有创检查及无创检查对肿瘤的诊断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具体某一病人需要什么检查方法要根据病情来决定,我们的原则是尽可能避免带给病人痛苦、不便,以最快、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来明确诊断。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88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